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草原》教案4

时间:2022-04-14 18:21:5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静默草原》教案4

牡丹区王浩屯镇初级中学 张长顺

《静默草原》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的手法,了解草原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感受。

2、品味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独特感受、情感,及人生哲理

三、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法

四、教学时数:1课时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

1、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导入新课。

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有谁知道?

答:它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民歌中唱道“草原就像绿色的海,毡包就像白莲花。”赞美了草原的美丽、可爱。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当今文艺界,号称“草原三剑客”之一的青年作家鲍尔吉原野所写的、对草原有独到感受的一篇文章《静默草原》。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近年来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散文集《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现在在《辽宁公安》报任职,除作家的身分之外,他还是一位人民警察。

2、下面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上)

3、听课文录音,用笔划出生字词。

听完课文录音以后,学生利用现有工具书相互交流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教师检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列几个词语,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前瞻(zhān) :向前方的远处看;向将来看。 簇(cù)立 :聚集成堆地挺立着 .

迥(jiǒng)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 穹(qióng)庐 :借指天空。

摩挲(suō):用手抚摩

4、课文讲解:

这篇课文景物描写不多,侧重于抒情、感悟。作者在对草原的一种独特的情感基础上,抒发了对生命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同学们仔细地朗读课文,找出在课文中体现在哪里?

教师点拨:对比就是拿两种事物来对照比较。

教师提示学生先看1-4自然节。

①、草原的景观: 一样的风景:辽远而苍茫。(板书)草原的特点:给人的感受是惊慌。

名山园林: 都有新景物可观,景随步移。

提示学生看5-6自然节。

②、蒙古牧人看草原的方式: 眯着眼睛前看,牧人却是在“享受”草原。想在眼里装填一些苍茫。

城里的人看草原风景的方式: 大睁着眼睛,城里人是在寻找草原。因而困惑。

从而得出草原的特点是:草原不可看,只可感受。

看是感官的,外向的。感受则包括感触、感情、感想,它不光是外来的刺激的反应,而且还是内心激发出来的。

齐读第7--8段

提问:为什么草原具有看不到与看不尽这两种特点?

让学生回答。

具体分析:草原是辽阔无边的,所以看不到,而草原的又是变化多端,就使得我们无法抓住草原的某一特点,所以“看不尽”。

明确:草原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远方与天际接壤),草原的变化多端(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

板书:看不到与看不尽

看9-10自然节。

思考:“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单一与丰富是否矛盾?(不矛盾)以文中的句子解释(学生回答)

分析:“在单一中呈现丰富。”也就是说,丰富是蕴涵在单一之中的。草原首先给人以单一感。“这颜色无疑是绿”,“无疑”也就是说,不用怀疑,草原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大片的大片的绿。“草就是海水,极单纯”这都表现了草原的单一,然而,这种单一,“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这就是草原的丰富。正如作者指出的“草原在单一中呈现丰富。”

明确:“这颜色无疑是绿,但在阳光与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锡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雾气中的淡蓝。”“草就是海水,极单纯,在连绵不断中显示壮阔。”

板书:单一中呈现丰富

看第9-11自然节,体会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

③、草原: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触草原,抚摸、打滚、甚至过夜

交待了草原的另一个特点: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

大海:观者在岸边,眼前和身后迥然不同。以上活动都行不通。

在第10节中,作者通过对比,指出草原是没有边际的,每一点都是草原的中心,可以接触、抚摸,他们用心去看草原,这就是草原之子对家乡深沉的爱。

板书:深沉的爱

齐读第11段。

思考:为什么说“在草原上,辽阔首先给人以自由感,第二个感觉是不自由,也可以说局促。”?

讲解:首先要注意两个词“首先”“第二个”,也就是说自由与不自由这两种感觉不是同时出现的。草原辽远而苍茫、无遮无拦, 我们可以在这里骑马、摔跤……悠闲自在,给人的感觉就是自由的。但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全部是大自然,任何人的创造痕迹,和大自然空间相比,都好像不存在一样。而人与之相比,就显得更渺小了,渺小得微不足道。“天,笼罩大地。土地宽厚仁慈。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人和大自然的空间相比显得渺小,而且人的一切作为,不管是抗争,还是悲痛,都奈何不了大自然。这就是草原给人自由感,同时又给人一种体会:局促,(板书:局促)

④、母牛:母牛是比较温柔的

烈马:烈马是比较刚烈的。

这种局促反映在“外来的旅人”身上,就是“在草原上找不到一件相宜的事来做。”

朗读(12--15段)中“远方的小溪载着云杉的树影拥挤而来时,我愿意像母牛一样,俯首以口唇角到清浅流水。当我在草原上,不知是站着或趴着合适时,也想如长鬃披散的烈马那样用面颊摩挲草尖。”

分析:母牛、烈马都是食草动物,是草原上是最常见最普通的动物。它们生长在草原上,草原养育了它们。草原是它们的故乡,母牛温顺,容易让人想起母亲的形象;烈马暴躁。虽然二者的性格完全不同,但它们面对草原、面对故乡时,却表现出了类似的行为,母牛表达了温柔之爱,烈马表现了火热的爱,不顾一切的爱,疯狂爱。两者都是对草原如同对母亲的深沉的爱。

(学生回答)(对草原、深沉的爱,细腻柔情)

分析14--15段

草原是宁静的,“即使有风也听不到啸声”,而作者此时能听到的只有衣襟的飘响,这是唯一的声音。“我扯住衣襟”,顿时,声音停止,作者的思维在此时滑入了对人生的思考:“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

现在我们来一同思考“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里“善忘”是忘记什么?对未来的态度,如何在静默中观望。

分析:善忘实际上是对人生的豁达与洒脱,是一种对人世间的烦扰的不计较……“在静默中观望”是一种坦然自若的不张扬的沉稳。观望未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永葆一颗纯净的心。

“静默”一词始终贯穿全文,从草原的特点暗含着看草原应用心去感受,这种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所以作者站在草原上“凝立冥想”最后以“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在静默中观望未来。”点明题旨

板书:题旨:静默

《静默草原》格调细腻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对生活的感受信手拈来,似散而不散,文本始终贯穿“静默”,

5、布置作业

背诵11段。

6、【板书设计】

静默草原

手法 特点 感受 情感 题旨

辽远而苍茫 惊慌 (总起) 母牛--品尝清水-温柔的爱 善忘--豁达

不可看,只可感受。 困惑苍茫 烈马--摩挲草尖-热烈的爱 静默--沉稳不张扬

看不到与看不尽

单一中呈现丰富、

中心不定和可接触性 自由、局促

【《静默草原》教案4】相关文章:

静默草原教案08-07

《静默草原》教案7篇11-25

北师大版初二上册《静默草原》教案02-11

有关草原教案4篇03-10

【必备】草原教案4篇03-12

【精品】《草原》教案4篇03-06

实用的草原教案4篇03-09

关于草原教案4篇01-15

【推荐】草原教案4篇01-23

【热门】草原教案4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