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读训练四步曲

时间:2022-04-14 11:54: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文朗读训练四步曲

 

古诗文朗读训练四步曲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突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切实落实“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在2012年初中语文新课标中专门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字句来表述初中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要求和目标。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所节选的古诗文大都意境优美、语言精妙、节奏明晰,为实现朗读这一目标提供了训练的素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候“不得法”,或者是虽然“得法”,却不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的逐级逐层推进,抑或是学生尽管达到了一定的朗读水平,但也仅仅停留在一种感觉之上,而没有从理性分析的角度,去辨析和评价自己或者别人的朗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若要再取得更高级的朗读技巧和水平,就不得不系统的、完整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本文就将从这点出发,解决上述所提到的问题,进而真正落实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正确度。朗读的正确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音节,一个是语调。古诗文中多有生僻字、多音字、又间有通假字等,对于这几种类型的字词,诵读时务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一旦出现错误的地方,就必须及时予以纠正,而不能“放虎归山 ”。但是,有的时候,尽管有些学生字音读对了,但是口中发出的却是“阴阳怪调”,让人听起来感觉很不舒服自然,全然破坏了汉语的韵律之美。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是由方言的原因引起的。例如宁夏方言中,鼻音较重,前后鼻音不分;上声、去声以及上声和去声的混合音较多,而阳平较少;儿化音发不准等,这些都先天制约了学生普通话的训练。那么,如何指导和训练学生说一口“像样的”的普通话呢?难道要给他们讲解上述这些纯理论的东西?肯定不行。倘若这样做,学生收到的效果绝对是微乎其微,还不如平时听听新闻联播、唱唱流行歌曲来的容易,来的有效。普通话的训练关键还是“耳濡目染”,在熏陶和模仿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要说一口流利、正确,至少是“像样”的普通话,示范引领给学生,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不断去提高。

    二、流畅性。朱熹先生说过: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学生在朗读古诗文的时候,是否都能做到这一点呢?不可否认,现实教学中,学生回读、重读等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因此,让学生读得流利、畅达就是古诗文朗读训练的第二个层次。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朗读不流畅的情况,固然与对文本的内容不熟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平时的朗读积淀不够,心理情绪的准备不足有关。大量的、长时间的朗读训练有助于自身形成一种微妙的语感,而这种语感就是对文字之所以这样组合,而不是那样组合产生的一种感觉,这种语感往往在朗读的时候,出口就能“成章”,而不会出现断裂的现象。当然,有些同学也积淀了一定的朗读功底,但在朗读之前,常常心理准备不足,或紧张,或害怕,或激动,等等诸如此类不稳定的情绪而影响了朗读的流畅性,不断出现词不达意,颠三倒四、回读重读的不良情况。所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酝酿,是朗读训练的一个重要前奏,必不可少。

三、节奏性。初中语文课本选用的古诗文篇目大都“文质兼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十足,只有准确把握朗读时的节奏,才能真正感受到我国古诗文(特别是诗歌)所具有得音乐美这一特性。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节奏的划分,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一些文言文节奏的划分就成了学生焦头烂额的问题。其实,反观节奏的划分,归根结底还是考察学生对文句意思的理解,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词句的含义,那么,根据句子内语义集合体就可以很自然的划分出停顿的地方,至于一些老师所总结出的主谓间的停顿、发语词的停顿、表示转折、因果、条件等关系联词的停顿,无不是出于此种道理。另外,语速也是朗读节奏的一个体现。有些学生在朗读文章的时候,不注意根据文本内容准备选择语速,而是由着性子,凭着感觉去读,常常把本来应该舒缓的语段,读的急促不堪,把本来应该快读的地方,读的慢条斯理。种种问题,不一而足,令人啼笑皆非。总而言之,语速的把握最终还是要以文本表现的思想内容为坐标,或快或慢、或缓或急,都要准确理解文意,在感悟的基础上,调动情感,运用声音去演绎。还要提出一点是,文中的标点符号,段落划分,在某种程度上,本身就已经给学生做出了节奏和停顿的指示,而囿于教师的疏忽和学生的麻木,他们常常对此不加重视。一般情况下,段与段之间应停顿两口气的时间,一个表示结束的句子如句号、问号、省略号等停顿一口气,逗号、顿号等则停顿半口气。当然,每个人的气有长有短,不可能精确计算,但对于这些应该停顿的地方,停顿时间应该有长有短,长短不一,有较明显的区别。

四、感情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应该算是朗读的最高一层境界了。白居易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于义。”以声传情,用声音打动听者就是真正的做到了“有感情朗读”。有感情朗读要建立在对文本、作者的深入理解之上,具体讲,就是准确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细心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仔细体会文本的语气语调。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本身的理解,还要结合相关的背景、人物、时代,并调动自己已具有的知识对文本意义进行“再造”,进而在忠实于文本原来意义和作者真实意图的基础上,个性化的独特的予以诠释和解读,烙上自身解读的印迹。感情的变化总是随着事件的变化和作者认知的不同而进行的,对于一篇文章中出现的复杂微妙的情感,要特别注意情随事迁、情随景变这一条线索规律,准确把握字里行间传达出的微妙情感。语气语调同样也能起到传情达意的效果,一般的事件叙述就采用陈述的语气,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而一些反映人物心理情感的地方,就要根据情境,或高亢、或低沉、或疑问、或感叹、或重读、或轻读……总之,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要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的心灵获得一种声音带来的美的享受和陶醉。

总之,朗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过程。它把眼睛看见的文字材料经过心理的感受理解,通过生理(发音器官)的作用和技巧表达出来,从而向听者输出信息。只有正确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才是提高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钥匙,才是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捷径。 

 

张超

【古诗文朗读训练四步曲】相关文章:

古诗词教学创新四步曲(网友来稿)04-14

朗读训练四题(之一)--朗读目标要明确具体化04-14

小学中年级朗读训练策略初探04-1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04-14

作文教学四步曲(教师中心稿)04-14

朗读的日记12-05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朗读训练(教师中心稿)04-14

朗读活动总结11-08

重视朗读教学04-14

朗读教学的反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