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28 14:54:2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夏》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夏》教学反思

《夏》教学反思1

  在本次优秀资源评选活动中,我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夏牧场》一课,它是一首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本身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歌曲比较简单,因此课堂的整体效果不错,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现结合本课的教学作以反思,以便于今后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教学水平:

  一、设计实效的活动环节,解决教学难点

  小学生是好动的,动态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活力与激情,但没有目的的动不但与教学无益,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很多麻烦。这节课我遵循“简单实效”的原则,利用了学校音乐课开展的课堂常规视唱练耳的训练,让同学们通过试唱旋律来解决难点。虽然比起以往听音模唱,这节课听旋律用啊莫畅稍微有些难,但是五年级的孩子更喜欢挑战,新知识的尝试,对于他们的课堂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二、充分聆听音乐

  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基础上感受音乐,并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以便于更好地、更快捷地学好歌曲。其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感受音乐、感悟音乐。例如:在本课教学中,在正式学习歌曲前,通过两次聆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这些安排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对歌曲旋律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后再学唱歌曲就变得简单多了。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发现、去开发。这节课是因为看到哈萨克族“阿肯”这一名词的解释,才让我动了鼓励学生创编的念头。在我解释“阿肯”后,鼓励学生向哈萨克族歌手学习,试着创编歌词,为了降低学生的创编难度,我先举了一个例子,作为学生们的参考。学生们创作的热情非常高涨,令人可喜的是,学生们非常巧妙的通过创编歌词,来赞美我们的家乡,赞美我们的校园,更深化了我们的教学主题,将这节课推向了高潮。

  然而通过这节课的研讨、试讲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无效环节,立即整改

  在起初我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是加上新疆铃鼓的伴奏,本以为这样更能够让歌曲动听,让孩子们更有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可是却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并不是因为孩子们不配合,只是因为作为一节新授课,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学唱歌曲,在歌曲学会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知识的渗透,我在孩子们还没有完全熟悉歌曲的演唱时,要求孩子们边演唱,边打铃鼓的节奏,就出现了课堂上孩子们只顾着打节奏而顾不上演唱的那一幕,成了无效环节,于是我马上进行整改。与其达不到预期效果,还不如踏踏实实的进行音乐教学。删掉这一环节的设计,孩子们多进行了几遍演唱,同样也让课堂教学进行的自然流畅。

  二、放得太少,抓的太紧

  总怕课的容量太大,时间不够用,因此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为了节省时间,老师能讲的就代替了学生回答的,或者是没有深入的挖掘孩子们的潜能,将问题更深入的解析。反思过后,其实一节好的课,没有必要就把时间限制在一节上,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应该随时解决,哪怕是为了弄明白一个问题,耽误了一节课的时间,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课改成两课时甚至是三课时,如果单纯的为了完成课时任务而忽略了同学们掌握知识的度,我觉得课上的再好也是徒劳的,因为你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总结本课教学,收获多多,在制作课件时,我的同仁们说做的精美一些吧,我说实用就好,因为我们毕竟不可能实现每次的常态课都制作精美课件的美好愿望,于是,我感觉课件不是很完美,但是同样让我的这节课游刃有余,由此可见,我们的课堂一切从学生出发,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此次讲课,对我也是一次历练,这也对我在今后的常态课教学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也将会继续努力做好我的音乐教育事业,真心的希望我所点播的音乐之花能够处处开放。

《夏》教学反思2

  《天山之夏》节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在钻研教材之时,我便深深地陶醉于天山的美景之中。巨大的雪峰,飞泻耀眼的雪水,溪流如盛开的白莲的浪花;相映成趣的蜿蜒翠绿的原始森林和细碎的日影;溪流两岸五彩缤纷的花海……作者所描述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我有些不敢相信人间会有如此美景,便向居住在天山脚下的朋友求证,结果她告诉我那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那里的景色比书中描写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听了她的`介绍,我对天山景物的热爱更是无以言表。怀着对它的爱,我走进了课堂。

  我用课件将学生带入了天山之夏,给学生创设出情境,激发学生一睹为快的兴趣。迅速进入了读书的状态。学生自读后第一次反馈,我抓住一个问题展开教学:“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留给你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马上蹦出一个词:“美!”自然后面就可以接着问了:“美在哪些字里行间啊?”学生先说到了“雪山”,自然要体会其中的两处比喻,从“有怎样的相同点?比喻写出了什么?”体会了比喻的妙处,再用朗读体现雪山的壮丽,雪水的欢快。接着学生找到了“鱼儿”、“塔松”、“花”三处,都进行了深入理解,并结合句子展开联想说话,用朗读表现。学生在理解中感受了美,而且有大到整体的理解,小到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语“飞泻”,小到一个字“浮”的深入理解;还从作者角度去理解他的写作情感,小到从“心爱”感受作者对天山的深情;感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理出了写作顺序,讨论了作者的详略安排,知道了一个新的写作点:略写中也可以有重点,就像课文中略写森林,但其中着重写了塔松。

  最后在赞美天山中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一是整体体会天山的宁静、幽静。学生明白了这天山美丽却又大气,幽静却又生机勃勃。用他们的话说:“天山有花,有树,有鱼,有雪山,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正是雪山上的雪水给了这些花草树木、鱼儿浇灌。水是天山一切景物的生命之源。”他们说:“这广阔寂静的天山中到处都有水声、马蹄声,使偌大的天山更加寂静。这样宁静的地方,就算你的心情是多么烦躁不安,也会马上平静下来,让你进入到一种忘我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已经很深入了,不只是感受到了景色单纯的美,而且感受到了景色的熏陶作用与生命作用了。

《夏》教学反思3

  《夏感》是当代散文家梁衡的散文名篇,是描写夏天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感觉教学目标1和2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3没有很好的完成。

  在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方面,未能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也许是教师未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深入理解,仿写句子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学生多数不能仿写也适当的`语句。我想这是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的。

  另外,本篇课文适合朗读,但我为了在一节课时间内上完本课,朗读重视不够。我觉得在学习本文之前应利用早自习等时间反复朗读,培养语感,为上课打好基础。

《夏》教学反思4

  上完了《夏洛的网》这堂课后,感觉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因为,课外阅读指导课对我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我们多数老师都没有接触过这样的课程,所以,自己在摸索中还是大胆地上了这样一课,旨在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老师们能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一起进步。

  在这次班级读书会中,我设计的重点是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首先,让学生一起来回顾,书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通过复习那些人物的名字,学生看书的记忆慢慢被唤醒。然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回顾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有哪些。这样就把故事发展的脉络也梳理出来了。

  在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后,我设计了“夏洛的网,这是一张编织着( )的网!”这个统领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夏洛,感受夏洛形象,走进威尔伯,重点领悟到威尔伯的知恩回报。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中的片断,相关的情节,体会感悟到夏洛是忠实朋友,有一颗善良的心、讲义气、无私奉献,关心朋友,安慰、鼓励、重诺言、一诺千金,不辞辛苦,聪明智慧。体会到这是多么可爱的`威尔伯啊!他富有爱心、热爱生活、喜欢朋友、知恩图报,谦卑可爱、做事认真……原来它具有许多被人喜欢的理由。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的那份感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

  课上完后,从学生上交的读后感及其他作业来看,学生有了对文本的深入了解,真正有了自己的感悟。但是,对于教师来说,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还有很多。

《夏》教学反思5

  第一章标题分析过多,导致时间不够用的,仅仅讲完分封制,宗法制没有讲,教学思路没有得到贯彻。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参与时激起了火花,一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在把握时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锻炼。

  在讨论世袭取代禅让是进步与退步的时候,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进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一派退步,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都很好。其中有两个人的思路很有有意思。其中一个说世袭制好,王位要传给儿子,所以要认真治理国家,为儿子留下一个好江山,因为国家是自己的,所以特别下力去整治。对于反派的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有一个学生认为世袭可以从皇子里面选拔任用贤才,等等观点,非常好。都开启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问题,选官制度,皇储制度,私有财产的保护,等等。现在想来我太吝啬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了。

  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把握好。别人的教案,自己不能用,这是真理,昨天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感觉备课很清楚,但今天讲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没有真正的下功夫去备课,熟悉教材,掌握大量史料。真的很难上一堂满意的历史课。

《夏》教学反思6

  《夏》是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著名作家梁衡。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诗歌来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从描写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诗句中引导学生把握夏天的特点。我先引用了几句描写不同季节的古诗,让学生从诗句中判断分别描绘了哪些季节,又引用了一首描写夏天烈日炎炎使农民心内如汤煮的古诗,让学生品味其中对夏天的.感受,再顺势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对于这个导入的设计,我的自我感觉较好,觉得尽管在导入语言设计上不够简练,但我舍不得“割爱”,这些诗句我都舍不得放弃,觉得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自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夏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学生概括夏天的特点。学生概括的特点很多,我都予以鼓励。第三个环节是品读课文,赏析语言。我让学生根据夏天热烈、紧张、急促三个特点,以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互相探讨,找出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来具体表现夏天的热烈、紧张、急促,对句子加以品味赏析。探讨作者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由写景如何过渡到写人,写了哪些人,找出相关的段落。同时,我设计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圈点批划优美的语句,谈谈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这一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的亮点是教学思路清晰,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这一能力的培养比较重视,但是这一环节也是我整个教学设计中做得不够到位的环节,就是对《夏》这篇散文的语言赏析品味进行的较少,品读环节设计的问题较少,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第四个环节是点题升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目的,归纳出作者赞美、歌颂劳动人民这一思想感情。但是,作者又不仅仅是歌颂劳动人民,对夏天的承上启下,收获之已有,希望还未尽这一特点还没有对学生引导到位,也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夏》教学反思7

  从这一课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根据每一课寻找读写结合点,将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从课堂上看,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沉下心来思考,一步步破解语言密码,触摸到语言之美。更可喜的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有扶有放的教学方式,让我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促进者、引导者,在我的帮助下,他们有了发现,有了成功的体验,不再是一个听众,慢慢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我告诉孩子“每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你愿意,老师乐意带着你一起到语文的王国里遨游,探寻语言文字的奥秘。

  整节课,大家学得扎实,我的'收获也很大。让我看到了要让孩子们动起来,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才是真正成功的教学。

  在这节课上,教学是一个将思考付诸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欣喜因为我的努力,将最好的方法带给孩子们,帮助掌握学习的金钥匙,学会学习。

《夏》教学反思8

  《夏洛的网》作为一部风行世界五十年的优秀儿童文学名著,为我们建构了一个温馨感人而又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它的文字是美丽的,故事是感人的,细节是温馨的。捧读它,在被它深深吸引的同时,总能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温暖的感动。这种洋溢于作品中的爱与温情,我想,通过静心地阅读,孩子们也一定能深刻地感受到。所以,选择了导读这部作品,希望通过这次导读,让孩子们学会读一本书,并留下更多,有关生命、有关友情,有关爱……我要把这本蕴涵着生命、爱和友谊的书推荐给孩子们,让他们拥有一本好书,拥有一份真情!我还要把夏洛的话深情地念给我的学生听,让每个孩子的心里埋下爱与友谊的种子,让这张用爱与温情织成的网撒满世界!

  再好的书不经过细细的品味是无法让孩子们感受到它动人的光辉的。该如何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会读书,快乐成长呢?在导读课上我尝试着:

  1、激发读书欲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课外阅读是一项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儿童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为此在课堂上,以“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胆的猜想中点燃起阅读的激情。一开始就让学生看图猜一猜“女儿为什么要拼命抢夺爸爸手中的斧头?”然后围绕故事情节展开一系列的猜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猜读的阅读方法,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一只蜘蛛到底能不能拯救威尔伯的命运?” 将猜读引到了课堂高潮,这样就好像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

  2、渗透方法指导

  叶圣陶不止一次说过:“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叶老所说的阅读方法的指导,绝不单单指课内,还包括课外。在课外阅读中,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是学生最常用到的阅读方法,这几种方法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在上《夏洛的网》导读课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最后我决定以自己亲历读书的方法为主,结合学生关注故事情节的.现实特点,开展读法渗透。

  在这堂课上, 我从介绍书评到作者,直至插图,从人物表到目录再到内容简介,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适时正确渗透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学习略读的方法。结合自己精心挑选的故事片段引领学生进行批注式的精读,指导学生走进文本,了解故事,走进人物,体悟语言,从而升华情感,内化吸收,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特点。

  3、适度运用媒体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文本插图拍成照片,将电影中的部分镜头做成图片插入幻灯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辅助资源,激发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创造想象故事情节,从而促进主动阅读,使课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当孩子们看到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最后分别的场面,配上我深情的配乐解说,许多孩子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书中的人物形象已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埋下爱与友谊的种子。

  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聆听中,结束了一节课外阅读课,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老师所说的故事,更多的是与人物心灵的碰撞,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还留下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问号。带着这样的情感走出课堂,他们一定会走进书中,收获读书的快乐。

《夏》教学反思9

  一年一度的评教评学活动拉开了序幕,我于**年**月**日在168班上了一节公开课——《夏》。

  《夏》是七年级上册一篇优美的散文,清新短小而又隽永含蓄,作者梁衡以他对夏独特的情感把夏描写的紧张、热烈、急促,赋予夏以人的情感,体现了夏旺盛的生命活力,进而赞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朴素感情,让读者对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备课时,围绕县教研室提出的'“先学后教”,我设计了的教学环节是:问题导引——自学导航——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巩固提升。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得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王维的《苦行》诗导入,以对夏天的“抱怨”引入梁衡对夏的情感的独特。开课时,学生对《苦行》诗不了解,有个别生字读音不知道怎样读,也没有很好的理解诗意,所以学生不能真正体会诗人的情感,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在品味本文的语言时,学生也能找出写的好的字词句时,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赏析、评点。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如赏析语言美点时:可从修辞、用词准确、形象等方面来赏析。

  三、语文课堂还应注重朗读,并应该有朗读的具体指导。

  在备课时,虽说也设计了学生自由朗读、听课文录音读、小组齐读、学生齐读等读的方式,但真正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只是停留在那几句言语上,并没有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指导。

  一堂课下来,我更多是紧张,总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能手,并没有给大家起到一个好的示范,惶惑的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在哪儿?怎样能把学生带进文本、联系生活,去体会大自然的去体会人世间的真情冷暖,做一个感性的有语文味的老师。

《夏》教学反思10

  通过这两节课,让自己从学生身上学到了不少地东西,特别是她们身上的那些闪光点,正是自己应该学习的。要是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她们一定可以表现得更精彩!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师爷孔子不就是提倡教学相长的吗?《论语》里不是更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句子,还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吗?这样的做法也是可以尝试的。

《夏》教学反思11

  在落实课改理念中,我于20xx年9月份出示了一堂xx市级语文公开课——《夏》,20xx年3月份,又参加了胶州市级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课题是——《柳叶儿》。因为这两次活动比较典型,因此在备课、上课方面更注重思考与设计,总体来讲,新课改的精神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课堂设计、学习过程均得到听课教师的肯定。但是,在课后,细思课堂每一个环节,仍觉遗憾在心。现结合这两堂课,谈一点认识与看法。

  一、散文中的"读"尤为重要

  这两篇文章,均为散文。前者是抒情散文:当代散文家梁衡用饱蘸情感的笔为我们描绘出幅幅夏的画卷,在作者笔下,夏天是紧张的、热烈的、急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热爱夏天、歌颂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后者是叙事散文:旅美作家宋学孟回忆了小时侯摘柳叶儿、吃柳叶儿的往事,深切表达了对柳叶儿的感激之情。

  怎样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读懂文本,是了解全文的基础。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指导学生先以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读课文,再请一个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做点评,点评过程也是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过程。这个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一人读、接龙式读、自由读、齐读均可,但读出声音、读出感情是必须的。在学习《夏》一文时,我请了班上朗读很好的同学来读,并且配以《梅花三弄》的曲子,很好的渲染了气氛。《柳叶儿》是和南关中学的学生学习的,为了全面了解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以接龙式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的站起来并且给予编号,取得很好的效果。

  读包括整篇课文的读,也包括细品重点段或语句时的读。由于时间仓促,课文赏析时的读往往不到位,"走过场""流于形式化"严重。如赏析摘柳叶儿时有一段景物描写,在赏析时,学生指出此段写得细腻,我没有及时请他们再读语句,而是急于对这幅宁静、朦胧、优美、润湿的美丽画面做了总结并自己把景物描写的作用给予点拨。课后,我觉得,如果让学生加以体会,谈出意见,效果会更好。其实,在《夏》一文中,也存在读书欠缺的遗憾,只在赏析词与句,而忽略读中品是不可取得。这个读既可以在析之前读亦可在品之后再读,但读是必须的,尤其是在散文的学习中。

  二、联系生活体验,才会品出滋味

  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认识与体验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

  散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引导学生拾取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并让学生将自身体验与所学知识运用于文本的理解中,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进而使他们感受到文本中所蕴涵的哲理及饱含的情感。因此,我们说"知识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体验才会真正走进文本、融入文本中。

  1、导入新课,进入情境体验。

  学习《夏》时,我以导语勾起学生的切身体验:同学们,我们刚从炎热的夏天走来,夏天的景物,是否依旧展现在你的眼前?夏天的人与事,是否依然回荡在你的心间。其实,你已有十几年的夏日生活的感受与体验。你喜不喜欢夏天?为什么?与老师和同学谈一谈好吗?

  (生谈)

  师结:同学们的夏日生活真丰富,老师已被深深感染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梁衡的《夏》,去感受那种特的魅力吧!

  学习《柳叶儿》时,我则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树木发芽......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老师也忍不住要吟诗一首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学生自然的随你吟诗,把对春的感受调动起来。然后,由咏柳谈到作者笔下"别有一番滋味"的颂柳,这样水到渠成。

  2、在体验中进行品析。

  梁衡的《夏》对身居小城的学生来说很难体会其紧张、热烈与急促。在赏析"热风浮动"、"麦浪翻滚"几幅画图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在夏日最难耐的酷暑时刻,想象夏日沙漠的炽热。尽管如此,学生的体验仍是不深刻的.,只能凭借想象加以揣摩。对于田野里耕种与收获的场景,也是难以理解。在选择这课时也曾预料到感悟中的难度,也曾试着让学生加以体验,但在课后想来,总觉得学生并没有完全进入文本中。鉴于此课的经验,在学《柳叶儿》时,我重点做了预想,设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小的时候是多么的饥饿。当学生品析时点到"一个大红樱桃,鲜红鲜红的,全是肉做的"这个比喻句子时,我及时出示了图片。色彩鲜艳的图景,钩起了学生美好的联想。我让学生充分想象画面上的太阳在自己的眼里会是什么?学生兴趣大增,有的说是红苹果、有的说是红气球、有的说是红色的会徽......我接着问,为什么作者把它想象为红樱桃?学生很自然想到:饿!然后,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的心情,让学生在情景中试读比喻句,淋漓尽致的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3、习题设计,联系生活,体验反思。

  在赏析《夏》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写作题: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菏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如此多彩的季节,你最钟情于哪一个?请以《我爱胜过》为题,和同学畅谈一下你的感受好吗?

  在学习《柳叶儿》后我设计一个体验写作题:今天人们吃不吃树叶、野菜?与课文所写是否相同?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发现生动的谈谈看法。

  以上两个题目的设置,均可以让学生以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来认识自身的生活,表达自身的感受。这是与新课改的思想相一致的

  三、课文赏析中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灵活机变很重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习的内容不应该由教师预先全部安排好,教师应以课堂机智协调课的内容及顺序,这样才会充分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

  我一直有些遗憾:在优质课评选那节课上,我预先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一个是比较阅读刘绍棠的《榆钱饭》;一个是写作题(见上)。因为课前下发了前文讲义,因此,我便按部就班的进行第一个练习。当把第二个布置为作业时,才恍然发觉学生对此题如此感兴趣。我为自己课中的犹豫不决而感到有点后悔了,为什么没有及时加以调整?如果让学生口头作文,然后再当作业岂不更好?

  由此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应果断的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这样会更有利于课堂学习。禁锢学生、包办课堂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放任型的完全听从学生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机智的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的调整学习内容、并及时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2、赏析文章切忌面面俱到。

  叶圣陶先生曾说:"课文只是个例子。"在新课改下,这个观点更有其积极意义。在散文教学中,品味与体验很重要。怎样才会品味的透、怎样才会体味的深?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

  但重点赏析不等于不做整体把握。我认为学习一篇散文的大致思路是:"整体感知——细处品味——拓展迁移——体验反思",重点应放在第二步上。根据文章写法及内容的不同,制定重点学习的目标。如《柳叶儿》可以重点赏析比喻句和景物描写句;《夏》则可以揣摩词语的表现力,如"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涌"这个动词相当富表现力,引导学生就此类词语加以赏析,学会赏析方法,便会收到举一反三之功效。

  3、课题研究及学法指导应有意识的渗入。

  发展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我校的省级研究课题。了解学习发展的六个轨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加以探索,积累经验,查找不足,用理论指导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学习方法的研究是我校的强项,教会学生"渔"的方法,可供其终身享用。再者,"师生相互促进教学模式"与新课改所倡导的"尊重学生"、"做形式平等学习的首席"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我也试着进行实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牢记课题要求,并做深入探讨。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会更加生动有效。

  4、多媒体教学可用,但不可流于形式。

  语文是语言学科,有时直观性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是,一味的以多彩画面展示文章内容,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想像,这是应避免的。我们都有感触:《红楼梦》百读生百味,屡看不厌。原因就在于,它给我们无尽的遐思。而观电视剧《红楼梦》,则总觉演员表演缺少内涵。不该用的多媒体亦有此之嫌。

  此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等方面均须我们反思:哪些知识点需要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如何把握?探究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只要有善于反思的意识,在新课改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定会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只有善于思考的教师才会有希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愿我们为之努力!

《夏》教学反思12

  《夏明翰英勇就义》这是一篇充满正气和正义,能够震撼人心,触动人心的课文。课文当中一些描写敌人和夏明翰神态的词语非常准确到位,十分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情景。课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字词以及文本中的对话,感受体会夏明翰大义凛然,坚定信仰,坚持真理和正义的精神。

  我教学《夏明翰英勇就义》第二课时,在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要重视读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分析重点段,而重点段主要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因此,如何通过对话来反映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情感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我虽知道要从抓敌人和夏明翰的神态及语气入手,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读,没能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去感受当时的气氛。《夏明翰英勇就义》这一课,由于发生的年代离现在比较远,学生很难体会当时的场景。因此创设一个适当的情境,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是十分必要的。我完全可以尝试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老师也充当其中的角色进行朗读。由于这时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学生能很快地对课文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越感到亲切,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朗读太少使得整节课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二、要重视课堂生成。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我错过了一些很好的课堂闪光点。比如说我在引导学生想象的时候,有学生说,敌人会给他自由,这时下面的同学有一些议论的`声音。有同学说,不会的。这是一个亮点,我完全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到底会不会给他自由。这样下去或许课堂会更加精彩,学生的体会会更加深刻。而我却错过了这么好的教学机会。只管着自己的预设,有时甚至还强硬地牵扯学生的回答。

  三、要重视环节过度语言的魅力。当教学到第二个大环节的时候,我的教学思路有点乱。我的提问是:你从敌人和夏明翰的神态语气中体会到了什么?之后,我由于对学生学习情感递进的顾虑。引导学生按照敌人对夏明翰的审问进行教学。这样的设计导致教学上有点乱而且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实,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说,做得更加开放些。在环节过度的语言上还要不断加强,语言要更加有力量,更加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给他们以一种阅读期待感。

  四、要重视上课语言的抑扬顿挫。在上这一课时,我很担忧引导不好学生,课堂的基调出问题。而实际上,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我自己的课堂语言始终太高亢了。我知道这并不是所说的激情。教师的语言是应当随着课堂情感的渗透而变化。我的语言太生硬,不是一种机智的表现。

  好的语文课也许并不需要生硬的说教,也不必有什么深奥的道理,只要通过设置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本所描写的特定环境之中,指导学生读,在读中去体会、去想像、去领悟,就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我不断努力吧!

《夏》教学反思13

  我进行了我人生中第一次公开课,课题为《夏感》。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中的第三篇课文。

  第三单元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单元,单元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品味、赏析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对于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在学习的重压之下,他们却很少为一轮红日而惊叹,很少为一片落叶而感慨,往往对大自然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企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本堂课的主体。因此,我设计了激情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季节引出不一样的夏天,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力。语文教学以读为主,在教学时我也试图用默读、快读、研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文章的整体内容,并联系学生熟知的古诗《悯农》,集体背诵,令人回味无穷,把课堂推向了高潮,体会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品评文章语言,学以致用,达

  到教学中授人以渔的作用。在教学的最后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课文抒发的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整个课堂气氛较活跃,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当然,不足之处更应该深刻反思。

  一、 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最失败的是,在教学安排上,内容安排过多,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很难在一堂课内消化。

  二、 在处理字词这个环节上,用的时间过多耽误了时间。致使后面 “品味语言”这个环节未能很好展开。

  三、 对于这种散文性的文章应该以学生朗读为主,欣赏文章优美语言,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安排全班齐读的环节,因此对于作者感情的把握还不到位。

  四、 其次,教学方法没能充分利用,预设的流程中有“问题探究”这个环节,预设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深入,只能草草收场。

  课堂是动态的.,也是残酷的。备课时你感觉很周密了,可课堂的生成有时又是你始料不及的,与你预设的教学效果相去甚远。

  在课后学校老师也中肯的提出了意见,这对于我这个刚入三尺讲台的新老师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将伴随着我以后的教学,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就是遗憾的艺术。本堂课遗憾很多,收获也不少。带着这些遗憾和收获,我相信,我会走好我以后的教学之路。

《夏》教学反思14

  当代作家梁衡的《夏感》,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而内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大致思路定为: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指导朗读,反复训练,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和朗读训练上,这也是散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品味文章富有魅力的语言,挖掘本文含蓄隽永的一面。怎样才会品味得透、怎样才会体味得深?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但重点赏析不等于不做整体把握。同时还要寻找到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

  总的`来说,这堂公开课还是非常成功的,得到了全校教师的充分肯定。

  1、本堂课思路清晰,问题设计由简到难,由整体到局部,丝丝入扣,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的规律。

  2、教态亲切自然,课堂气氛活跃,能在课堂上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侃侃而谈,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习的热情充分被激活。整节课,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同桌、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呈现出合作探究的浓浓学习氛围。 3、本堂课的高潮和亮点部分是在语言的品味和朗读上。写景抒情散文的授课重点一般在于语言的品味积累。吕淑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而朗读是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美的重要方法之一。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写景抒情散文正是训练朗读能力的非常适合的文本材料。因此,在上《夏感》这课时,我尝试从文本出发,寻找这节课的朗读训练点,进行有梯度的朗读指导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课堂有成功之处,但也有遗憾在心。

  1、一堂课只有45分中,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顾此失彼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充分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环节,因时间给的不够充分,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是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也跟平时的指导训练不到位也有很大关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这些能力。

  2、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语言缺少趣味性和美感。在课堂教学时,我需要多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当然,锤炼语言应该从日常会话开始,我会在教学时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并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便于以后改进。

《夏》教学反思15

  这是非常质朴、没有花样的常规音乐课,从整体效果来说,这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歌曲比较扎实。从一开始演唱前,就要求标准的演唱坐姿,因为这也是唱好歌曲的基础。不过整节课语言的引导很重要。学生在整节课过程中,很投入,很认真,不管是表演还是小游戏或者活动,都非常积极主动。在处理歌曲过程中,采用了不同力度变化体验的方式,来感受“啊”这段赞美的.旋律,也算是一个亮点。整节课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虽然整体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还不错,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首先,在解决“啊”这个乐句时时,教师示范演唱,并通过了解草原美景,来赞美草原,让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来演唱,其实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该怎样演唱这个乐句;应该讲的再具体些,甚至举例说明,比如运用朗诵中赞美的读法(去声的“啊”)与平时的读法(平声的“啊”)来区别感受一下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体会。

  其次,在最后的设计演唱形式过程中,本人的引导方式不够合理。由于歌曲完整演唱次数较少,学生并不是很有自信的演唱,设计演唱形式时,只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一种演唱形式,对于让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只是提示了一下,因此学生总会找出自己小组觉得最简单的演唱方式,而忽略了小组间会有雷同的问题;并且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较短,完成的也不是太好,没有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学生比较拘束。再次,在最后情感教育拓展部分,《天堂》的聆听感觉只是一带而过,不够深刻。只是了解了《天堂》的词曲作者和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具体的含义并没有更深入的聆听感受,因此这个部分应该再重新设计,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夏》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天山之夏》教学反思700字05-04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反思03-08

由《夏》与《柳叶儿》引发的课堂教学反思05-03

小班音乐夏教案及反思03-12

夏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夏本纪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初一上册 《夏》教案和反思12-16

《夏》教案及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