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31 07:52:0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4篇(精选)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4篇(精选)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1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非常经典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侧重点是强调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掌握最主要的举例说明的方法,并让学生注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实施教与学

  1、情境设置:利用课件增强直观性,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说明对象及特点。

  2、三读:在预习基础上速读、细读、研读三步语文实践活动的运用,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问题讨论: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在学习中相互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速读课文,给标题加定语。既让学生认识本文的说明类型及对象,又引导他们在预习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完成目标二的达成。

  2.细读课文。让学生细读写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在这两座桥上的体现。这一问题是目标二的深化,更是目标三的延伸。

  研读课文,探究选择例子时要把握的一般规律—共性与个性。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的选材指导,为课后的习作训练打下基础。

  最后,用小练笔,以“尧头黑瓷”为题,写一篇小习作。让学生现学现卖、即学即用,达到重构知识的'目的。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达成了目标,并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特点的重要性和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妙用。不足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还不是特别充分,还可以让讨论交流的时间更长,更深入一些。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2

  《中国石拱桥》我安排了两课时,这节课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品析语言,完成课后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一)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爱好。说明文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一种新文体,内容一般又比较枯燥无味。不向记叙文,有生动的情节、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为了让学生能喜欢阅读说明文,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破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在导入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事先准备的多媒体图片(各式各样的桥和一道美丽的彩虹)让学生们猜想这是什么桥?然后引出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国石拱桥》。大家首先熟悉了石拱桥的外形,弯弯的像一条彩虹。我想这样的导入,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在头脑中,把这条优雅的弧线和美好的事物连接在一起,在感性上认同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优雅。

  其次,在讲课中我插入了一个关于作者茅以升的小故事,既为了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更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结构坚固。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证实石拱桥的结构坚固。在课上我让学生拿出一个硬纸板,纸板的两端下面各垫起相同高度的书。然后往纸板上访重物,如文具盒、钢笔,直到纸板被压弯为止。再把这个硬纸板完成弧形,两端还分别用书把这个弧形固定好,然后往这个弧形硬纸板上放刚才用过的重物,看是否把弧形压弯。学生按照我的描述做试验,证实了弧形的承重力更强。课下听课老师对此提出了建议,这个实验是不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会更好?我恍然大悟,自己在不自觉中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把自己想的一套方案强加给学生。

  (二)让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首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的前提下,给题目加修饰语。这一个步骤有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说读的目的。对照课文,找出作者是怎样解说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让学生学会提炼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然后抓住石拱桥的特征给课文分段,探究说明顺序还有几种,我简单的说还有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讲完课后,几个老师谈话。谈到了上学期八年级老师让学生做的桃花源记模型。我深受启发,假如把课前的制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桥的模型,改为让学生制作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模型,是不是更好呢?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省去课上画简图的环节。同时学生为了将模型做好,一定会认真地去研究课文。真是一箭三雕,有何愁课上时间会紧迫呢?也许这样的话,这篇课文根本用不着老师再讲什么了?但诚如校长所说,一堂好课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残缺的美。我的课堂教学不求最好,只要更好。

  有这样一位孜孜不倦追求的校长,有这些热心真诚的老师,我不敢让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懈怠。研究教育理论、探寻教学方法、形成教学风格,我想我快要成功了。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3

  这课书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了解一些有关化石的知识。其中识字和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都是重点。于是我紧紧抓住这两方面设计教案,环环相扣,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现就这堂课简要作一反思。

  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为此,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

  设置情景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来,将枯燥的内容放在生活的矛盾中,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使学习充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活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伊始,我问学生喜欢鱼吗?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鱼吗?再说给学生介绍特殊的鱼,再出示化石鱼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条鱼什么样,告诉学生这是化石鱼,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极高的兴致进行学习。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4

  回顾这节课,我认为自己有以下优点值得肯定:

  一、 教学目标明确、度量安排合理,重难点突出。

  我为本课指定的学习目标是:

  1.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理清作者的思路,了解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3.感受桥之美,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这三个目标符合新课标的“三维标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其中重点是抓特征、明方法和品语言,难点是理顺序。而感受桥之美是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二、 教法运用恰当

  1. 以石拱桥图片和民歌创设情境,营造出浓厚的文化韵味

  2. 明确学习目标。这是符合初中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能力的做法。后面的讲授与探究都要以此为坐标。

  3、进行课外链接在完成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展示图片,从而引导学生更好的感悟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韵味。

  三、 讲授与探究结合,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知识点主要由老师讲授完成,训练部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句段关系、学会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并基本上熟悉答题语言表述的标准。

  不足之处——

  1教态不够从容

  2.板书不够美观

  3. 调动学生不够

  4. 一些地方处理粗糙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国石拱桥教学反思05-15

《中国石拱桥》教案04-19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01-18

中国石拱桥教案10-01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11-20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02-20

《中国石拱桥》教案04-01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01-20

中国石拱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