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二

时间:2022-04-14 10:34:1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二)

 

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二)

作者:  木棉 

“大阅读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回归人文关怀 

木棉 

语文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纯“工具论”把语文视为与其他非人文学科并列的“应用”性学科,过于强调“语用”功能,导致语文学科教学的技术化倾向,忽视了语文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忽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构建的价值。许多技术化操作如机械释词、分解句子、肢解文段、“标准化”答题等,把语文带进一种背离自己“本相”的道路上去,走着一条与自己为敌的路径,把路走得越来越窄,越来越偏狭。正如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进行尖锐批评时著名教育理论家杨东平所总结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可以说,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学生语言能力极差的状况,语言枯燥乏味、缺少个性化、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状况,正是一种精神内核空虚和缺失的表现,是精神荒芜贫乏的表征。 

学语言,即构建人的精神世界,精神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训练语言即训练精神,“垫定人的精神根底,是语文教育的本体论”。*⑶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即“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⑷此其一。 

其二,由于应试这一功利性目的的存在,语文课堂普遍表现为“试题化”倾向。学习一篇课文,无论是何种文体,似乎最重要的是“知识点”、“备考点”的落实,讲解文章时,以“题”的形式肢解内容,设计教法时,以“练”为出发点,连课外阅读都变成了为应试作文而读,读的内容多为名人事例、范文、作文选之类。总之,一切教学的出发点是有利于考试,即使有人格素养的培养,也或者成了相当次要的副产品,或是变成了脱离学生实际、缺少学生自身感悟的空洞说教。如此教学,使语文这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顿时机械枯燥、单薄乏味,逐渐迷失自己,也失去了学生。与人的精神、内心最息息相关的学科,逐渐在迷失中抛弃人,背离人的发展需要。 

其三,我们的语文教育总是在以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标准答案、同样的分析模式、同样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加以模式化的训练、规范、钳制,逼使语文学科成为以共性压制个性、生产统一模子产品的罪魁祸首,从课堂教学的定型程序化,到文本解读的“统一化”、“公话化”,到学生作文的虚伪抒情、丧失自我体验的公式化,再到考试题型的“标准化”,无不是在做着扼杀人的灵性的事情。无视“人”的存在,抹杀个性存在,不把人当人,不从人的发展角度确立语文教育目标、关注人的全面成长,是语文教育的一大顽疾。 

大阅读语文教学本着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⑸的精神,力图改变把语文课上成纯语言知识的传授训练课,把语文课变成政治说教课的状况,突出语文课的文学性,审美性,生活性,文化性,注重对人文因素的挖掘,遵循对人的充分尊重的“以人为本”原则,回归人文关怀,教学中还学生以阅读的自由,感悟的空间,体验的过程,在体验中唤醒一味应试的麻木冷漠的内心。它拒绝说教性的虚伪灌输,拒绝功利性的虚伪抒情,拒绝无视人的个性的“公话”钳制,让学生在广泛而自主的阅读中汲取生命养料,作人类精神世界的美食家,接受来自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宗教、艺术、审美、历史、习俗等众多文化氛围的熏陶,在对自然的、社会的,古代的、现代的,传统的、外来的人类精神财富的了解、接受、感悟中,不断充实,不断提高,得到个体的意志、毅力、个性、气质、兴趣、情感等心理品质的日趋成熟,形成健全的人格。 

大阅读语文教学意在实践“语文学科承担着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即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这一思想。力图从语文做起,改变学生精神世界贫乏荒芜的状况,倡导对人的尊重,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生命个体的关怀。在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尝试有益阅读的同时,扭转语文“第三世界”的被动局面,力图唤醒知识硬壳内包裹着的“不见人本身”的灵魂,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子,不断构建自我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素养的全面提高。正如王元骧所言:“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 *⑹ 

学生语文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应该只是考分的高低,而是能否把汲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一生成长的甘泉,使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有思想深度的、脱离低级气味的有品位的人。 

---------------------------------------- 

木棉 

( mumjl 于 2001-10-05 19:52:44修改过本帖 )

 

 

    

  RE: “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二)  (精华)  回 复 

 

作者:  zhaming - zhaming (浏览次数: 65 次)

发表日期:   2001-10-04 23:45

等…… 飞流于 2001.10.04 16:10 发表在诗路花语 

构成曾经的东西,支撑着我的生活。 

同样的道路,不一样的步伐在走…… 

我不前行,我也不后退 

只是在等待,等待的生活里是空的。 

我,一个走在街中的游荡者, 

我,一个目光呆滞却遥望远处。 

生命给无知的人太多的时间, 

一样有限的时间,在我的手里 

显得宽余了许多,因为我在等。 

机会,转折点随时都在,我希望 

机遇,真的与我相碰, 

也许期待某件事也有坚定的信心 

学会耐心去等待。 

我在等,我没选择也许我不想选择 

我不希望的结果,我宁愿去等, 

盲目的等! 

我的目光有些懒散,真的有些不耐烦, 

昨天我等了,明天我还要等, 

青春在等待里哑口无言,步履没有半步的移动 

春秋穿过我的身体, 

日头从东边起,西边落。 

生来,人就只有一个目标, 

就是等着死去, 

有的人在这等待的中间里享受, 

有的人在这等待里呼嚎, 

我是后者,不,我是前者, 

我真的有点分不清, 

从转瞬即逝的事物中 获得了什么乐趣? 

或许是没了这种知觉是得不到的! 

而我只是沉浸在生活中的等待者。 

---------------------------------------- 

查鸣

 

 

    

  RE: “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二)  回 复 

 

作者:  木棉 - mumjl (浏览次数: 20 次)

发表日期:   2001-10-05 17:46

语文教育中,有一根贯穿所有教学活动的红线,也是所有流程的设计、方法的使用中必须突出的精神, 

即,语文教师要大胆的摈弃教学的功利主义思想,把语文从“第三世界”中,从升学应试科目的“附 

庸”中拯救出来。在升学成为一种世俗公认的读书目的的学校教育中,“数理化占据了讲台的中心,曾 

经被奉为经典的古典课程和人文课程受到排挤,学生被包裹在一层坚实的知识硬壳中,被牢牢地遮蔽起 

来,再也不见人本身了”(《当代文萃》 2000年5期 P12)。因为语文不是挣分见效快捷的科目,因 

为语文考试分数的个体差异不很大,亦即不能拉开升考的实际性档次,在高中教学中,语文被自觉不自 

觉地打入“冷宫”,语文老师课上将学生读名著的激情煽得火热,课下见到学生真的读名著---哪怕 

是绝对经典的好书,从班主任到科任教师,到家长,都要再三告诫:“时间经不起浪费,这个样子怎么 

考大学?”我们经常大论“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其实学生的兴趣大着呢,剥夺他们这个兴趣 

的恰恰是老师。语文在“数值”与“素质”面前,总是无所适从,在迷失自己的同时,走入一个个怪 

圈,走得一脸尴尬。语文教育的创新,在于教师要真正意识到我们语文的价值,能够上升到一定高度看 

待语文,明白理想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可以用分数量化的,甘心于不做应试的英雄,而做滋润学生一生成 

长的甘泉,让语文真正的人文精神闪耀光彩! 

 

 

【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二】相关文章:

阅读指导的思考与实践04-14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04-14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论思考04-14

语文阅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网友来稿)04-14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递进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04-14

语文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和思考04-14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网友来稿)04-14

语文课堂阅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师中心稿)04-14

从文本到人本: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教师中心稿)04-14

对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