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11 17:30:1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梅花魂》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梅花魂》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梅花魂》教学反思

《梅花魂》教学反思1

  《梅花魂》是人教版六年制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放了,引出了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从而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这篇课文,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思乡意,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进行语言积累。但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不太容易理解,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部分,我在教学中从细节入手,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学生自学理解体会梅花的品格;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图文片的课件,在教学中分以下几步实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多媒体课件突出教学重点: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学中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师适时地放第一段录像:画面上,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着再出示多媒体图文片(图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写品格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利用“送梅花图”的多媒体课件突破难点:在送梅花图中寄托着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当学生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教师再播放第二段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并配上适当的音乐,图、声、乐并茂,学生心中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深入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利用“我的中国心”录像巩固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深入了解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后,教师再播放第三段录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唱,在歌声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梅花魂》教学反思2

  《梅花魂》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情,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力求使学生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让学生弄清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而且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之类的.句子,就流下眼泪。从中让学生懂得,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熏陶,也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二是弄清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爱祖国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读外祖父关于梅花的一段话懂得,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贵。

  三是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都引导学生抓住外祖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本单元读写例话提到的要求。四是课后的作业安排了续写故事,体现语文课既练了读又练了写,读写结合。这是我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是不如人意的。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没作深入的引导与肯定;在拓展的环节中,深度不够;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显得有些沉闷。

《梅花魂》教学反思3

  《梅花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仅安排一个课时完成。要在一节课内引导学生读懂这样一篇有厚重感的课文,需要精心选择讲授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我认真备了课。

  这篇课文为咱们福建作家陈慧瑛所作,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外祖父的五件事,从中表现了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学时除了完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基本任务,还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确立了以下几点作为教学重难点:

  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教“我”读的那些古诗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我想,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这些诗句,然后才可能理解外祖父落泪的原因,以及落泪背后难以抑止的思乡之情。

  二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这段话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这是揭示中心的重点段落,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的主要凭借。

  三是课题。《梅花魂》中的“魂”的意思。

  没想到,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上述三个难点轻松解决,却提出了令我措手不及的质疑问难。

  一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为什么回国的时候不带外祖父一起走呢?”

  对这个问题,虽然我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但学生却并不满意。

  二问:“为什么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呢?”

  三问:“如果年纪大了就不能回国,为什么外祖父不在年轻一点的时候回国?”

  四问:“外祖父年纪大了,我和妈妈更不应该把他一个人留在星岛,而应该把他带在身边照顾才是呀。”

  五问:“既然外祖父那么思念祖国,当初为什么又要离开祖国呢?”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没有一个在我的备课范围之内,更别提纳入备课重点了。我没有想到,自认为是难以理解的重点,却被孩子轻松解决。而自认为平白浅显的文字,却产生如此多元的思考,这真是“于无疑处生疑,从无字句处读书”。孩子们问得合情在理,我却心中无底,暗暗叫苦,当时真恨不得自己就是作者陈慧瑛,可以解答这一切疑问,也恨自己仅从教学参考书出发来备课,却没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来思考教学问题。这才出现了“精心”备课后的仓促解答:

  一答:文中已经解答了这一问题,请在书中找找看。

  结果,学生找到了文中的答案“外公年纪太大了”,却并不认同。于是就产生了第二个问题。

  二答:外公年纪大了,可能身体也不好,回国路途遥远,怕外公受不了舟车劳顿。

  三答:外公年轻的`时候,国内正是兵荒马乱的战争时期,局势很不稳定,回国不是明智之举。”

  四答:文中并没有说外祖父是一个人留在星岛,我想一定还有其他亲人留在那里照顾他的吧。

  五答:离开祖国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是为了谋求事业的发展,因为当时国外的条件比国内优越得多;有的人出国求学为了更好地报国,我们的祖国需要浴血奋战的勇士保家卫国,也需要科学技术的人才建设和发展;至于外祖父是属于哪一种情况,让我们都去查查资料再作定论,好吗?

  以上解答,仅凭自己占据的点滴资料妄下结论,不知道对不对,恳请网友们指正。

《梅花魂》教学反思4

  梅花魂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的收获。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教师就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老师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生简单回答后,老师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己读课题质疑。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么用“梅花魂”做课题?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对这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配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从而对学生们陌生的时代里产生的英雄产生好奇,激发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体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学习

  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作者借助于语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来表达一种情感。教学时教师注意抓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细细体味语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学生理解这个意思,就能激发情感;例如《梅花魂》中,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出眼泪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是通过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在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乎娟给了外孙女。

  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 “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哪些内容,能解答刚才的疑问,请把它划下来。划完的同学出声读读你划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学生简单的说出他们的体会理解后,教师结合课件中声情并茂的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图片引导他们感知梅花的特点。在充分体会了梅花 “旁的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的特点后,再读这几句话,想一想这品格,这灵魂,仅仅是梅花的特点吗?由此问题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点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国人的特点,是有气节人物的特点。通过理解“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更进一步的体会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爱梅情结。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又结合古代有气节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补充了课外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一下外祖父当时说这段话的心情,你再读读这段话。”这不仅体会了外公的感情,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词语积累练习。把第13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体会后,对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进行了略处理,主要体会着老人的心情读一读这样思乡的诗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给我讲这些诗句,还会给“我”讲些什么,由此又钩连上第7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样的眷恋祖国,“我”提到祖国是那样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我”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小心在墨梅图上面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阅读体会“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感受对墨梅图的珍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抓住这句话,问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过头去读一读第13自然段,你对这句话又什么新的理解?实际上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爱国心,正是这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再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是民族气节的象征,就是祖国的象征,是圣洁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宝贵这幅图,又为什么将她送给我了呢?”引导学生联想外祖父的对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恋祖国的感情。

  “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递给了我”,这一情结是通过学生深情地朗读来再现的。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当学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深情,那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 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设计这以环节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同时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在这个问题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语言。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了对《课标》的运用,但几个环节还有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可略讲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显得“详略”不是很恰当。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更充分。

  总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教师注重对于学习新《课标》的尝试运用,努力营造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个性化学习,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对于阅读教学研究和尝试,我还是个初学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梅花魂》教学反思5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下方,我从以下两点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透过窗口看世界,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务必要研究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务必充分利用此窗口为阶梯,创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连的以外的资料,适时地引进推荐给学生,既扩大阅读的量,又能为深度明白文本服务。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伊始,我让学生在欣赏完美丽的梅花图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写梅花的诗词,然后用多媒体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红梅》,陆游的'《咏梅》,以及毛泽东的《咏梅》,让学生吟咏,在吟咏中加深对梅花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梅花品性的了解。在课快要结束时,适当地引入两首现代的诗歌《游子情怀》和余光中的《乡愁》,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明白,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明白。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课内外融合,使本节课不仅仅有了广度,还有了必须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见大,融进大语文教学观,有这样日积月累的教学,孩子们的心便不会拘于孤陋寡闻,视野也必须会到达星垂平野阔的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理由也有职责拨开层层迷雾,让诗性的阳光洒进孩子的语文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份语言的醇厚与灵动,更多一份精神的丰裕与深广。我们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二,点燃孩子的激情,提升生命的价值

  语文课程具有审美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就应发奋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我知道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也是情,而教师的情感对儿童来说是导体,是火种,学生应对情感丰富的老师,身处充满激情的氛围,必须会有情真真,意切切感受。因此,整节课我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让学生渐入佳境,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到达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通红,情绪高涨,他们想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想到了诗人文天祥,以及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想到了方志敏,王二小……说他们就是一束束昂首怒放,刚强不屈的梅花。望着他们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小脸,我感受到自己正在和他们一同成长,他们分明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能够看出,学生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颗中国心。

  我分明看到了文本的背后是海洋,是天空,是丰富生命的心际网络。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到灵魂深处的时候,当学生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撼的时候,当学生被蜻蜓的薄翼感动莫明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得到了提升。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于时刻有限,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刻不够等。

《梅花魂》教学反思6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

  课文的第13自然段关于外祖父对梅花秉性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物”进行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学生充分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谈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我再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我课前搜集的资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赵一曼、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等等。

  这一环节洞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领会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魂”。而学生课上得朗读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

《梅花魂》教学反思7

  《梅花魂》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讲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他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表露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教学重点除了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之外,还要理解外祖父在爱梅花、送梅花中寄托的爱国之情。而后者则必须通过体会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话才能实现,可见,这段话揭示了“梅花魂”的内涵是理解课文的支点所在。但对学生来讲,体会“梅花魂”的内涵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心呢?

  针对阅读课文的课型特点,我试着让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自学疑,在初读中发现问题,在细读中分析问题,在品读中解决问题。没想到,学生的问题如雨后春笋:“为什么外祖父读唐诗宋词会落泪?”“一支梅花,有什么稀罕呢?”“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哭泣?”“为什么外祖父把珍藏的墨梅图送给我?”“为什么送别时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听着孩子们的提问,我一边欣喜他们的乐学善问,一边思忖着怎样梳理这么多的问题。当又有两个学生站起来说到“为什么要以‘梅花魂’为课题?”和“外祖父讲述梅花的一段话中为什么指代梅花用‘她’而不用‘他’?”时,直觉告诉我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教学契机,肯定了他们会动脑筋后我告诉大家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集中在这一点上,从他们的议论和表情不难看出,孩子们急于解决这个新奇的问题却不知从何入手。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她”是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人称代词,然后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了一下,外祖父用“她”指代梅花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呢?问题的坡度减缓了,学生很快从外祖父的话中找到了答案:因为“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表达自己对梅花的喜爱;因为“梅花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所以外祖父又用“她”来指代梅花表达自己对梅花的赞美。外祖父仅仅是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吗?我又引导学生再读读外祖父的'话,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为“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外的花”,是祖国的象征,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还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关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所以外祖父用“她”来指代梅花还表达了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的歌颂。最后我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这就是“梅花魂”的内涵,学生还补充道“‘梅花魂’不仅是有品格、有气节的象征,还是华侨老人的眷恋祖国的心。”看来,学生在跨越这个理解课文中心的障碍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了课文的中心,刚开始的提出的问题也自然得到了解决。

  看着孩子们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我也深切的体会到抓住孩子们质疑中闪现的教学契机将会把课堂教学引入一种和诣活跃的新境界。

《梅花魂》教学反思8

  回顾课文《梅花魂》的教学,可以清晰地看到:课堂上教师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积极发言,重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给学生提供自主的活动空间和交流的机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交流,让学生获取了新知,掌握了方法,交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懂得合作的`力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体会思想感情。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对小学生来讲,本课的难点较多。一是第二自然段中外祖父读的一些古诗词;二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三是课题。尤其是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语句含蓄,感情深沉。

  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到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课文中对外祖父的语言描写共有几处?哪一处你认为最难懂?找出来认真体会。使学生明确第三处最难,即外祖父赞美梅花的一段话最难,接着让学生自由读,放声读,边读边体会。然后引导分组讨论交流:通过刚才读书,你读懂了这段话中的哪些语句?你想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吗?之后汇报读懂的语句,并个人表演读相应语句。再齐读:外祖父的话说得多好啊!你们愿意来一齐读一遍吗?最后由学生推选一位朗读水平高的同学上台朗读。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本段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深刻体会到了“梅花魂”中“魂”的真正含义。

《梅花魂》教学反思9

  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梅花魂》,是女作家陈慧瑛对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的回忆。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梅花魂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外祖父爱梅花,在他的心目中,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祖国的代表,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梅花身上。课文要表达的就是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学生理清了作者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情:

  1、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

  2、“我”无意弄脏墨梅图,外祖父大发脾气。

  3、因不能回国,外祖父哭了。

  4、临别,外祖父送我墨梅图。

  5、离别送我梅花手绢。

  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细读每一件事,围绕“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思恋祖国(或者爱梅花)的感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读书,交流讨论。

  课堂上,教学过程正在按着我的预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1、2件事,学生体会得很好,特别是对外祖父第一次默默流泪的理解,或许是有了前一篇课文(表达思乡情结的《古诗词三首》)的学习铺垫,学生对老人心思的揣磨比我预料的丰富。

  然而在第3件事的学习体会上,课堂上却出现了一阵小小的波澜,因为在4~11自然段中,除了最后一段写的是外祖父外,其余都是写小作者的。因此,学生在体会了外祖父的第二次哭──因为不能回国,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后,课堂上出现了一阵沉默。学生不解我为什么还不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他们从我脸上分明看出了期待。然而他们对我的期待感到茫然。

  于是,我只好用投影出示了第7自然段的内容: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我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一位学生说:“从两个问句中我感受到了小作者非常惊喜,非常快乐。”我赶紧接下去说:“是啊,当她知道妈妈要带她到祖国去时,惊喜万分。你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惊喜和快乐吧。”那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作者为什么要写出小作者的惊喜和快乐,这与外祖父有关吗?”经我一提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是用小作者能回到祖国的快乐和外祖父不能回去的痛苦相比较,更能让人感受到外祖父的伤心。然而,学生还来不及因为有了新的体会而沾沾自喜,我的问题又抛了出去:“可是当时作者才五六岁光景,而且她一直生活在新加坡,怎么会那么渴望到祖国去呢?”刚才还沉浸在喜悦中的学生一下子又懵了。但不一会儿,就有几只小手举起来。“我想,她外祖父一定经常给她讲中国的事,所以她知道中国的地图像金鸡,知道祖国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因此很想去亲眼看看。”学生们向这位小女孩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也向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是啊,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万里长城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外祖父从小就把这些知识教给了我。那么,你觉得外祖父给‘我’的仅仅是这些知识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是!”课堂上出现了小小的高潮:“外祖父还把对祖国的爱传给了我。”“外祖父还把思念祖国的感情传给了我。”

  ……

  我趁热打铁,加上了一段精彩的小结:“对于生在新加坡,长在新加坡的我来说,祖国是很陌生的,为了能让自己的子孙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个中国人,不要忘了自己始终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外祖父已经在我小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

  学生在我引领下渐渐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这是我意料中的,或者说是我的预设理所当然的'生成。然而,世事总难料,何况我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有个性的生命,谁也无法控制他们思想的小船。课堂上,学生也常常会给我来一个措手不及。

  我在投影上出示了一句话: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让学生谈谈对这一句话的体会。

  学生各抒已见,有的说:我从‘郑重’这个词中看出外祖父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有的说:“我从‘早早地’这个词中看出外祖

  父一大早就睡不着而起床了。”我顺水推舟:“是啊!一大早就醒了。甚至有可能……”生抢答:“一夜没睡。”“是啊,那一夜,外祖父在床上彻夜难眠。他想到了……”我故意拖长声调,好让学生给我延续下文。

  “他想到了家乡的亲人,自己离开家乡几十年了,亲人都变得怎么样了呢?”

  “家乡的亲人过得好吗?家乡会有哪些变化呢?”

  “他还会因为自己年纪太大不能回到祖国而感到难受。”

  “他还可能会想到自己的父母。”

  学生从“早早地”三个字中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们。然后便想结束对这一句话的感悟,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老师,我还有体会。”一个小男孩的声音一下子把全班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看得出,这些目光里有惊奇的,有埋怨的,更多的是疑惑不解。我也感到意外,但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我示意这位学生站起说。“我觉得外祖父用白杭绸包这幅图,说明他很珍惜这幅图。”由于学生把“白杭绸”三个字说得很重,这一下子提醒了我,前文中曾经出现过外祖父用丝绸抹污迹的细节描写,但作者只表述为“细绸子”,而这里却用“白杭绸”来表达,我猛然感受到了这三个字的特别之处。于是,我决定为这位学生的体会推波助澜:“是呀!白—杭—绸,请同学们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想,你想到了什么?”一句话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张张小脸陷入了沉思。很快,他们便有了如下体会:

  “白,是洁白的意思,暗示着梅花很纯洁。”

  “杭是杭州的意思,因为丝绸是杭州的特产。外祖父用杭州的特产包这幅图,说明他时时想着祖国,想着家乡。”

  “前面已经写到外祖父用细绸子擦画上的污迹,丝绸是很珍贵的,可以看出外祖父对画的爱惜。”

  ……

  课结束了,却带给了深深的思考。文章是有生命的:

  其一在于文章本身:

  歌德曾经说过:看书要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而纸的背面,才真正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文章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作为语文教师,任务之一就是要擦亮学生的另一只眼睛,让他们能够透过字词,挖掘出文章生命的光辉。

  其二在于读它的人:

  书本是无言的,是静态的。儿童的生命世界却是动态的。“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调动头脑中的知识储备与内心的情感资源开始思索,书页上跳跃着生命的灵动,那一个个方块字的组合显示出了流光溢彩的生命活力。此时此刻,颇有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受。我们在丰富文章内涵的同时,也在丰富着学生对生命的体验。

  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的历程,已成了我们的追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每一篇文章都是对读者生命的呼唤,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也在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梅花魂》教学反思10

  这篇课为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让学生感悟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为重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

  课文的层次很清楚,不少学生对人们喜爱梅花产生疑惑,我将这个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寻找外祖父喜欢梅花的原因。

  在学生的几次互动中,自然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透过文章的字句,感受到了作者起伏的情思,领会到了“魂”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后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一个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外祖父思乡之情的理解,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

《梅花魂》教学反思11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在课堂上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尤其是语文的阅读教学,应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规律,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节课我正是做到了这几点,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节课令我满意的地方有如下几点:

  一、把握学习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恩德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巧妙的方法,干巴巴的说讲,不如学生一见,因此,我课前采取对话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梅花特点,并利用挂图等形式,给学生创设了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之中,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为什么要写梅花,本节课课堂上通过同学的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上看,也确实体现了学生对学习本课很感兴趣,这也是我本节课成功的第一步。

  二、读中感悟大胆创新

  语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必须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想、多感、多悟。本节课我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也真正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自己读书,大家评议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到探究性的解决问题,课堂上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理解的很透彻,特别是人物的品质,学生也感悟到了课文中以物喻人的写法和好处。

  三、重视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本节课我考虑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把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大胆相信课堂上同学们把文章内容改编成了课本剧,表演出来了,而且是比较投入的,尤其是我班李奇同学表演的更出色,从中反映出他真正体会到了华侨老人那颗眷恋祖国的心。

  四、重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

  如分角色朗读课文,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让学生反复体会,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学生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每个孩子都真正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这节语文课,我认为教师只要方法得当,课堂教学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梅花魂》教学反思12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看梅花图,说梅花特点。

  2、是啊,别的花大多春暖才开花,只有梅花在冬天开放,越是寒冷,它越开越精神。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和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词。

  3、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作者回国前外祖父将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并告诉作者要向梅花学习。)

  三、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

  1、默读课文,用“──”划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⑴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① 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不甚留意──分外爱惜)

  ② 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 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① 用“▲”标出句子中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 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

  这是反问句,如果改成陈述句怎么改?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不要弄脏梅花。”而说:“清白的梅花玷污不得。”(强调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

  ③ 相机指导朗读。

  2、转入第13段,直接感悟“梅花魂”:

  ⑴ 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

  (他欣赏梅花的秉性。)

  ⑵ 相机引出第13段,从相应的句子中总结出梅花的秉性:

  (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

  ⑶ 第13段除了讲梅花的秉性外,还讲了哪几层意思?

  (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作为中国人应该具有梅花的秉性。)

  ⑷ 举例说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人:

  (岳飞、戚继光、江姐……。)

  ⑸ 外祖父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向梅花学习,做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⑹ 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引导背诵,积累内化

《梅花魂》教学反思13

  《梅花魂》是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理解外祖父的那颗爱国之心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上完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学的一个小小的窗口而己,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要研究的东西,本课我有两个重点教学环节,一个是第三自然段,一个是13自然段,通过对这两段的重点分析,学生能够体会外祖父爱梅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梅花的赞美以及对中华民族的赞美,更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穿插了一些知识性的讲解,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改句子 ,以及句子在语境中的运用,文章的写法及结构等都自然的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中学会。课文最后再回到“魂”字上,紧扣课题,突出重点。课上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并在不同的.语境中反复诵读,达到理解教育的目的。在最后我把板书的梅花和两句话一起送给同学们,希望他们也做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第三段,理解唯独和分外的时候,应让学生重点读一读”,讲有气节的人时,应提到文天祥以及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的感悟会更深。在设计出示两句话时,课前的准备不充分,以至于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不过这些以后我都会注意,最重要的是今后在备课中不仅要被教材还要备学生。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努力,让我的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海洋,他们在里面尽情的遨游。

《梅花魂》教学反思14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霎那间的感受,那入木三分的刻画,无不展现了语文的魔力,所以有人说,语文课堂应该是我们传播诗情画意的主阵地,文本传递给我们的每一处知识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们要用诗的语言去催发这含苞欲放的花朵,让她们诗意地开放在孩子们的心里。在《梅花魂》的教学过程中,我也试图从诗意语文上寻找突破口。

  一、吟咏梅花,诗化入题。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这首词中带有伟人胸襟的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随着诗画同步欣赏吟诵,孩子们一下子被梅花的俏丽,被“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意境所吸引。

  二、个性阅读,诗化语言。

  文中每当读到“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些句子都是需要让学生带着感受来读的,也只有这低缓,深情的句子才能让学生在诗意的朗读中感受到外祖父的一颗赤子之心。

  三、乡愁结题,诗化中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带来的同样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在这节课结束之际,随着动情的配乐朗读,孩子们对于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牵挂、眷恋之情感受颇深。我想,此时此刻,牵挂着祖国,爱着祖国的已经不仅仅是文章中的老人了。

《梅花魂》教学反思15

  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述了作者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透过吟诗落泪、珍爱梅图、不能回国悲哀落泪、赠送梅图、赠送梅花手绢这五件事,感受到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体会到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课堂上,教师以梅花图片及其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兴趣。了解与梅花有关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方法进行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中提到的外祖父教外孙女的'几首诗词,感受其中表达的感情。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课题。《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纵观整个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在主动探究中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并自觉得到情感的熏陶。

【《梅花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梅花魂教学反思09-09

《梅花魂》的教学反思09-12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02-10

《梅花魂》语文教学反思02-14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02-14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02-05

《梅花魂》教学反思 15篇09-11

《梅花魂》教学反思15篇12-16

《梅花魂》教学反思(通用10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