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11-21 14:12: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说课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足球绕杆练习技术,下面我把上课的思路与流程说一下。

  一、指导思想

  本课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运球绕杆技术是足球比赛中运球过人射门的一个缩影,它既是前面所学足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足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懂得行足球绕杆练习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以及传球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在运球过程中合理运用左右脚运球,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

  3、情感目标:学生乐意表现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积极探讨、互帮互学,培养团队意识。

  四、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共有50人,男女各25人。本课为新授课。学生身体正处于发育期,运动技能有差异,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掌握技术较差,所以本课教学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1、直观教学法:课中基本动作由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使同学们一目了然。2、纠正错误法: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法。

  六、重点和难点

  重点:合理控制球距。人与球的距离。

  难点:在高速运球中,快速通过标志杆并不触碰标志杆。

  七、教学流程(课堂时间为40分钟)

  (一) 准备部分(7—8分钟)

  1、 课堂常规:组织形式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2、准备活动:

  (1).绕球场慢跑两圈

  (2).徒手操(转体、扩胸、震背、正抬腿、正踢腿、侧踢腿、交叉步、高抬腿、冲刺跑20米、活动脚腕手腕)

  (3).静态牵拉肌肉

  (二) 基本部分(28—30分钟)

  1、教师讲解

  (1)绕杆中的触球技术,要求支撑腿微曲,击球脚脚尖翘起,用脚内侧(即脚弓)推击球的右后中部(以右脚为例);击完球后,身体重心迅速跟上球,并且充分跑到球的左侧(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运球变向),换左腿做同样的动作,左右腿来回交替进行。(注意:触球力量合适,在自己控制范围内,教学重点)

  (2)绕杆过程中运球节奏非常重要,基本上是一次触球过杆,这样可以保持良好节奏,效率就会很高。(合理快速的通过标志杆,教学难点)

  2、教师示范

  教师做到慢动作解剖和快速高质量完成两种示范。让学生理解要点难点。

  3、学生练习,教师纠正错误(男女分开练习,要求各有不同)

  (1)绕标志杆。

  (2)练习队员分两队比赛。站成一排,相距两米,排头人运球绕过所有人后站在排尾。直达到终点。

  足球绕杆练习技术说课稿足球绕杆练习技术说课稿足球绕杆练习技术说课稿足球绕杆练习技术说课稿足球绕杆练习技术说课稿

  4、展示与评价

  找出技术掌握较好的同学出来展示。通过展示,使学生进行互评,对此技术加深理解,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三)结束部分(3—4分钟)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伴奏下,肢体放松——牵拉练习。使学生心率和心情尽快的平静下来。

  2、小结,下课,归还器材

  八、场地器材

  足球场1块、足球50个、标志杆若干。

  九、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男生70%女生45%能简单的运球绕杆。

  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最高心率170—180次/分钟。

说课稿 篇2

  我校位于满族主要发祥地—乌拉古城,介于地域的优势,我校自主创造性地开发了一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包——《走进乌拉》。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这套教材的《满乡艺术》一书,第二章《现代满足体育活动》中的第十一节《嘎拉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了踢行头、赛威呼、翻绳、打秋千等十种现代满族体育活动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满族体育知识而设计的,《嘎拉哈》这节课从细节上反映了满族文化丰厚的底蕴,激励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教材处理: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并不盲目地依赖教材而循规蹈矩,我将“嘎拉哈”的传统玩法进行了缩减,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名称,而将现代人的`玩法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样以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把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观点等用书画文字等形式加工整理,转化为导向式的教学活动。

  3、重点难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了解“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和玩法,激发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4、教学目标:

  ⑴了解“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和玩法。

  ⑵激发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家乡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多媒体教学法等。主要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的展示向同学们讲授“嘎拉哈”的由来,各部分名称及玩法,并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嘎拉哈”的民俗活动情景,通过实践歘嘎拉哈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通过幻灯片展示及教师的讲解,在运用倾听,阅读、交流、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使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四)说过程

  1、激情引入

  幻灯出示(嘎拉哈)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你玩过吗?那你知道它的由来吗?那好,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嘎拉哈”的历史和玩法。板书课题:嘎拉哈

  我通过出示(嘎拉哈)图片让学生观察同时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这样引入比较简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嘎拉哈”的由来

  教师讲解:“嘎拉哈”是锡伯人的语言,早称“嘎而出哈”的汉意音。汉学名为“髌骨”,多取之于羊、猪、鹿、狍、麋、獐、牛、骆驼甚至猫等动物。

  据文献记载:早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人祖先)将此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殉葬品。当时,拓跋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嘎拉哈”已成为北方各民族的一种游戏器具。蒙古族、满族、鄂伦春人、高丽族、回族、汉族等都把“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器具,其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学生欣赏一些图片)

  满族人玩“嘎拉哈”:满族在古代以狩猎游牧捕鱼为主,每当捕到獐、狍、鹿、羊等,先把“嘎拉哈”取出保存。因其小巧玲珑,具有明显形状,又便于携带,所以,在军事、生产空隙间,特别是从春节腊月三十到二月初一期间,伴随着秧歌,村内和村落之间,举行歘“嘎拉哈”邀请赛。歘“嘎拉哈”是锡伯人男女老少皆爱好的一种比赛游戏。(学生欣赏一些图片)这部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的,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能更好地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3、介绍“嘎拉哈”的各部分名称:图片展示

  l“嘎拉哈”的四面汉语分别称为“坑”、“背”、“针”、“轮”。

  l正面像人的肚脐眼儿叫“坑儿”;

  l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儿”(肚儿);

  l侧面像人的耳朵叫“轮儿”;

  l还有一侧什么都不像就叫“针儿”。

  这部分的讲解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图片及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

  4、介绍“嘎拉哈”的玩法;

  (1)、歘“嘎拉哈”,也有叫抓嘎拉哈的。有团体赛、个人赛。团体赛,参加人数为每队一般2—3人。个人赛的人数不等,一般3—5人。启用具有“嘎拉哈”和“码头”即石球等,所有歘法都由“码头”来引导或吊引,类似“台球”棍与球的关系。场地为居民住的火炕铺上毡子。现在都用布缝制的口袋来做“码头”。

  (2)、旧时的一些玩法

  l一箭穿心

  l回手加鞭

  l背弓骑射

  l卧鞍闯阵

  l棒打狍子

  l野鸡掉在饭锅里

  l满天抓星

  l三阳开泰等

说课稿 篇3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52页“发新书。”

  一、教学简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前面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必要基础,又适当为学生学习这节课进行有效的学法渗透和迁移。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切实学好本节课内容会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技能是发展数感的重要方面,教材为此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必要性。本节课通过一个班的同学发新书的场景,创设了加法情境,所以在教学初,我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懂图意,根据“40本书够不够?”这一问题列出“19+18”这一加法算式,但不要求学生们算出结果,而是让他们先估计一下书的数量够不够,学生们可能会说出“19+18等于30多,所以够了。”还可能会说“不够。”这正为下面学生去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埋下伏笔,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遇事先估一估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研究、总结并解决实际问题。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方面实效显著,很快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在我的课堂中也毫不例外地应用了合作学习。估算结束后,我会把19+18等于几这一问题交给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把计算过程记录在纸上,4号同学组织,并记录,老师适当参与、指导。学生会出现多种算法如:摆小棒、凑十法、利用上节学过的知识先把它转化成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再算、竖式计算等。汇报时,我不准备采取老师写,学生说的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到黑板说说小组讨论的'结果,因为学生自己研究出的东西本应自己讲给同学们听,本组的同学可以直接站起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针对他的发言可以发表自己见解。既吸引同学注意,又锻炼了他自己,发展了数学语言,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一举三得。当黑板上写满学生研究出的方法后,我会给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研究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够熟练计算,也就是说,在让学生体会到原来这道题有多种算法的同时,还应把最普遍、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扎实,所以我会先告诉学生们,黑板上列出你们这么多想法,你们真棒!在今后的计算中你们喜欢哪一种,用哪一种算得快,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经常用到竖式,所以我们再来重点看一下竖式好吗?这样即夯实了双基,又没有使学生产生只要会竖式就行了的错觉。最后我要求学生把“发新书”这一题目换一换,用数学语言说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上节课换题目作为基础,学生会很容易说出:把“发新书”换成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在练习题中培养学生从不同方面解决问题。

  练习是验证一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如何的必要补充,学生会在练习中再次体验算法并加深记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抓住练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孩子进行最好的训练,本节课52页的练习中为我们准备了4道题,在课堂上我会要求学生前两道题用竖式解答,后两道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让学生再次体会到竖式是应该掌握的方法,但其他方法也可以同时应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学目标的落实也水到渠成。

  教师对数学教学育人价值的觉悟,就在于改变以往大量的、机械的强化灌输,强化训练的教学模式,时时注重培养学生句、具有敏锐的审视问题的数学眼光,从而提高整体把握问题的能力,希望我的学生能在本节课,乃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收获。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腊梅花》是一节美术活动,选自大班上学期第八个主题《冬天的故事》中。腊梅花在我们当地的生活中很少有见过的,孩子们更缺乏了解,在这次活动中能让孩子们初步认识腊梅花,并能学习运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来表现腊梅花的特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其中的乐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对美的'欣赏能力。

  二、说活动目标: 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吹画、手指点画、彩笔添加的方法,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2、喜欢吹点画,体验吹点画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预设为:

  学习吹画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手指点画、彩笔添画等辅助手段表现腊梅花的基本特征;

  把体验吹画的乐趣,提升孩子审美能力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作了如下准备:

  1、墨汁、红色颜料,图画纸、毛笔、彩笔,抹布,吸管,展板。

  2、雪中腊梅的图片,点吹腊梅花的范画。

  3、腊梅花的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主要采用:

  观察法:通过播放腊梅花课件,直接让幼儿进行观察和学习。发挥传统教育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幼儿对梅花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画让幼儿感受吹点画的有趣,达到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的目的。

  另外将提问法、语言激励法、讨论法、贯穿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以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

  引导幼儿敢看腊梅花的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对腊梅花有初步认识,欣赏腊梅花的美,接着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腊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说一说这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激发幼儿学习吹点画的热情。

  (二)环节二:教师讲解示范吹点腊梅花的方法:

  1、吹出树干、树枝。这是难点部分,详细讲解。

  先用毛笔蘸棕色的颜料滴在纸的下半部分,然后用嘴对着颜料向前吹、改变方向吹,慢慢吹出树干树枝的形状。吹时用力要适度,主干粗吹时用力小一些,树枝细吹时用力大一些。

  2、用右手食指蘸红色颜料,在树枝的适当位置点腊梅花的花瓣。点画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层次,不能出现排队现象。点画后及时擦手。

  3、用彩笔添加花心。

  (三)环节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卫生。

  2、能力强的幼儿可多吹画几颗梅花树,能力弱的重点掌握吹的方法。帮助每个幼儿完成作业,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环节四:评价展览作品。用幼儿作品布置教室。鼓励、激励不同水平的孩子。

  五、活动延伸

  1、请家长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到班里欣赏梅林。

  2、欣赏歌曲《梅花》。

说课稿 篇5

  一、说课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92-94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2、使学生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进行记录的统计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新课。

  二、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识。引导学生产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没有的多种统计方法,并在研究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与比较。

  三、活动体验,运用知识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和认识。教师还设计了“统计小组同学的铅笔”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杂乱地贴出动物头像)

  “怎样能很清楚地看出它们各有多少个?”(指名说)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分一分、数一数是我们上学期学习的统计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板书课题)

  创设情境,复习分类统计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小动物头像的场景中进入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进行新课

  1、收集整理数据

  (1)每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看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

  现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怎样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

  可以用分一分、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统计出它们的个数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听老师讲一下游戏的要求:小组长从盒子里拿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的名称,其他小朋友要想办法把它记在纸上,组长再拿一个,你再记一个,一直把盒子里的图形拿完为止。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者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用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并启发学生用其他一些比较简单的符号记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2、分组活动

  3、小组汇报

  4、引导学生比较记录的方法,得出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简便。

  “通过刚才的比较,现在你喜欢哪种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要说出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欢这种方法,如果让你再来记一次,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5、填写统计表

  “看着这张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组织练习,统计文具

  1、用先记录的方法,统计一下小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欢的方法把每个人的文具数记录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组的文具数量。

  填表,汇报方法

  2、观察统计结果,哪种文具用得多?哪种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经理,你们想对我说什么?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统计小组里的学习用品,寓知于乐,激发兴趣,发展认识,使数学归于生活实际。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今天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选一项内容进行统计。

  评价是《数学课程标准》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评价态度与情感的有机渗透,评价与统计的巧妙结合,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是 大专的《应用化学基础》中第 7章第 1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化学理论基础,这为这一章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同时这一章的学习对了解元素化学具有典型的示例作用,能帮助学生树立元素化学的学习思路,也因为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能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金属钠的存在形式; 掌握金属的一般物理通性和金属钠的物理特性;掌握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及其理化性质;了解颜色反应;理解家中使用纯碱发面的原理;了解钠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总结提炼并连贯表述的能力, 团结协作、善于思考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重难点及克服办法: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克服:多媒体实验视频展示并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问题

  难点: 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克服:由熟悉的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实验视频展示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

  1. 教学手段:

  首先是采用多媒体视频的方法把金属钠的理化性质演示给学生们,同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设置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金属钠的相关性质,克服教学重难点;利用对生活的回顾和观察引导学生们认识金属的一般性质和金属钠的存在形式,使本节课的知识生动,强化学生印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视频演示法 。

  应着重采用视频演示和启发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一直在倡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实,因为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就是坚持这一指导思想,采用:问答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等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答案。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3. 学情分析:(说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的引导。

  (1) 学生特点分析:讲授对象是大专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从识记到理解的转变,具有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大学生所存在的惰性也是不能忽视的,让学生们当堂掌握所学知识,利用生动的课堂促使他们听好课也是必须的

  (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高中知识和上学期所学的理论基础足以应付本节课的学习,只是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要在开学第一节中多引导多回顾。

  4. 教学程序及设想:

  (1)由食盐和焰火引入:列举钠的存在形式,让学生们感知到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钠,从而为后来理解钠的活泼性做准备。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第一个知识点-----钠的存在形式

  (3)按照存在形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顺序,继而过渡到钠的物理性质。先启发学生观察一般的金属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提炼出一般金属的物理通性,从而推出钠的部分物理性质。然后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提炼钠的物理特性。

  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通过前面的存在形式启发学生一个词概括化学性质。接着讲:钠在空气中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并播放视频,在播放前提出要求和问题:比如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自然界中有单质钠吗等等;在讲解钠与水的反应时,要求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后小组讨论,由代表提炼出完整的实验现象;并给与相应的激励。

  接着讲述过氧化钠,也采用类似钠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即视频、讨论、问答的方式完成教学。

  最后补充钠的焰色反应:通过实验和生活回顾引出焰色反应的实质

  (4)课堂小结:主要是通过放电影的方式回顾课堂重点。

  (5)板书:单质{存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

  过氧化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

  焰色反应的实质

  (6)布置作业:以补充笔记为主,另外布置作业本上的作业来考察掌握程度。

  结束语

  一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章碱金属编排在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之后,可以把前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也为下一章元素周期律提供了丰富的典型金属元素的感性认识,本章实质上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钠》是碱金属这章的第一节,作为学习高中化学最重要的金属章节,通过学习钠能对碱金属这章有个大致了解。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实验创造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对元素的学习主要通过学习该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通过《钠》这节的学习,可以了解活泼金属的一些通性,以及保存方法

  二 重点,难点

  这一节的重点就是钠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还有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难点就是钠与氧气在充足及过量时候的反应,还有就是实验,由于反应速度快,难以观察,最后就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 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能使学生看到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在学习中加入乐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对反应速度快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慢放实验的动化,使学生能看清楚过程。

  2 涉及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结合过程,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可以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使反应变得直观,更 容易理解。

  3 对于钠与水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可以通过动画来展示实验不当造成的后果。

  四 教学过程

  1 首先通过实物钠归纳出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

  2 再以水灭火图片给学生观看,然后以钠放入水中为参比,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接着老师通过真实实验,果然如动画所放,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再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观察的同时先记住一些知识

  3 再通过一些趣味性实验演示,能更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用一装有半瓶水的塑料瓶,瓶塞上扎一黄豆大的钠的大头针,瓶倒置使钠和水充分反应,取下塞子、点燃火柴靠近瓶口有尖锐的爆鸣声,效果得到大大改进。

  五 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给学生对金属钠的认识,掌握金属钠的性质,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归纳物质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总结性质,得出结论,布置作业

  最后总结出钠的一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例如钠是银白色的,其表面颜色是灰暗的,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很强的还原性。用线型关系罗

  列出来,这样条理就清晰了,然后再总述一下这节所学的内容,讲述的重点及难点。最后布置2个思考题:

  (1)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2)把钠投到苯和水的混合液中钠在水和苯间跳上“水上芭蕾”,为什么?

  再讲一下钠的用途。

  七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钠

  一、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化学性质

  1 钠的原子结构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3钠与水反应(重点)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大象的耳朵》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以大象的耳朵为话题,通过告诉我们对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们要动脑筋,选择合适自己的这个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遇”等8个生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象的心里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分辨的能力,明白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听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对于童话故事,他们并不陌生,而且,他们也能从童话故事中提炼出自己的东西。况且,这篇文章不算长,理解起来应该很容易。

  四、说教法

  1、引入法

  大象是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孩子们都知道大象有大大的耳朵,粗粗的腿。因此,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出示大象图片”来引入本课的学习。

  2、抓重点词句的教学法

  抓住重点词句,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小动物们对大象耳朵评论的句子以及体现大象心情的句子,在对这些句子的点评过程中,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识记生字词时,我让同学们小组活动,互相读,互相听读,讨论记住生字词的好的方法,同时,让同学们细读课文,朗读感悟这个环节,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并与小组同学在合作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六、说教学过程

  1、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我出示大象的图片,讲述大象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我让学生们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然后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体悟文本。

  课文重点部分,我抓住了几个小动物对大象耳朵的评论,而这些评论是导致大象思想、行为改变的根本,在此基础上,我让孩子们找出大象的体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这个段落,详细点评,让学生受到启发。

  4、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在拼读了课文之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悟,我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结合着这篇课文的主题,让学生们思考,使所学的东西真正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

  5、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我让同学们思考,当有人评价自己的时候,自己应该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

  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

  1、说预期效果。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深化主题,使学生们有了思想以及情感的认识和升华。应该说效果较好。

  2、说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比较容易懂,对学生们来说没什么难度,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句子的朗读以及对重点句的理解上了,这样,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些。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比尾巴》说课稿08-21

《燕子》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8-19

左右说课稿08-19

春晓说课稿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