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杯》说课稿

时间:2022-04-27 14:11: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杯》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银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银杯》说课稿

  《银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歌曲《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调民歌。歌曲为C大调,四四拍。曲调婉转、流畅、动听。歌中渗透了蒙古族的朴实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开阔的胸襟。每当节日聚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教材编排的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多民族音乐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把握,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学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有情感的演唱。

  3、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二、说教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老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趣诱导、体验学习、情境练习等方法,体验蒙古的民族音乐、舞蹈及有关风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和继承蒙古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艺术,拓宽学习的视野。并能进行一些创新,培养学生即兴创造的能力。养成共同参与群体意识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让学生感受“美”,上课一开始,就演奏了《牧民新歌》的引子和慢板,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介绍马头琴的相关知识以及声音片段,让学生在观看中激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与本课学习有关的文化,同时也建立起学生与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漫谈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体,是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个民族,拓展学生的知识。

  (二)聆听歌曲

  新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学会听。引导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逐步拥有音乐的耳朵,是我们音乐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我为学习歌曲设计了聆听歌曲、体验感受的环节,分为:

  1、初听全曲,整体感知。使学生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感受歌曲的特点。

  2、再次聆听,视唱简谱

  3、深入聆听,体会情感。

  (三)学唱歌曲

  节奏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节奏,我用合唱指挥图示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掌控。视唱歌谱,为了能唱准旋律,我特意用音节韵律操来练习学生对音准的把握。解读歌词,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着演唱模唱歌曲,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银杯》。

  (三)课堂拓展,欣赏不同版本的《银杯》。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四、说教学效果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在上课伊始,我带着学生一起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和陌生感,在欢快、轻松的音乐中自然而然的溶入到蒙古族音乐的氛围中来,在“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结尾用视频、分组合唱、不同版本的欣赏,在初步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通过影片、感知的方式再现蒙古族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客人的热闹场面,增强音乐表现力,激起对其音乐文化的喜爱之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我希望学生带走的不仅仅是一首歌曲,还有美的感受和潜移默化中获得的终身学习音乐所必须的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当然,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及同仁们批评指正。

  《银杯》说课稿2

  说目标

  1、在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中,感受蒙古族音乐独特的风格。

  2、能够用自然、自信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唱会歌曲。

  教学重点:运用自然、流动的声音唱会歌曲。

  教学难点:解决歌曲中五度、八度大跳音程的音准。

  教材分析:《银杯》是一首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采用了五声羽调式构成旋律,旋律悠扬、起伏较大,中速,单乐段结构,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被动,因此,要调动七年级学生的兴趣以及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音乐活动中,又能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备课时候把握的主要原则。本节课以蒙古族饮宴风俗为主线,以“唱”为本,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旋律的分析,体验律动相结合,由浅渐深,使学生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的独特魅力。

  说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启发提问法、体态律动法、比较法、听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说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歌曲舞蹈视频。

  2)在视频中你觉得这个舞蹈表现的是哪个民族的特点?

  3)你知道这个民族吗?请同学说一说。

  4)简单介绍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及蒙古族民歌概念。

  5)简单了解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那达慕节”。

  6)揭题。

  今天,我们就让一起来学习《银杯》这首歌曲,共同走进蒙古大草原,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魅力。

  (板书:银杯)

  7)聆听范唱。

  要求学生在聆听的同时要思考歌曲《银杯》描绘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

  (喝酒,聚会,亲朋好友相聚……)

  二、歌曲学习

  1、简单介绍歌曲内容。

  师:同学们,蒙古族人民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当节日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主人家就会在饮宴的过程中端起奶酒,唱起祝福的歌谣,以表示对客人的盛情。这首《银杯》就是一首典型的风俗性宴歌。

  (板书:风俗性宴歌)

  2、学生在歌词中找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赛勒日外咚赛”这一句。

  师:同学们读这一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拗口…难读。别扭…)

  3、简单解释“赛勒日外咚赛”的意思。

  师:“赛勒日外咚赛”是来自由蒙语直接音译过来的,意思是“好上加好”,祝愿亲朋好友生活越来越好的祝福词。

  4、完整的聆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

  5、起伏变化较大的地方同学们找一找,或音很高?。(“赛”字的演唱接“朋友的朋字”之间的八度,“干一杯的杯”字五度)。

  6、分句学唱旋律

  7、难点解决

  ①从音准上解决大跳旋律的演唱。

  (师用钢琴带唱大跳音程,一边更准确的引导学生唱好大跳音准)

  ②从声音上解决大跳音程的演唱。

  (师引导学生用“爆发力”“情绪高涨”、“高兴”的感觉演唱大跳音准)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剩下的几句旋律,(弹完后)请同学们跟着钢琴来唱一唱这几句。

  8、教师逐句开始教唱歌曲。

  9、师用琴带唱,直至学生熟练。

  10、师生互动。

  11、学生代表上台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等形式。

  三、拓展

  1、在学生熟练歌曲的同时老师教学生蒙古民族舞蹈中简单动作“拧肩”。

  2、在熟练时将歌曲和“拧肩”动作结合在一起。完整的演绎。

  四、课堂小结

  这首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金杯》。这样一首历史悠久的民歌,它的背后必定是流传这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们回去后上网查查有关歌曲《银杯》背后的故事。

  课后背唱歌曲。

  最后:随着歌声离开教室。

【《银杯》说课稿】相关文章:

《银杯》教学反思04-05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比尾巴》说课稿08-21

《燕子》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8-19

左右说课稿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