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04-07 16:08:57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小学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百分数、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圆的周长和面积。

  百分数:从生活中引出,便于学生理解,从意义和写法到百分数和分、小数互化等。

  分数乘法: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

  分数除法:在学习整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材在如何找出“1”的量作为重要内容。

  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初步直观认识圆和学习过几种常见直线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

  3、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5、掌握圆和扇形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6、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认真负责、工作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一)数与代数教学内容

  1、表内除法

  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2、万以内数的认识。

  仍分两段: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但更强调培养数感。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

  (2)增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和估算

  4、量的计量

  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

  5、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推理)

  继续探索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如图形的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一个数列每相邻两项的差组成新的数列是等差数列。

  6、解决问题

  结合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单独安排一个单元。

  (2)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结合计算教学内容进行。

  ·结合其他教学内容安排例题或练习。

  (二)空间与图形

  图形与变换(包括:平移和旋转、锐角和钝角)

  (三)统计

  (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仍然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四)实践活动(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两个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编排还处于一个开始阶段,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也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才叫实践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分哪几个层次,在教材上应该怎么呈现,这确实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们认识的水平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分两个方面,一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如“生活中的数学”。二是单独安排,大体上可以分这样几个层次:

  在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

  2.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体会课题研究的过程。 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有多重”,属第一个层次,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一方面巩固数学知识,这些活动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做的,由此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篇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推进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主题。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改革的基本趋势。因此,我们确定实验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期能克服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研究内容: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找到数学概念在生活中的原型;找到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2、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增强策略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创设大课堂情境: 鼓动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从生活实例中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模型”。

  4、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赋予个人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的研究

  5、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

  6、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

  7、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

  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认真分析现状。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3、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创造实践时空,注重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7、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一方面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和实及其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另一方面是开展模型教学与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求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实现问题解决 ,最后又反过来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8、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就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还需要我们继续不断的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3-15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8-27

小学数学教研教学计划05-01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范本05-07

小学趣味数学教学计划01-21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6-26

小学数学复习教学计划05-01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模板02-09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计划02-0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