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03 18:43:18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精选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精选8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1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面的环节里,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钱币的'换算,主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采用了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互助,给幼儿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幼儿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真正走进新课堂,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让孩子们喜欢学习,从而彻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2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1、课前我布置了一次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家和父母一起购物,在生活中体会自己付钱,并且写一篇购物日记。来感受自己付钱的乐趣,表达自己对人民币的了解,这也是对人民币的认识,也能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孩子们对人民币的不同理解。在看日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已经在家长的帮助下,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让我感慨万分。

  2、由于大部分小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见过也接触过人民币,所以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时,重点放在人民币的换算上,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所以我创设了学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人民币的兑换就是不同的付钱方法,如拿1元,有些学生没有1张1元时,可以想办法用5角或2角的凑齐1元。同样1角的付钱方法也是运用兑换人民币的游戏)。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再以一些练习来巩固加深对1元=10角,1角=10分。最后创设了购物活动,让学生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购物,学会自己付钱。

  3、《认识人民币》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其中,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

  4、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和孩子们共同总结出第五、第四和第三套人民币的特点,以及怎样初步的'来区分他们的方法。并且渗透了盲点和一些辨别真伪的方式,作为本节课的拓展。

  5、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整个活动中,让学生畅所欲言,对于每个学生的回答,都给以热情鼓励或表扬,“你真棒!”“你们真了不起!”等充满激情的话语,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浓厚。

  6、在第一天教学中,倪星雨的家长把珍藏的第五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之用;第二天,庄可而的家长也把珍藏的第四套人民币借给我们学习,这两次帮助让我感觉到了家长对老师的支持,更让我感到了身上的担子之重!

  最后,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其次,教师的驾驶课堂能力,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引导。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3

  《认识人民币》是第五单元的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联系不大,与生活购物紧密相连,孩子们学起来非常兴奋。一节课下来收获了很多,也发现了很多不足。

  1、我提前让孩子们准备了人民币学具,通过课件放大人民币让孩子们自己认识面值,孩子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认识起来非常快,然后让孩子们同桌互相考一考,加深对面值的认识。在认识元和角上掌握较好,认识“分”上有些陌生,因为生活中的“分”已经不用了。

  2、不足是在“购物”环节,出现了问题。我卖的物品是一元贰角,让孩子们准备好钱来我这购物,有几个孩子拿着一元二分来的,说明孩子对“贰角”和“二分”没有分清,也说明对钱的单位没有准确的'认识。也和我在讲解时没有强调如何区分“角”和“分”有关。

  3、针对出现的问题,我让付钱付对的孩子和付错的孩子互相对比一下,为什么付的不同,孩子们通过谈论,认识和贰角和二分是不同的。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去用于生活。走到生活中学数学,才能让孩子们学的更好更有信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4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对于“人民币”,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在上这个单元之前,本以为课会很好上的,但是上了之后,我感到好难好难,而且完成的还不是很顺利。这让我思考了许久,为什么呢?

  1、在教学《认识1元和1元以下的人民币》时,我就强调,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1—8=2(角)这类错误,后来我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尽量写上每个数的单位,如1元—8角=2角或10角—8角=2角。

  2、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真的人民币。可效果不是很好,因为人民币太小,太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看的很仔细。

  3、在人民币兑换这个环节上,我是通过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学具换出老师所说的多少人民币或是怎样拿这些钱,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学具又小又多,十分的杂乱,使得整个课堂的纪律有些难以控制。52位学生的差距也很大,优生早就换好,可差生半天都找不到所要用的人民币。如何让优生和差生都能很快的兑换出人民币呢?这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思考研究。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我利用教学前测,有效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合理的教学,整节课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从小动物们劳动后分钱,引入课题,介绍和认识人民币;通过猜测小猪、小狗、小猴的发工资的钱数,渗透人民币的简单换算,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发言;《一分钱》儿歌的引入,让学生们了解每分钱的`意义;动物们有了钱,小狗银行存钱,引入了人民币简单计算的内容,让人民币计算不再枯燥;小猪买5角钱的棒棒糖,同时小组活动看谁付5角钱的方法多;文具小柜台的活动也是学生参与积极的活动,在买卖商品的同时,对本节课所学,有了实践应用;最后的延伸,对孩子进行了情感教育,合理的利用零花钱。整节课,学生参与积极,活动有序,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值得去思考和改进:

  1、教学前测是以问卷形式调查的,但需要落实一下问问孩子,怎么填的?为什么这么填?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路和方法,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2、1元=10角,可以适当渗透10进制的数学概念,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为以后的教学铺路。

  3、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但是每一教学环节学习完了,要适时打结,并适当言语过渡到下一环节。

  4、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应该跟问一句“你是怎么想的”,有利于学生牢固记忆知识点,并理解和强调算理。

  5、问题的设计上还要下功夫,需要准确简明。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6

  本课教学内容为认识人民币,重点为认识人民币和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换算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本着目标,我针对重难点进行了以下设计:

  首先是导课,我先出示一些不同国家的人在买东西的小动画,问孩子他们在干嘛?他们用什么买的东西?引导学生说出钱,紧接着告诉学生每个国家的钱都有名字,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那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学生会说出“人民币”。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我设计提问“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学生都很自豪地表现自己,回答“1元,10元,5元,100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对照你面前的人民币,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和同桌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学生汇报,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会说出是根据上面的字认识的,一元的上面写的是1元,一角的上面写的是1角等。

  教学完认识人民币后,紧接着就趁热打铁,根据图片写出钱数,练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说明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的比较好。

  在教学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时放慢了速度,这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创设情境,提出:“买一元钱的铅笔可以怎么付钱?”学生会说出:

  1、一张一元的;

  2、两张5角的;

  3、10张1角的。

  4、一张5角的和5张1角的,然后让学生分别说一说2、3、4方法中,都是用了几角?学生回答:“10角”,然后得出结论1元=10角,找几个同学分别再说一说1元=10角,10角=1元。

  角和分的.进率采用让学生猜的形式,学生受到元与角的启发,不难猜出1角=10分。

  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所以,对元、角、分进率的小结不可忽视。我指出:“也就是说,10个1分就是1角,10个1角就是1元,我们的钱就是这样积少成多的,1分钱也不能浪费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还渗透了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一举两得。

  在练习进率之间的换算时,除了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换算,又出了比较大小的练习,当单位不一样时,不能直接比较大小,要先把单位换成相同的才能再比较大小,不仅加强了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的改进之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时,给学生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学生说一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亮点继续保持,改进不足,让孩子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7

  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前我为孩子们留了课外实践作业:回家数出自己积攒的人民币。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课内的学习活动得以延伸,通过数自己的存钱活动,为本节课做了准备,既巩固了本节所学,又并再一次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乐趣。

  本节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爱玩、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创设生活情境为主线,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能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的情境,让学生的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积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在愉悦的心情中学数学,做数学,创造数学。

  1、体现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特点,使课堂生活真正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满活力

  2、加强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重视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不足之处是:在讨论时,个别学生没有充分讨论。个别同学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是掌握不好。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篇8

  《认识人民币》是新课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课主要是引导小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1元=10角、1角=10分简单的换算,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几点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教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见得多用得少,特别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对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并不熟悉。

  我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调整教材,因需设教。

  一、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书上教学的是如今已过时的第四版人民币,而现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大多是最新版的第五套人民币只有极少量的第四套人民币。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既然学是为了用,我果断地决定将第五套人民币作为重点主要教学。当然考虑到目前市场上仍有少

  量第四版人民币流通,我也将它们在新课导入时做了简单介绍,促进学生自主迁移、灵活应用。

  二、这节课以“知识竞答”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认一认、说一说→分一分→换一换→填一填的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采用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完善,主体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使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叉互动。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课堂活了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的目的。

  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

  学生在学会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基础上,自然地进入了对人民币单位的认识的学习。一个颁奖活动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着。通过4个装有同样多人民币的特殊奖品的派送,得出“1元=10角”这一结论,同时也学会了元、角之间的兑换。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分币虽然已停止流通,但作为人民币的又一单位同样有教学的必要,尤其是角与分的进率。考虑到学生刚刚经历了探求元与角的进率的过程,具有此认知基础及经验基础。因此,我让学生猜测。学生很顺利地进行了迁移,大胆提出“1角=10分”。在最后揭晓知识竞答比赛结果时,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下思维无比活跃,自然地引到下一节课关于人民币的计算,又一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四、我时刻关注学生,激励评价。

  本节课我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在学生学习的结果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情感的体验、方法的指导层面。如:当学生自主认出并介绍如何认识1元以后,我适时评价:“你观察真仔细,说的也很清楚。”为其他学生的认币、汇报做了示范性指向。还不断的变换语言:真聪明、太了不起了、回答得真出色等等。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赞美,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的数学学习从生活中来,要回到到生活中去。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这节课不足的是,没有安排购物的实践活动。为了弥补不足,我还要联系家长配合我们的教学,通过课后生活的实践,达到最终的目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2-15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01-18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1-20

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04-14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5篇03-08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5篇)03-19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5篇03-22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教学反思04-13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