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15 16:59: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集中指导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二课时通过看视频,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学生再次朗读每一自然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接下来让学生想:“小兴安岭的`四季再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文中一句话说。这样,很巧妙的将第六自然段如入课文中。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这个大问题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阅读各个部分的过程中,我先集中指导阅读“春天”这一段,学完后总结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段,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能够自学,且自学效果很好。自学卡片内容填写正确率较高)然后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学生不仅能读出形、也能读出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表情朗读中得到落实。最后让学生又一次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才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最直观的写作指导。就这样,让学生一课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语文这一“工具”。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1.简简单单学语文,讲求教学的实效,给学生实惠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手段简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学生学有所得清晰可见,

  2.教学目标三维整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整节课紧紧围绕写字、背诵和段的训练三个要点展开,每个要点都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不仅获得知识、语言积累和语言认识,同时注重方法的习得。

  如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写好“三点水”旁(偏旁三点水,结在弧线上),指导学生写好“立刀旁”(要又长又直)。这些都是给学生以方法规律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写好本课生字的同时,掌握一般的写字方法。再如,背诵,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立桩记忆的方法,提高了背诵的速度。在立桩记忆法中,学生还学会了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多个记忆要点。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构段规律时,教师也不是停留在理清段落层次的水平上,而是让学生探究课文为什么,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其它景物”,从而领悟,树木是小兴安岭的主体,而有了其它景物,则使小兴安岭更加丰富,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体现了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的主题。这样,对于段落结构的`认识,最终与文章的主题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目标(虽然是构段规律表情达意的作用)。

  3.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并使之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

  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写字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从容容地写字。写字教学不是做秀,不摆样子,在教学“汇”字时,采用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汇”字的意思,还通过想象,感受了“汇”的图画,感受了春水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汇成春天的画卷”等处,是引导学生在适宜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汇”。这样,“汇”字达到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型、理解意思、体会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3

  课后练习有一题是理解和体会“抽出”这个词语的妙处,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理解,可是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不够恰当、流畅。这一点,我的反思有:除了带领学生深入课文去理解感悟之外,还需要多训练、多给机会让学生积累词汇量,学会用比较贴切生动的语句表达想法。

  另外有一点,是我从这节课延伸出来的想法:我觉得教师在生活中可以有意地引导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去感悟大自然。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儿童应该是成长在天地之间的。从一年级开始,在校道上或者带着学生去吃饭的路上,我会经常引导他们观察校园草木的`变化,后来他们也形成了习惯,比如他们发现操场边上有一株小小的牵牛花、发现办公室门前的大榕树上有一个鸟窝……更令我欣喜的是,有时他们会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作文写在《周记本》上,我给他们的当然是鼓励和赞扬,至于这些作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我也会针对性指导。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4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来写的,每一个季节写法相似,我先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按“读—划—悟—说—读”的方法一起学习、一起探究,然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按照这种学法分组进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在反馈中,显示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欣赏、领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并在讲课中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小兴安岭,可以感受家乡的美,身边的美,并写一写。

  小兴安岭的“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一,我在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看上去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自学,、讨论,学生也基本上解决了合作中的问题,但时学生合作学习的气氛不够浓,有些问题挖掘的也不够深入。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能很快地完成表格,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是,我在小组读评相结合的环节上把我的不够好,比如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研究。

  其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有些学生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大胆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加强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5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春天的小兴安岭,充满了生机,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1)初读。让学生读这一段,说说你喜欢春天的什么?学生浅谈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并接着进行朗读。学生说喜欢小鹿的可爱,喜欢流水的`声音,喜欢看万物发芽、鲜花盛开。在这层,让学生初步感受美。

  (2)请学生用手里的画笔把眼中的小兴安岭的春天画下来。简单描述。在这层,让学生体会到万物苏醒、生长得很快。到处都有生命的足迹。结合着画,再把你眼中的小兴安岭的美读一读。学生心中的美升华了。

  (3)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放剪辑的录像,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漂亮的小鹿喝水、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听觉上的美(雪水融化的声音,流水的淙淙声)动静结合,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

  配合着优美的音乐,学生再次读这一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6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文章,在描写小兴安岭的美景的时,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描写,条理非常清晰,因此我在教学本课的时候,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讲课完后,听课的苗校长和徐主任却对我这种讲课的方法提出了质疑:一篇文章,全部放手给学生小组学习,究竟能学到什么?

  虽然自己在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中,是本着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但是听了苗校长和徐主任的对自己提出的质疑,我也不禁对自己这一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曾几次在大规模公开课上听到教师说“同学们,我们现在上课,可以吗?”似乎上不上课是学生决定的,谁都知道,不论学生怎么回答,课是一定得上的,这样问,只不过是摆出一副尊重学生的架势而已。而且现在课上“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选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喜欢哪段就学哪段”等等的所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语言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竟扬言“学生愿意上什么课就上什么,这节不想学语文,想上体育,就可以到操场去。”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没有错,但是,不难看出现在有些教师只喜欢那些鸡毛蒜皮的只言片语来点缀课堂,让孩子开心,自以为是新的教学观、学生观。从暂时看,教师的做法无可非议,因为这样可以摆脱孩子成长的压力。从长远看,这是否是真正关心孩子?自己的这种所谓的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的做法是“镇痛剂”,让孩子免于暂时的苦恼,或许将来会因此而面对巨大的苦难。这些平日里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一旦走向社会,怎么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真正得快乐是认识到自身的巨大潜能,发现真理的乐趣,而不是浅表的感观享受。尊重孩子,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遥想蔡元培、陶行知、张伯龄、晏阳初等人进行的教育实验,把教育改革跟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学生当做社会的主人,这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把他们看作未来社会的'栋梁。近观现在的课堂,老师为什么要尊重学生?也许是为了迎合教改的潮流,也许是迫于领导的口味,有多少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考虑问题呢?或许教师的力量有限,但着眼于知识能力的发展这一权宜的核心总是可以做到,摒弃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容还是可以考虑的。而在自己以后的课堂中,所要做的正是这些。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7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现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热爱之情。课文语句生动,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文章。一看《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题,就知道文章是以“美”为主线。教师在教学时,如何运用新的课改理念,让学生将一篇生动优美的文章学得快乐、学得到位呢?下面我就教学后的一些感受简单谈谈。

  一、题眼激趣,走进“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学习要有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氛围,写景的文章在教学时更应注意这一点。因此,我在教学时,就运用生动的语言情景描述,引入课题,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走近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课文时,我一边示范朗读,一边让学生倾听播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教师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直奔文章主题,质疑:“课文是怎样介绍小兴安岭的美的呢?”学生再根据问题进入文本学习。

  二、以学定教,欣赏“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是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描写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的。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自己的学习品味。所以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了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的方法。首先,教师设问:“同学们,你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的美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喜欢小兴安岭的春天,有的说喜欢小兴安岭的冬天。我因势利导,抓住契机,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教学,达到了教学预设的教学效果。

  三、品词品句,感悟“美”。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如: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的段落?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描写树木的词语‘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用的太好了,写出了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运用动作理解词语。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换成长出呢?”当时学生有点蒙,不知如何作答,我顺势请学生做“抽”的动作。学生马上行动起来,有的从书包里拿出书,有的从凳子里拿出本子等。我连忙问学生对刚才的动作有什么感觉?有学生回答说:“刚才的动作快,我明白了作者用抽就是写出新芽长得很快,还可以表现出春天树木发芽的勃勃生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就更能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也自然感受了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四、教后反思,缺失的“美”。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缺少那么些“美”。

  第一是对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不够深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例如:“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教师没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时太阳光当时照射的情景。再如春天里的美景,树木抽出嫩芽,流水淙淙,小鹿在溪边喝水等,是一幅多么惬意的画面,教师没有让学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这远远是不够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让学生表现出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第二是学生表面上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讨论,看起来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学习气氛不够浓,有个别学生没有根据问题去学习。第三是学生虽然能很快地找到描写的景物和特点,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在学生的朗读和评议上还很很欠缺。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师应努力把语文教学真正转化为一种美的孕育、美的享受、美的艺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8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层次清晰,如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展现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同时还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宝贵资源,文章在带给读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读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我在教学时,首先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层层推进,促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文中的情感产生碰撞,最后使学生的内心感受得到升华,在阅读中感受到景色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教学中感我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美”。在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并配上了一段轻松的的轻音乐,使学生在视听中深深地被小兴安岭的美景吸引,此时我因势利导,看了眼前这幅美景你有什么感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点燃了,争先恐后的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2、以读促悟品味“美”。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理清了课文脉络,感受到了文章的情境,再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领悟能力,同时更加深刻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重点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哪些词用得好?”学生说:“汇、淙淙、涨满。”我接着问:“那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汇生动显示出春天冰雪融化后有许多水流向小溪的景象。淙淙形象写出了小溪不紧不慢,哗啦哗啦流淌的样子,让人读后有一种特别惬意的感觉,而涨满则体现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通过词句地探讨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课文词句的生动形象,从而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拓展延伸创造“美”:在这节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说说学完这课的感受,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前提下,都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小兴安岭的美景,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说:“那在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美景呢,谁愿意说说呢?”顿时课堂活跃起来,纷纷举手说家乡的美景,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课堂内容安排得比较机械,过分注重书本内容的教学,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展开联想深入体会。对学生的点评也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加以点评。对不同水平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造成没能让大多数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美文美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9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和领悟。

  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由我来带领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的美景,总结学习方法后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秋天和冬天的景色。但后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设计,教师讲解过多,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在磨课团队老师们指导下,我调整为采用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时,我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对重点词句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并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的顺序。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循序渐进地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以改进,争取给学生呈现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课堂。

  第二课时我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复习巩固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中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四季的美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视频,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2、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让学生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学生对小兴安岭的美景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1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很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都用得十分到位,动静结合,把整个春天展现在了读者面前。而在夏天中“封”“浸”“千万屡”“利剑”把夏天的特点写得十分准确,同时又体现出小兴安岭独特的魅力。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美的体会就从字词和朗读中去慢慢品味,为了保持课的完整性,在抓住春天和夏天为重点的同时也让学生通过默读粗粗地感受了一下秋冬季节的美丽风光。这篇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了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介绍了我国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针对本课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了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审美方法的指导下,读语言文字、看教学录像、谈学习体会,亲身感受自然景色美,文章语言表述的美。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句中既包蕴着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又暗示了四季景色的各异美。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首先从小兴安岭最突出的景物—树木的描写入手,让学生先从树木四季的特点初步理解四季景色的既有独特美,同时又有相同美,既实实在在、生机勃勃,从而去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然后以春季美为例,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审美方法,并用此方法自己选学夏、秋、冬三季,在学生自己读文体会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并运用电教手段的优化组合,放录像感知,引导自学,用投影指导学法,讨论启发,朗读等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全面参与,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做到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读懂其他三个季节的美。体会到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绿色的海洋”、“宝库”“花园”等词语的内涵是难点。不是一下子就容易理解透的。因而,先从词语表面意思进行理解,知道他们在课文中指什么,再结合语言文字的剖析,使学生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进而理解美。有感情的朗读,既是学生理解内容的重要途径,又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理解课文过程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读:课开始、自己读体会、课中默读理解。、师生对读、品读欣赏,课尾根据课文结构安排齐读,以升华感情,强化理解。

  每上完一堂课,我都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很好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地积累教学经验。

  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课前,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第一遍朗读课文。要求:

  (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给各自然段标明序号。

  2.利用或联系上下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3.第二遍朗读课文。读前设问:

  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读后明确:这篇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主要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4.把你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质疑

  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同学提出来。

  1.学生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在学生的帮助下和老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

  2.教师抓住实质性的问题归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四)作业

  根据归纳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集体交流。

  明确: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小兴安岭的树木非常多,也非常美丽,然后抓住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来理解,突出小兴安岭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非常美丽的特点。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①你觉得小兴安岭的春天怎么样?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并明确: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来写,学生抓住抽出像一支舰队等词语来理解,突出春天刚刚到来时,小兴安岭景色美丽,生机勃勃的特点。

  设问:树木抽出新的枝条。这句话里抽出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比较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抽出还可以换成长出,抽出准确,抽出虽然也是长出的意思,但用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形象生动,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读书方法。

  (1)先读课文,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很美丽。

  (2)抓住了作者所描写的词句进行理解。

  (3)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自己思考并理解下列问题:

  (1)小兴安岭夏天的景色怎样?

  (2)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的?谈谈你的理解?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夏天很美丽,作者抓住树木,晨雾,太阳,草地,野花这些景物来写的。

  (2)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封挡遮等重点词语理解小兴安岭夏天树木葱茏,枝叶茂密,抓住了浸、穿来理解晨雾、阳光、野花的美丽。

  设问: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带点的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哪个词用的准确?为什么?

  明确:密密层层可换成密密麻麻,封可换成盖。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小兴安岭的秋天怎么样?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的?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2.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明确:

  (1)小兴安岭的秋天很美丽,很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落叶、山葡萄、木耳、人参等景物来写。

  (2)抓住:飞舞献等重点词语来理解,突出了小兴安岭的秋天不但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

  设问: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用哪个词更准确?

  明确:飞舞还可换成飘落。用飞舞而不用飘落,表现了落叶随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使我们体会到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用词准确。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六)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自然段。

  2.集体交流:

  (1)小兴安岭的冬天美丽,富饶,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西北风、紫貂、松鼠等来写。

  (2)学生们抓住飞舞刮只好散步等重点词语来理解,使学生们体会到小兴安岭冬天的美丽和富饶。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明确:宝库,是指物产丰富。花园,是指一年四季美丽。因为小兴安岭物产丰富,其中还有很多珍贵的动植物,而且一年四季景色美丽,所以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八)总结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我们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己学习,非常成功。

  (九)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注意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和物产丰富。

  (十)板书设计

  (十一)随堂练习

  1.组词

  融()汇()献()脆()肥()

  溪()封()酸()靠()库()

  2.理解词语

  密密层层:

  苍翠:

  3.抄写喜欢的一个段落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我们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知识教学点上,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力上注重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方法主要以反复朗读为主,通过朗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3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文章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下两点:

  一利用媒体,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美。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我也尝试着利用媒体开展教学。在导入之后,我首先让同学们观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动画图片。同学们看得非常投入,从学生惊叹的语气和表情中,我已感受到他们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于是我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入对小兴安岭"春天"这一小节的学习。

  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很轻松,很投入地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带着美好的体验,孩子们热情的描述着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自主学习交流,锻炼自我阅读能力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们采取先扶后放的原则进行教学。在对"春天"这一小节重点指导学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学法。然后再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其他的三个季节。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积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魅力的小兴安岭。

  但是整篇课文上下来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朗读的不多。因为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生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学生归纳文章能力没有充分锻炼。因为学生交流的东西比较零散,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在归纳这一环节上,没能有足够的时间训练。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

  教学本篇课文,主样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是继续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教书方法让学生把课文读通,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二是让学生在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图中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

  2、引导学生找出描绘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的词句,反复朗读体会。

  3、也读也想在头脑中浮现课文描写的森林景色和动物生长、活动的画面。

  4、本课语言优美,条理清楚,我着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把自己对小兴安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出来。

  课后,我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学习本课写法,抓住景物特点写一段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就要求教师“致力于‘导’”,并且“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得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然后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指导课外的阅读实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根据本组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需要,我们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策略研究”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概括有对一句,几句话的概括,有对一个自然段的概括,有一个层次的概括,有全文的概括。它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抓重点能力和提炼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悟性,展示学生的灵性,显现了学生的创造性。

  当然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概括信息策略,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的概括策略教学。概括教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概括段意;②概括文章部分内容;③概括一篇文章内容;④概括文章中心思想;⑤概括一本书或几篇题材相同的文章的内容。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对于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从兴趣入手,由易到难。下面我就结合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几点心得: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概括”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我们都知道人只有在做自己想做好,而又认为自己能做好的事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将这件事做得更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不管对于哪一类学生,学差生或是学优生我认为在一堂课的最开始我们都应该从最简单的做起。这个最“简单”指的就是我们和学生一起开心的读文,采取任意的方法读文。大家可以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只有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自主选择的读书方法,学生才会处于积极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读书效果。读了之后或多或少都有感受,这里的“感受”没有对于错,没有是否抓住重点的分别。这是他们的初步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在此基础上练习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

  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在开课的前十分钟内我利用课件开课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学生的兴趣高涨,迫不及待的翻开课本自由投入的读起来。在通过老师的提问“孩子们相信你一定从书中找到你感兴趣的东西了吧,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在没有负担的问题下,学生的发言很踊跃。看到那么多同学举手我只能让他和周围的人交流,让他们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并鼓励他们把听到的和想到的试着在相关的语句旁做批注。我认为孩子在初读课文中他们进行了个性化的阅读,经历了成功的体验,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他们又进行了一次概括训练。虽然不一定个个概括的尽如人意,但兴趣是有了的。接下来就应该交给他们恰当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了。

  其次要教给学生概括的有效策略。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概括的方法。第一个方法从文章的“眼睛”——题目入手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围绕着这个题目,让学生思考提问:奶奶最喜欢的铃儿到底是什么?奶奶为什么最喜欢这个铃儿?在问题的解答中即可明白文章的主要意思,体会到奶奶和冬冬之间的亲情所在。

  第二个方法学会抓记述文六要素来概括,一般的记叙文可以用这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第三个方法找重点句法。某些文章中,有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是对全文的总结,找到这种句子也就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内容了。

  第四个方法抓关键词法,在没有中心句的情况下,找出关键的词语就能概括段意。比如《松鼠》的最后两段的关键词语是“搭窝”和“食物”,根据关键词分别概括出段意是“松鼠是怎样搭窝的。”和“松鼠食物的种类及如何储藏食物。”

  不同的文章,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概括内容的方法。知道了这些方法学生不一定会理解,会用。怎么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用到我们的阅读实践中来呢?还是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讲讲我的实际操作吧。《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是一篇散文,散文以其“散”,使我们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一位哲人所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的诗人。而散文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任思绪飞翔的的天空。《美丽的小兴安岭》讲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河与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课文紧扣“美丽的大花园”与“巨大的宝库”,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其中,第二段按四季更迭的顺序具体介绍,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这篇文章找中心句概括主要内容并不难,显而易见。难就难在概括出每一个季节体现了一种什么美上。这也是概括的拔高练习了。怎么引导学生了?我最开始设计这堂课时也进入了一个误区。太喜欢这篇课文,小兴安岭的每一个季节,每一个季节里的不同事物,描写他们的句子都让人觉得很美。舍不得丢掉任何一句,虽然想着重点讲春天,夏天的段落连扶带放,秋,冬季节学生自学。结果在第一次试讲是超时了,而且学生消化的内容太多,消化不良啊,很辛苦。在第二次试讲时我引导学生学习春天段落,通过有感情朗读训练,在通过课件引导他们想象,学生陶醉在小兴安岭美丽的春天中,在引导他们概括此时此刻你的脑中会有哪些好词形容这美丽的春天?你们觉得哪个词用来形容春天的美最合适?在这样分解难度中学生概括出了小兴安岭的春天具有一种生机勃勃之美。这就用了利用关键词概括段落大意,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理解概括了内容而且理解概括出作者和自己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并借鉴此方法小组学习描写夏天的段落。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在汇报时学生没能找准“葱葱笼笼”这个词,老师可以把这个词教给学生。帮助学生概括得更完美。课上到这我领悟到了要想让学生能运用好概括策略,教师要化难为易,一步步来,采取灵活的方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最后我们要多给学生展示概括能力的机会,也就是给学生显示创造性的机会。

  在上《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最后一部分我安排是学生完全自学。边自学边概括,在这个过程中先概括出来的就将自己想表达的已生成的词写在黑板上,如果有学生想用一句话来表示,因为黑板上能写的内容有限所以我们要求写词。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有不同的词可以随时上来补充写。所有上来写的都应该得到肯定。因为只要学生认真阅读研习了,思维自然会得到历练和激活,创新之火就会时有闪现,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文本信息要思考要筛选要组合要表述,结论也许几近乎对或几近乎错,这些都无关紧要,不能因为结论的对错而“棒杀”或“棒杀”,只要出于至诚,饱蘸真情,阅读个体的收益和感动远比单纯某一个结论重要得多。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散文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感受。语文课堂只有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才能找到“真”的栖息地。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练习了概括,他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他们在享受创造阅读的乐趣。老师看到了他们概括能力的提高。

  不同的文章概括能力的训练方法不同,不管怎样,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就能一训一得。教师要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的解读文本,相信学生,欣赏学生,用我们老师的聪明才智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宝库。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不例外。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0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7-11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篇)02-24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篇02-24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04-11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11-03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08-31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08-25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