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2-02-19 10:57:2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数学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初中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数学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五篇

数学说课稿初中 篇1

  各位评委: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式的乘除法(第1课时)》,所选用是人教版的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等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因式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分式加减法与分式方程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与本节课内容特点,考虑到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对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能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法运算,能解决一些与分式乘除有关的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经历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到分式的乘除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类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对从特殊到一般数学的思想认识。

  3.情感目标: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渗透类比转化的思想,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与学法上谈谈:

  二、说学情

  1.学生已经学习分式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因式分解,通过与分数的乘除法类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2.八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思维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有很大变化与提高,自学能力较强,通过类比学习加快知识的学习。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标改革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把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师生互动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分式的乘除法运算,在例题的引导分析时,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本课教学难点:分子、分母为多项式的分式乘除运算。让学生在练习题中巩固难点,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二)说学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对分数乘除法运算比较熟悉,加上对本章第一节分式及其性质学习,抓住初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与活跃的思维能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心理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适合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一方面运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加深理解分式的乘除运算,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接下来,我再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安排:

  (一)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因此我用实际出发提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求容积的高是 ,(引出分式乘法的学习需要)。

  问题2求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学习需要)。

  从实际出发,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实在存在意义,让学生感知学习分式的乘法与除法的实际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

  (二)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从学生熟悉的分数的乘除法出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后总结概括:(1)式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2)式又是什么运算?依据是什么?能说出具体内容吗?(如果有困难教师应给于引导)

  (学生应该能说出依据的是:分数的乘法与除法法则)教师加以肯定,并指出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引导学生类比分数的乘除法则,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则。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为:

  设计意图:由于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与分数的乘除法法则类似,故以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三)例题分析,应用新知

  师生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完成例题。

  P11的例1,在例题分析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应多次回顾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使学生耳熟能详。P11例2是分子、分母为多单项式的分式乘除法则的运用,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采取板演的形式,与学生一起详细分析,提醒学生关注易错易漏的环节,学会解题的方法。

  (四)练习巩固,培养能力

  P13练习第2题的(1)(3)(4)与第3题的(2)

  师生活动:教师 出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并让学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通过课堂跟踪反馈,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进一步熟练解题的思路,也遵循了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板演,一是为了暴露问题,二是为了规范解题格式与结果。

  (五)课堂小结,回扣目标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在知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生活动:学生反思,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结果让学生作为反馈,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交流中与全班同学分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6.2 第1、2(必做) 练习册P (选做),我设计了必做题与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五、说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因为提纲式-条理清楚、从属关系分明,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数学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轴对称之后编排的,是轴对称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是探究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为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创设问题和解决问题来突出重点。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难点,通过折纸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好奇爱问,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并已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

  2、三维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我制定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现真理的方法(探究-猜想-归纳-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我确定本课主要的教法为探究发现法。采用“问题情境—探索交流—猜想验证——建立模型”的模式安排教学,并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施教。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反馈——实践”的主线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本节课我分以下六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多媒体展示房屋人字架、艾佛尔铁塔、龙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的图片,问:你认识图片中的建筑物吗?图片中存在哪些几何图形? (等腰三角形、四边形、梯形)

  2、四幅图中都有哪种几何图形?(等腰三角形)

  (通过实例的电脑展示,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创造一种探索的情景。在学习中,只有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内在动机,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以饱满的热情来学习新知识。)

  ァ(二) 观察实物,形成概念。

  活动1:学生通过观察自带的等腰三角形纸片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接着,我利用电脑演示等腰三角形定义的数学语言表达方式。

  (让学生归纳定义增强学生的成就感,给出数学语言的表达,是为了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数学说课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说 明

  创设情境

  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数学说课稿初中 篇4

  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北师版初中数学初一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的第一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对三角形已有的认识的基础上,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探究出几何模型的过程,科学认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基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比较等操作活动来探究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重要体现,是对三角形认识的深化,也是今后继续系统探究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应体现基础性,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理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实例,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视频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的过程,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数学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同时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点。

  3.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对三角形已有所认识,生活中也看到不少的三角形模型,也有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可能并不是特别困难,但对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模型,"数学生活化"思想的理解,以及建立模型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众多特例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①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基本要素及表示方法。

  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与理解。

  4.教材处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对教材做了部分调整,以"猜谜、摆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中的三角形"为切入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理念。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之后的实验探索中,主动获取知识。在练习题上巧设坡度,降低难度,弱化学习障碍的影响。

数学说课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数学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07-30

初中数学说课稿12-12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说课稿07-30

初中的数学分式说课稿03-01

初中数学说课稿15篇01-03

初中数学说课稿(15篇)01-03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07-30

初中数学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07-29

初中数学说课稿通用15篇01-03

初中数学说课稿汇编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