点评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晚风(九年级必修教师随笔)

时间:2022-04-14 18:06: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点评2010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晚风)(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师随笔)

                点评2010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点评2010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晚风)(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师随笔)

                乐清英华学校:吴魁标(晚风)(最新原创)

    今年语文试卷总体而言,都在“情理之中”,无论是试卷框架结构、题目数量、题型,还是分值都和去年的试卷没有太大的变化。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命题,充分落实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难度下降,符合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和《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试卷内容的构成上稳中求变,处处凸现语文性,寻求“整合、回归、突破”。题目能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素养和学科能力,没有偏题怪题以及似是而非的难题,命题科学,能确保大多数学生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命题彰显了新课程理念,践行了省学业考试精神,延续了温州语文试卷传统。下面本人简要点评本张试卷的特点。

    整张卷子有很强烈的课本意识。注重“课本意识”,无不强调学生的语文学科积累。

    卷满分5分,注重考生对汉字的书写能力。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第1题,根据拼音写汉字,所填写的字“博、彩、遥、绚”都来自课文“读一读写一写”,而且都是常用字。(4分)

第2题,考核考生对成语典故的理解,是一道选择题。A、愚公移山 B、醉翁之意不在酒 C、塞翁失马 D、囊萤映雪(是此项分析错误)(2分)

第3题,语序排列,根据先确定首句,再根据每一句句尾与下一句句首的相似点,很容易可以进行判断,答案选择“B” (2分)

第4题,古诗词填空,所考句子,都是经典名句,都来自于教材,共8分,6分是直接性填空,2分是理解性填空。

第5题,阅读体验题,是有关鲁迅的作品、人物、人物描写、人物评点等,人物涉及到“阿长、闰土、阿发、我”。 (4分)

第6题,综合性知识理解。(7分)

1、观棋,“象”字的汉字演变,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答案选择B(2分)

2、听琴,AB2句诗句选其一来判断诗中的心声。(2分)

3、赏画,品析丰子恺漫画“要!”的妙处。(3分)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现代文考点是紧紧与文本自身特点相联系的,哪一类型的考题都要建立在准确阅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离开了文本,架空的分析再精彩也拿不到分数。

(一) 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14分)

    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成绩考试的高分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会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老子跟你拼了”、“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第7题,考核考生对文本的筛选整合能力,从第5、6节内容中归纳“汉语有怎样的危机?”(3分)

第8题,考核考生对词语在语境里的理解能力,从第9节内容中分析“死与活的含义” (4分)

第9题,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比较与挖掘能力,对二句子进行分析,从文本里分析“后者失去汉语哪些美感?”(3分)

第10题,考核考生整体感知及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余光中的话,结合文本理解此句的含义。(4分)

(二)从教第一课(16分)

第11题,考核考生对文本的提取归纳信息能力,从第9、10节内容中归纳“我做了哪些尝试?”(4分)

第12题,考核考生对词语在语境里的人物心理的理解能力,分析二个句子里的“憋” 的人物心理(4分)

第13题,考核考生对语句在文本里的分析理解能力,对第17节其中“新生的婴儿…..”的含义理解。(4分)

第14题,考核考生对小小说的理解挖掘能力、理解文本主题能力,评价“彼此唤醒心灵”谈谈理由。(4分)

    两篇阅读理解,都强调了文本细读的重要性,而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不难在文章里找到需要的相关信息。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徐玑的《新凉》(4分)

    新课程强调开发地方课程,很多语文考卷积极融入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我们温州的考题并不难,阅读材料选择的都是比较浅易的七言绝句。此诗是“永嘉四灵”之一徐玑的作品。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 田畴:谷田叫田,麻田称畴,这里用作田的总称。晓烟:这里指雾。前两句说,田里的水很充足,稻子长得旺盛齐整;这时日光穿过树枝射来,晨雾显得很低,即将散去。影:山阴处。后两句说,连黄莺都喜欢享受这刚来的凉爽,飞过青山,到阴影处来啼叫了。

[译文]田里的水稻,正在茂盛地生长,早晨的阳光照退了烟雾。爱好新凉的黄莺,在青山的远影里,啼唱着清丽小曲。

[浅析]这首诗记下了炎热之后初凉的晨雾景象。首句用“稻叶齐”,点明季节时间是在正夏之季,二句用“日光穿树”点出白天,“晓烟低”更为具体,说明时间是上午日出雾即将消去的时间。三四两句联系诗题,把黄莺“影里啼”的原因写出,同人一样“也爱新凉好”,既有察已知人的手法,也把黄莺人格化了。诗虽无抒怀,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呤即出。

第15题,考核考生理解黄莺活动的景象。(2分)

第16题,结合第3、4句分析诗人的心情。(2分)

(二)沈复的《童趣》(13分)

第17题,考核考生对实词解释掌握,四个字词解释,都可以在课文的注解里找到现成答案,“项、徐、兴、鞭”的解释。(4分)

(答案:脖子、慢慢地、兴致、用鞭打)

第18题,词解释的选择题,“蹲其身”的“其”字的解释是错误的,答案选择“B” (3分)

第19题,考核考生对语句的翻译能力。(3分)

第20题,考核考生对内容的探究能力,“如何获得物外之趣?”(3分)

(答案:要有强烈地好奇心和丰富地想像力以及观察能力)

(三)《三国志》选段(11分)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原文: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裏,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第21题,考核考生对实词解释掌握,四个字词解释,都可以在课文的注解里找到现成答案,“会、将、说、或”的解释。(4分)1. ‘会表卒’中的‘会’ 2. ‘遂将其众去’的‘将’ 3. ‘诸葛亮说先主攻琮’的说4. ‘或谓先主曰’的‘或’

( 答案:会;适逢;将:带领;说;劝说;或;有的人)

第22题,考核考生对语句的翻译能力。‘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3分)

(答案:今天虽然拥有大军,但穿着盔甲的人少,如果曹操军队来,靠什么抗拒他们啊?)

第23题,考核考生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刘备是仁君,从文中找依据。”

(答案:“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考生要活学活用,把在课内形成的解词方法、翻译句子的要求等转化过来即可。

四、写作(60分)

第24题,今年作文题目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命题作文,题目一目了然,读懂导语内容,没什么审题障碍,贴近学生,关注成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可以人生感悟,也可生活思考,基本上能把自己学到的练过的用上,考生有较大发挥的余地。

    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取材空间,但想写好也没那么容易, “行者”是对内容的限制,这个限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以“行者”为引子,引发思考感悟。叙议结合是这篇文章的创作形式,善于创作议论性的考生将会占优势。

    这是语文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因为我们的学生要想在中考取得好的成绩,作文的成败就决定着他中考的成败。温州中考作文在常规要求之外,有五条发展性评价标准,就是加分的条件:情感真实,充满心灵的感动;具有想像力,能引发人们的想像与思考;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构思新颖,有创意;语文优美,富有独特的个性。

         从2010年温州中考语文几大题型分析2011中考备战(晚风资料)

基础部分:随时随地的积累

       1. 分板块进行

  按照中考的出题模式,我们将基础部分大致分成两大板块: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一)语音文字;(二)词语运用;(三)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四)文学名著。二、语言的表达:(一)联想仿写;(二)筛选概括;(三)图表分析;(四)解说评价;(五)情景听说;(六)综合性学习。分板块复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专项学习的能力。

  2. 归纳方法

  对于基础部分,仅仅靠做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注重方法的积累和总结。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试题制定不同的解题步骤和方法。善于积累和总结的考生才可能是笑到最后的考生。例如情景听说的口语交际部分,就可以依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以下几种答题方法:邀请类(称呼+自我介绍+邀请目的+具体要求)、道歉类(称呼+道歉词+解决办法)、采访类(称呼+自我介绍+采访内容)。

  3. 明确生活中语文的概念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要明确生活语文的概念。以生活为师,就离成功不远了。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平时要多读报纸,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可能是筛选概括类试题的材料;多读杂志,那可能是联想仿写类试题的材料;多关心时政,那可能是你考场上要面对的文字材料。当你用一颗心去倾听生活的声音,它既可以帮助你获取分数,又可以提高你的生活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古诗文:扎实功底,勤记多练

  ●对于圈定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了然于胸,熟读熟记。

  ●大多数省市考察古文的最后一道试题都有很高的难度,成为决定考生古文得分的关键。

  1. 明确范围

  对于圈定的古诗文篇目,一定要了然于胸,熟读熟记,如果连这一步都没有做到的话,参加中考并取得好成绩只能是一句空话。

  2. 全面把握

  对于古文部分,不仅要全面掌握字词意义(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了解重要的文言句式,还要重视古文阅读。

  对于古诗词部分,机械性默写只是最基本的,还要注重考试中的理解性默写和迁移性默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老师讲解和复习这类诗歌的时候,要注重细节,把每一个可能考查的地方都想到,只有平时做好准备,在考场上才会有优异的成绩。

  3. 注重课本

  “胸中富甲兵,笔底有飞才。”只要我们留意这几年的中考古文试题,就会发现,考查字词和句子翻译大多数是课本的课下注释,或者是以此为主干的句子。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课本的课下注释逐一地仔细复习一遍,这样我们在做这类题的时候就会驾轻就熟,也就能稳定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4. 多练深挖

  全国各省市中考考查的古文篇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在复习古诗文的时候,如果能够把前几年关于圈定篇目的所有中考试题做一遍的话,不仅可以检验自己复习的成果,而且可以查漏补缺,弥补在这个方面可能存在的知识盲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关注开放性试题

  由于命题篇目的局限性,又必须考查字词句的翻译等基本点,留给命题老师发挥的空间就非常有限,因此大多数省市考察古文的最后一道试题都有很高的难度,成为决定考生古文得分的关键。处理这类试题,除了要求同学们把近几年中考的相关试题做好之外,更要关注这篇古文与当今社会热点的关系,关注能否从更新的角度对古文的内涵和外延进行解读。

阅读:善于总结,方法为先。

  ●也许你费尽心思所归纳总结的意思还不如文中的一句话说得明白,所以要学会从文章中寻求答案。

  ●对于考场阅读而言,一般情况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哈姆雷特”。

  阅读往往是决定考生中考语文成绩的关键。由于缺乏恰当的指导,很多考生陷入了依靠大量做题来提高自己阅读水平和分数的误区。但对于阅读而言,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这里列出几条做阅读题的实用原则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三个原则

  ①分数原则

  现在阅卷的基本原则是寻找采分点,这要求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要学会挖掘采分点。如何确定有几个答题点就成了一个技巧性的难题。一般情况下中考试题都是以两分为一个基本的采分点,例如2007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的16题“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4分)”,由于是4分的题就需要两个答题点。这个原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确定有几个答题点。

  ②文本原则

  做阅读的基本条件是把文章读懂,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同学并不都能把阅读题做得很好,那是因为除了对文段的理解有偏差之外,还有的同学不善于从文中寻找答案。阅读的试题都从文中来,答案也应该从文中找。特别是针对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阅读试题,这种方法更加实用。也许你费尽心思所归纳总结的意思还不如文中的一句话说得明白,所以要学会从文章中寻求答案。

  ③分点原则

  考生要学会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点,并且用①②③这样比较明确的方式标示出来,这样便于阅卷老师批改,同时也会使你的卷面悦目清晰。

  2. 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做阅读题时,快速、清晰、明确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思路对于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做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当你以正常的速度读完文章后,应该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在你的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提炼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你把握整篇文章有莫大的好处。同时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针对个性阅读而言;对于考场阅读而言,一般情况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哈姆雷特”。

  3. 注意区分概念,善于逆向推理

  做阅读最怕的是对一些基本的阅读术语模糊不清,导致在考试中张冠李戴,丢分都不知道所以然。例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相关术语就要区分清楚。再如,修辞比喻,在说明文中就摇身变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又成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还有: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顺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一些基本的概念要区分清楚,这是我们做好阅读的根基。

  要真正做好阅读,方法始终是最关键的。可以把一些相似的阅读试题找出来,并且把它们的答案好好比较研究一下,从而寻找并总结出解决此类试题的方法。例如鉴赏某句话,答题的步骤就应该分两种情况:一类是运用修辞的句子,方法就是修辞(手法)+表达的作用+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没有运用修辞的,方法就是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解释词语+所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有了这些方法,在做阅读题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

写作:从“心”到“新”,独特构思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远比老师更了解。

  ●考场作文最怕就是平庸之作。

  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新表达。“心”指人的主体。“新”指的是新角度,新发现,新感悟等。其实中考作文最主要的是提高思维的质量。

  1. 想通--发散思维的方向

  ①从题目出发,我要写什么?

  从题目出发,这是我们写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要明确题目内涵和外延,这是为了防止文不对题和“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情况。

  ②从自己出发,我能写什么?

  自己是写作的根基,外面的世界很美丽,但不一定适合你。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了解自己写作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当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就要以题目为纲,快速判断出自己根据这个题目,可以发挥哪方面的特长,然后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结构,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语言风格,书写最完美的作文。记住:你是最了解自己的,远比老师更了解。

  ③从社会出发,我想写什么?

  关注社会热点,对时尚和流行的元素要加以注意,因为这很可能成为你经典作文的开始。

  2. 想宽--扩大思维的广阔性

  ①横向思考,尽可能想全面。在同一个层面上,想到尽可能多的内容。

  ②分解思考,从多种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3. 想活--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①寻找平常事物蕴含的新意。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当你把情感注入平常的事物,你会发现花都是含笑的,草都是含情的。若你善于从普通中寻找自己独特的感悟,你就能写出新颖之作,从而获取高分。

  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考场作文最怕就是平庸之作。每一个个体是不同的,因此写出的作文也应该是不同的。但是考场上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矫情平淡的文章呢?主要是因为大量无用的现代社会信息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堵塞了我们的耳朵,闭塞了我们的心灵。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看到古树明月,倾听鸟鸣松风,感受诗意地栖居,我们就会寻找到自己的风景,写出具有个性标签的优秀的考场作文。

 

晚风

【点评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晚风(九年级必修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点评语文特级教师(教师随笔)04-14

2013年高考语文试卷点评03-14

晚风教学反思05-04

语文必修教学计划03-14

必修语文《芣苢》教案04-25

爱上语文,爱上语文教学教师随笔03-03

绍兴一中,听老师教学《斑纹》(苏教版必修五) (教师随笔)04-14

语文必修一教学计划03-29

必修二语文《锦瑟》教案04-10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全解(人教版高一必修)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