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07 13:45:0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说课稿模板锦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就刚才讲的《我是中国人》一课,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是未来版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单元第2课的内容。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我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说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2.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相关知识。

  (二)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通过学习,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二)学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学会交流,快乐学习。

  五、说教学设计:

  1.听歌曲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利用歌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认真听《大中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由此引入课题并板书:我是中国人。

  2.出示图片,按肤色给人种分类。

  首先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按肤色给他们分类,图文对应一一出示。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上的人种按肤色可以分为四类,即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和黑种人,知道我们中国人属于黄种人。

  3.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图片。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让学生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欣赏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首先出示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片,让学生观察他们在哪里干什么?然后引出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学生通过听歌曲,感受到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都和我们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最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5.播放《开国大典》视频,完成填空练习。

  通过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妈妈来之不易,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通过完成填空练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国名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年的10月1日是祖国妈妈的生日,也就是“国庆节”;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6.结合实际,谈谈爱国。

  通过让学生仿照例句说一说,使学生感受到爱国并不遥远,爱国就在我们身边,做好日常小事,就是在爱国。

  7.总结全课,谈收获。

  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言,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齐读小诗,结束本课。

  课件出示小诗,全班同学有感情地齐读后,结束本课。目的是为了再次升华主题,让“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深深地烙在同学们的心里,激励孩子们时刻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爱国。

  六、说板书设计:(板书简洁明了)

  我是中国人

  我爱我的祖国!

  七、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环节合理,教学层次清晰,课件制作精美,教态自然,教学效果很好。具体体现在:一是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环节紧紧围绕达成教学目标来进行。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说教,而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听一听、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填一填、读一读等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三是将品德教育贴近学生生活。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让学生“谈谈爱国”,并不是空洞地谈,并没有让学生说“应该怎么做才是爱国”,而是让学生说“我怎么怎么做,就是在热爱祖国”,使学生很容易明白原来只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在热爱祖国。

  不足之处:一是我在教学中虽然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当有两个学生回答问题表述不够准确时,我引导的还不够。二是当学生发言表达的很清楚时,我却过多的重复了学生的答案。

  总之,本人在教学上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恳请各位评委、老师们能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高中美术鉴赏第7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了解19世纪绘画起承前启后作用的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学习。能深刻把握印象派在绘画历史长中的深远意义。培养一双发现美、鉴别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内涵。学会美术鉴赏的方法,具备对美的洞察能力,养成热爱美、欣赏美、热爱美的美好情感。

  二、说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主导以逻辑思维为主导,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喜欢学习一些富有内涵地理论性知识。本课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加之印象主义孕育了深厚地文化成分。恰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基于学情,将理论上升到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同时考虑到课程本身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可能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过于生硬化。因此,在授课技巧方面除了常规的授课方式外,我还采用了情境法、游戏法等,易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程内容上。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从而体味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印象主义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养成对美术浓郁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

  了解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以及艺术特色。

  【难点】

  理解印象主义在绘画史的历史地位。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

  提问法、讲述法——通过讲解、陈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学法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因此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思考分析总结进行构思设计,即“直观感受法”、“模仿迁移法”。

  六、说教学准备

  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授课之初,我以情景再现的导入方式,将学生带入情景。引起学生兴趣,有身临其境之感。导入新课。播放莫奈作品《印象·日出》视频短片,画面中旭日东升,渔船缓缓驶出,天水交融,大家看了作品后有什么感受?(烟雾迷蒙,瞬息即逝)顺势导入课题——《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二)新课教学

  1.印象派名称的由来

  导入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思考。由此切入主题。师:画面中的作品就是著名画家莫奈的《印象·日出》,提问:说说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师:接下来,老师做一个实验,大家仔细观察。

  2.印象派追求什么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简单做一个小实验,让学生初步感受光色变化。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使得学生对印象派作品有更直观了认识。

  出示莫奈组画作品《卢昂大教堂》。仔细观看。提出问题: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黎明、中午、黄昏。)

  师:由此大家思考印象派追求什么呢?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他们有什么代表作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印象派追求光色变化。马奈,其代表作有《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提问:请说说你知道的马奈,他的绘画艺术特点是什么?

  小组积极讨论。教师:马奈十分善于描绘在大自然中景物。他也是最先打破传统棕褐色使画面变的光鲜亮丽的画家。

  3.探知新印象主义

  出示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看看这幅作品的创作形式与印象派有什么不同之处?从探索不同之处引出新印象主义特点。

  学生悉心感受并回答。教师总结:画面中的笔触区别于印象派的凌乱笔触,运用点彩的形式进行创作。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这就是新印象主义!

  继续追问:通过预习,大家说说你对新印象主义的了解?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4.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

  师:印象派画家过分注重外光下直接描绘景物,从而忽略了物象基本的形体,这时出现了一个与印象派绘画风格不同的流派——后印象主义。

  出示作品《玩纸牌的人》。画面中的主体是两个下棋的人,初看之给你什么感受?你认为后印象主义有什么特点呢?又是谁的作品呢?

  学生认真观察感受并回答。教师总结:高更的作品。画面中两人专心打牌,画家并不关心人物是形态结构,着重表现画家对他们主观感受。后印象主义者不喜欢印象主义画家所采取的过于客观的科学态度。他们主张,艺术形象要有别于客观物象,同时饱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出示著名绘画作品《向日葵》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是谁的画?很多同学非常熟悉凡高的作品,为什么?对,他的画曾经是世界的最高价。一说起凡高我们就想到向日葵,凡高在自己在一生中画过11幅《向日葵》,它体现了凡高的什么样的性格?凡高为什么要反复画向日葵?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狂喜/爱的最强光

  《向日葵》表现出了画家什么样的情绪?(对生命的热爱)

  (三)巩固提高

  师:列举凡高其他作品?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麦田上的乌鸦》《自画像》《阿尔勒我卧室》。

  出示《麦田上的乌鸦》,有人说这幅画是凡高死亡的预言。请同学们放下一切杂念,用自己的心灵来读这张画。你能读到点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凄凉与痛苦。仿佛凡高因近于崩溃而扭曲的脸已融入画中,变成了翻滚的乌云,骚动的麦田,“仓皇逃离”的群鸦……让看画的人通过画面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四)新课教学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我们明白了喜欢那幅肖像的原因是因为画家用心灵在绘画,而我们欣赏现代绘画的方法就是用心灵去读画。

  (五)拓展延伸

  请为本课中你喜欢的画配上一段简单的文字,或一首小诗,表达自己对这张画的感受。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方程的意义》

  一、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九册第四单元第2节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方程在小学乃至初中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方程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是学习其他方程知识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二、 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拟定了本科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3、学生在对式子的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创新等能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知识经验,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 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先后采用演示、实践等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主、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的各种数学情境中,充满自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所以本课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学习作为本课的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掌握了所学基本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等能力。

  四、 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由于年龄所限,有的同学比较和概括能力还有待加强。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循《新课标》理念,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形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上课伊始,我首先用谜语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具——天平,对于天平学生并不陌生,在实验室里使用到过,所以学生可以非常轻松地说出天平平衡的条件,即天平的左右两边相等。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把握住学生的好奇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到起来。把介绍平衡的条件放手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从中也体会到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这个环节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

  第1个层次,教师演示:在天平的一端放一个空杯子,另一端放100克的砝码,这时平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得出这个杯子的重量是100克。

  第2个层次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把水慢慢倒入空杯子内,进行左边与右边的比较。学生操作的结果一般有3种情况,(1)往水杯的方向倾斜(2)往砝码的方向倾斜(3)平衡。教师适时引导水的重量是未知的,在未知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它,如用x或其他的字母,进而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自己所演示的情况。学生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体验称量成功的喜悦,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满足感,既复习了旧知识,形成平衡与等式的印象,又为式子的分类打好了基础。

  第3个层次,学生集体交流,将式子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等式与不等式的概念。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几个像100+x=250的等式。并比较共同点得出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并通过辨析进一步使学生会分辨哪种等式是方程,哪种不是方程。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适时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创新能力。学生是本节课中的真正学习主人,是名副其实的主角,经历着知识的构建与形成的过程。学生经历了式子分类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归纳,概括出方程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第4个层次,扩展阅读,出示小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人们在数学中的探索。然后进入第三个环节。

  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练习是学生领悟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础练习为主,如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能熟练辨析方程。适当补充提高练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提问: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反思本课在知识技能、与他人合作方面的情感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六、 说板书设计

  板书对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增强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总之,本课我遵循《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在导入中启发学生思维,在新授中创新思维,在练习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承认,但内心十分内疚。后来,“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道歉信。宽容慈爱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我,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我”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没有豪言壮语,却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别强。根据新课标要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订了一下教学目标:

  1、会认“封、歉”等9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12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

  3、懂得做人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教学难点: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

  说教法与学法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书写“骄傲”,学生跟着写。理解“骄傲”的意思,用骄傲说话。教师补齐课题,学生质疑: 我指的是谁?你指的是谁?谁为谁骄傲?为什么?(“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骄傲一词是文后要求书写的,也是本文的题眼,所以让学生写写,再抓住题眼,理解意思,造句,这既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又是培养学生抓题眼来理解课文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初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检查初读:认读生字,分节朗读课文,注意评价

  教师引导:为什么老奶奶为小男孩骄傲?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然后,说一说。(从文题中引发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读书,概括要义。)

  三、深入研读,理解课文

  教师再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惹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边读边画,把读懂的相互交流一下,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自读课文,相互交流)

  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避免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

  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学生读,评议后再读)

  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

  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教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仿)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指名读,读的不好,激励学生再读。一起读)

  教师引问: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系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

  教师学小男孩的样子读这段,然后,让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激励学生向老师挑战。学生向学生挑战。小组向小组挑战。

  教师引导: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教师继续引导: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 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从多方面来回答的),这时,一学生提出要读一读课文,并且要求男女生比赛。老师及时扇情。

  引导:老奶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很活跃,谈出各自的看法)

  紧扣语言的训练展开教学活动的。比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模仿文中的句式“像……像……”练习说话;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练习朗读;等等,都是为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基础性的把握。

  四、,总结全文,归纳领悟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只有放飞学生的思想,注意多元的理解,才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巧妙拓展,丰富教学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拿出一封信,说是老奶奶给寄来的(学生问:“是真的吗?”,老师说是真的。)在学生好奇的状态下,打开,要学生读一读。(勉励小男孩学习的话)。

  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

  六、写字指导

  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写字。首先出示生字,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观察生字,让他们自己提出写这些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要求范写生字,边写边讲。学生“描和写”生字。

  七、课后作业。让学生给老奶奶写信。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童话故事,选自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中一小部分。本文讲述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如何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得到宝葫芦的人都“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幸福极了”,于是王葆开始联系自己,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为自己排忧解难,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量,相信很多同学有读过《宝葫芦的秘密》。对于本文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生字,会写“介、绍”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每逢、规矩、劈面”等词语。

  2.自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四、说教法、学法

  1.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2.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谈感受、体会以及对文本的理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3.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①“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4-19自然段)

  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

  (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说板书设计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内容:

  荡秋千是孩子们喜爱并经常玩的一种游戏,读本中的猴子和鳄鱼也是孩子们熟悉的两种对比鲜明的动物,都能很好的引起幼儿的共鸣。读本的图画也非常有特点,使用了抽象的油彩涂抹出形象的鳄鱼和猴子。而且猴子和鳄鱼的表情非常传神地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心理较量,鳄鱼从趾高气昂到垂头丧气,猴子从惊慌失措到战胜鳄鱼顺利逃跑,每一页中动物的表情都值得我们和幼儿好好谈论。

  二、说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画面上动物的表情和动作。

  2、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够配合手指游戏,增加读本的趣味性。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难点:把握画面上动物的表情和动作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

  大书(遮挡文字的大书)(遮挡第一页的鳄鱼,只露出尾巴)

  五、说教法:

  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提问法、观察法。

  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通过提问引导幼儿逐页观察并感受读本的内容,幼儿在讲述中可以扩散思维,丰富词汇。并采用看图猜测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思考、表达。体验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无穷乐趣。

  六、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导入活动、图画阅读、总结分享。

  ㈠导入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主题。

  手指游戏《四只猴子荡秋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加读本的趣味性。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这个游戏是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玩而且很爱玩的一个游戏,尤其是到了最后没有猴子了,他们就特别兴奋,这个游戏中还涉及到了猴子数量的变化及数字1—4的倒数,我想通过游戏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㈡图画阅读:观察画面并大胆表达。

  引导幼儿逐页进行观察。从封面开始,我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回答,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并且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如:猴子的表情、动作,鳄鱼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口语发展能力。

  ㈢总结分享:认读题目,总结故事

  在这个部分,我翻回封面,给幼儿讲述完整的故事,给幼儿一个完整的结尾。

  带领幼儿去户外荡秋千,让幼儿开心地离开场地。

  这个读本讲述的是幼儿所熟悉的猴子和鳄鱼的故事,因此孩子们在看大书的时候都很兴奋,对于老师的提问也能积极发言,观察图画时,孩子们基本能说出图画的意思来,而且语言表达也比较完善。如:观察第一页时,孩子们把小猴子的形态描述得很仔细,当问带猜猜谁来了?孩子们根据手指游戏的联想,很快便想到了鳄鱼。

  在第三页和第七页中,我引导幼儿模仿鳄鱼的动作,幼儿兴趣很高,他们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

  总结分享环节中,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加深了他们对读本的印象。

  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阅读了这个读本。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碧螺春》是小学语文苏教版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茶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聪明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课文可分四段。文末引用了外国诗人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借此既抒发了感情,又深化了中心。本文条理清楚,内容生动,语言优美,描写细腻,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训练。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与技能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情感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背诵,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教学难点: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二、说教法、学法。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自主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使学生主体真正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本课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优化课堂教学:

  计算机 多媒体 辅助教学法。新大纲规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学习提供服务,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网络技术能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能极大地丰富课程资源,它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舞台。鲁迅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碧螺春》这篇课文的内容较生动,也是学生十分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来自对采茶和制作茶叶的兴趣。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精心编辑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利用网上相当丰富的有关焙茶的信息资源,创设了一个有美丽风光,轻松活泼的学习课文的良好情境,我想比单一的读文、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比尾巴》说课稿08-21

《燕子》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8-19

左右说课稿08-19

春晓说课稿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