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3-07-05 18:21:3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优】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优】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高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学对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体会数学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意义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具体目标

  1、期中考前完成必修3、选修2-3第一章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思考交流等研究性学习过程。具体特点如下: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专门安排了“课题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教材中有“信息技术建议”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5、“人文应用价值性”:编写了一些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从数学史的发展足迹中获取营养和动力,全面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第3.2.1节古典概型。它安排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

  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在概率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概率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有利于理解概率的概念,有利于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一般,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融洽,上课互动氛围良好。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类比,分析,归纳能力,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在一些细节上不完备,反映在解题中就是思维不慎密,过程不完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等可能事件的概念及概率计算公式。

  (2)能够准确计算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层层设问,经过思考交流、概括归纳,得到等可能性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公式,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概率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通过概率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的理解随机现象的本质,掌握随机现象的规律,科学地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分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在考试中遇到不会做的选择题同学们会怎么办?在你不会做的前提下,蒙对单选题容易还是蒙对不定项选择题容易?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个同学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符合“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观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随着新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课堂的有效思维增加。

  2、抽象思维。形成概念、

  师:考察试验一“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有几种不同的结果,结果分别有哪些?

  生:在试验中随机事件有六个,即“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

  师:我们把上述试验中的随机事件称为基本事件,它是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

  师:考察试验二“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有哪些基本事件?

  生:在试验中基本事件有两个,即“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

  师:那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呢?

  问题:

  (1)在“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试验中,会同时出现“1点”和“2点”这两个基本事件吗?

  (2)事件“出现偶数点”包含了哪几个基本事件?

  由如上问题,分别得到基本事件如下的两个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加以总结、概括)

  让学生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例1:从字母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试验中,有哪些基本事件?

  师:为了得到基本事件,我们可以按照某种顺序,把所有可能的结果写出来,本小题我们可以按照字母排序的顺序,用列举法列出所有基本事件的结果。

  解:所求的基本事件共有6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排列组合知识,因此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师:你能发现前面两个数学试验和例1有哪些共同特点吗?(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教师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

  试验一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1点”、“2点”、“3点”、“4点”、“5点”和“6点”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试验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2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例1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有“A”、“B”、“C”、“D”、“E”和“F”6个,并且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

  经概括总结后得到:

  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化归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概念深化,加深理解。

  试验“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圆面内所有的点,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数是无限的,虽然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但这个试验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一个条件。

  试验“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生:不是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只有7个,而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的出现不是等可能的,即不满足古典概型的第二个条件。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4、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师:在古典概型下,随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何计算?(让学生讨论、思考交流)

  生:试验二中,出现各个点的概率相等,即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由概率的加法公式,得

  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P(必然事件)=1

  因此P(“1点”)=P(“2点”)=P(“3点”)=P(“4点”)=P(“5点”)=P(“6点”)=

  进一步地,利用加法公式还可以计算这个试验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例如,

  P(“出现偶数点”)=P(“2点”)+P(“4点”)+P(“6点”)=++==

  P(“出现偶数点”)=?=

  师:根据上述试验,你能概括总结出,古典概型计算任何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吗?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运用观察、比较方法得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体现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化归思想的优越性和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师:我们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加以归纳)在使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时,应该注意:

  ①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

  ②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深化对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也抓住了解决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的关键。

  5、应用与提高。

  例2:单选题是标准化考试中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如果考生掌握了考查的内容,他可以选择惟一正确的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4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探究:在标准化考试中既有单选题又有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所有正确的答案,同学们可能有一种感觉,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多选题更难猜对,这是为什么?

  解:这是一个古典概型,因为试验的可能结果只有15个:选择A、选择B、选择C、选择D,选择AB、选择AC、选择AD、选择BC、选择BD、选择CD、选择ABC、选择ABD、选择ACD、选择BCD、选择ABCD,从而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

  P(“答对”)=1/15

  解决了课前提出的思考题,让学生明确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的关键是:先要判断该概率模型是不是古典概型,再要找出随机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

  (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抽两位不同答案的学生回答)

  学生1:

  ①所有可能的结果是:

  (1,1)(1,2)(1,3)(1,4)(1,5)(1,6)(2,2)(2,3)(2,4)(2,5)(2,6)(3,3)(3,4)(3,5)(3,6)(4,4)(4,5)(4,6)(5,5)(5,6)(6,6)共有21种。

  ②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2个,它们是(1,4)(2,3)。

  ③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2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学生2:

  ①掷一个骰子的结果有6种,我们把两个骰子标上记号1,2以便区分,由于1号骰子的每一个结果都可与2号骰子的任意一个结果配对,组成同时掷两个骰子的一个结果,我们可以用列表法得到(如图),其中第一个数表示1号骰子的结果,第二个数表示2号骰子的结果。

  由表中可知同时掷两个骰子的结果共有36种。

  ②在上面的所有结果中,向上的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有4种:(1,4),(2,3),(3,2),(4,1)。

  ③由于所有36种结果是等可能的,其中向上点数之和为5的结果(记为事件A)有4种,因此,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可得

  师:上面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呢?(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再抽学生回答)

  生:答案1是错的,原因是其中构造的21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发生的,因此就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

  师:我们今后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求解时,特别要验证“每个基本事件出现是等可能的”这个条件,否则计算出的概率将是错误的。

  本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两种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研究的问题是否满足古典概型,从而再次突出了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重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

  6、知识梳理,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渗透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7、作业布置。

  (1)阅读本节教材内容

  (2)必做题课本130页练习第1,2题,课本134页习题3。2A组第4题

  (3)选做题课本134页习题B组第1题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问题串”的方式呈现为主,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合作,体验古典概型的特点,公式的生成、发现,把“数学发现”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数学发现的体验。将学习的主动权较完整地交还给学生。

  本节课始终本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探究等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构建利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情境,较好地拓展师生的活动空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1、课程的基本理念: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2、课程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科)(广东卷)考试说明

  1、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2、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3、难度比例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试卷的难度系数在0.55左右。

  二、教学工作目标

  (一)隐性目标

  1、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课程目标中的六点说明;

  2、发展学生的能力:

  (1)空间想象能力:

  (2)抽象根据能力:

  (3)推理论证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

  (6)应用意识:

  (7)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如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能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显性目标

  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成绩有所提高,对数学更加感兴趣。结合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实际,我希望高二14班的数学成绩能在期中、期末中的平均分排在全级前4名,高二15班的数学成绩有所进步,能在期中、期末平均分的排名中排在全级前8名。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通班,学生基础不好,接受能力差,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特别是15班的好几位学生,基本不学数学。所以上课难度有点大。

  四、具体措施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我将采取以下举措:

  (一)向学生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积极思考每一道例题,记录下与老师不同的思路,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6)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2、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2)做好单元复习。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3)做好单元小结。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

  (二)改进教学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1、改进教学方法,教好新教材

  (1)转变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在使用新教科书时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按《新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教学要求,控制教学难度,确实从"应试教育"转变到贯彻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要应试,但必须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上下功夫.

  (2)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新的教学手段必然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必然带来新的教学效益。科学计算器已被列入初中的教学内容,高中相应的计算内容已充分使用科学计算器讲授,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利用科学计算器,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或学校,也要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3)研究新教材 把握好教学中的“度”;研究知识结构,控制教学难度①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淡化纯理论和学生难以接受的东西。②理解基础,重视基础③研究课本例题、习题,发挥例题、习题功能。

  (4)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发展 认知发展,要经历多种水平,多种阶段。教师的教学要设计有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可接受性。(5)教师的教学要多应用数学发现和解释实际问题。

  (三)多读一些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

  1、数学纵横,如:《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数学的明天》、《生活中的数学》等等。

  2、波利亚理论与解题研究,如:《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数学与猜想》。

  3、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如:《孙维刚谈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考上清华》、《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杨象富数学教学经验》等等。

  4、趣味数学,如:《关于无穷大的文化史, 计算出人意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趣味数学辞典》、《数学游戏新编》等等。

  5、知识性读物,如:《从杨辉三角谈起》、《谈谈不定方程》、《抽屉原则及其他》等等。

  6、数学竞赛,如:《数学奥林 匹克教程》、《数学竞赛导论》、《历届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详解》等等。

  7、初等数学研究,《初等数学研究文集》、《初等数学研究的问题与课题》、《不等式研究》等等。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

  (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

  (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

  (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

  (2)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模仿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判断一个数为质数和利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算法设计.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问题1:把大象放入冰箱分几步?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冰箱;

  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问题2:指出在家中烧开水的过程分几步?(略)

  问题3:如何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

  第一步:计算 ;

  第二步:如果 ,

  如果 ,方程无解

  第三步:下结论.输出方程的根或无解的信息.

  注意:在以上三个问题的求解过程中,老师要紧扣算法定义,带领学生总结,反复强调,使学生体会以下几点:

  ①有穷性:步骤是有限的,它应在有限步操作之后停止,而不能是无限地执行下去。

  ②确定性: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的。

  ③逻辑性: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注:其他还有输入性、输出性等特征,结论不固定.

  提问:算法是如何定义?

  (二)师生互动、讲解新课

  x-2y=-1 ①

  回顾(课本P2内容): 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x y=1 ② 的算法.

  解:第一步,②×2 ①,得5x=1;③

  第二步,解③,得x= ;

  第三步,②-①×2得5y=3;④

  第四步,解④ ,得y=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x= ;y= 。

  思考1:你能写出求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吗?

  上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可以写出类似的求解步骤:

  第一步,①×b2-②×b1,得 ;③

  第二步,解③,得 .

  第三步,②×a1-①×a2,得 ;④

  第四步,解④,得 ;

  第五步,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高斯消去法)

  思考2:根据上述分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以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五个步骤就构成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个“算法”.我们再根据这一算法编制计算机程序,就可以让计算机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那么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算法包括哪些内容?

  思考3:一般地,算法是由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基本步骤组成的.

  你认为:

  (1)这些步骤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每个步骤是否有明确的计算任务?

  总结:在数学中,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称为算法.

  算法(algorithm)一词出现于12世纪,源于算术(algorism),即算术方法.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称为算法.

  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

  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比如解方程的算法、函数求值的算法、作图的算法,等等.

  (三)例题剖析,巩固提高

  例1(课本P3例1):如果让计算机判断7是否为质数,如何设计算法步骤?

  算法:

  第一步,用2除7,得到余数1,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7,得到余数1,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到余数3,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到余数2,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到余数1,所以6不能整除7.

  因此,7是质数.

  课堂练习1:

  整数89是否为质数?如果让计算机判断89是否为质数,按照上述算法需要设计多少个步骤?

  思考4:用2~88逐一去除89求余数,需要87个步骤,这些步骤基本是重复操作,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思路改进这个算法,减少算法的步骤.

  (1)用i表示2~88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并从2开始取数;

  (2)用i除89,得到余数r. 若r=0,则89不是质数;若r≠0,将i用i 1替代,再执行同样的操作;

  (3)这个操作一直进行到i取88为止.

  你能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一个“判断89是否为质数”的算法步骤吗?

  算法设计:

  第一步,令i=2;

  第二步,用i除89,得到余数r;

  第三步,若r=0,则89不是质数,结束算法;若r≠0,将i用i 1替代;

  第四步,判断“i>88”是否成立?若是,则89是质

  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二步.

  探究:一般地,判断一个大于2的整数是否为质数的算法步骤如何设计?

  在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中,有一个猜商品价格的'环节,竟猜者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大体猜出某种商品的价格,就可获得该件商品.现有一商品,价格在0~8000元之间,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说出比较接近的答案呢?

  例2、一群小兔一群鸡,两群合到一群里,要数腿共48,要数脑袋整17,多少只小兔多少只鸡?

  算法1:S1 首先计算没有小兔时,小鸡的数为:17只,腿的总数为34条。

  S2 再确定每多一只小兔、减少一只小鸡增加的腿数2条。

  S3 再根据缺的腿的条数确定小兔的数量: (48-34)/2=7只

  S4 最后确定小鸡的数量:17-7=10只.

  算法2:S1 首先设 只小鸡, 只小兔。

  S2 再列方程组为:

  S3 解方程组得:

  S4 指出小鸡10只,小兔7只。

  算法3:S1 首先设 只小鸡,则有 只小兔

  S2 列方程

  S3 解方程得 ,则

  S4 指出小鸡10只,小兔7只.

  算法4:S1 “请一名驯兽师”所有小鸡抬一条腿,所有小兔抬两条腿

  S2 有小兔 只

  S3 有小鸡 只

  S4 指出小鸡10只,小兔7只.

  算法5:S1 有小兔 只

  S2 有小鸡 只

  二分法:

  对于区间[a,b ]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例3(课本P4例2):写

  出用“二分法”求方程 的近似解的算法.

  算法分析:

  令f(x)= ,则方程 的解就是函数f(x)的零点.

  第一步,令f(x)= ,给定精确度d.

  第二步,确定区间[a,b],满足f(a)·f(b)<0.

  第三步,取区间中点 .

  第四步,若f(a)·f(m)<0,则含零点的区间为[a,m],否则,含零点的区间为[m,b].

  将新得到的含零点的区间仍记为[a,b];

  第五步,判断[a,b]的长度是否小于d或f(m)是否等于0.若是,则m是方程的近似解;否则,返回第三步.

  (四)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1、算法的主要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步后必须结束;

  (2)确切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必须是确定的;

  (3)输入: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划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条件.

  (4)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

  2、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要依赖算法,算法是建立在解法基础上的操作过程,算法不一定要有运算结果.设计一个解决某类问题的算法的核心内容是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即算法,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有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符合运算规则,计算机能操作;

  (2)每个步骤都有一个明确的计算任务;

  (3)对重复操作步骤作返回处理;

  (4)步骤个数尽可能少;

  (5)每个步骤的语言描述要准确、简明.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

  ①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

  ②常用实施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三)教学难点

  对简单随机抽样概念中“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特点和步骤.

  (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能运用这两种方法和思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非数学 问题的现象,加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意识,强化他们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新闻报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问题。举例说明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统计的概念。并提出思考问题: 如何收集数据?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请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辨析普查与抽样调查。提出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从实际问题入手,提出抽样调查的科学性。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同时向学生介绍我们所要研究的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都是不放回抽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板书课题)

  2、学法指导,研探新知

  思考1:

  从5件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件,则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任意抽取一个,则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2:

  从6件产品中随机不放回抽取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在这个抽样中,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随机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则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规律总结:

  一般的,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 .

  3 实际运用,巩固升华

  简单随机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呢?

  ①抽签法

  提出问题学校要进行庆典,每个班到主会场观看节目有6个名额,高二(24)班共有57人,怎样分这6个名额? 要求:每个学生获得名额的概率相等小组讨论设计操作步骤。

  .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抽签法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如何实施抽签法?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实施抽签法引导学生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得出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②随机数表法

  请你设计分配方案:

  5·12特大地震后,都江堰某地区198户地震损毁户需要搬进安居房,规模创造了全国之最.近期首批20套安居房准备发放.要求:每户首批获得安居房的概率相同 ,从而提出随机数表法的概念

  随机数表法:为了简化制签过程,我们借助计算机来取代人工制签,由计算机制作一个随机数表,我们只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到随机数表中选取在编号范围内的数码就可以,这种抽样方法就是随机数表法。

  步骤:

  (1)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

  (2)在随机数表中任取一个数作为开始。

  (3)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或规则)读下去,得到的号码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如果得到的号码前面已经取出,也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

  (4)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

  4、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抽签,体会抽签的公平性。

  5、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回到开篇提到的实际问题,引出抽样还有其他方法。

  四、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教法分析

  1、讨论法与自学法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主动地获取知识,允许学生争论,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解决“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这一难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又如在学习随机数表法时组织学生自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了自信心.

  2、指导法

  结合一些具体事件,如对用抽签法解决问题等事件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加深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指导

  (1)通过丰富的例子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如学生从生活的实例发现问题得出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就是从生活

  中发现数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2)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研探新知”、“实际运用”等.

  五、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解决部分实际问题。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6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一备课组以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认真贯彻学校提出的“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高中数学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多数学生能够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学习,提高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以及优秀率。

  复习作为知识巩固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学习中必不可少。而复习课中例题的精选很重要,是否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对应的复习课之后的配套练习与作业的反馈的落实也是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精选专题复习例题与落实作业反馈成了我们备课组的关注点。

  三、教学措施

  这学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整体上偏难,特别是运算能力在这学期将得到深化和强化,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必将高。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还是主要按照我们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讲清基本题,理顺中档题,适当补充难题;普通班不追求偏和难,特别对圆锥曲线部分的一些重点、难点的计算题,必须详细讲解给学生听,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多讲解几遍,让绝大部分学生真正落实到位。每位教师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在课课练上,以基本题为主,重点在中档题上,做错的问题要抓落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板书,因为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部分来源于教师的板书,每节课最低有1~2题在书写上力求规范。

  四、教学要求

  整体把握新课程,理清贯穿教材的`主要脉络,反映和揭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展示重要概念的来龙去脉。完成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还要渗透高考要求,倡导自主学习方式,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具体工作

  为了能够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确定主要内容。

  (1)按上周集体备课中预先确定备课章节,各位教师论轮流发言,指出备课中的思路,重点和难点。

  (2)然后就上述内容请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教学任务中的有关教学大纲,疏通教材,指出重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并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备课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对于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认真讨论,达成共识。

  (3)讨论下周教案的编撰的具体事宜,确定四至五课时内容的个体教学目标、重难点、例题选编及作业的布置。

  (4)最后就当前的教学及工作情况,请备课组各成员相互交流,提出建议,说出不足,并由备课组长记录整理,为以后的教学计划或集体备课的适当调整提供第一手宝贵资料。

  以上几点就是我们高二数学组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代表我们全体高二数学教师的工作打算,我们一定能够落实好学校和部门的任务,并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希望在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在期末联考中能取得辉煌的成绩。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提高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提高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高二(1)班共50人,男生36人,女生14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13人,中上等生约23人,中等生约6人,中下生约6人,后进生约2人。

  高二(2)班共49人,男生37人,女生12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0人,中上等生约7人,中等生约8人,中下生约22人,后进生约12人。

  2、(1)班学生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提高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9、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8、所有考生都学习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理科考生还需学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这部分专题内容。

  六、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提高。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二、教材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对整体来说数学比较重视,学习数学的风气比其他学科要好一些,上课该活跃时能活跃,能讨论,该安静时能安静。平时训练题都是有难度的,学生喜欢做难题,钻研讨论很热烈,但整体来说,成绩不稳定,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平均分跌到年级居中上,我们的差距在填空和选择,我们上了一周空间向量课,其他班没上,会考和期末考试同时都要复习考试时,我们坚持两头兼顾同时抓,我们落后在基本知识,而且试题难度虽然不高相反中等同学这次的成绩倒超过了上面的同学,尤其是很多学生都考出了好成绩, 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所以我关注的不仅仅是数学课,在课间或者其他时间接触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有好几个男同学特别活跃,精力非常充沛,课间经常追赶奔跑吵闹,这样的学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但自控能力差,他们都很聪明,但成绩都不太理想,如果长期不改正的话,最后不仅影响他们自己的成长,也必将影响到整个班级。一学期下来,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所以我还将更多地关注这类学生,帮助他们纠正不良习惯,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从而改变整个班级的风貌。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课余辅导十分重要。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学困生。

  四、教学进度表

  日期 周次 节/周 教学内容(课时)

  3月1日~3月7日 1 5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5)

  8日~14日 2 6 基本不等式(3)测试与讲评(3)

  15日~21日 3 6 命题及其关系(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简单逻辑连接词(1)

  22日~28日 简单逻辑连接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复习(2)

  29日~4月5日 5 6 曲线与方程(2),椭圆(4)

  6日~12日 6 6 椭圆(2),双曲线(4)

  13日~19日 7 6 ,抛物线(4),复习(2)

  20日~26日 8 6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5),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1)

  27日~5月2日 9 6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4),小结与复习(2)

  3日~9日 10 6 期中考试

  10日~16日 11 6 ,段考讲评(2),变化率与导数(4)

  17日~23日 12 6 导数的计算(2)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4)

  24日~30日 13 6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4),定积分的概念(2)

  6月1日~7日 14 6 定积分的概念(2),微积分基本定理(2)、定积分的简单应用(2)

  8日~14日 15 6 复习与测试(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

  15日~21日 16 6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4)

  22日~28日 17 6 数学归纳法(3),复习(3)

  29日~7月4日 18 6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3)、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3)

  5日~11日 19 6 期末复习(6)

  12日~13日 20 6 期末考试

  高二数学学习方法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

  (1)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

  (2)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听课中重点解决预习中疑问,把老师课堂的提问、停顿、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视为欣赏音乐,及时回答老师课堂提问,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师对你的提问的评价,变为鞭策学习的动力。

  (3)思考问题注意归纳,挖掘你学习的潜力。

  (4)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时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怎样是产生的?

  (5)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极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只有回归现实才能对概念的理解切实可靠,在应用概念判断、推理时会准确。

  2、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还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年级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二、教材简析

  使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教材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亲和力、问题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联系性等特点。

  三、教学任务

  本学期上半期授课内容为《选修1-2》和《选修4-4》,中段考后进入第一轮复习。

  四、学生基本情况及教学目标

  认真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双基教学为主要内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使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高二文科学生共有10个班,其中尖尖班2个,8个平行重点班。尖尖班的学生重点是数学尖子生的培养,冲刺高考数学高分为目标。平行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两点,第一点:保证重点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上升,成为学生的优势科目;第二点:加强数学学习比较困难学生的辅导培养,增加其信息并逐步缩小数学成绩差距。

  五、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六、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导学案》,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一份练习试卷,学生完成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3、抓好第二课堂,稳定数学优生,培养数学能力兴趣。尖尖班的教学进度可适当调整,教学难度要有所提升;其他各班要培育好本班的优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备课组也将组织学生上培优班。

  4、加强辅导工作。对已经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的下班辅导十分重要。教师教学中,要尽快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工作,既要注意照顾好班上优生层,更不能忽视班上的困难学生。并根据需要在年级开设数学困难生补充辅导班。

  七、教师任务分工安排表

  周末试卷出卷以及备课组集体备课主讲人时间安排表

周数234567891011
负责人张国应樊国林时俊卢三顺祝入云张国应樊国林时俊卢三顺祝入云
周数12131415161718192021
负责人张国应樊国林时俊卢三顺祝入云张国应樊国林时俊卢三顺祝入云

  八、教学进度表:略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下学期高二数学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1、获得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反复复习前面所学知识,加深印象。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3、树立学生能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的内容是拓展模块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三角函数、二次曲线、概率与统计的相关知识点,与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相比,知识变的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更系统化,教学中估计困难不少,数学基础的差异程度加大,为教学的因材施教增加了难度。

  我校的生源对象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学习上的挫折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进取心。为了求职的`需要,有部分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外界某种压力,如父母的强烈要求等,而不得不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还有一些学生初中都没有念完,是家长为避免其子女在社会上出乱子,把孩子送到学校,学习知识则放在次要的位置。由于学生入学时,初中阶段的文化基础差,年龄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接受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等,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学生自身数学基础薄弱,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法掌握不扎实,知识积累量不够多,遗忘速度快,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差,在上课时要尽可能的放慢讲课速度,反复及时督促学生复习已学知识和预习新知识,多练习,以加深印象。

  三、教学目标

  理解所学知识的概念,能够通过数学语言描述,掌握新知识的灵活应用,熟练新知识的性质特征的实际应用。

  着眼于数学教学的实际,通过“低起点、巧衔接”,力求实现学生乐于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降低知识的起点,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四、方法措施

  1、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实例引导新知识,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以达到培养数学兴趣的目的。

  2、通过实堂演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培养自主学习,形成逻辑思维习惯

  五、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余弦

  周活动安排

  周次

  时间

  活动安排

  备注

  1

  2.28-3.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

  2

  3.7-3.13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

  3

  3.14-3.20

  正弦型函数

  4

  3.21-3.27

  正弦定理,

  5

  3.28-4.3

  余弦定理

  6

  4.4-4.10

  三角公式及应用复习

  7

  4.11-4.17

  椭圆

  8

  4.18-4.24

  双曲线

  9

  4.25-5.1

  期中考试

  10

  5.2-5.8

  抛物线

  11

  5.9-5.15

  二次曲线及应用复习

  12

  5.16-5.22

  概率与统计

  13

  5.23-5.29

  排列与组合

  14

  5.30-6.5

  二项式定理

  15

  6.6-6.1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6

  6.13-6.19

  二项分布,正态分布

  17

  6.20-6.26

  本章复习

  18

  6.27-7.3

  期末考试

  19

  7.4-7.10

  总结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2

  (一)20xx年秋季班高二数学大纲

讲次高二理科
第1讲计数原理
第2讲概率初步
第3讲必修模块复习(一) (集合、函数)
第4讲必修模块复习(二) (三角函数与正余弦定理)
第5讲必修模块复习(三) (数列、不等式)
第6讲必修模块复习(四) (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向量)
第7讲简易逻辑
第8讲轨迹与椭圆
第9讲双曲线与抛物线
第10讲直线与圆锥曲线
第11讲圆锥曲线综合
第12讲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第13讲立体几何综合
第14讲知识点睛及期末考试
第15讲试卷分析及期末点拨

  (二)具体说明

  高二数学秋季主要学习两本书:必修3和选修2-1。选修2-1的讲义基本上与各学校同步,所以不再详说。必修3的前二章是算法和统计,内容以概念的介绍与了解为主,侧重于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在高考的考查时也只要求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一般多以选择或填空的题型出现,比较简单。考虑这两章内容的性质与考查的难度,以及在暑期班已经预习的情况下,在秋季讲义中我们不专门安排对这两章的学习,学生只需掌握学校所学的基本内容即可。高考中这几部分内容的难度与考查的主要形式大家可以看后面附的20xx年新课标省份的高考题。对于算法中比较难掌握的程序语言等内容,高考中都不作要求。

  必修3的第三章内容是概率初步,涉及到基本事件空间,需要计算基本事件的数目时,如果没有计数原理的基础知识,计算和理解会比较肤浅,而且高考中的概率题(可参考附录中《概率》部分),大多都会与计数原理相结合,因此在学习概率前我们补充了计数原理的基础知识。计数原理和概率的.更深入的内容,将在选修2-3中学习。

  学完概率初步后,接下来是高一所学内容的简单复习,力求做到温故知新。同时本学期后半部分2-1的任务非常繁重,需要学习两大块重点内容:圆锥曲线、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两块内容都是高考解答题的必考内容,占到解答题的1/3,并且解析几何常常以压轴题形式出现。这里对以前内容的复习也是利用前半学期比较轻松的时间,为后面2-1部分的内容作好充分的准备。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苏教版)中 “3.4互斥事件”第1课时。教材既介绍计算概率的两种简单模型——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开始学习求解复杂事件的概率。对复杂事件的概率的计算,就需要分析复杂事件与基本事件间的关系,以及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引入互斥事件、对立事件概念,从中渗透化繁为简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为A级。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针对本校提倡的“先学——后批——自纠——点评——反思”教学流程,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下对教学案中的“自学质疑”板块已有较好的把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其中问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三者概念产生混淆,对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应用不太熟练,对问题的情境的理解不够到位,分类讨论、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还没得到深度认同。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结合市教育局倡导的“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设计思路展开的,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发挥引导、评价及完善功能。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决疑难问题的尝试活动,在知识巩固和灵活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设计思路

  (1)从时间分配上来说,首先由学生回答课件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占用10分钟,接着有15分钟的精彩展示,由学生根据课前板书的内容展开讲解交流,然后借助导学案的巩固题、变题进行讨论占用15分钟,最后有5分钟的课堂小结。

  (2)从教学安排上来说,上课前,学案学生提前完成,教师及时审阅初步了解学情状况;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细致书写并配以适当讲解达到自己说的出,大家听得懂,接着,提供变题让全体学生积极解答达到及时巩固升华的目的,接着学生完成本课时的巩固案,最后,让学生作出课堂反思总结。

  (3)从内容安排上来说,分三大块:第一块,问题情景(课件);第二块,交流展示(预习案);第三块,巩固提高(巩固案、变题)。

  五、教学目标

  1. 了解互斥事件及对立事件的概念;

  2. 能判断两个事件是否是互斥事件还是对立事件;

  3.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

  4. 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在顺向思维受阻时,转而逆向思维;

  5.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群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率的应用;

  教学难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学案、巩固案、多媒体课件、遥控激光笔。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 课前:学生完成预学案,教师及时审阅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立足于问题处理,一方面,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思考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而且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从而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案批阅反馈的信息,很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学生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提高课堂讲解的实效性。

  [师生活动] 教师:由课代表转发教学案(教学案另补附上)

  学生:独立完成预学案部分,并及时上交(自学)

  教师:及时审阅,做好反馈后返还学生

  学生:领取教学案,相互讨论做好订正(互学、群学)

  [学情预设]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后,主要会有如下疑难问题:

  (1)交流展示中第1题,学生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

  (2)交流展示中第2题,学生在正面分析问题时分类的情况较多,尝试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解决,从而避免分类,渗透“正难则反”的数学思想.

  (3)交流展示中第3题,学生在将复杂事件通过基本事件表示时有一定的难度,还有解答时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二) 课堂:教师设计问题串,学生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一组好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一种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设置问题情景,一次考试中,一位学生能否既为良又为优? 学生:·······

  教师:问题2.那么这位同学体育成绩为“优良”(优或良)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

  教师:问题3.尝试抽象出互斥事件的概念及概率的求解公式?

  学生:······

  教师:问题4.在两个互斥事件中,如果必有一个发生,则两者的关系如

  何?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关系并加以总结.

  (三)课堂:学生精彩展示,教师实时点评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学生的`内驱力是教师的艺术所在。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达到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会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把自身的角色转换到听众的位置并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进步的和谐局面。

  [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板演内容,学生有序讲解。

  学生:·······

  教师:问题1:口述互斥事件、对立事件、基本事件的概念,并说明三

  者的关系?

  学生:······

  教师:问题2:此问题可以从反面这个角度考虑吗,有怎样的效果呢?

  学生:······

  教师:问题3:比较发现设置的两个问题,给同学哪些启示?

  学生:······

  教师:问题4:变题介绍将“4只红球,4只白球中随机取出3只球”,

  给出的下列事件是对立事件的有哪些?

  学生:······

  (四)课堂:教师善于变题,学生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的深度应该逐层推进,注意将学生思维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达到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能够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迅速完成巩固案的强化练习,总结课堂所学知识点?

  学生:······

  教师:问题2:解答概率习题的规范?

  学生:······

  [学情预设] 既完成预学案上习题之后,教师发放巩固案供学生解答,主要问题预测如下:

  (1)矫正反馈中练习题对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知识点的强化.

  (2)学生对概率解答题的解答规范有所欠缺.

  (五)课堂: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完善补充

  [设计意图] 经过习题演练过后,必须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将数学学活,

  知识的升华过程所能达到的高度因人而异,但数学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弥补。通过学生的总结,不仅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各取所长,达到“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境界。

  [师生活动] 教师:问题1:变题中,分类的情况有哪些?

  学生:, ······

  教师:.

  教师:问题2:出现“至多”、“至少”字眼时,常常需要逆向思维?

  学生:, ······

  [学情预设] 主要难点如下:

  (1)学生对问题分类过多时,需要细心思考,要求“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2)学生解决问题时习惯正面解决,对逆向思维的把握不准。

  (六)课后:学生完成巩固案,教师及时批阅反馈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的内化是需要一个过程,是经过学生自身的磨合才能得到认同的,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能够及时巩固,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业布置] 1.巩固案必做题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和相关概念

  2、学会在坐标系中找出空间点的位置,会写一些简单几何体中有关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运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空间图形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空间感,从空间的点的坐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和探索能力。

  2、通过类比、迁移、的方法得出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的过程和空间点

  的坐标确定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能够积极的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

  难点:通过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空间点的坐标,以及相关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本节图4.3-1、图4.3-2、图4.3-3、图4.3-4、图4.3-5和食盐

  晶体模型的投影片

  学生准备:直尺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投影】问题1、数轴Ox上的点M,用代数的'方法怎样表示呢?

  问题2、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M,怎样表示呢?

  问题3、怎样确切的表示室内灯泡的位置?

  (学生复习回顾后回答问题1和问题2,思考、讨论后回答)

  【点拨】1、问题1和问题2是确定点在直线和直角坐标平面的位置的方法。

  2、问题3是空间点的位置确定的问题,我们可以类比平面直角坐标的方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投影】问题4、空间中的点M用代数的方法又怎样表示呢?

  (教师设问)空间直角坐标系该如何建立呢?

  【投影】(1)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

  如图:OABC-DABC是单位正方体,以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OD的方向为正方向,以OA,OC,OD的长为单位长,建立三条数轴: x轴、y 轴、z 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其中点O 叫做坐标原点, x轴(横轴)、y 轴(纵轴)、z 轴(竖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 平面、yOz平面、zOx平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理解)

  【说明】①三条数轴两两相互垂直且相交于原点O,同时都有相同的单位长度

  ②任意两条确定一个平面,共有三个平面,称坐标平面

  ③三个坐标平面把空间分成8个部分(让同学动手操作亲历感受)

  【投影】(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

  (3)右手直角坐标系

  2、空间点的坐标表示

  【投影】合作探究:

  有了空间直角坐标系,那空间中的任意一点A怎样来表示它的坐标呢?

  (设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坐标有着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在空

  间直角坐标系中点与三维有序实数组之间也有一一对应关系

  吗?(学生自行阅读教材P134)

  【点拨】是一一对应关系。

  3、坐标平面及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投影】练习:如图,OABC—A’B’C’D’是单位正方体.以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 OD’的方向为正方向,以线段OA,OC, OD’的长为单位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试说出正方体的各个顶点的坐标.并指出哪些点在坐标轴上,哪些点在坐标平面上y

  (师生共同完成后,投影幻灯片)

  【投影】想一想?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y、z坐标轴上的点、xoy、xoz、yoz坐标平面

  内的点的坐标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后教师总结)

  (三)典型例题、解释应用

  【投影】例1:如图在长方体OABC-A1B1C1D1 中,|OA|=3,|OC|=4,|OD1|=2,写出点D1,C,A1,B1的

  坐标及BB1的中点M的坐标和A1AOO1的对角线的交点N的坐标.. 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加深对点的坐标的理解.

  (解的分析和过程见投影)

  【投影】例2:结晶体的基本单位称为晶胞,下图是食盐晶胞的示意图(可看成八1个棱长是的小正方体堆积成的正方体),其中色点代表钠原子,黑点代表绿2

  原子.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写出全部钠原子所在的位置的坐标.

  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根据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所求

  点的坐标.

  (解的分析和过程见投影)

  ( 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1、教材P136练习第2小题

  (五)课堂小结、温故知新

  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画法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及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

  (六)布置作业

  教材P136练习第1、3小题。

  (七)板书设计: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1、建立过程

  2、空间直角坐标系画法

  3、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右手系

  二、空间坐标系中点的坐标表示方法

  三、坐标系中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1、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2、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特点

  四、例题分析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数学的一般方法,即我们在教材和课程目标中要求掌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以及处理数学问题的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分类讨论法、数形结合法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适应一切变化,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学习《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考试说明要求进行全面复习。抓教材是关键,打牢基础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的目标。

  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不仅要注意《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和变化的要求,还要注意今年《考试说明》不同版本的对比。结合去年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探究命题的变化规律。

  二、学术状况分析

  我今年分两个班教数学:(20)班和(23)班。和同组其他老师商量后,打算20年2月初开始第一轮;第二轮从2月底到5月初结束;第三轮将于5月初至5月底结束。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备考组教师之间的研究

  1、学习《课程标准》,参考邻省20年的《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的要求。

  2、学习高中数学教材。处理好几个关系: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的关系;教材与补充教材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3、研究新课程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走向。尤其是山东、广东、江苏、海南、宁夏。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态。紧跟20个高考趋势,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5、研究我校的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高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案。

  (二)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学生智力的生长点,是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增强适度创新能力

  考试能力是高考的关键和永恒的主题。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高考已经从知识的命题变成了能力的命题。

  (四)加强数学思维和方法

  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思想。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概括和提炼,包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可以在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中转移和广泛应用。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维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节课、每一套试题中。任何精心编制的数学试题,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如果注意渗透,及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就会深入内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当我们参加考试时,我们才会这样想

  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二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二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五)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六)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抓基础题,得到基础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四、教学要求

  第二轮专题过关,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第三轮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五、在有序做好复习工作的同时注意一下几点:

  (1)从班级实际出发,我要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对基础训练完成,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严格答题的规范化,如小括号、中括号等,特别是对那些书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学生要加强指导,确保基本得分。

  (2)在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导工作,如心理问题的疏导,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

  (3)与备课组其他老师保持统一,对内协作,对外竞争。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细研读订阅的杂志,研究典型试题,把握高考走势。

  (4)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5)课内面向大多数同学,课外抓好优等生和边缘生,尤其是边缘生。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的目标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6)教研组团队合作

  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博采众长,对工作是很有利的。校长一直强调团队精神,所以我们要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合作也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几位老师准备做到一盘棋的思想,有问题一起分析解决,复习资料要共享。在工作中,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7)平等对待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宗旨是教出来的学生不一定都很优秀,但肯定每一位都有进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力争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出勤、实、悟、活的学风。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02-22

高二数学的教学计划01-21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07-29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热门】12-24

【荐】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2-24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精】12-24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推荐】12-25

【精】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2-26

【推荐】高二数学教学计划12-26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荐】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