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学原理写作文4 学案设计(高三选修)

时间:2022-04-14 20:10:3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哲学原理写作文4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11、中国人喜欢把巅峰和登上巅峰当做成功的譬喻,为什么呢?意味着高人一头。于是有这样的诗句:望海能知风浪小,山登绝顶我为峰。然而在登山家看来,登顶只算实现了目标,却不能叫成功。记者采访登上珠峰的运动员:什么算成功? 

用哲学原理写作文4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他说,下山才算成功。这是一句内行的、全面的、包含生死考验的话。 

一位英国登山家用照片记录了珠峰所见,山上有各式姿态的登山家遗体,栩栩如生。从形态看,有人上行,更多的留在下山途中。他们下山时失去了生命,遗体没腐烂,如白瓷的塑像。 

什么是成功?首先是活着。虽然许多死者被尊为成功,那是活着的人为他封的,封不封对他已经无所谓。攀登珠峰者下山所遇到的困难和危险比上山更多。就算登一座小山,下山也比上山难。其次,登山家所储存的体能和勇气够不够下山使用,都是未知数。有一些下山丧生的登顶者,由于体能耗费在登顶,没气力下山,活活冻死了。 

12、你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看过那被尊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吗?秦兵马俑坑至今已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唯一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兵马俑坑都是地下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思维方法归纳: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意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

13、在最早一批赴北极探险的远征队员身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地球的最北端,是一片茫茫的雪原,因此保持行进路线方向的正确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可是,在这到处是白色的荒地里没有任何形式的路标,探险家们只能相信他们携带的测量仪器。 

探险队员们每走一个小时都要停下来查看一下地图,并为下一步探险绘制详细的行走路线。然而,就在他们走出营地几个小时后,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他们停下来读取测量仪器上的数据时,惊奇地发现,尽管他们准确无误地朝着北极方向进发,可是离极点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 

队员们没有多想,认为这只是一次误测,所以没有犹豫,继续朝前进发。在下一次读取数据时,他们发现离北极点更远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见鬼了不成?最后,他们终于发现,原来他们踏上了一座正在向南漂移的巨大冰川,它向南漂移的速度比他们向北行进的速度要快。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正确的,可脚下却踏错了地方。 

思维方法归纳:有很多时候,我们朝着选准了的方向前进,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可始终没能到达。我们可能会埋怨外部环境,埋怨人情世故,埋怨老天不公,可我们又总不能低下头看看,其实是我们自己所站的位置不对。在错误的位置上很难走出正确的道路,尽管多么勤奋和坚持。所以,在你选定方向之前,还是先看看脚下的位置吧,也看看你是否是这块料,是否适合它,否则,只能南辕北辙了! 

【附录】

“范文展示”参考示例

范文2《拒绝平庸》

①【引屈原的话开头,突出“我”的特殊性,并进而与当今世人的普遍性人格缺陷形成对照,顺势带出中心话题。】

②【从知识分子这一概念的起源出发,结合中西文化对此词的不同解释,返本探源,观本析流,为下文张本。】

③【揭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在当今的流变,与其本义形成鲜明对照。】

④【由今昔对照,透过现象观本质,得出今之“知识分子”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泯乎”“平庸”的结论。】

⑤【由果视因,分析今之知识分子平庸化的社会原因。】

⑥【进一步由因导果,指陈20世纪的一批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确立楷模,引人追思。】

范文3《切不要管中窥豹》

①【从板桥诗句出发引出“局部并不能代替整体”的结论,这是“局部与整体”哲学原理的运用,接着亮出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当用全面的眼光”。】

②【以生来便失去双手的杰西卡为例,具体阐述“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当用全面的眼光”的中心论点:不能“只看到她残缺的身体”,“流露出几分同情”, 而要“看到她那自信而灿烂的笑容”,看到“她整个奋斗的过程”。这是“局部与整体”哲学原理的又一具体运用。这个例证着重于先天不足后天努力的人生道路选择的评价。】

【阅读评析】文题“切不要管中窥豹”,亮出鲜明的观点。开篇以简洁的语言引用材料并引出看问题“局部代表不了整体”这一哲学原理,由此提出“要用全面的眼光评价人”的中心论点。接着把论题拉入熟知领域,联系对人物功与过的评论,对人物对与错的争执,引用最容易产生偏颇的两种情况列举两个典型事例展开论述。首先引述对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评价失之偏颇的事例,通过“然而”“诚然”“但是”等句式层次清楚地论述应该用全面的眼光评价人物的观点,十分典型,说服力强。接着用“可是”“或许”“如果”等句式论述全面认识和评价美国女孩杰西卡,才能发现一个人的伟大与精彩。然后用“诚然”轻转,既肯定“管中窥豹”的必要性,也指出“管中窥豹”的局限性;最后以“因此”总结论述部分,再次强调了“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应更充分认识到人的复杂性,用全面的眼光进行评判”这一中心论点,以哲学道理来突出辩证观点,并照应开头。这篇议论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好了一个哲学原理,用好了典型的议论性词语,按照哲学原理来分析问题论述观点,论述才显得深刻辩证,有说服力。

 “实战训练”参考示例

1.分论点二:在多快好省时尚经济的浮躁世风下,留一刻给自己静心地思考。

分论点三: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留一刻给自己去真诚地欣赏,去欣赏对手,欣赏自己,欣赏生活。

2.首段:坐在前排是一份勇气,一种心态,是由实力展现的骄傲与自豪。

论点一:坐在教室的前排,需要莫大的勇气。

论点二:坐在生活的前排,折射出一种心态。

论点三:坐在民族的前排,是一种荣耀,值得自豪与骄傲。

3. 示例1:弯路是我们难得的人生经历。本杰明曾说过:“一千次失败才磨砺出一块成功的基石。”没错,弯路就是这样一块人生的试金石,它让经历风雨洗礼后的彩虹更加绚丽,它能使顽石放出金子的光辉,它能使原本平凡的人生从此熠熠发光。玄奘年轻时并未显露慧根,甚至还因为受不了激烈竞争而萌生转寺之念,几次寺中的僧试,他都失望而归。但是他最终在暂时的不得志中清醒了过来,明白自己抱怨寺中竞争激烈无异于自寻弯路。从此他每日三课,潜心修行,终成正果。而像晋朝的周处,少时为害乡里,没少走弯路。但他明白自己的过失后,以之为鉴,不但为乡邻除害,更使自己成了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是啊,弯路不意味着永远失败,珍惜这次经历,从中吸取教训,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收获。

示例2:生命中那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让你坚强,让你坚定。当贝多芬失去了人世间最美的声音时,人生的道路不再笔直,艺术创作的道路不再笔直,艺术创作的道路异常弯曲。也许这段弯路激发了他的无限激情。也许这段弯路激发他的无限潜能,他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艺术创作,而是在这段弯路上艰难地探寻着方向。他摔了跤,他站了起来,他碰了壁,他更加理智。终于,他的筋骨足够强大,他不再迷惘。在黑白键上,他奏响了人世间最有力的乐章。是非走不可的弯路让他更加坚定,最终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4、写作此文时,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思路:

(1)调动想象,以埃里克尚托为主体,刻画场景,通过训练、患病、参赛等环节的细节描写,再现他的人生激情,表现他的人生意志,突出他的人格精神。

(2)以看台上某一观众的身份,记录一两个特写镜头,以抒情的笔调,给埃里克尚托写封信,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和衷心礼赞。

(3)从材料里提炼出一个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论证。如写“梦想升华人生”这个观点,就可以联系科学家霍金、艺术家邰丽华、普通群众李丽等追求理想的生命故事,激发读者追求理想,升华生命的热情。

5. 示例1: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却令人震撼!

示例2: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赵长河

【用哲学原理写作文4 学案设计(高三选修)】相关文章:

《论语》十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屈原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旅夜书怀》《扬州慢》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两度羊肠坂、汉家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方山子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浅谈学案设计04-14

《庖丁解牛》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过秦论》教学案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