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访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教授

时间:2022-04-14 13:56:2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访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教授

                光明网     2002-10-25     记者 郑晋鸣 

 

  林萍华,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1982年于南京工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于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历任东南大学机械系主任、总支书记、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从事汽车铝活塞液态模锻生产工艺和形状记忆合金变形行为等十几项科研工作。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编写专业教材两部。作为牵头人完成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实验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创新人才。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最重要阵地。当前,怎样应对时代要求,培养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这种人才,是每个高校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河海大学作为以水利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工科高等学校,一直在思考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该如何开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面对记者,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路。 

  林萍华教授针对当前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说,工科院校培养与使用脱节的现象,与当前工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弱化有密切关系。工程实践与实验教学始终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但随着基础课程的加强,教学总学时的削减和专业色彩的淡化,近些年来,这一环节不仅大大滞后于课堂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甚至受到比较大的削弱,已明显地不能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要。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认真区别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同”与“不同”,从而确定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河海大学的实际出发,我们认为河海大学的人才培养应当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三元并重”的模式,在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新的整合的同时,要切实提升实践教学的地位,鼓励优秀教师来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同时,采取优秀生培养制度,鼓励优秀生尽早进入导师的研究课题,接受科研训练。 

  要搞好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明白什么是创新,“它来自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最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林萍华书记说,“高校的传统教学活动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性的教育方法,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这样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致使相当比例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新意的发言、作业、论文比比皆是,缺乏探索问题的兴趣,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几乎千篇一律。总而言之,不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从人才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入手,启发问题、启发猜想、启发概括,而这恰恰是创新教育的根基。重视实践,重视探究,让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适度解放出来,通过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通过接触活生生的各种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对课堂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减少传习教学色彩,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林萍华介绍说,河海大学现在已经将人才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为:基础宽厚、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勤奋而能创新。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就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 

  首先,要从考试改革入手,改变现行考试中一考定优劣的弊端,多次、多种考核方式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其次,从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和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入手,加强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的教改,提高实践教学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第三,加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环节,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感受教师科学、严谨、踏实的作风,通过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访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教授】相关文章:

高教改革应当强化五种意识--访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朱正伦04-14

郑教授谈人生:沉思生死问题的意义与价值04-14

《访兰》的教案08-24

读大学之自由交流大学有什么用?(访陈平原 )04-14

教授推荐信04-19

网络教授有点困惑!!!04-14

学访考察报告08-25

落实创造性思维的评价,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中心稿)04-14

给医院教授的感谢信11-03

《过华清宫》简介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