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07 14:14:3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山行》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山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教学反思(15篇)

《山行》教学反思1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教学这首诗,我主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三读”。

  一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所以在指导学生初读古诗时,我除了要求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还引导学生发现古诗朗读的这两个特点。因为学生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所以读了几遍后还没有发现。于是我进行了范读,由于范读时停顿比较夸张,有几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古诗朗读的停顿和节奏。接着,我再让他们读读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引导他们发现古诗的押韵。虽然第一次教学时花了一点时间,但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古诗朗读的节奏和韵律,一定会在以后的古诗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读,读出理解,读懂诗意

  理解诗意应该是古诗教学的一个重点。古诗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现在一样,如“停车”、“枫林”、“白云”、“人家”等。还有一些字词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理解的字词,再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那些与现今意思不一样的词语。理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画图法。在理解“远上”、“石径”和“斜”的'意思时,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座高山,一条从山下通往山顶的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图一画,学生就理解了“石径”、“斜”的意思,接着我让一学生上黑板从山脚往上看,让学生说说看的感受,学生理解了“远上”的意思。

  联系前后文感悟。在理解“坐”的意思时,因为意思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进行理解。感受“诗人停下车不走”与“喜爱傍晚时候的枫林景色”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而然的,“坐”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

  接着,我指导学生用“调换顺序法”和“扩充意思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应该说,同学们理解得非常好。

  三读,感悟意境,体会情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我让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自己看到的情境,学生把自己看到的远景、近景都描绘得十分具体。我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让学生受到感染。还适时加以音乐渲染,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总之,通过“三读”,学生基本读懂了古诗,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得扎实、高效。

《山行》教学反思2

  教学片断

  上课前,我把《山行》这首诗写在黑板上,但是在上课时却发生了我没想到的事情。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其他同学也说:“是错了一个字,白云深处的深写错了,应该是生活的生。”我的脸微微的红了起来,灵机一动,我首先承认自己确实写错了,随后又问:“为什么诗人用生而不用深呢?”学生热烈的展开讨论。

  反思: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很少写错字的,可是今天老师却写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叫学生去讨论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

  生:“白云生处”的意思是“白云升起来的地方”,所以用生,而深是很深的意思。

  生:我不同意!这个生应该是生活的意思,就是“白云生活的地方”,所以用“生”。

  生:我不同意他们俩的意见!我觉得应该是“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

  ……

  师:你们真棒,经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以后再也不写错字了。我想,说“白云生活的地方”的同学,是把白云给说活了,有想象力!说“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的同学,说出了白云不断变化的动态,善于观察!古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精妙简练,言已尽而义无穷!

  (我的话刚说完,又有学生举手)

  生:我觉得“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还应该读得很高兴,因为诗人坐着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上去,而且又是在深秋的山中,肯定很少有人,现在看到有人家了,心里一定很欢喜。

  师:你怎么知道是在深秋?

  生:从“寒山”一词看出是深秋。

  生:从“霜叶”也可以看出,因为秋天才有霜。“霜叶”就是被霜打过的叶子。

  师:那么你认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

  生:被霜打过的叶子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枫叶太美丽了,诗人看着看着就——

  生:停下车来欣赏。

  师:那么,“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诗人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说得真棒!诗人用几句短短的诗句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

  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他们呈现在课堂中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都应该成为最珍贵的教学资源。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我只是表扬了那个学生认真看书,敢于说出老师不对的地方,然后把错字一改,接下去上课,我想这节课也许不会出现这么精彩的一幕,学生的体会也许不会这么深。课堂上我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提出了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表达各自的见解。因为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动态资源,所以课堂上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的翱翔。

《山行》教学反思3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可忽略和轻视。以《山行》为例谈谈我的作法。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能力,又为以后的古诗教学打下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主要是这样操作的: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

  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能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学生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学生自己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如: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须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学生戴着头饰,自由想象表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山行》教学反思4

  对于古诗,我一直有着恐惧的心理,学生时代时对古诗的态度就是跟着老师学,自己从来不会去挖掘领会,但是现在不同了,自己要站在三尺讲台上把曾经我认为最头痛的内容讲给学生听,因此,我不敢怠慢,很用心地准备。

  《山行》是我教师生涯教的第一首古诗,我想我会终生难忘吧,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展现美丽的秋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是教学这首古诗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平时接触古诗不是很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也就不够强,因此“欣赏意境”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有些字词的解释和现在大不相同,例如:斜,坐。针对这些特点,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没想到第一次教学古诗,效果还是可以的,起码在理解意境的环节达到了之前的预设效果。根据每句诗,我一次出示图片: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出现几户人家,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诗人停下马车,驻足在枫林边,仔细欣赏这美好的景色。然后边看图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例如:我问:“在这幅画上,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条小路。师:仔细看看是什么小路?生:哦,是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师:那你能在诗句中找到表示石头小路的词吗?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地就进入了古诗的意境中。

  第一次教学古诗,感触还是很多的,我第一次感受到古诗的意境是那样的深远,看来要想教好古诗,还得多多挖掘其中的知识啊!

《山行》教学反思5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经验和体会,初步了解了古诗的一些特点,对古诗有了一定的情感倾向。基于这首诗是描写秋景的,课堂上,我立足于让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入境悟情,体会诗的意境并达到熟读成诵。

  为了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在教学时,我适当进行了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拖腔”的准确运用,每句第四个字做较大的停顿,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样一指导,就能显示出古诗特有的乐感和韵味。

  这首古诗配有符合诗意的插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我让学生说说读完这首诗后,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都能借助插图和文本语言展开想象: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山腰间缭绕的白云、隐隐约约的几户人家、满山遍野火红的枫叶,学生脑海中都留有了画面感,但是在描述的时候语言不是很美,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

《山行》教学反思6

  今天教学《山行》,开始时按课前预设,前两步都很顺利。第一步,出示枫叶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看到美丽的枫叶,学生热情一下子就上来,纷纷说“啊,真美啊!”当我问他们:“看了这些枫叶,你有什么感受时?”学生的小手举得老高,有的说:“这枫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去旅游,亲自看一看。”有的说:“我想把这些枫做成书签,把它珍藏起来。”有的说:“我想在上面美美地睡一觉。”第二步,出示诗文,学生自己练读,要读正确,读流利,再读出节奏。

  但第三步出了问题,按照预设,是出示图片,先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再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让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诗句。图上有什么景物,诗句写了哪些景物学生都能说出来,但是让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没几个人举手了,与第一步让学生说看了枫叶后的.感受时的那份兴致、兴趣、热情相比,这一步就冷清了很多,只有一两个学生举手。

  面对这种情况,我只能放弃原先的预设,耐心地给学生逐字地讲解起来。从“径”的意思到“石径”的意思,从“斜”理解到“远上”的语序,从“生”的“产生”意到诗中的“飘浮”意,最后再让学生将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就这两句诗的意思前前后后就花了十几分钟,导致后面还有几个教学步骤没有完成。

  三年级古诗教学要达到何种程度?

《山行》教学反思7

  《山行》这首由晚唐诗人杜牧所写清新俊逸的小诗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以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为出发点。利用学生已有的古诗学习经验,再加上诗画相通的特点,大胆让学生想象画面,说画面,将片段的意象展现出来,再让学生加以综合,展示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走进夕阳西下,鸡犬相闻,炊烟袅袅的温暖人家,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全诗的'理解和意境的体会。

  在拓展方面,既有基于内容的写景诗,又有基于作者的写景诗,达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有效增加了学生的积累,丰富了自身的文化积淀。

  另外,时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快乐学习的目的,这是值得我欣慰的地方。

  其实,还有一点是我想探索的地方,那就是基于诗画相通的特点,让绘画成为理解古诗,体会意境的方法。现在看来,这种方法可行,但还需完善。

  反思本节课,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点不足:

  其一,课堂上描绘画境,有些耽误时间,影响了诵读,导致读得不够。

  其二,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虽活跃,也使教师在时间调控上不好把握。

  其三,课堂内容的取舍,容量的把握都需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具体修改意见为:

  其一,缩短描绘画境的时间,那背诵和默写的环节就都可以完成。

  其二,质疑处也可以压缩时间,随机加进阅读的环节,会增强读的效果。

  其三,拓展积累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积淀,再多背一背写景的古诗就更好了。

  其四,板书的设计,可以图文并茂,突出本节课的特点。

  总之,此次参加赛课,让我成长,让我收获,让我思索,也让我遗憾。因为,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讲师培训,让我错过了最精彩的两节课,学习的愿望没有完全实现。好在,前三节课我听到了,杨老师的沉稳教风;林老师字斟句酌的到位推敲;牛老师的适度引导,都是我学习的地方。而我在异地异生的挑战下,能够做到顺利的完成一节课,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我很满足。我将以此次赛课为基点,继续努力,修炼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风格独特,务实创新的语文教师。

《山行》教学反思8

  山行 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你们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教学反思 &n

  bsp; 让学生在读中悟出诗的含义是我本节课的教学宗旨,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使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理解古诗。这节课在画画这一步骤上显得有点吃力,因为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的画画功底不是很好,如果我在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一幅亲笔画的画,给学生一个范本也许会更好。

《山行》教学反思9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

  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

  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

  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山行》教学反思10

  经过一阶段的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作为同学要把那些枯燥无味的课文学好是多么的难呀!教完《山行》这一课后,我觉得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牢牢地抓住同学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让儿童自主快乐学习: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1、读一读,说一说,整体感知诗意:

  同学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同学自身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让同学争当小老师给大家正音,既可满足同学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胜利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切忌逐行分析诗意。此时可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并问“图中画的是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其实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声声的话语中。

  3、读一读,听一听,感知古诗韵律:

  优美的古诗是我国遗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每一首古诗都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其韵律节拍朗读,才干在读中再现意境,体验情趣。但对于刚学习古诗的小同学并不懂这些。因而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范读,让同学从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以同学自身的看法来朗读,富有具性地朗读,比方: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行呢?把它读给大家听听,也分享一下你的快乐,好吗?这时同学兴趣盎然,十分活跃。

  4、读一读,演一演,领悟古诗情趣:

  《语文课程规范》强调:“阅读是同学的个性化行为。”富有个性的学习必需强调个体的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我们一块跟诗人的心情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好吗?”教师在同学的自读自悟中稍作点拔,旨在再现情境,让同学受到感染。还可加以音乐渲染,让同学戴着头饰,自由想象扮演,一边演一边吟咏古诗,会使语言文字在同学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从而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在教同学字时,我以和新字交朋友的游戏激发同学的识字写字的愿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让他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学会的生字,并让人人争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在同学观察探究的基础上,指导同学写好生字。切实地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

  二、语文教学应注重沟通课堂内外,结合同学的生活实际和其他课程的融合

  1、在学完这首古诗后,我设计让同学回家查找有关描写动物的儿歌或古诗,也可自创儿歌,再配上自画的图画。目的在于让同学在饶有兴趣中完成并锻炼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2、趁同学初学古诗、爱上古诗,可让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古诗,并定期开展“小小古诗会”、评选“优秀小诗人”。

《山行》教学反思1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我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虽然是七律诗,但我们班的学生依然能做到熟读成诵,有一定的语感,并且知道一些常规的停顿。在这样的基础上,我没有像以往那样进行逐词逐句解释,而是抓住本诗画面感很浓的特点做了如下尝试:

  抓住“生”字,感受意境:

  在诗人杜牧眼中,这山中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说到“白云生处有人家。”老师想把它画下来,应该在黑板上画上哪些景物?生:我觉得首先要画一座很远的山,要画白云和人家。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座远山。白云应该画在人家的.哪里呢?有的学生说:“画在房子下面”,有的说:“画在山顶上”,有的说:“应该围绕在房子上,因为山很高,云在飘浮,房子只是隐隐约约而见。”“是啊,作者从飘浮的白云里隐隐约约地看到人家,所以作者用了“生”而不是“深”,要不就完全看不见了。”我接着说到。在后来的默写中没有学生写错字。

《山行》教学反思12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一个片断,我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

  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小组学习)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可以帮助第四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

  (教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绕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板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了,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

  生:我读懂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

  (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有点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呢。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

  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是什么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上“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启发:小朋友,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

  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上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呢?

  师:谁能回答这位小朋友的问题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小朋友,杜牧用几句短短的诗句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2.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对“寒山”“霜叶”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教学反思13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1、教学效果: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古诗中抽象的意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简笔画的形式呈现给他们,直观、便于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诗人杜牧眼中,这山中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老师想把它画下来,应该在黑板上画上哪些景物?生:我觉得首先要画一座很远的山,要画白云和人家。随着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座远山。白云应该画在人家的哪里呢?有的学生说“画在房子下面”,有的说“画在山顶上”,有的说“应该围绕在房子上,因为山很高,云在飘浮,房子只是隐隐约约而见”。“是啊,作者从飘浮的白云里隐隐约约地看到人家,所以作者用了‘生’而不是‘深’,要不就完全看不见了。”我接着说道。在后来的默写中没有学生写错字。

  2、成功之处:1、古诗教学,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消化和吸收。首先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而后,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适当地给予点拨和引导,增强了学生作画的信心。学生作画的过程,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牧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味到诗之美。这样,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验着,感悟着,徜徉着……

  3、不足之处: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

  4、改进措施:留出充足的时间,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地张贴文中插图,使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张张的图片中。

《山行》教学反思14

  《山行》一诗是一篇描写秋天的诗,它通过描写寒山、白云、石径、枫林所构成的一幅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结合文后的.注释,体会理解诗的大意思;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及不懂的地方。对于古诗的意思只要求学生大体理解即可。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了对古诗诗意的理解。

  二、结合图片指导阅读,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在学生初步交流理诗意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想象画面朗读诗歌,一座高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深秋时节的山头,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然后有人经过这里里,看到了满山的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就这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很容易地让学生进入当时的意境。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于古诗学习很是重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如:自由读、接读、对读摇头晃脑读等,反复朗读古诗,从读通读懂,到学生能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的意境。

《山行》教学反思15

  《望庐山瀑布》及《山行》这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写景类的古诗,所以只要让学生了解是的大意,不要求逐字讲解,应该大部分地让学生赏读,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山行》描写了深秋山间的景色,“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诗眼,也点明了作者喜爱枫叶的原因。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古诗的积累,从唐诗的音韵和谐、用词精炼中受到熏陶感染;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课前,我准备了电脑课件,但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课上使用。于是采用了课文挂图,但我想效果肯定比不上flash动画那样生动、形象、有吸引力。

  我设计,以回忆学过的古诗导入,以次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授课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两首诗的诗意,特别是个别字的理解,如“生——产生”“川——河流”“坐——由于,因为”等,能准确地汇报;学生还能体会诗中的好词佳句,如“挂”字化静为动,“飞”字描绘急流飞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壮丽、势不可挡的气魄,等等。这个环节,我是放手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探究合作学习:你喜欢哪首诗?或者喜欢诗的哪部分?喜欢就多读读,并读出自己的感受。但是,我的引导不到位。当学生已经回答出诗句好在哪里市,教师就应顺着这个线路,让学生充分地读,结合读再来讲讲诗写得好在哪,体现赏读的过程。

  在扩展教学时,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写景类古诗,以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但“多而不精”,即某生泛泛地读诗,没有更进一步的对诗意的理解。这一环节只要汇报3-4首有代表性的诗,让学生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的情感或意境,这样会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

  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互相积累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速记是未记全的,或对某给学生的某首诗感兴趣的,可以下位来互相补充,充分达到积累的完整准确性,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创作的过程,值得在讲授其他课文中继续恰当应用。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大块环节设计的很好,基本符合新课标精神。但细节上还须认真加工、雕琢,这也需要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学习、摸索、积累经验。

【《山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山行教学反思11-19

《山行》教学反思12-28

山行教学反思06-10

古诗山行教学反思06-11

古诗《山行》教学反思06-11

《山行》教学反思15篇03-29

山行教学反思15篇11-19

山行教学反思(15篇)11-19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