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任务计划

时间:2022-03-16 16:08:48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任务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1

  为了更好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成绩,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分数乘法计算更简便。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的关系,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用列方程的方法或列除法算式的方法。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植。

  4、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借助圆规画图、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含义,使学生理解圆周率、圆周长和圆面积的意义,掌握圆周长、面积计算。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

  5、使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学生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6、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直接地反映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7、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鸡兔同笼的问题”。

  二、学生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全班有29人,90分以上一人,80至89分5人,70至79分4人,60至69分7人,50至59分4人,40至49分3人,39分以下5人。从重组班级来看,前景不可观,学生总体数学成绩较差,不及格的12 人占全班41%。而且12人中有5人数学基础特别差,最起码乘法口诀记不住,小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不会计算,特别除数两位以上的,一点不会,不知道如何去试商,商几合适。这样的班级情况我不知从何下手。哪怕要提高数学成绩一点点都相当难。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我想了很多,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严格要求自己,课前认真翻阅教材,熟悉教材,查找有关资料,研究教法,认真备课,很抓可堂40分钟,尽可能把新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掌握住新知识。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尽量抽时间个别辅导,从最简单的计算题开始。每天学生的作业认真批改,发现问题及时补漏。计划每天让学生训练几道口算题,几道应用题。还要求较差的学生每天坚持问老师5道题。发动班级体力量,协助老师,对差生进行监督。我打算把80多分的几个学生尽力教到甲等学生,40分以上不及格的几个学生尽量教及格。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的付出,肯定不同程度的学生都会有收获的。

  另外要提高质量,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我打算加强班级管理,重点抓学生的纪律、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抓好环境卫生,教室卫生,个人卫生,安全教育等。我都会一、一落实。

  三 、教学进度

  第一周动员工作,完成第一单元位置的教学任务,用8课时。

  第二、三、四周完成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的教学任务,用24课时。

  第五周不打算上新课。

  第六、七、八周完成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用24课时。

  第九、十周完成第四单元圆的知识,用16课时。

  第十一、十二、十三周完成第五单元百分数,用24课时。

  第十四周完成第六单元统计的教学任务,用8课时。 。

  第十五周完成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用8课时。

  第十六周总复习用8课时。

  第十七、十八、十九周进行全册复习。

  第二十周迎接考试。

  平时再加上每周的早晚自习进行训练。

  总之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很重,后进生很多,这方面的工作一定要做好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2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课进课进课课

  1解决问题4

  2除法的初步认识4

  3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4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

  5图形与变换4

  6用7、8、9的口诀求商4

  7解决问题4

  8整理和复习4

  9万以内数的认识4

  10万以内数的认识4

  11克和千克4

  12五一放假4

  1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

  1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

  15统计4

  16找规律4

  17整理和复习4

  18总复习(一)4

  19总复习(二)4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历来非常重视计算教学。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整体来考虑,计算能力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一、学情分析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太重视口算。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达到规定的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这种题目太简单,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同学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同学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在指导口算方法上过死,缺乏灵活性,或者盲目地追求口算方法的多样化而忽视了最优化,从而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或者思维零乱、盲目。

  2.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注意力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

  二、训练目标

  要使学生对口算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下去。通过口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三、措施

  (一)、让学生明白算理。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方法。口算要熟练,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表内乘、除法必须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在学生说出算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让学生对比一下哪些同学的算法既快又对,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或几种方法来计算。在让学生说出算理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口算与学生的游戏活动轻松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公倍的作用。在小学低、中年级阶段,游戏占据了孩子们的很多时间,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石子、跳绳比赛、拍皮球比赛等游戏。我认为要教好学生,教师得有一颗童心,要能和孩子们一同欢笑,一同游戏。在课余时间里,我常常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在跟他们玩拍皮球比赛时,我会让他们数出自己拍了几下,然后把本组成员拍得的成绩累记起来,再跟另一组的比,看哪一组的多,多多少,这样学生会很积极的参与计算。在这样愉快的游戏中,口算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熟能生巧”的程度。

  (三)、口算要经常训练,口算的训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对于他们来说,有竞争就有兴趣。因此,口算训练需要老师创造竞争氛围,要经常使用能诱发竞争意识的语言。例如:“看哪个小朋友算得又对又快”。“看哪位同学口算能力最强”……学生听了这些鼓动性的语言,一下子便活跃了起来。口算要围绕数学内容,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进行。新课前练习口算,起到促进知识迁移的作用。新课中练习口算,有利于新知识的巩固。口算训练时,教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式来练习,而是要注意用直观、多变、新颖的方法来加强训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除此之外,还可以设计“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等形式轮番使用口算卡、口算表等。答题时可让学生指名答、抢答、齐答不断变化,连续性地进行一些有趣而巧妙的口算。当然,在设计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题。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越来越敏捷了。

  (四)、重视直观演示,强化算理教学。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演示,小棒操作,图片拼贴等各种直观演示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演示,强化理解口算方法的算理,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口算能力。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4

  一、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知识与技能:

  1、20以内的数。

  2、加法的含义、减法的含义。

  3、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钟面的时针、分针,整时时间。

  解决问题:

  1、把两类图形(物体)对齐着排一排,直观地比较哪种图形(物体)的个数多(少)。

  2、应用加法的含义,解决求两个数一共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3、应用减法的含义,解决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知识与技能:

  1、简单的方位――上、下,前、后,左、右。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解决问题:在拼搭物体的游戏中,简单应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

  (三)统计与概率

  知识与技能

  1、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2、简单的统计表。

  解决问题:

  1、根据种类、颜色、形状或其他特征,把若干个物体分类。

  2、对分类结果统计,并做简单的分析、判断。

  实践活动:

  1、有趣的拼搭(在拼搭活动中初步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2、丰收的果园(用方位知识、1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愉快的周末(用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3)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空间与图形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1)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2)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统计与概率1、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3)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

  (4)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四、课时安排:(65课时)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分一分,1课时

  四、认位置,2课时

  五、认数(一),7课时

  六、认物体,2课时

  x有趣的拼搭,1课时

  七、分与合,5课时

  八、加和减(一),18课时

  x丰收的果园,1课时

  九、统计,1课时

  十、认数(二),4课时

  十一、认钟表,1课时

  十二、加和减(二),14课时

  x愉快的周末,1课时

  十三、期末复习,4课时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5

  现阶段作为数学教师的自我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本事,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景分析

  我班学生大部分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一样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本事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二、教学资料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活动园地;11至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学校,数学实践活动;总复习。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资料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资料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资料,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一样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明白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4)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明白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5)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忙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3、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进取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能够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2、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经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本事。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本事。

  3、设计安排贴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本事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供给丰富的素材或信息。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一样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一样的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6

  一、教材分析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主要内容有:

  万以内的乘法

  (一)对称

  (二)加减法

  (三)可能性。

  (四)乘除法

  (五)混和运算

  (六)周长

  (七)生活中的大数

  (八)吨的认识

  (九)乘法

  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适当加强口算。在笔算一位数的乘除法之前教学口算,加强对笔算乘除法算理的理解。

  2、笔算乘除法的编排,突出重点内容的教学,分散难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应用题的编排,一是在已学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反叙的一步计算应用题;二是是已学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出现数量关系较复杂一些的两步应用题(包括只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4、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5、注意体现教学顺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采取多种练习形式,促进学生能力与智力的发展。

  6、注意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编入有教育意义的插图和多种形式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年级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要求上进,上课遵守纪律,能积极动脑、举手发言,作业按时认真完成,但也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怕做作业不守纪律的坏习惯。因此,仍要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行说服教育。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做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乘除多位数;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计算。

  3、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5、口算乘除法的速度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5题。

  四、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结合练习题进行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的好品质。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敬师长、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2、充分利用电器,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性教学。

  3、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

  4、接班后,对所有学生进行成绩摸底,排好、中、差,平时课上提问就有针对性,把提优、补差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后进生找“小老师”,做到一帮一。

  5、在教学中既要加强笔算训练,又要加强口算训练,使笔算口算互相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题做到大面积“丰收”。

  6、严格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不搞“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7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11-06

数学教学任务计划7篇12-25

数学教学任务总结10-20

英语教学任务计划08-18

语文教学任务计划12-26

英语任务教学总结11-11

英语教学任务总结09-28

语文教学任务总结03-10

年末英语教学任务总结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