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23 18:53: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力求教学理念新颖,切实定好教学重点 语文中的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对于《青山不老》这篇略读课文,更应该放手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中自主感悟,教师只能适时而恰当地引导、启发、点拨、唤醒,进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课堂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逐层深入地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利用文本层层深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这一点我很没有把握。因为以前我总是放不开手,生怕学生什么也不会,而过多给予引导,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抛下顾虑,尝试着要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证明,只要引领得当,教师是完全可以放手的。 课堂中我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入手,学生通过读文得出自己的感悟:“这是一个创造了奇迹的老人”、“这是一个执着的老人”、“这是一个有着坚定不移精神的老人”……,我再问:“那么,你看到这些不同的评价语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问题,我相机板书:“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然后让学生默读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读懂了老人创造奇迹的了不起。接着进一步体会“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刻领会了老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畅谈个人感受,层层深入地、积极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教授方法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在新授前,我学习杨老师,回顾了品读文章的方法,提醒学生发现作者怎么写的秘密,再抓住关键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来反复的理解,有感情地品读,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深切体会到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感受了老人高大的形象,更为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而感动。最后在满怀崇敬、感动之中齐呼课题《青山不老》,借助文本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四、恰当运用评价语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激励、唤醒与鼓舞。”激励是激发能量的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炬,唤醒做人的自信,找到奋斗的航标。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呢?我学习了很多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适时地用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回答,我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真诚的表扬他们,热情地感染他们,唤醒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实现了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

  五、教学中的遗憾

  1、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较少,形式单一,老师的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2、教师的预设过多,引导方面稍显僵化。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教师小结时应该回扣板书,更显课堂完整性。

  5、教师的表情还要更丰富些。 上完这一堂课,我认识到了略读课文应该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势必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可以说:略读课,就是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老师说得更少、更精到。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2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课文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的不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评价语言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达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乏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3

  今天教完了阅读课文《青山不老》,回忆起最近一期《小学语文教师》中专家关于阅读文章教学的讨论,有些感想,记录于此。

  1、要把握好阅读课文教学的“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阅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那么阅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学生而言,不管精读还是阅读课文都是新知,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启发。所以,阅读课文的教学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过多引导,要把握一个“度”。教学课文《青山不老》,我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重点问题“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和难理解的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进行点拨,把握学和导的“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2、照准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

  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是本册教材教给学生重要的读写方法。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是需要教师抓主要问题、找准切入点的。《青山不老》一文是通过三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的。第一个是上课伊始,为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或实际情况谈晋西北沙化现象,引发思考;第二个是在感受老农生活艰辛时,让学生联系自己一个人长时间呆在家里的感觉,思考老人常年生活在山沟里的艰难;第三个是在拓展延伸处,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能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做点什么。三个切入点,三处联系实际,恰当准确,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涵,强化了学习方法。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4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本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根据这句话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的文字音像资料,把各自的资料带到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懂得环境整治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

  1、“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到相关段落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等手段,使学生体会老人15年中经历的艰苦和磨炼,终于把恶劣险峻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从这座山沟的大环境和这所小院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

  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含义深刻。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老人的努力奋斗换来了荒山变青山,我紧接着启发学生“不老的是什么”,学生立刻回答“不老的是青山”,“仅仅是青山不会老吗?”,这时,学生感悟到“还有老人艰苦奋斗、五四奉献的精神”!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5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略读课文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三个重点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体会老人的种树精神以及他的无私情怀。

  在遇到难点问题时,精心设疑,引导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通过引导学生对“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另一种东西”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使文本的情感变成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便能很好地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了。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6

  今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了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再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7

  今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了教学经验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五、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3、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狭窄

  4、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8

  这片课文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描写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绿意浓浓,山沟的绿意盎然,山野的绿树成荫描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习品读。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老农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去创造奇蹟的,从而去理解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情怀,在此基础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晋西北的相关资料,了解绿色作物在那里生长的不易。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围绕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蹟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义的这三个问题展开自学,自学的时候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性。而且让孩子们在自学的时候动笔,圈圈画画,批注点评,写下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我注意把握重点,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把自己想对老农说的话写下来。

  孩子们写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侧重,有的赞扬老农坚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农抛弃个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环境中改造山林,有的惊诧老农所创造的奇蹟……总之,这次的小练笔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山野老农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不能让人为之感动,为之敬佩,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含辛茹苦的坚持;老农的身上没有熠熠生辉的光环,但是他那种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精神却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但是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是无穷的……不知道在教学中我有没有把这份感动带给学生,但是我想,读他的故事,对孩子们却是一种真实的心灵的涤荡!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蹟,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课上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有以下感受。

  一、课题引入,找准切入口

  课前,我先板书出示“老”字,请同学们来说说“老”的意思,然后自己有叫了在《说文解字》种这个字的意思,再引出“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让学生感受了形老,为下文的神不老奠定了基础,这个引入比较巧妙。

  二、利用文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在学习时,整个课堂以大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蹟?”来统领,整节课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先找找课文中描写青山的语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在15年如一日的植树中,老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蹟。”理解这一句时,我先与学生算了一笔帐,一亩约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这3700亩林网,足足有48100间我们的教室。从直观上让理解了老人的不老的奇蹟。然后再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层层深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自己却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上费了些时间,没有必要。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9

  这片课文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描述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绿意浓浓,山沟的绿意盎然,山野的绿树成荫描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习品读。然后引导学生去理解老农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去创造奇迹的,从而去理解老农开辟山林、绿化家园、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和情怀,在此基础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晋西北的相关资料,了解绿色作物在那里生长的不易。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围绕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造奇迹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义的这三个问题展开自学,自学的时候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性。并且让孩子们在自学的时候动笔,圈圈画画,批注点评,写下心得体会。引导学生交流的时候我注意把握重点,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终我让孩子们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把自我想对老农说的话写下来。

  孩子们写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侧重,有的赞扬老农坚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农抛弃个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环境中改造山林,有的惊诧老农所创造的奇迹……总之,这次的小练笔孩子们有自我独特的感受,写出了自我的真情实感。

  山野老农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不能让人为之感动,为之敬佩,没有豪言壮语,仅有含辛茹苦的坚持;老农的身上没有熠熠生辉的光环,可是他那种造福人类,造福子孙的精神却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可是带给我们的感动是真实的,是无穷的……不明白在教学中我有没有把这份感动带给学生,可是我想,读他的故事,对孩子们却是一种真实的心灵的涤荡!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0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一提示为我提供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提示,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请学生轻声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二是默读自悟阶段。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我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回答后我便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这个问题的交流侧重于抓住重点词句“肆虐、风雨同舟、归宿、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来感悟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了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环境的恶劣,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取得良好的视觉和教学效果。第四阶段是引导点拨阶段。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我先让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学文和写文没有恰当适时地相结合来教。

  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一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一提示为我提供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根据提示,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了四个阶段:一是初读阶段。请学生轻声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二是默读自悟阶段。我请学生根据提示充分默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汇报交流阶段。我请学生先来交流“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学生回答后我便把学生引入“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的交流。这个问题的交流侧重于抓住重点词句“肆虐、风雨同舟、归宿、三番五次、山川共存、日月同辉”、“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来感悟自然环境的恶劣。为了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到环境的恶劣,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地去感受,取得良好的视觉和教学效果。第四阶段是引导点拨阶段。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我先让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通过“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体会到这“另一种东西”是——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最后水到渠成理解“青山是不会老去”的含义。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是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比如,学文和写文没有恰当适时地相结合来教。

  我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略读课文的有效教学!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1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经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阅读提示提出了“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创造的;联系课文资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三个问题。再加上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和文章的表达方法是本节课要研究的资料。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我把课堂教学分成了几个环节。一是活力导入阶段。教师播放晋西北图片,加上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一个如痴如醉的美妙境界,也让孩子初步感受老人所创造的奇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学生经过读画批注议,经过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解决问题。三是欢乐分享阶段。我请学生按照自学提示进行汇报,其中3700亩,对于此刻的孩子来说比较陌生,我引导孩子利用我们学校进行比较,让孩子明白3700亩大约有100个我学校大,从而明白了老人创造的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最终进入我来用阶段。我设计了让孩子给老人写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对课文进行升华。

  整节课我比较满意是学生学得比较简便,并且目标也完成得比较到位。抓住了学习重点,充分体现了略读课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在欢乐分享阶段学生经过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到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存在不足

  1、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

  2、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教师缺少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更好的语文课。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2

  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定位:资料上做到3点:

  1、粗知大意,这篇课文讲的是这些人和事。

  2、增长见识。(世上竟有这样的情和景,人和事)。

  3、有所感悟,(感受、启迪)。

  方法上:要求自读自悟为主,教室更加放手。

  目的上:

  1、训练学生略读本事,不要求咬文嚼字。

  2、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文上,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我执教的这一课,目标定位十分的.准确: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些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造的,联系课文资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抓住这3个问题,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并因势利导地帮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已经将自我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经过写一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真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略读课文教学,我收获不少。我明白了:

  1、粗知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2、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文应当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当有更多的交流自我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但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3

  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定位:资料上做到3点:

  1、粗知大意,这篇课文讲的是这些人和事。

  2、增长见识。(世上竟有这样的情和景,人和事)。

  3、有所感悟,(感受、启迪)。

  方法上:要求自读自悟为主,教室更加放手。

  目的上:

  1、训练学生略读本事,不要求咬文嚼字。

  2、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文上,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我执教的这一课,目标定位十分的准确: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些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造的,联系课文资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抓住这3个问题,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来解决问题,并因势利导地帮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已经将自我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经过写一写。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真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略读课文教学,我收获不少。我明白了:

  1、粗知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2、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文应当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当有更多的交流自我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但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4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教学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这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做到了简约而高效。首先我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晋西北的恶劣的环境有直观形象的感受,通过课文第二段中的描写来进一步感受这种险恶的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巨大考验。然后学习第一和第五自然段,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另一幅完全不同的被绿化后的画面,同时创设一个说话训练的环节,当风沙袭来时,树是怎么做的,当暴雨来临时,树又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朗读,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植树造林的意义,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老汉所创造的真是一个奇迹。第三个环节是探究这样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第四部结合“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这句话,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的品悟及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中,比较突出语言的训练,但是人文情感又在朗读和说话中自然得到升华,学生对老汉精神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到位,可以说做到水到渠成,并没那种割裂生硬的感觉。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15

  首先我是挑了一篇十分好上的课文(这也得益于教导的提议)。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中最短的,所以学生预习也较到位,并且课文简单易懂,比较容易处理。

  说到教材处理,也没有花太多的脑筋,因为课前的阅读提示中就已经有3个问题了,我只是加了第一个问题:从那里感受到这位老人确实年岁很大,很老了?目的是与后面创造的奇迹产生强烈的比较。

  教案设计好以后,总觉得有点空白。我把自我的设想讲给组里的教师听,虞教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其实像这样植树的`老人还是蛮多的。”对呀,我的家乡不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吗?还是全国劳动模范呢,为什么不把他们的事迹加进去呢?这样不是能更好地升华“青山不老”这一主题吗?

  说真的,我在上课时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应对学生的回答,有时应变不够,时间安排上也不是异常恰当,有一个环节甚至把读的顺序也搞乱了。反思一下,主要还是自我的临场经验不足。

  我想:之所以大家只捡我的好处说,主要还是出于对我的鼓励吧,在此深表感激。但我清楚,自我的课离“好课”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还需要不断努力。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8-24

人教版青山不老教学反思07-29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24篇)11-28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08-24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02-15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通用5篇)07-30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集合15篇03-12

《青山不老》教案08-26

《青山不老》读书笔记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