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2 14:00: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爷爷和小树》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的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以蕴含着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因素,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侧重了对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故事情节简单易懂。

  因此,在学生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熟读课文以后。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学生表演、朗读、对话等途径进行学习,感悟课文内含,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老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感染,从而养成从小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随着学生活动的展开,他们会在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出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甚至会提出类似的问题:

  ①为什么小树要穿上暖和的衣裳?

  ②假如小树不穿会怎样?

  ③爷爷为什么要帮它穿?

  ④穿上了衣裳的小树会怎样?

  ⑤他们会怎么说?

  ⑥假如是我又会怎样?

  新课标提出的“学习”就是要求教师不要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它置于中心,新课标确立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把它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于所有活动之中,强调学生从自己的立场与课文交互作用出发,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它尊重每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在根本上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儿童从问题情境中适合自己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近自然,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在互动、交往、合作中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集体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学会理解他人自觉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本人的作者正是出于这样的意图,希望儿童早日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乐意地为他们服务,对他人富有爱心。并从而领悟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真谛。

  【理念分析】

  一、体现实践性

  在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角色朗读,让学生进行愉快学习,领悟人与树之间的亲密、和谐。

  二、体现人文性

  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力。在选择中体验学习;在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

  三、情感态度

  架设生活与教材之间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生字解读〗

  一、快乐识字法

  1、出示本课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不认识的请教别人或老师,同时把你学会的告诉你的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

  2、老师带来了几个游戏,你们想玩会吗?读得好的,记得快的,用得好的可以奖励五角星。

  ⑴摘苹果游戏。(规则:能读、记、组词、组句,完成这四项任务的可以摘下苹果;直至摘完为止,摘到苹果的同学奖一颗星,然后重复进行。)

  ⑵找朋友游戏:给十个生字宝宝组词,组得多的同学奖一颗星。

  ⑶开火车认读。

  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设计了以游戏为载体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学生记得快,忘得快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对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和发展语言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片段分析〗

  师:昨天中午,我们班times;times;同学蒸饭时忘了放水,结果蒸出来的是米,而自己口袋里又没有钱,急得直想哭时,有一位同学从自己里口袋掏出一元钱给她。看到当时的情景,你是怎么想的?

  生:他真好!

  师:是啊!当一个人最需要帮助时,你帮助他(她),你们之间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生一:好朋友。

  生二:很亲密。

  生三:喜欢他(她)

  ……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想认识他们吗?

  大声叫: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5课《爷爷和小树》,看图读一读,他们是因为什么成了好朋友的?初读课文。(借助拼音宝宝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或老师)。

  通过师生间亲切的交谈,增进亲近感。让他们感到眼前的老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我们学习上合作的伙伴。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出示插图,看图,你想对老师说什么?生:自由说……

  师:是啊,冬天真冷啊!爷爷和小朋友都穿上了(),(),还()。

  生:爷爷和小朋友穿上了棉衣、棉鞋……;还给门口的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

  师:小树怎样了?(生:小树不怕冷了……)

  师:小树为什么不怕冷了?谁能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读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纠正)

  师:刚才有同学说小树没有穿上衣裳啊!是啊!这里的衣裳指的是什么?

  生:老师!这里说的衣裳就是爷爷是用稻草和绳子把小树扎起来。

  师:真聪明!对啊这里的.衣裳就是小树身上的稻草。

  把这段连读,然后请同学们看图,再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自编自演,同学互评。做到人人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最后选几组表演──评议(给予表扬、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

  由于故事情节简单,再加之同学们通过表演都有亲身经历、所以对语意的感悟较好,特别是有的同学在做小树时,还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老爷爷真好!我要快快长大。”这里老师可以适当补充,“小树长大能为老爷爷做什么呢?”从而使同学们知道树有那么大的作用,所以老爷爷那样爱护它,从中暗示:帮助别人其实也在帮助自己。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第二幅图,读课文的第三段,用刚才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段(可以小组合作)。

  生:学生读、看、议……自由进入角色。

  此时的学生已经逐渐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之中。他们在通过肢体语言、语气体会、自由对话等方式。在愉快的表演中对课文的语言有了更深刻的领会。我觉得,这样做既符合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思想,同时又打破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的教学方式。摈弃了以往教师说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目瞪口呆的局面。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爷爷和小树》一课以图中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情: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

  1、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在教学《爷爷和小树》时,我至始至终围绕着字、词、句、段、篇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我设计了“我来比划你来猜”、“猜字谜”、 “邀请字朋友做客”等趣味性十足的游戏,既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达到了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复习巩固生字词的目的`。在学习课文环节中,我先出示四个词语,在学生自主搭配的基础上,在进行词语搭配的拓展训练,再出示“穿上”和“撑开”两个动词,通过动作演示体会“撑开”的意思后再次进行词语搭配,达到学习语言和积累词语的目的。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时,我安排了用“因为……所以……”进行句子训练。课文仅代表性地安排了冬、夏两个季节,我通过补白,设计进了春、秋两段,在经历文本时,又超越文本,通过拓展练说、内化迁移,有效地运用了语言。在课末,我回归整体,把课文改成小诗,做到美读升华,活读课文。模仿写诗更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个性化的想象说话,促进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深层次的阅读。在《爷爷和小树》一课中,我安排了大块的想象说话环节。

  在学习课文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想象说话训练: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在风中的小树,你想说什么啊?穿上暖和衣裳的小树们,现在你想说什么呢?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小朋友你有什么感觉?在树下乘凉的爷爷,你想说什么呢?在拓展训练中,我又设计了两个想象训练:美丽的春天到了,给,小树。金色的秋天到了,给,爷爷。立足于文本的想像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爷爷和小树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爷爷与小树》这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课堂,发现问题确实不少,如在动作演示“撑开一词时,当学生懂事地把伞合拢时,未能抓住教育契机,渗透“撑开——收拢”这一反义词训练;有学生说出“五彩的彩虹”时,我竟然充耳不闻;一位学生说了一句不太完整、规范的话,我纠正了他,却没让他再次重复,失去了一次训练语言的机会;因为时间没有控制好,以致于把自编诗留到了课后,要知道我面对的学生是才入学不到两个月的一年级孩子。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课堂只有为了孩子才精彩!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给出了两幅情境图,这两幅图突出了课文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第一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冬天,树木凋零,爷爷穿着棉衣在室外活动;第二幅图所表示的内容:时间是夏天,树叶茂盛,爷爷穿着汗衫坐在树下摇扇、喝茶。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这两幅情境图,让学生认识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征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该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这一环节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

  二、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为了突破重点,我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认识的十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红颜色、闪动的效果,识字教学时,有的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用动画的形式识字可以重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的效率。在接下来的朗读感悟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词句,即让学生明确“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的含义,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在画面上把缠在树干上的草和茂盛的树叶分别作成闪动的画面。当学生的认识出现误区和偏差时,就出现闪动的画面,这样不但起到直观形象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重视语言的积累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然而,课文中的许多词语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难度比较大。教学时,我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如:课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绿色的小伞”这两个词语,学生认读后,启发他们想一想:生活中那些东西是暖和的?那些东西是绿色的?这样学生就会毫不费力地说出许多这样的词语来。这样的训练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语言感悟和积累,而且还学会了扩展词汇的方法。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深感到:要使学生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必须通过多种教法和学法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才能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

  四、采用多种方式让生字和学生多次见面,在生字的复现中巩固了识字。

  在第二课时的生字词语复习中,我创设了两个小游戏环节,一是为生字朋友找家,二是啄木鸟捉虫。在有趣的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提高了,也加深了对第一课时字词学习的巩固。

  五、课堂内容比较充实,时间掌握很好,有些环节的创新和拓展不错。

  当然,由于缺乏经验问题及教学设计的问题,这节课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

  1、课前复习生字“爷”与“爸”字作比较,还是应该多让学生去发现,而不是教师自己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出示两个词语,让学生自己说发现就可以了。

  2、导入部分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有些多余。由于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很深的印象,导致他们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定式,没有了自己的想象。

  3、拓展部分过多,比如环节中的“夏天,小树还对爷爷说了什么”可以不要,进而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

  4、拓展部分,说说春天、秋天爷爷和小树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尽情让学生来说。但课件当中不宜给出答案,这样便使本来开放的练习变成了唯一。只要学生说得合理,不必苛求统一。

  5、某些细节。第一句“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可以做句式练习。即“哪里有什么”。然后通过不同位置加重语气来读理解句子的不同意思。二、三自然段的学习有些散,把几个问题放在一起,主要还是读。拓展可以放到下一课时。教师尽量少范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尽情读,而不必规定加重什么语气和关键词语的朗读。

  另外,背诵课文可以穿插到每一自然段的学习中,加上动作,配上音乐。总之,要多读,一年级的味还要浓一些。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本课总共三个段落,层次分明,这是本学期第一次出现段落的课文。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形成句段概念,就要切实引导学生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准确地理解意思,使他们初步学习到联系句子,联系课文理解词句的基本方法。而对于一年级学生,尤其上刚刚结束拼音学习,进入到课文阅读中的孩子来说,要想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学会阅读,还需要一定的媒介来辅助。在教孩子们学会数段落后,我及时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出示,然后引导孩子看看,两幅插图对应的是哪几个段落的内容。插图是直观具象的'学习对象,学生很快就知道第一幅图对应的是“冬天”一段,而第二幅对应的则是“夏天”。插图很好地帮助孩子进行了整体感知。

  在细读感悟的时候,我再次用到了插图。让孩子们看看图,然后读读句子,理解为什么说爷爷是给小树穿上了“暖和的衣裳”、为什么说小树给爷爷撑开了“绿色的小伞”。有了插图帮忙,那些后进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明白课文中“衣裳”、“绿伞”指的是什么,体会了打比方的作用,从而初步感受那一份和谐美。

  这堂课,插图很好地“

  穿针引线”,帮助我突破了教学难点。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我上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爷爷和小树》的第一课时,整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从导入到学习生字、朗读课文,再到扩展阅读、打写训练。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便于教学,我利用课件配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结果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成与败,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因为初来乍道,对于跨越式的教学模式与要求,我还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单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课都出现超时的现象,其实自己也很注意这一点,但是结果还是不太令人满意。要把四十分钟的教学内容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这时间明显缩短了一半,无论对于老师的授课要求、技巧,学生的.接受都是个转变与挑战。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就是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上没有把握好时间,在教学设计上也欠佳,在听取博士和几位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后,如果把教学设计做以修改,应该能把握好时间。

  相信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不断地进步与提升。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本次校教研活动,我上的是一年级语文,内容是第一组课文中的最后一篇《爷爷和小树》。在评课交流中,学校的其他语文老师对这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觉得自己对这次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平时的课、批改和辅导更为重要,觉得这周的其他工作比较多,就忽视了公开课的准备。教案粗枝大叶,不够详细,不像低段的教案;课件上的课文内容没有标注拼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没有试上,没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纰漏及时弥补;上之前没有在脑子里把上的细节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课堂的随意性太大,不够精致和严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课,课前的充分准备是致关重要的,但因为我的认识不足而导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出现在课上,我想,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选课方面,也存在问题。我班的教学进度现处在拼音刚上完,课文才开始上的阶段。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只上过一篇正式的课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画》。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应该在学前就已经接触过,学起来并不费力。而《爷爷和小树》这课,是第一组课文的最后一篇,在它之前还有三篇课文,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还有几十个生字要学,十几个偏旁要认,离开了这些基础,来上一篇新课文,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自然是难度偏大的。加上在《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中还首次出现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过,并未作详细的教学,学生对此很陌生。但我在选课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我认为选课的偏差是我对低年级教材、教学重点、学生基础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后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尽量避免再出现类似的想当然高估学生基础和能力的问题再出现。

  第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细节问题。

  1、语言还不够儿童化。说话的语气不够温和、柔软,太过干脆。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唱歌、跳舞、玩游戏为主要校园活动的幼儿园过度到小学,有很多地方还不能适应,需要老师也像幼儿园阿姨那样细声软语地来跟他们交流,教他们学习。如果语速太快,他们的思维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就达不到你想要让他们听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学的意义,也就是欲速则不达吧。如果语气太生硬,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很凶、很可怕,就不敢也不愿意跟老师进行交流,不敢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会使我们失去很多聆听充满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机会,也会严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现在,七八岁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里还是要缠着妈妈抱的,一个说话硬梆梆,冷冰冰,吐出来就消失的老师自然是不受他们欢迎的。所以,以后我还需要在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速上有所改变,多加练习,争取达到“绕梁三日而不绝于耳”的境界!

  2、板书的书写还不够细心。现在的书刊杂志,大都采取文字横的排版印刷,小孩子习惯于阅读这种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最好也写成横的,单个的生字如此,连贯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这方面,我的随意性较大内容,通常会根据板书的'内容来选择横写还是竖写。在写板书时,要注意学生能不能一笔一画都看清楚。竖着写,特别是写到下面几个字时,内容容易被自己给遮掉,学就看不见了,教生字尤其忌讳这一点,而横着写就能更有效地避免这个问题。在标注拼音时,应该写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写得太拢,使学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上,选择粉笔的颜色也要慎重,亮一点的颜色更能引起注意。还有,在教学偏旁和生字时,应该用两种不同颜色粉笔来写偏旁和部首,这样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更有效地学习。而我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却因为疏于准备和担心后面的内容来不及上而简单、随意地只用了一种颜色的粉笔来完成这个环节。事后想来,生字就是这堂课最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疏忽不能不说是因小失大!

  3、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不到位。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这节课中,我安排了一个同桌互读互查的环节,但班上有一个孩子是没有同桌的,而我却没有关注到她,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失误,今后必须注意并改正。在学生自己读课文,圈生字和不认识的字之后,没有及时反馈,而只是在他们自学时作单独的交流,这也没有达到让所有学生都注意到本课难读难认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时,没有结合组词来让学生记忆字形;教“爷爷”、“暖活”、“衣裳”等重要词语时没有作更多的强调;教“穴”时,教的是老的读法“穴字头”,而不是“穴宝盖”;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还不够丰富,只有简单的语言评价;教“冷”字时,组词太简单,没有教给学生更多更好的词语;在某一次让学生齐读时,说了一句“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这样不伦不类的病句等等。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啊。

  第四,教学设计上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安排了导入、初读感知、学习1、2自然段、学写两个生字这样四个环节。这对初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课时遇到了很多实际困难,有些内容就无法深入开展。初读感知中有学生自学的环节,出示了自学要求,学生看不懂,要老师解释,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和语段结合在一起学习,但因为赶进度,没有落实,反而影响学生读课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学习课文之前单独列出来教学,有助于课文朗读。朗读的时间不够,安排的背诵就内容偏难。整堂课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后的书写环节无法落实。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上课的人往往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师或学生的提醒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进步。所以,这次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爷爷和小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冬天,爷爷给小树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树不冷;夏天,小树撑开绿色的小伞为爷爷遮凉,爷爷不热了.表现出人与树之间的关系的密切,和谐。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和练习朗读。第一段是总起句,交代“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对比描写,从冬天爷爷给小树穿衣到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这两个方面叙述人和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两段的结构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样,教学时,我用重点阅读其中一段,引导自悟另一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借助句式:“什么时候,谁帮谁做什么。”来弄懂课文。在看图说话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使学生在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上,能读出恰当的节奏与重音,然后在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中,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在课堂操作过程中,我觉得对于第二段的理解与朗读指导,时间是充裕的`,学生能在课内从读不通顺到读出感情来,足见读的指导是到位的。在教学第3段的时候,学生能很快地理解内容,并能将朗读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第3段,费时少而收效大。从总的课堂节奏来看,第一课时显得冗长缓慢,第二课时内容丰富而紧凑。这可能对学生的情况,比如纪律性,表现预计不足,还有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的无效训练,导致第一课时有些内容没按预设的完成。

  以读好课文为教学目标。重视朗读与识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打破老师教阅读的思路,树立学生学读书的意识,尊重学生的想法,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年级朗读指导,先听录音,然后老师教读,最后由学生自己读,这样读书效果会更好。学生有个先入为主的概念,一开始给他一个良好的示范,为他顺利地读好课文打下基础。“教学在借鉴中进步,学生在模仿中成长。”为什么不发挥老师的模范作用,让学生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爷爷和小树》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03-11

爷爷和小树教学反思01-17

《爷爷和小树》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07-29

《爷爷和小树》教学游戏设计12-16

小学一年级语文爷爷和小树教案12-16

《爷爷和小树》说课稿12-10

爷爷和小树教案07-30

《爷爷和小树》教案10-30

《爷爷和小树》教案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