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7 18:57:1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汇编15篇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

  一节小小的手工制作课,却隐藏着好多的大智慧。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加上课后的'观察,学生的制作兴致更高了。他们不但制作出常见的文具,甚至有一部分同学大胆想象,制作出了自己认为在将来最好的文具。

  首先在上课前巡视学生带工具的情况,然后欣赏儿歌,边读边做动作,接着就创设情景,使学生在不只不觉中就掌握了橡皮泥制作的基本技法,作为奖励,我发给他们一些造型新颖奇特的文具,让他们观察欣赏,并请学生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文具,说一说外型、色彩、最喜欢哪个地方?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到更多更美的文具,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紧接着教师示范制作一个比较精美的文具,有出示一个相对较差的文具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找出只有做到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这三点,才能做出比较好的作品,然后学生就投入到创作中来,教师及时表扬有创新的同学,温馨提醒学生:不要直接将橡皮泥放在桌子上做,要爱护学校的课桌椅。从小培养一种做手工的好习惯。学会关注细节,就会先成功一半。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2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3

  美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术。童装本身就是和美术相关的素材,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美术教学的内容,尽量在课堂上贴近于生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展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本课先由观察入手,找到衣服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但是款式是不同的。再由学生去得出结论,只要简单地改变服装的配饰,就可以使一件衣服不同了。最后,老师让学生去改变自己的衣服,学生就有兴趣去做了。

  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制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呈模仿和抄袭。”美术活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活动课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体现出学生地位的自主性或他们的“自治自由”;换句话说,在美术活动课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他们充分发挥了作为审美主体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现实生活中的服装也是如此,并不是童装的`样式都是凭空设计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对原有的款式进行着改变得到的。同时,小学生的水平也很难完整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衣服。所以,培养再设计的能力也很重要。要会对旧的衣服进行欣赏,评价,更要会改变旧的款式。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才是全面的,现实的,贴近小学生认识的。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立足于低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在学科知识上没有要求过高、过深,而是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形象思维、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实施以中我学生玩吹泡泡游戏为学习导入,进行对圆形事物和常用色彩的学习。教师提示学生在玩吹泡泡时发现有什么奥秘,找一找泡泡的形状和色彩及飞在空中的感受。以吹泡泡的快乐感受为话题,进入泡泡形状与色彩知识及飞的感受讨论与学习。以体验拓印、画、撕贴泡泡的不同表现方式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教师提示可采用哪些方式来表现泡泡,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创作泡泡飞呀飞这一课题。师生间互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予以解决。教师适当进行示范,通过参与、讨论和示范,解决学生在创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游戏中,学生学习真正具有了学习主动性。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生动活泼的发展,一改以往课堂的沉闷与单调,到处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快乐及喜悦。教师则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穿插其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思考、参与学生的游戏,恰当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通过这节课,我得到的感悟是:在美术教学中应该多渗透、多进行一些生活、社会的多样信息,让孩子们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下,用真心去感悟生活,用真情去表现生活,用全部的热情去拥抱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5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即依学生的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的目标。合作学习是我的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我在美术教学中大胆实践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教学一年级美术《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时,我把学生每6个学生分成一组,按要求围坐在一起。我首先让学生把收集的有关瓢虫的资料摆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瓢虫生活的环境、形状、颜色。小组交流汇报后,我说:“你们感觉瓢虫最漂亮的是什么地方?”学生说:“是瓢虫身上的花点”,我说:“带花点的部分就是瓢虫的花衣裳,这节课让我们动手为瓢虫做漂亮的花衣裳”这样新课就导出来了。

  接着我把事先用绿色挂历纸做的大树叶每组发一片,告诉学生这就是瓢虫生活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赛前提出要求,看哪个小组制作的瓢虫多、快、好、有创意。我看到同学们互相合作,有剪身子的,有剪花点儿的,有剪翅膀的。但是在使用材料和工具上有的小组合作的不是很好。李一歌是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的东西不愿意借给别人。她同桌的苗润没带彩纸,眼巴巴的看着李一歌那么多彩纸,小手伸过去说:“借我一张行吗?”李一歌不但不借,还告诉我说:“老师她啥也不带,我才不借她呢!”

  这时我说:“她不带是她不对,可是你们都是一个小组的,如果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才能更快、更好的完成任务,你说对吗?”李一歌很快借给了苗润。这时我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做法,在她的.带动下每个小组都能互相合作,很快把一只只瓢虫贴到了树叶上,金黄的、鲜红的瓢虫衬在绿色的叶片上美丽极了。

  制作完,我把每组的作品都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评选,并且让最快的一组谈谈你们为什么做的又快又好?赵微说:“我们小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我们把彩纸叠几次,一下子就能剪好多圆片。”我说:“很好,你们小组不仅合作的好,还能掌握技巧,这也是一种创造精神。”大家为他们鼓掌叫好。我为三个小组发了一、二、三等奖,同学们欢呼雀跃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非常高兴,教学效果很好。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加强了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群体优势,促进个人发展。合作是时代的召唤,老师从一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合作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6

  这节是我的新教师展示课。虽然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但从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实践能力来看,与设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经过几位老教师的点评与分析和自身更深入的钻研教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现将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教学目标完成和环节设计: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同学了解色彩的色相知识,并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设计、指导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和处置画面。从同学的课堂回答来看,同学对不同的色相给人带来的感受都能大胆的表述,并对生活中不同的场所用什么颜色来装饰更美观、合理都能各抒己见。但在色彩的画面处置这一目标上并没有体现出同学的掌握情况。原因是我的优秀教案存在问题。我是让同学自由绘画一幅作品,之后再根据画面的.主题合理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来上色。用剩下的时间和第二课时的时间完成这幅画。从重点练习的内容来看,这节课的知识点并没有在课堂上马上得到练习,而是花费在了思索画什么和构图、打轮廓上。恰当的设计可以改为让同学课前就画好一幅作品然后在课堂上运用刚学的色彩知识来上色。这样同学的色彩运用能力能“趁热打铁”的掌握和实践,老师对同学的掌握也能和时了解和指导。

  (2)对同学的回答掌控过于呆板:

  当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身对各种色彩的不同感受时,每个同学的体会有时相似有时迥然不同,但我因为事先准备好了板书,所以在引导时有些刻意的希望同学能说出我写好的这几个词语。但颜色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我此时教师的主导性反而压制同学的自主性。

  (3)专业教师的特色不突出:

  虽然这节课我对色彩的色相知识讲解的较深入、详细,但从同学绘画时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我作为一名专业美术教师不可替代的素质能力并没有很好地在平时课堂上发挥专长。如有的同学绘画步骤并不是从整体入手,而是先画琐碎的细节,还有的同学画的事物比例失调、透视错误等等。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教师在每一节课中认真耐心的讲解和示范,而我在这点上对同学的辅导还做得不够。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对教材钻研还不够深入、对同学发展的总目标和要求还不够清晰,另一方面是自身的教学方法还太单一、不够灵活,同学不能很好的掌握。

  我的教同学涯才刚刚开始,在开学至今两个半月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关心和指点,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进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更严格的要求自身,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收获。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7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风来了》是湘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的第四课。这是一堂造型表现课。

  本课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这便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

  教材借助图片提示,体现出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旋转的涡状线和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表现出不同的疾风景象,借以启发儿童从可视的线条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

  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安排有小训练,即陈列吊灯、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说一说,试着画一画。穿插其中的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其体验、感悟的能力,发展想像力和表现力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课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有关风的感性体验,通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一般可以根据记忆和想像画出对风的感受。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②、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营造了一个愉快直观的教学环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注意到学习活动开展的层次关系,从风的形式到物的反应,再经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种有意义的表现逐步推开,为教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课堂以学生为主,欣赏、感受、想象、表现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自由的观察、体验、感受、讨论、交流与聆听中去了解风的.来历,体会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体验创作的乐趣。

  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发现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我特意安排了“风吹稻草人”和“上学路上”两个FlasX短片,先让学生想象并说出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更深刻的体现了本课的主题,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和抓住关键。

  三、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教学过程拟作如下安排:记忆交流——演示观察——尝试训练——欣赏评述——指导表现——交流评析——课后延伸。

  1、记忆交流环节通过倾听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尝试用线条初步表现对风的感觉,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讨论中,相互交流自然界有哪些风。

  2、通过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刮大风时各种物体形态的变化,加深学生对风的感受。再通过教材提供的小训练尝试画一画大风吹来时,不同事物、动物和人物形态的变化,并通过对学生小训练的分析,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来了的感觉。

  3、欣赏评述环节我让学生欣赏评析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加以学习借鉴,再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像进行创造表现。交流评价时,让学生相互说说哪些作品有风来了的感觉,喜欢哪幅?为什么?还可以给作者提出哪些好的建议?

  4、最后,我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拓展,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重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将学生的体验和活动穿插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的改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课堂也变得格外生动、有活力。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理解,还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8

  反思之一: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

  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反思之二: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反思之一:

  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我还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总能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教”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教学向着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靠拢。不少教师的课,“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了。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

美术教学反思

  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

  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

  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反思之一: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一节课只有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需要不断合作、探究、交流的,而这个过程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这个时间如何调控和把握?在观摩课上,高手老师们似乎完全没有这个难题,但对我们这些平民老师来说,确是一个难题。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能够引发学生思维处一定要放,让学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尽情地享受驰骋思维的乐趣;但当学生的已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后,就要及时收,像上面的讨论,当学生的描述处于不断重复时,就要及时进行下一个环节,用新的信息再次激发学生新的思维。这样开阖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又注重了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体验过程。

  反思之二:

  学生开放、多样的思维与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时间能力,而创新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的基石。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很注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火花,创设适合创新性思维的情境,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开放、多样的特征。这样难免会出现一些学生思维的怪异、独特,甚至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些可能对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有好处,但在学生幼小时,老师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维的准确性、完整性,有些问题老师有责任引导其向正确的思维方向迈进,除此之外,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在新理念下如何体现学科的特点,课堂的实践活动如何开展才有效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课程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讲授理论,最多再辅助一些模型示范教学,这样虽然也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但总是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调动不起来,理论和实践是两张皮,联系不起来。学了理论在实际中用不上。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在上课时教师在自然环境中讲解速写,在实践中教学,为学生设立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的艺术美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感受娱乐之中的快乐,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互动,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对风景的讲解中,使学生学到了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风景画,学会了如何取景进行绘画。抓住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描绘。本课,教师通过运用在真实景中绘画,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

  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呢?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一次次试图在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

  学校安排我担任一、四、六年级的美术课教学。然而,又正逢一年级是新教材,我如觅知音,便倾注了较多的精力,各种各样的教学思路也充分地得到实践。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实战实施,我大致地整理了以下几点:

  一、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满美感体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关

  键。每个人都会对其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关注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的状态。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只能发挥出20%-30%,也容易精力疲劳。兴趣还可以开发智力,是成才的起点。后来,我尝试把课本以外的内容渗透到教材中。借鉴课标的理念,我几乎把大部分的教材题目改成学生所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主题,让他们进行自由大胆地创作。有时还甚至先创作再引题,也就是说根据学生的作品自由取名。这样的方式普遍受到各班学生的欢迎,效果也不错,也可让学生从中树立自信,发展个性!

  二、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9

  孩子天生喜爱花朵,自然界的植物对其很有吸引力,课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花卉,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外形,颜色的描述,加深对植物的形与色的'印象。并结合情感教育让孩子们热爱老师,热爱父母,将自己亲手制作的花朵献给她们,学会感恩。让学生带着情感来学习手工制作,强调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游戏性,让学生把自己原来会的制作方法说说与其他同学共享,充分发挥合作的团队力量。我也介绍了几种简易不同的制作花朵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掌握,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制作,告诉他们,只要是自己用心做的花朵,老师父母一定会喜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最后一定要强调课堂清洁,做好清洁整理工作,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0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陶艺系列的内容。

  无论你生活在南方还是北方、城市还是乡村,都会发现身边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它们可能是乡村的老戏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昔日大宅、名人故居,也可能就是你的老家。这些老房子有的是砖石结构,有的是土木结构,有平房、有楼台、有院落。它们都曾经辉煌,曾经人声鼎沸,曾经有着美丽的装饰,曾经热闹温馨。它们有些虽然出自乡村工匠的手,却代表着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区独特而精湛的工艺水平,蕴含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散发着淳厚的乡土气息,就像一位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悠悠的历史中感受着时代的`进程。这些老房子是我们难以忘怀的乡土瑰宝!

  引导学生发现老房子的美,用泥塑的方式制作老房子,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乡土文化,从不同风格的建筑中体味文化,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建筑、家乡风貌、家乡历史文化的感情。也许,在他们略显稚拙的小手下,只能表现老房子的一隅,但是我们相信,源于创作中的感悟与关注,会对他们一生的审美产生影响。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1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上美术课很轻松的,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是为其他教育学科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作用。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美术书上的示范作品,更不能让美术课成为自习课的代言词。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称得上好?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出一些启示。

  1.熟悉教材,备学生,备好课

  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前提条件:熟悉教材、备学生、备好课,三者缺一不可。其实有很多的课时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上,例如四年级有两个课时是植物泥浮雕和动物泥浮雕,那么,我还会另外安排三个课时:人物泥浮雕、风景泥浮雕、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泥浮雕,四年级还有中国画的课程,一般只有两个课时,我们可以从中国画课程上多安排几个课时。重点课程反复练习也让他们对技法熟练了。这样,一学期下来,课程也就满满的,不会存在美术课还有上自习的时间了。其次,要明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过程。一节课要教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要求是什么,培养哪方面的绘画能力,在上这节美术课之前心里要有个底,根据学生设计好教学过程,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这样课也就上得生动、完美些了。老师上课好比演员演戏,如果你事先不了解情节、人物性格、背好台词,在心底预演几遍,这个演员就不能演好这部戏。老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好教学过程,做一个引导者,将课堂一步步引向高潮!

  2.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枯燥无味而且单调的美术课,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他们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不如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探究观察动手,得到的知识远远要牢固、深刻得多。所以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让他们保持其新颖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我通常在上课前讲个小故事,或者给他们看一些图片,或者提出一个小问题让他们先畅所欲言引入课题,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提起他们的兴趣,使之成为动力,为之后的教学效果做铺垫。在课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穿插点音乐,让学生高涨的兴趣和着欢快的乐曲节奏轻松完成作业。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很重要,兴趣可以成为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动力,成为他们绘画自信的源泉,成为放飞想象力的跳板,成为作品创造力的阶梯。

  3.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有时候老师可以给一些表象丰富、准确的图片给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如《蒙娜丽莎》。老师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展开思维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的学习环境,给他们一些心灵自由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应该怎么画,而是先给他们一个画画的主题,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想象,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不管画得怎么样,一开始就要对他们的画表示肯定,让他们尽情的画,让他们自己通过平常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加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画画时,他们会自然流露,随心所欲,异想天开,我们不要给他们的心灵加上一些框,圈住他们或者否定他们的天真想法,多提供机会让孩子想象的源泉无拘无束的奔涌,启发引导他们去自由想象。

  在学生创作时,不要扼杀学生作品中所体现与众不同的东西,多给他们张扬个性、表达内心想法的空间,因为每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审美会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老师可以通过绘画、手工、雕刻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在他们创作前,我都会让他们起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或者说说你会怎么做,之后,鼓励他们大胆创作,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4.多鼓励、表扬,多元评价

  老师对于学生的绘画作业,我们要用真诚和善良的心态去对待,要多给一些鼓励,不要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作品。大人看小孩子的画往往摇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看都看不懂!或者直接说不好,很糟糕。其实,儿童的童真、浪漫就是体现在这样的画里边,天然去修饰,个性鲜明,画出了他内心世界的东西。每个人的感知、表达方式的不同,才成就这样多丰富多彩的画面。所以我们批改学生作品时,应该要有多重标准,评价应该多元话,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作品的闪光点,多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对于过去受批评多的儿童,赞扬对他们就更起作用,而过去受表扬多的,适当的批评指点对他们也许会有更大的影响更大的进步。

  作为老师也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赞美。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心里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觉得作业的批改不能用分数来衡量,分数会让那一批绘画不够好的学生看到那分数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我的评价是用三种不同的贴纸笑脸来表示,当他们看到这些笑脸时,不会感到不满,反而会感到老师在鼓励他,要他加油!批改作业时,当着他们的面批改,我先欣赏画,然后根据他的画在言语上给他三五句评价、指导和鼓励,最后给他作品上贴一个笑脸,他们每一个人拿着图画本都很开心。那些学生也变得很积极交作业了。

  我希望我的美术课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数不尽的快乐和知识,让他们乐于学,乐于做。我会用心去耕耘,带着孩子们一起自由飞翔五彩缤纷的美术王国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湛蓝的天空,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2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

  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

  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同时,教学形式更加开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真正落实“有效教学、主动参与”,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1、要真正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教师须要做到三要

  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以此成为推进教学进程的依据。所有的预设都是为了不曾预约的精彩。由原来固定单一线路变为现在的多元设计。二、要减少对学生的控制、放开对学生的

  制约,我们会发现孩子其实非常聪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更丰富的答案。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学生,给他们活动的机会、思考的空间。三、要学会真正有效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知道即时评价,但到底什么样的评价才是真正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呢?为了鼓励而鼓励,为了评定而评定,将最终失去的学生对评价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启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语言来打动学生的心灵,使评价确实评而有价。

  2、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3、提升教师反思的内涵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我们看到教师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从三方面进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二,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第三,对比反思,根据前后两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可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一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实物情况,说说树是什么样子的,它会长哪些叶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挂在上面吗,怎么挂?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叶子应挂在什么地方,请他们发挥想像力想想树的结构。问他们如何画出来美丽的大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树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树叶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把自己名字挂上去,有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相互认识会很麻烦,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同学们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3

  教学反思:

  新的教材改编之后,《画家笔下的童话》由五年级变成了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显然一年级的教学不能跟五年级的一样,首先是目标定位就应该有所区别。这本是一堂欣赏?评述课,但对一年级只是说,感觉对于学生的考虑欠缺,所以还是安排了一个动手环节,主要是欣赏,通过动动手深入感知,升华欣赏所获。其实这也是不低的目标了。

  看了书和教学参考之后,感觉教材的设置是有欠妥之处的。低年级,尤其是起始年级,安排纯粹的欣赏?评述课,是否妥当?欣赏评述的度把握到怎样的程度?色彩的明暗、对比变化,造型上的.大小和组合变化,整个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感觉,以及画面的快乐和孤独是由色彩冷暖带来的,这都给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小朋友讲,我感觉怎么着也是要求过高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色彩丰富变化是有感知的,但是是比较笼统的,能用到五颜六色,从中获知画面色彩富有变化是美的一种,这已经可以了。对比和冷暖色这是在小学中高年级要去分析和初步掌握的内容,这样的下移我否定。造型上的大小变化这个一年级的学生能够理解,很多学生是根据生活经验中的自然大小来分析的,而绘画中的夸张因为与众不同,学生也能领会。而节奏和韵律更是有些过于专攻,一年级的孩子大可不必要这样去领会的。

  教材是“死的”,教学应该是“活的”。在这里要活用教材,才不至于上死课堂。如何活用教材?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把握好目标定位。同样的教材其实可以在各个年级不同学生中进行施教,以生为本,教材为辅,正确定位目标即可。画由故事而来,这样的感知我认为对于一年级学生已经足够。所以第一个目标我的定位是:了解插画艺术是根据故事内容表现的绘画。第二个目标我取了最能认知到的并能加以运用的美的法则,色彩变化和造型大小变化去分析画面:会用浅显的美的法则对插画进行简单鉴赏。第三个是动手去进一步感受故事插画,这主要考虑是一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尝试用学习到的方法进行插画表现,培养对插画的兴趣。

  除了目标把握,还有就是课本图片的运用。一定要取舍,不能统统取之,这样只会让学生眼花缭乱。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4

  新教材十分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美术教师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在绘画中让孩子画出属于自我个性的画。绘画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绘画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和爱好。让孩子画出有个性的画,我觉得要注意下头几点:

  尊重孩子作画的权利,尽量不要去指点孩子作画

  不一样个性的孩子会在绘画中使用不一样的绘画语言。一般来说,活泼外向的孩子更喜欢用粗犷的笔触来作画,他们绘画速度快,画面连贯,流畅,有较强的表现欲;而文静内向的孩子,他们的画细腻,严谨,画面一般都比较精致,紧凑,并且作画的时间相对较长。例如,一个偏爱动物的孩子,通常能画出动物身上的.每一个细节;一个喜欢交通工具的孩子,则能把车辆的部件凭记忆画出来。

  什么个性的孩子就让他画什么样的画,这样,孩子的原始创作热情才会被激励。您能够问他画的是什么,但不要去干涉他画什么,怎样画。

  选一个题材,让学生画不一样的画

  同一幅绘画题材在不一样的孩子手中能够画出不一样的画,如果您想让孩子的画有个性,充满创造力,不妨在平时让他练习就一个题材,画出不一样的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他会学着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绘画的资料,从而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

  认真听孩子介绍他画上的资料

  如果您拿到孩子的画,觉得只是一堆颜色的涂鸦,那么就请孩子来介绍他的画吧。他画了什么,这个颜色代表着什么,那边一团又是什么。听了孩子的介绍,您也许会惊讶,原先孩子的眼中,世界是这个样貌的,它并不像您看到的画面那么糟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能够理清孩子的思路,让他表达自我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资料。

  鼓励孩子大胆地去挑选自我满意的颜色

  孩子喜欢缤纷的色彩,有些在大人眼里看来十分难看的搭配,孩子却十分喜欢。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用色"大胆",您千万不要对他的画指手画脚,抹杀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对颜色的热情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去作画,更要懂得去欣赏学生们的画。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5

  通过《我和昆虫》一课的学习,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种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方式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从而,更高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尤其是教材上的图案,那绚丽的色彩,那展翼飞翔的优美的舞姿,那斑斓的花纹条理,让学生们都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我让他们欣赏,相互议论,用心的'看和感受,自由的站起来说所知道的昆虫的各种知识。并模仿一种你喜欢的昆虫的动作。让他们了解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并来想象一下自己和小昆虫玩耍的感受,用自己的双手来画一画自己是如何与自己喜欢的小昆虫一起玩耍的情景。

  学生不仅从自身的表演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通过这节课,是我明白了美术课的真正魅力只有通过“学中玩,玩中学”,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才能够寓教于乐。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