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章彰显思想之美--作文写作技法之以小见大讲练 (高一作文指导)

时间:2022-04-14 12:50: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让文章彰显思想之美--作文写作技法之以小见大讲练 (高一作文指导)

曹杨职校    王秀鹏

让文章彰显思想之美--作文写作技法之以小见大讲练 (高一作文指导)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是09宾馆服务班,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对其他班级稍好。虽然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同学都是肯努力,很想写好作文的。本节课对学生进行作文“以小见大”的作文技法讲解与训练,使学生在作文时,一定要牢记: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凸显自己作文的思想深度,从而提高作文水平乃至语文学科的整体成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以小见大”在作文立意中的重要性。

2、掌握“以小见大”的基本要求,并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进行写作。

3、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深刻、透彻、有创新地表达。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小见大”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

四、教学设想:指出问题--寻找方法--对症下药--强化训练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次作文课我给大家的寄语是帕斯卡说的一段话: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芦苇腹内空空,脆弱易折。但假若充填了精神,具备了思想,便可英姿挺拔,坚韧不折。这就是人之存在的意义,思想之存在的意义。 

提问:那什么是思想呢?

明确:思想即理性认识,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存在。是对于感性认识加工的结果;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提问:什么是文章的思想?明确:就是文章的中心或主旨。

提问:那我们该如何提高我们作文的思想深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提高作文思想深度的技巧之一,即“以小见大”的作文手法。

二、学习“以小见大”手法:

(一)先让学生看三篇学生的习作,(已完成)提问什么是作文中“以小见大”的手法?

记得前段时间,我们去东方绿舟参加“爱国主义素质教育”活动,在那里住了三天。虽然我们已是十六、七岁的孩子,也不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夜,但晚上还是陆陆续续地听到手机铃声。那是很多同学父母关心的问候,但对我们来说都是反复地问着一些“老掉牙”的问题。而我的同学也是马马虎虎地敷衍父母几句。其中一个同学接完电话后,转过身来对宿舍里的人说:“我妈很烦的,每次我在外面都这样。”这时,另一个同学面带得意的神色对我们说:“看我多有先见之明,我特意把手机留在了家里……”东方绿洲的军训在电话铃声中结束了,但我却想到了许多许多……哎!他们哪里知道,这对从小就离开父母,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我而言,简直就是一种不敢奢望的幸福,我的心理落差极大……

但值得欣慰的是,我觉得我并不比他们缺少关爱。当我军训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发现饭桌上多了很多我平时喜欢吃的菜。看着外公和外婆面带喜悦却掩饰不住倦意的面庞,所有的感动在那一刻涌上心头……                                                                --缪绪刚《感恩》

嘀哒,嘀哒,天空又下起了雨,一个小小的身影在XX小学门口等候着,那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她在等着她妈妈给她送伞。没过多久,一片昏暗的世界里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蓝色,当那抹蓝色映入小女孩的眼中时,小女孩甜美地笑了,她知道那是妈妈打着伞来接她了……

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撑着那把蓝色两人依偎的走在一块。这时,小女孩提醒妈妈:“妈妈,妈妈伞歪了,你看你的肩膀都湿了!”妈妈却说:“没有,伞没有歪。”小女孩又叫到:“真的,歪了,不信你看。”妈妈答道:“真的没歪,你看错了。”小女孩刚想争辩,就被妈妈打断道:“我们快点回家,妈妈给你煮你最喜欢吃的菜。”小女孩一听,乐了,便不再和妈妈争论,她抬头望着蓝伞,觉得只要在蓝伞下,那她便是最幸福、安全的!

时间飞逝,那个小女孩已长成了今日的我,而我已逐渐不长大的我似乎已不那么需要那把“蓝伞”的保护,它也不知被放在哪个被遗忘的角落里了。

又是一个下雨天,呆在家里的我,望着天空中密密的雨帘,想起妈妈早上出门时好像没有带伞,于是决定帮妈妈送伞。我在厨具里翻了一下,无意中看到了一抹熟悉而亲切的蓝色,是的,正是那把蓝伞,不过蓝色已经褪色、变旧了,但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那把伞去接妈妈。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扶着妈妈走在一块,这时妈妈提醒我:“孩子,伞歪了,雨都淋到你了。”我看着妈妈,用坚定的语气对她说:“没有,伞没歪。”妈妈和我站在雨中沉默了几秒,相视一笑,又依偎在一块走回家……                                                       --邵沁园《蓝伞下的天空》

父亲是家里面的顶梁柱,少了父亲那就等于一间房子少了顶梁柱。我的父亲只是个普通人,长得也一般,可是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父亲从小就特别疼爱我。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到学校来接我,他的手里总会拿着我最爱吃的小吃在校门口等我。父亲会抱起我,将我举过头顶,带我回家。我坐在父亲的肩膀上,这让我看清楚了原本只是被父亲牵着手在人海中走过,而无法看清楚的另一番景象。在人海中我看到的只是人们的脚,可是父亲将我举过头顶,那我就看清楚了一切。我坐在父亲的肩上,父亲问我:“小敏认识回家的路吗?“当时的我只是摇摇头,因为总想,父亲会带我回家的。

可是,人总是要长大的,所以父亲不会再将长大成人的我举过头顶。在我的心中,父亲是伟大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正是现在头上已有屡屡白发的父亲教会了我如何生活和做人……               

--高敏敏《父亲将我举过头顶》

明确: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能从生活中细小之事,微小之物中挖掘出其不寻常的内涵。或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蕴涵深刻的哲理,或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或传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简言之,就是从小处入手来揭示深刻的社会主题,这种方法在作文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正如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其实,这种手法我们以前接触过,大家能回忆一下学过的文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的吗?

(二)根据所给的三篇学生的习作分别总结,掌握“以小见大”手法的基本要求:

1、细腻观察:有些同学面对作文不知如何下笔,觉得自己的生活范围窄小,生活单调,遇不上什么大事,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可写。其实,深刻的主题正是在身边的这些凡人小事中体要你勤于采集,勤于思考,勤于练笔,有独到的眼光,你就会发现,你要写,可以写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

2、勤于思索:对于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如果不能感悟出其中包含的意义,就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因此,当我们想起与题目相关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时,需要思索,对它们所蕴含的意义进行感悟和追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热点,时常看报看电视新闻,多读一些时文,善于从社会现象中体察人生,也在思考过程中澄清自己的灵魂,对人生、对社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力争在文章中表现出卓尔不凡的思想。当然,社会热点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要就小的方面见深刻的道理,见微知著,才是深刻的作文。

3、渗透感悟:在材料的叙写中渗透自己的感悟,要在材料之前、之后加上与主旨关联紧密的感悟语或点评文字,让思想和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材料洋溢着理性的光辉,文章才有深度。无论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哪种表达方式,都要表现思想性,要旗帜鲜明地突出自己的思想。

4、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看出别人忽视的未曾意识到的东西。

5、开阔思维:要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要留意身边的各种人或事,要关心社会生活,关注时代发展,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时代同步。才能有开阔的思维,丰富的联想。才能从社会生活的现象出发,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挖掘现象背后隐含的比较深刻的有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东西,写出的文章才能给人以启发。

(三)“以小见大”注意事项

写作是有感而发,是心灵的流露。要写我们熟悉的事情,表现的是自己熟悉的观点和感情。用心体验周围的人和事,以自己特有的目光来看周围的变化,沉下心来思索,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深广度。写一个人物、一处景物、一件事情,若不深入地把握它蕴涵的意义,或表达一种独特的感受,结果就会流于浮泛、琐碎。

三、学生交流:

(一)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述熟悉的班级同学。

(二)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描述自己参加“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后的感悟。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美国作家克里滕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

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王秀鹏

【让文章彰显思想之美--作文写作技法之以小见大讲练 (高一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古诗鉴赏专题之怀古诗讲与练(高考复习指导)04-14

古诗鉴赏专题之羁旅诗讲与练(高考复习指导)04-14

桥之美教案03-03

《桥之美》教案11-19

《起点之美》教案05-08

《桥之美》教案02-14

桥之美教案03-09

四季之美写景作文09-14

《摆渡》之美(网友来稿)04-14

心灵之美 (学生随笔)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