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2-01-09 18:35: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集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说课稿集合9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本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在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绕。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感受活泼激越的情绪还比较容易,而要感受这样悠远伤感的情绪就比较困难。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作者对童年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词语、段落感受童年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童年的情感。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为:从作者回忆童年的几个片段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本节课,我采用阅读法与电教法进行教学。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请看我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3、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我以学生细读文本、感悟内涵、升华情感为明线,以学生的明情、激情、入情为课堂教学的暗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得,我认为这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科的学科魅力。

  那么,我是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并体现出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的呢?下面请看我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众所周知,本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导入了电影《城南旧事》的片头,在学生认真地观看与师生交流中,有效地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奠定了本堂课的情绪基调。请看大屏幕。我通过合理选择媒体资源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件起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本环节是整堂课的主体,也是本堂课成败与否的关键。为了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童年的天真与美好,同时借此感受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我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深化学生的读,激发学生的说,促动学生的感。

  首先,深化学生的读。在学习问驼铃这一段,学生的朗读始终停留在表面,读不出父女二人的人物特点。于是我适时地利用课件导入电影中关于这一段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练习。感官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情境,接下来的朗读表演自然更加惟妙惟肖。多媒体课件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问骆驼”部分我亲自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扮演妈妈的角色,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同时对课文进行了调整,去掉了不必要的旁白部分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生之间呈现出双向互动的局面。多媒体再次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

  其次,激发学生的说。

  作者林海音通过对小英子模仿骆驼咀嚼食物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好奇的形象。为了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小孩子这种好奇的天性我再次利用课件插入了一段文字,《城南旧事》中对于小英子观察小鸡的描写,这样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思维也得到了拓展。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类似的经历。活泼、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有了教师的引导配合合理的资源应用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经历,并从中体会课文的内涵。

  再次,促动学生的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我通过文中老师教给英子的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待学生解决了上述问题,我再出示骆驼行路时的画面,让他们通过观察再次感受骆驼的安静与沉稳。我选择恰当的时机运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本篇课文的结尾部分充满着作者对童年的怅惘与怀念跟前面轻松愉悦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充分的体会作者略带忧伤的情感,我出示了林海音的另外一篇文章《苦念北平》的片段配合音乐与与大量图片进行教学。在师生诵读中,学生的情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的苦苦怀念。以下是本环节的课堂实录。

  我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结合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在读与说中品味课文的内涵,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同时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下面我对本堂课做简要的反思。

  我认为本堂课有两点比较成功

  一是上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因为学生琅琅书声、入情入境的表演和个性化的交流凸显了语文科的特点,体现了语文的学科魅力。

  二是发挥了课件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中我多次运用课外资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声情并茂。

  课件的应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开放,更加的精彩,也更加具有实效。我今天的说课就到这里,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向阳,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秋歌——给暖暖》。根据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观点,我安排了自己的教学课程。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秋歌——给暖暖》选自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该单元以“挚情的呼唤”为主题,以“情”字贯穿整个单元。

  诗人痖弦,虽诗作不多,但《秋歌——给暖暖》可称得上诗歌中的精品,意绪无穷、含蓄隽永。诗歌前三节分别采用了“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马蹄、落花、南国、山径、歌人、琴韵、北方、寺院”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寥落、萧瑟、幽静的秋天形象。因此,要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人情感就只能从意象入手,深入体会诗人的语言。

  结合该课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把握诗歌的古典意象,体会诗人描摹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在寂寥、冷寂的寒秋中对“暖暖”的向往和珍视,学会用“暖暖”给予他人温暖。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秋歌”与“暖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及依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要理解和把握诗歌需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通过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再从诗人营造的画面中体会诗人情绪,这样才能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难点及依据

  《秋歌——给暖暖》这首诗歌难理解在于秋天和暖暖有什么关系。学生可通过体会萧瑟、冷凄的秋天里诗人对暖暖的渴求、向往与珍视,来把握诗人是通过写秋天的寥落、深幽来将“暖暖”反衬到极致,将暖暖写得富有,写得光华四射。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语文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理解能力与欣赏感受能力。能较快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但要深层理解痖弦的《秋歌——给暖暖》还有一定难度。需要逐步引导他们理解痖弦以“秋的萧瑟来写暖的极致”的意图,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带领他们深入理解。同时,他们正值青春期,这个年龄段也有一些“维特的烦恼”,那么通过《秋歌——给暖暖》的学习,让他们逐渐学会在逆境中以“暖暖”给予自己信念和前行的动力。

  三、教学方法及依据

  在教法上,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准备才用三种教法,一是采取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方法;二是采用对比教学法,通过将原诗与根据意象改编过的诗歌进行对比,品味诗歌的用词;三是针对诗歌中的意境和“暖暖”是什么等问题,则采取学生自主讨论法。学生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比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学法分析

  在学法上,我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诵读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1个课时,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课堂导入。

  课前准备导学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预习。上课前播放短视频《他们在岛屿写作——诗的照耀下》

  我准备这样导入:

  因为痖弦的人生经历丰富而又坎坷,因此在他的人生中肯定有孤独寂寞的时候,那么从他是哪里获得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他的,从这一角度入手,引出诗歌《秋歌——给暖暖》,与后文“暖暖”让诗人在萧瑟的秋季倍觉温暖相照应。

  (二)整体感悟,提出问题。

  首先,由老师范读痖弦的《秋歌——给暖暖》,请学生仔细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并提出什么疑问。

  接着,学生根据诗歌提出自己的疑问。从同学们所提的问题“秋歌与暖暖的有什么关系入手”,假设“秋歌”与“暖暖”没有关系,去掉诗歌中有“暖暖”的部分,修改诗歌为《秋歌》修改版1。

  然后,请全班同学齐读《秋歌》修改版1,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随后,老师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展示仿写诗歌《秋歌》(修改版2)。

  (三)对比诗歌,品味语言,体会意境。

  展示《秋歌》(修改版1)和《秋歌》(修改版2)

  分小组讨论:对比两首诗歌哪个更好,同时请同学们在对比中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请同学们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根据两首诗歌的对比学生会从“最后的颤抖”“蓝睛”“远了”“辽夐”“美丽的十四行”“踏残的”“小小的”“破碎的”“幽幽的”等修饰词入手,对诗歌进行分析,体会诗歌的萧瑟、寥落、寂寞、深幽等意境。同时,我再结合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带领他们深入体会。

  当学生体会到秋天的意境之后,请同学将《秋歌》(修改版1)读一读,读出情感,读出味道。

  随后,让同学们结合导学案上自己所回忆的写秋的句子进行对比,发现《秋歌》(修改版1)在意象的选择和写法上都没有写出秋天的新意。因此,可以推断诗歌中的“暖暖”不能去掉。于是展示完整的诗歌《秋歌——给暖暖》。

  (四)悟情感。

  首先请全班同学齐读诗歌《秋歌——给暖暖》。然后思考:“暖暖”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从这个词你能想到什么?

  同学们则会想到一些能让人感到温暖的'词,如“阳光”“被窝”“热开水”等,从而又联想到亲人、朋友给他的关爱等给予他的温暖。

  随后展示加上暖暖后的诗歌和没有暖暖的诗歌,让同学们对比体会:加上暖暖后的诗歌,情感上有什么变化,诗人对暖暖是一种什么感情。同学们对比得出加上暖暖后,诗歌的情绪从凄凉、忧伤、寥落变得积极乐观,变得充满了温暖。前两节中,在萧瑟的秋中提到“暖暖”像是诗人在与“暖暖”对话、倾诉,又像是诗人对“暖暖”的期盼和向往,最后两节更是可以看出诗人对“暖暖”的珍视和不舍,因为有了“暖暖”的存在,诗人的“悲秋”之情一扫而空。在此基础上,我再对学生进行点拨:萧瑟的秋也因为“暖暖”而变得富足,变得光华四射。

  接着,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然后再小组讨论:暖暖是什么?最后根据学生展示结果点拨:暖暖除了同学们说的答案还可以是对自然规律和万物的顺应,世界本就处在一个四季轮换、阴阳交替中,因此,顺应这样的规律也会有一种期盼、一个寄托、一种信仰。

  (五)模仿诗人。

  首先让同学们选取生活中温暖、感动、触动他们的细节模仿诗人诗歌的形式,课堂写同学们心中的“暖暖”,加深他们对“暖暖”的感悟。

  最后,作业安排部分,则请同学们课后自己选择意象和主题,模仿诗人整首诗的形式,写出新的诗意。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借此机会,我要感谢我的师父吴路路等语文组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精心的指导和诚挚的建议,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指导,谢谢你们!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我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在集体中成长》的第二主题“我们班里故事多”。在这个主题里分两个内容来讲:第一个是说我们班里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来体会集体的温暖。第二个是,通过班里的点滴爱心制做感谢卡,来感谢帮助过你的同学或老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温暖。

  二、说设计:

  刚升入二年级的`儿童,已经初步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愿意为集体做好事。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具体场景、具体实例感谢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在完成集体的共同任务中,能以小主人的身份发表意见,对大家决定的事情努力去做。我们设计了“我在集体中成长”这一单元,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儿童作为变化的个体,在参与集体生活,学会帮助他人,感谢他人,团结友善的一笔财富。为此,我们设计了“我们班里故事多”为本单元的第二主题,旨在通过开展儿童的交流活动、讲述、表演、互送感谢卡。在参与过程中培养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感情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感谢,以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

  四、德育目标:增强爱集体的感情。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体会班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感受集体对个人进步的帮助。

  2、提高交往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看法的能力。

  难点:发展友谊,教会与人之间的交往。

  六、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回忆一件自己和同学、和老师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水彩笔,卡纸

  2、教学课件:彩色爱心、一首歌。

  七、教学设计:

  1、课文图片导入。

  2、学生回忆故事、讲述故事。

  3、引出课题。

  4、学生手工制作感谢卡,表达感谢。

  5、体会感悟友情与深情、集体的智慧与力量。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程的内容是小学艺术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咚咚姑娘》中的一首歌曲〈啄木鸟〉。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认识、了解啄木鸟的生活特点和特殊本领。2、学习表现啄木鸟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3、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说设计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演音乐美和享受音乐的乐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模唱和表演,重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相互间的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动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采取“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和贴画,本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把学习表现啄木鸟的歌曲、感受歌曲的内容设为这堂课的重点。而难点是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最后我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这里我设计一个啄木鸟看病的FLASH,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所要学习的歌曲《啄木鸟》设计提问:“故事里是谁给树爷爷治好了病?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课的歌曲《啄木鸟》

  (二) 观察啄木鸟图,回答问题:你所了解的啄木鸟是怎样的?由几部分组成?它是怎样进行捕食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一下啄木鸟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以及捕食的方法。(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及自我的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对啄木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节奏歌谱练习,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唱好啄木鸟这首歌曲,在这里我把歌曲中的一些难唱的地方创设了一个情景加以一定的练习。我出示一棵枯萎的苹果树,老师啊这里也有一棵苹果树,你们瞧,这棵树啊也生病了,因为他的肚子里也有很多的虫子,你们能学习啄木鸟来帮助他把虫子啄出来吗?而我的歌谱节奏就写在这些小虫子上,要求学生能唱出来就是把虫子捉出来了,就会获得一个小小啄木鸟的奖励。当大家都能唱好展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一棵长满绿叶的树

  (四) 学唱歌曲 能帮助到人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听啄木鸟正快乐的唱着歌呢?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设计问题:你觉得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唱?

  2、 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这个环节大概要15分钟左右,由于学生在节奏练习中已经把歌曲中的一些难唱的部分已经解决了,所以要唱好这首歌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采用学生领唱、师生接口唱、按节奏读歌词等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

  3、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音乐童话剧(啄木鸟治病)本课的难点是尝试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啄木鸟题材的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童话剧学生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在老师的朗诵和音乐声中用另一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啄木鸟

  4、情感小结:在广袤的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用自己的行动维系着自然生命链条中一个个重要环节,奏响了一曲曲自然生命的华美乐章,我们感谢他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爱护他们!

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美术教材第13册第6课《多变的颜色》第一课时的教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多变的颜色》讲述色彩方面的知识,教材中文字简洁,介绍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且必须要求学生掌握的色彩知识,它包括:色彩的作用、光与色的关系、色彩的属性等。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片,有助于学生对色彩欣赏和感知、思考和探究。可以通过编排一些活动让学生走进色彩、寻找色彩、观察色彩和尝试色彩,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色彩、感受色彩。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设计应用” 单元教学的第一课,做好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可以为后面“走进图案,设计和制作图案”的教学打好的基础,也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美化生活带来极大的好处。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的色彩基础知识。

  ⑵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运用色彩与媒材进行初步创意和设计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以审美眼光来感受生活、看待生活。

  4、教学重点:在了解色彩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色彩构成练习。

  教学难点:利用媒材进行设计和表达。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审美的“转型期”,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美与艺术的美,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演示导入法:教师通过色彩入水和让学生吹肥皂泡,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直观教学法,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和现场演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3、问题探究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4、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利用媒材,进行色彩渐变的练习。

  (二)学习方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引导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尽情表达情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表现能力。

  (学生座位布局为6个小组,每组约6-7人)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由导入、新授、学生实践、作业展示、小结五个教学环节组成。

  1、演示导入:

  A、老师将红色水渐渐倒入桌上分别装有黄色和蓝色水的杯中。同时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注意看,桌上杯里的水颜色有什么变化?

  B、请两位学生巡回各组吹肥皂泡,让学生观察肥皂泡上的七彩颜色。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并出示课题:多变的颜色。设计这样的导入,目的在于上课一开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

  ①走进色彩,感受色彩。展示课件,色彩绚丽的自然风光,五颜六色的花卉,色彩斑澜的日常用品,美丽多彩的服装,等等。然后提问:在我们的世界里,如果没有色彩会是什么感觉,请同学们谈一谈。启发学生对色彩美的感受和它的作用?学生交流后,教师点评。这一段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以审美眼光来感受生活,关爱大自然,达成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②观察色彩,了解色彩。从观察色彩入手使学生感知色彩的属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彩虹图片(红橙黄绿蓝靛紫,凌空南北架彩桥,寻常时日看不见,雨后偶尔露妖娆),提问:彩虹有几种颜色组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然后教师引入三棱镜、牛顿色环的知识,启发同学们思考:在所有颜色中,不能由其他颜色调配出来的有那几种颜色?引导学生尝试三原色配色实践,感受调色的变化。色相、明度、纯度又是怎么一回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课件让学生感知原色、色环、色相、明度、纯度方面的内容并进行归纳小结。通过这一段设计和学习,达成本课的知识教学目标。

  3、活动实践,尝试色彩。

  在学生感受色彩美和对色彩的属性有所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渐变的图片,包括教师的范作,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同类色或对比色的色彩渐变练习,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每个小组分发一组材料,如旧纸杯、空塑料瓶等,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调配颜色,利用媒材进行色彩渐变尝试,老师巡回辅导。通过这一段设计和学习,突出本课重点,努力突破难点,达成本课的能力教学目标。

  4、作业展评:

  选择学生作业,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相结合,教师为学生作业摄影留念。

  5、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活动情况,评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以及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同学们对色彩美的感受程度及对色彩运用的能力。

  6、课后拓展:

  完成色彩联想表,为下节课作准备。

  色相

  自然联想

  情感联想

  红

  火、血、太阳

  温暖、热情、喜悦、暴力

  橙

  黄

  绿

  蓝

  紫

  黑

  白

  灰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教学这一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个体验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拱形的结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和向外的推力,通过提出问题——尝试——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再尝试——在获得成功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拱形承受巨大压力的原因,认识拱形受力的特点。

  据此,我设置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

  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

  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这堂课的重点,我认为在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

  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在于: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我一直认为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它着力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兴趣更浓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以这个为基点,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设计:

  一、充分挖掘蕴含丰富的材料。

  材料是科学探究的物质载体,它的合理选用直接影响着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在“拱形的力量”一课中,我们希望学生能根据实验观察发现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从而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再根据拱形的受力状况,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制作一个拱,然后要寻找合适的抵住拱足的物体,两者组合在一起实验时,要能清晰显示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

  最初打算让学生随意用一张拱纸来研究,结果想到过于简单的操作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五花八门的拱纸在课堂上使用,随意性太强,信服力不够。最后决定由教师制作拱纸提供给学生。拱纸要能吸引学生眼球,引发学生思维,又要能显示受力后典型的形变,即抵住拱足后拱纸中间受力部分会向下凹,拱足两侧会向外伸展,直至承受不了重量拱足往两边伸展,造成拱纸倒塌的变化过程。为了清晰的显示这个过程,我试验了很多次,拱纸选择多大?用什么类型的纸?抵住拱足用什么物体?物体多大?垫片的规格?┅┅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花费了不少的精力,最终确定拱纸的大小为长17厘米,宽3厘米,跨度为12厘米,用直径2厘米的螺帽抵住拱足,用直径1.2厘米、中心小孔的垫片做重物。

  几张拱纸、几颗螺帽、几个垫片,看似几样小小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却蕴含着丰富的探究内容。

  二、用概念引领有效的教学互动。

  对科学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一个特点。“科学概念”不仅仅是我们原先认识中的“知识性概念”,它的内涵也远比“知识性概念”要丰富、深刻。科学概念包括一般的科学事实和概念,还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本课的核心概念是: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产生外推力。如果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出示一张纸,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然后对学生发出疑问: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

  学生汇报时提示不能增加材料。让学生充分发言,这个还可以检查学生对前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到拱形。

  教师把纸做成拱形后它没有塌下去。看来拱形也有科学道理。板书:拱形的力量。 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第一个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 学生把纸拱放在垫板上,并在拱足的地方做好记号。观察之后,说一说拱自身的重量落在哪里? 引导学生说出在拱的下部。

  教师解释概念:在拱与垫板接触的地方,我们把它叫拱足。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放一个垫圈在纸拱上,来测试拱的承受力,仔细观察纸拱的变化。并回答:哪个部分承受着垫圈的重力?学生会发现拱足向两边伸展,而垫圈的重力是被拱顶承受的。

  再加一个垫圈,观察一下新的变化。学生发现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大,拱足伸展得更大了,最后就平了。根据这一现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纸拱”为什么会向两来伸展开去?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观察描述活动,学生能清晰地认识拱形桥的受力轨迹,从而建构第一层次的“拱形”概念――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看到拱足分开自然想到要用什么东西去抵住它。

  教学进行到这里,基本抓住了本课的第一条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我又设计了第二个实验:把拱足固定,测试纸拱能承载多大的重量。

  教师设问: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拱受力变形的原因,你有什么办法使纸拱不容易变形,能承受更大压力?承受几个垫圈你能预测一下吗?怎样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用实验检测下看行不行。

  分组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抵住拱足的物品越大越重,纸拱的承受能力就越强。引导学生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案,让拱形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通过师生谈话,进一步肯定学生的想法,用东西抵住拱足,拱承受的压力要大一些。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当拱顶上的压力不断增加时,它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纸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通过这样的设问,再一次让学生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在这里,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现象后,对出现的问题作出解释,并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方案,有了方案再去用实验去验证。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方案是有效的。这样多次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对于纸拱还是会变形。这时就会激发学生思考应从哪些方面来改进自己的方案。在实验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从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强了!

  学生又通过用螺帽抵住拱足来增强拱纸承重能力的实验,再一次观察到拱纸受力的特点,最终明白拱形承重的秘密。学生概念的发展引领着我们有效的教学互动,正是由于核心概念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主线清晰,学生探究情趣盎然,深入有效。

  三、用数据激活深刻的理性思维。

  科学必须用事实讲话。科学数据就是探究活动中获得的事实性资料,对科学数据的分析是激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本课中把学生的原始实验单张贴于黑板,用意有三:第一是为了展示学生原生态的研究成果,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状况,这是学生进行下一步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第二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关注其他同学的研究成果,知道集思广益能使我们的探究更具科学性。第三汇集小组数据,聚焦学生注意力,便于分析交流。

  课堂中学生选用抵住拱足的螺帽数不同,造成承受的垫片数也不同,当一个个不同的数据呈现在眼前时,学生的思维开始跳跃,一串串问题在脑海中涌现。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从数据入手,展开分析,这是培养科学理性思维的绝妙契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分析数据的方法,如排列、分类、统计等方法,在掌握一定分析技巧的基础上,学生就能通过数据找规律,透过数据看本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充满热忱地自主思考,思维越来越缜密,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的最后,播放课件图片:赵洲桥、拱门、奥运馆所??这么多的建筑为什么都采用了拱形呢?通过身边一些熟悉的建筑中拱形的运用让学生将知识还原生活。让学生吸收信息,提高创新意识。

  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体现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虽然担任科学教师的时间不长,但是我在努力让自己构建出充满情趣和智慧的科学课堂。俗话说:“科学探究无止境。”我更觉得:“科学教学艺术的探究更无止境。”

说课稿 篇7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体育与情绪的调控》。学好本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水平,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调适自己情绪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良好情绪对于学习的动力作用以及挖掘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说学情

  学生状况:当代中学生在科学不断进步,文化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虽然能很快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但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情绪特征上表现为好冲动、不稳定、极端化等特点。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表现缺乏深刻地认识,也不善于调试自己的情绪。而且高一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关口,已经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又处于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期,形成了他们内心需要与意志调控能力之间的失调,从而导致他们在处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时冲动、极端化,难以很好的调试自己的情绪。

  三、说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主题是《怎样合理调适自己的情绪》。是来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较烦》一课,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和作用,并使学生在了解自己情绪特征的基础上,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试,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以增进身心健康。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分为三个目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情绪的表现及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清楚的知道情绪产生的原因。

  2. 态度和情感目标:重视情绪的调控,培养良好的情绪。

  3. 能力和问题解决目标: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并能应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对情绪进行自我调适。

  五、说重点

  重点:理解合理调适情绪的.重要性

  六、说难点

  难点:结合自身情绪体验,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寻求控制、调适情绪的方法。

  七、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进行教学。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强调师生互动。本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加以运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前面所说的认知、态度和情感、能力和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为六个板块,分别为:

  (一)故事导入

  (二)情绪的故事

  (三)情绪的图片

  (四)情绪的假设

  (五)锦囊妙计

  (六)教师小结

  故事导入:教师主要通过一个关于林肯和他的陆军部长斯坦顿的情绪的故事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而活动做好准备。

  过程:(一)情绪的故事。为了贴近学生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向学生说明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欢乐、满意、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同时,结合两个故事,告诉学生任何情绪的表现都应去适应,否则,就会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二)情绪的图片。分为两个小环节:一是教师出示各种情绪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各种情绪的不同表现。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情绪与表述一一对应,学生体会各种情绪的外部表征。二是列出喜、怒、惧、哀、恐等情绪,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这些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在课堂中加以整理并理性分类,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正确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最近一周或半个月以来的情绪体验进行勾划,勾划出最适合自己情绪体验过的词,如果以上又没列出来的词语,学生自己也可补充写上。

  (三)情绪的假设。通过以上分类,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以下十种情境,请学生说出他们会产生何种情绪及产生该情绪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坏了你的文具,你会产生什么情绪?有过这种体验吗?当时又是怎样处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现类似的这种情况,产生这种情绪时又如何调适呢?等等。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如产生被激怒的情绪时:

  1、分析一下问什么发怒

  2、分析一下发怒的结果

  3、怎样使自己不过分激动

  4、如何控制、调节被激怒的情绪等。

  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以上三个活动让学生在弄清情绪的各种分类后,当面对这些不良情绪时,怎样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来合理调适情绪。

  (四)锦囊妙计。为学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怡悦调适法。利用古代的一个故事作为背景。让学生通过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并利用"怡悦调适法"来解决剧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内心的冲突和痛苦,告诉学生如果自己怒骂无常,愤怒难耐,也可以通过这种怡悦法来进行调适。

  2、宣泄法。分为三种:

  ①在产生痛苦、悲伤、难过等情绪时,可通过哭来宣泄、释放积聚在内心的痛楚,达到心理平衡

  ②有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时,可通过音乐或书写宣泄法来调适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后,可借助一些外物来宣泄,比如说拳击、打沙包等方法。

  3. 还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调适法、活动转移法、注意力转移法、交往调节法、情绪升华法等调适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诱导和启发学生在不良情绪出现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调适方法,让学生达到不良情绪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坚不可摧,让精神之库不断注入振奋、欢欣和愉悦,让心境之水永远清澈与蔚蓝。

  (五)教师小结。

  1.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布置作业:

  ①想一想良好调适自己的情绪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

  ②情绪与人的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③我该怎样调控才能获得良好的情绪?

  2.教师结束语:情绪时人心理能量的调节器,它可以发动人的行为,确定人的行为方向,对人具有无法估量的感染力。我们要充分利用积极情绪的正确作用。让我们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自己的情绪永远都拥有舒适、温暖的环境,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多地呈现出一片晴空。

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环保袋》是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环保节约,从我做起》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制作环保袋,渗透爱护环境、节约的思想,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纸工制作符号及如何对山线和谷线划痕,这对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说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环保袋的结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

  (1)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环保袋的制作中,进一步培养熟练运用纸质材料,使用工具进行剪、折、粘贴的动手能力。

  (2)情感目标:初步了解“白色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渗透爱护环境、节约的思想,激发学生从小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的重点:

  通过教学和学生实践,让学生掌握剪、折、粘贴的技法。

  本课的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自主设计环保袋。

  【说学情】

  《劳动与技术》这门课是本学期刚开设的,大多数学生接触之后都很喜欢。而且,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都有一些小小的劳动实践经验。但是,由于不少学生都有重语数英而轻所谓的副课心理,因此课堂上往往学习不太认真,不在意制作的质量,纪律也较松散,常导致教学效果不太好。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以学生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强调耳、目、手、脑并用。既要使学生学习一些浅显的劳动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一些劳动的.基本技能,又要使学生在从事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技术意识,培养初步的技术思维和技术创新能力。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应该是富有生机和探究精神的学习过程。

  【说过程】

  教学准备:CAI课件、日常生活中购物用的环保袋和塑料袋,制作好的环保袋作品。

  学生准备:“06环保袋”制作材料、剪刀、双面胶、直尺、垫板等。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超市购物,你们想不想去啊?老师带了2个购物袋。(1个塑料袋和1个纸环保袋)你们觉得哪一个袋子是环保的。

  师:将环保袋和不环保的塑料袋对比,让学生了解不环保的塑料袋对境产生的危害。多媒体出示生活中塑料垃圾的图片。看完图片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介绍什么是“白色污染”。

  PPT出示:“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是由于随意乱丢乱扔的不环保的塑料袋难于降解处理,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及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1.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3.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如果将废塑料制品填埋,200年也降解不了

  环保袋就是可循环使用,丢弃后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或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的购物袋,它是环保的、安全的。

  师:大家都没有带购物袋,那今天我们就动手制作一个环保袋再去购物好吗?

  这一环节充分运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 渗透爱护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及强烈的动手欲望。

  二、探究学习,认识环保袋的结构。

  师:出示制作完成的环保袋作品和环保袋PPT各角度的图片,让学生按制作图例,小组讨论制作这个环保袋所需要的制作部件。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06材料中的各部件,让学生选择本节课要完成的环保袋的部件。

  师:介绍其他两个部件的用途。(课后完成)

  师:让学生看图例,说出制作过程。(板书)

  剪下制作部件、粘贴袋体粘贴拎带、袋口、粘上装饰物

  在这一环节中,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制作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小组讨论需要的部件,如何制作。06号材料中有两个部件是制作另外款式的环保袋。

  (3)实践体验,制作环保袋。

  教师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这一环节主要是学生动手操作,及时提醒学生在制作时要细致、安静及安全使用工具,对学生在制作中的亮点及时点评,以便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因为音乐可以增强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五官四肢灵敏协调能力、再造想象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操作的同时放一些轻音乐。

  (4)评评议议,成果展示。

  举办“小商品交易会”

  1.分组摆放作品,布置卖场。

  2.讨论、评选好的环保袋,并下定单。(从方法正确、作品美观、团结互助、耐心细心等方面评价)

  3.根据客户下定单量,评出“最热销产品”“推荐产品”等奖项。

  这一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评价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经济意识和市场概念。

  (5)拓展延伸,创新制作。

  把今天学到的“白色污染”说给爸爸妈妈听。用学到的制作方法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制作一个大的环保袋。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环保节约,不仅要从我做起,而且要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6)板书

  环保袋

  剪下制作部件

  粘贴袋体

  粘贴拎带、袋口

  粘上装饰物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温馨一家人》是继品德与社会(三上)《我的家庭》后又一个关于"我与家庭"的教学主题,是对上一个单元的一种提升。《孝心献老人》以生活中尊老爱老的图片导入,然后介绍了一些古今中外尊老、敬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接着是一个重阳节和爷爷、奶奶出游的小故事,表达了对祖辈的孝敬和感激之情,最后设计的以了解祖辈、尊重祖辈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与祖辈的沟通,激发学生对尊老敬老的道德认同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明白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自己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们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就要懂得回报,要了解老人的需要,尊重老人的意愿,孝敬老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上《我的家庭》单元中了解了家庭成员的组成,交流了家人的故事,体会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感受了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萌发了感激之情。但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把长辈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尤其是对老人,往往只知索取,不知回报;或者知道要孝敬老人,但在做法上存在偏差。加上我国目前面临着老龄化社会,在此情况下进行敬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课时

  本课共分两课时,今天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

  四、课时目标

  1. 了解老人曾经对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2. 理解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3. 了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具有尊重、孝敬老年人的美德。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到尊老敬老。

  难点: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我们该为老人做些什么。

  六、教学过程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中不仅获得理智上的满足,而且要在心灵、情感的充盈中得到精神的体验。新课程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孝心献老人》这课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作为晚辈,承接了长辈的养育之恩,要懂得回报,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孝敬老人。在教学中,我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了解到关心,从关心到尊敬孝敬,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力求让他们在自主感悟中自育自悟。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采用了五个步骤来唤醒学生的真情,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一)猜字导入,唤醒真情

  课的开始我从让学生猜甲骨文开始引入,模仿孝的动作,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奠定学生尊老爱老的感情基础。

  (二)回顾付出,感悟真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学生课前向老人了解他们年轻时的工作情况,课堂上通过介绍,展示光辉岁月的见证,让学生通过那证书、奖状、奖章等实物,了解他们为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再启发学生回忆老人对孩子一件最感动的事,让学生在小组内用小品的形式展示,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老人对家庭的付出和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又通过老师小结性的话语,明白老人们为社会、为家庭和儿女的辛苦付出,从而突破了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这一教学难点,从而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三)社会回报,感恩真情。这一环节旨在了解了老人的贡献后让学生感受全社会,全世界的人都在关心老年人,意识到孝敬老人既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在这里我灵活地处理教材,把多种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对世界各地对老人的关爱,用知识小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学习,然后又结合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了解舟山各地开展的活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课前对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这一调查,则让学生通过调查,亲自到生活中体验,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老人。录像中老人的心声,是对学生调查内容的小结,也让孩子们在自然的情境中得到教育。通过《夕阳红》生动的画面,乐曲的渲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

  (四)创设情境,激活真情。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落实到行动中去。要孝敬老人,就要了解老人的需求,尊重老人的意愿。通过调查让学生了解老人的需求,感悟到老人对孩子的无私,用公益广告《常回家看看》告诉孩子们,老人不仅需要丰衣足食,更需要家人的陪伴。在了解了老人需求的基础上再来制定活动计划,让学生的情感在平时的行为中得到巩固,让孝心深入学生的心灵。

  (五)总结延伸,传递真情。我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希望他们做到敬老爱老,进行了课外延伸。因为延伸活动是帮助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的有效途径。课后加强实践,让学生用课堂上获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从而把活动引向纵深。最后以孝字结束,首尾呼应,借助歌声中让学生的情感久久回荡在学生的心中。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小班健康说课稿04-14

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11-02

小班常识说课稿 动物的尾巴说课稿11-03

牛津8A说课稿 Online travel说课稿11-02

高教版乐理说课稿 跳动的节奏说课稿11-03

《比尾巴》说课稿08-21

《燕子》说课稿08-23

翠鸟说课稿08-19

左右说课稿08-19

春晓说课稿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