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19 08:18: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优)《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经过多次修改,教研组内教师的多次关心,终于形成上课稿,教案在一次次修改,一次次的纠结。分析下来,我几次教案的实质内容是保持不变的,一直在变的是形式及教学流程。

  第一次教案是导入后梳理文章情节,先品读藏羚羊的跪拜,分析藏羚羊的形象。其次分析老猎人的形象。

  第二次教案是用填空的形式:这是 的藏羚羊, 的老猎人来分析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通过两个问题来把握文章主旨:1、文中结尾老猎人发现他猎杀的是一只怀孕的藏羚羊,如果是一只不怀孕的藏羚羊能给老猎人心灵带来震撼吗?2、文中是一个老猎人,如果是年轻的猎人,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有这么大吗?

  第三次教案便是上课教案。同样是先概括文章内容,再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初步理解文章主旨。但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先学习跪拜的段落,接着是藏羚羊的形象,最后老猎人的形象。

  通过这三次教案及试上课的效果,个人反思如下:

  一、备课须备学生。语文备课需要研读教材,吃透教材,但学情分析必不可少。如果备课内容过于简单,学生的一节语文课便会毫无收获,且长期下去学生对语文课也会失去兴趣,因为他们对语文课已经没有任何期待。太难的教学内容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无法参与进课堂,这样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的第二次教案,问题有一定深度,并且带有发散性思维,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明显这样的问题不太适合他们。这样的教案在八年级上课,学生的反应很热烈,学生有很多想象的空间。但在六年级上课时,班级中仅有几个好同学能与我互动,这样的课成了我与这几位同学的语文课,而班中的大部分同学似乎被我们隔绝在对话之外。很明显,这样的课是失败的。因此,在备课时,我们需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语文水平及基础,好的教案是在学生现有基础上略有提高,问题是学生思考后能回答或者小组互动老师引导后能回答出的问题,这样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这次上课我终于体会到了牛顿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含义。备好课后,语文组内的教师不断提出改进意见:朗读教学法;利用表格梳理文章内容;教学流程的先后顺序,板书的修改等。教案一次次修改。在总结大家建议的同时,我对文本的解读也越来越深入。比如,文章情节的三部分,文章中老猎人遇羊前的善及文章结尾“善”的不同。我根据老师们的建议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教案。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一个人备课一个人上课常常会走上盲人摸象的局限,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教案及课堂效果的不足,集体备课则有效地避免了这样的弊端。当在备课时对于部分内容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向其他老师请教,大家一起思考,最终总会有满意的解决方案。同样,集体备课也客观地反映了教师自身的一些不足,备课组内教师提出的客观建议也让我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上的缺陷,这些都以利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三、教学衔接用语须严谨。走上工作岗位已有六年,第一年学校要求上课写详案,因此我会仔细斟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语,在平时的上课,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教学环节间还有“过渡语”,几句话便将上一环节过渡到下一环节,学生也能听明白我的要求,听不明白可以课堂上再重复啰嗦两遍,只要学生能明白我的指令即可。课后也从未思考过我这样上课有何不妥之处。但这次上课却不一样,虽然写了详案,仔细考虑过每句课堂用语,但似乎无论如何修改,我对自己的过渡语总是不满意。这才意识到平时自己的课堂用语,自己的环节过渡语是多么的随便而又缺乏语文的美感,好的过渡语应该是既让学生清楚老师的要求又具有美感的。学生也能从教师的过渡语,教师的课堂用语中获得美的享受。

  总之,对于我一节好课是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雕琢的,但也许我能将平常的随堂课也能如此精雕细琢,并及时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下次再遇到这样的课时,我会淡定、沉着、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