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

时间:2022-03-03 14:36:3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幼儿园说课稿范文汇总九篇

幼儿园说课稿 篇1

  一、说设计意图:

  《比一比谁长得快》是《幼儿园家园共育资源包·成长快乐》大班上册《做中学1》中一节科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6以内的逆序,是让幼儿初步感知序数。我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注重从易到难,让幼儿通过比高矮进行感知,通过创设“森林王国比高矮大会”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二、说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幼儿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6以内的逆排序。

  2、技能目标:幼儿通过比较,发现物品的特征,在排序中感受序列在生活中的运用。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的乐趣,对生活中的序列感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尝试发现等方法,指导幼儿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而展开活动,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入手,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积极动脑动手来丰富幼儿的经验。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我准备了如下材料:动物头饰、幼儿玩具、数字卡等。

  五、说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大班孩子赋予幻想,通过“森林王国比高矮大会”情境的设置引出主题,充分激发幼儿兴趣。

  2、深入情境,探究新知。

  通过动物宝宝们的游戏“比一比谁长得快”展开活动,引导幼儿将动物宝宝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真正将主动权还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3、趣味游戏,结束活动。

  幼儿小组为单位,将玩具按“从大到小”的规律排序,并标记。

  总而言之,在活动中,我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我相信,通过游戏,孩子们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我也收获颇多,我将总结得失,继续进步。

  幼儿园比的说课稿2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比大小》,我将从教材、教学流程、教法、学法、板书设计、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大小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数的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后面数学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这一教学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符号“>”、“<”、“=”,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使用符号“>”、“<”、“=”,能正确进行大小比较。

  1.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数、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从而掌握更多的比较方法。

  三、说学情:

  幼儿园是3-6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比大小”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会认、读、写5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初步接触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四、说教学策略:

  结合班级的学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好学。

  2.动手实践,探索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会学,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直观教学等多种手段,以便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乐学。

  五、说教具学具:

  本节课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6袋带有小猴、梨、香蕉和桃子的学具卡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一片绿绿的草地上,几只小猴子正在开心的吃着各种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猴子吃果图) 在途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猴子有几只?香蕉有几根?梨有几个?桃子有几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数完课件出示数量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数字也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习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师: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够吃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 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在黑板展示:一只猴子对着一个桃子,从而得出结论:3=3 读作:3等于3 教师介绍等于号的含义与写法。同理导出:3<4 3="">2 分别读作:3<4 3="">2

  2、你是怎样认识“>”、“<”的?>”、“<”的方法。

  3、小结方法:大大嘴巴指大数,尖尖嘴巴指小数。

  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体会等于的含义就是同样多,并知道表示同样多的时候要

  用“=”连接,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同理让学生体会大于和小于的含义。知道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应该把张口指向大数。

  (三)层次练习,巩固新知。

  1、教材17页思考题和18页做一做。

  2、课件出示:不看图,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课件出示:照样子,比大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的收获.

幼儿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内容的选择

  新《纲要》上说:“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台州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这里的孩子们都见过大海,能经常和家人一起到海边游泳、玩耍,所以,他们对于大海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哗哗”的海浪声,更是给孩子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选择《大浪和小浪》这个活动内容。

  (二)目标的制定

  幼儿是在蕴涵丰富审美的刺激中成长起来的,能在适宜的环境中选择并获取适合他们发展的信息,并主动地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以展现他们的个性。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辨别音乐的低潮和高潮,通过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不同的力度。

  2、感受音乐中情绪起伏的变化,尽情地融入游戏情景,在音乐中情绪宣泄得到平衡与满足。

  (三)活动的准备

  根据大浪和小浪的特点,我选取了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小浪的音乐轻柔、缓慢并以还浪声作背景,听后给人以非常优美、舒适的感觉;大浪的音乐比较急速,听后顿时能激发幼儿模仿,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一个幼儿都是具有与众不同的天资,都有创造的需求,所以示范要适当,不能只让幼儿单纯机械和模仿,排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更不能排除幼儿对主体对元素的能动发现以及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组合能力。

  (二)游戏法

  大班时期,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幼儿对音乐方面的`喜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或与小朋友游戏时,会不自觉的唱起歌曲并随之蹦蹦跳跳,所以我选择了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幼儿可以在玩中学会音乐游戏,这种边玩边学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轻松。

  二、活动流程

  (一)说说海的故事

  激发幼儿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谈话,为下面欣赏音乐及创遍动作做好铺垫。

  (二)欣赏分析音乐

  让小朋友欣赏音乐,老师配合朗诵讲述一段海浪情景,语调与音乐情绪协调。老师运用表情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力度、情绪发生变化,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旋律。

  (三)舞蹈《大浪和小浪》

  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幼儿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进行舞蹈,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四)游戏《大浪和小浪》

  运用蓝绸进行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又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幼儿的情绪高涨,他们能在游戏中宣泄情绪得以满足。

幼儿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科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小马过河》。这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故事,课文中告诉了这样一个故事: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去的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不知河水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示、指引下安全过河。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取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只听别人说,自己也要动脑筋想想,亲自去实践才行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认读生字词,理解相关的词语,积累新的词汇,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做到现学现用。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知道做事不仅要动脑筋想,而且要勇于尝试,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能理解课文,并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牛伯伯和小松鼠为什么对同一条河有不同的看法?

  3、如何理解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并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说教学策略

  1.情景导入法

  2.朗读感悟法

  3.问题引入法

  4.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的伊始,针对学生年龄小,借助色彩鲜艳的图片和色彩鲜明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评价激励法

  6.随文识字法

  五、教学流程

  1.导入

  (1)这是使用情景导入法与设问法引入课题,充分勾起学生们的兴趣,以及使他们能够快速的进入主题。

  (2)引出课题之后,用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过河途中发生什么?)

  2.分析课文

  通过初读,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整体认识,在此基础上讲解课文的段落,并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同时,用课件出示每个模块相应的问题,用问题引出课文的内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复习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首先检查,复习生字词。以读词接力的形式让学生朗读,让学生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与记忆。

  其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老马、小马、松鼠、老牛伯伯。老马是妈妈,语气要和蔼,亲切;老牛伯伯是长辈,声音要粗,语气稳重;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时,语气要急切;小马则天真,有礼貌,声音较慢,温和,有的地方还须显示出害羞,不好意思,比如在它“难为情”时。用课件展示出动物们的对话,边展示出动物们的对话边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同时,老师要范读,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佩戴上准备好的动物头饰,这样能够让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故事中蕴含的美。

幼儿园说课稿 篇4

  设计意图:

  秋天的到来,叶子一片片都变黄了,秋风一吹,就像是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飞落下来,美丽的意境和歌词内容,贴近着学生的生活又为学生所喜爱。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体验,在拍手,律动,歌唱等环节中感受音乐的不同速度和情绪,体验不同的情感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演唱歌曲《小树叶》,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表现秋叶飘零,略带伤感的情绪,用稍断,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树叶勇敢,乐观,期盼春天归来的情绪。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2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并从小竖立起保护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小树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声音表现不同情绪。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声音表现不同的情绪。

  2。对比把握音准:

  3 3 3 2 | 1 5 |

  3 3 3 3 | 2 — |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树叶的相关图片和音乐资料制作成课件,为学生的欣赏和学习创设情境和直观,感性的视听效果。打击乐器若干。

  2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树的姿态及树叶飘落的情景倾听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共同讨论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理解歌词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运用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情感,把握歌曲,在综合多样的活动过程中,给学生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的艺术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

  (1) 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天)

  (2) 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呢 (变黄了)

  2导入: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关于秋叶的歌,歌名就叫《小树叶》。

  简单的交流直接点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二学唱新歌《小树叶》第一段

  1播放范唱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要求学生随老师跟着音乐节拍划线条律动。在律动中对比感受两段音乐速度和情绪的不同

  2请小朋友说一说歌曲内容,说说小树叶带着怎样的心情落下来

  借助拟人的歌词,引导学生讨论和理解小树叶落下来的心情,带着疑问和思考为下一步的学习作铺垫。

  3教师随音乐伴奏范唱歌曲《小树叶》第一段。老师引导学生用动作来体验小树的心情。提示学生延长音处作一个双手向外打开的动作。[借助身体的动作体验速度和情绪的特点,加强学生的丰富感受。]

  在律动中,用肢体的动作去感受音乐得特性,并控制自己的声音在读歌词,唱歌词中去进一步体验和表现。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发展学生的感受,学习和表现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进一步把第一段歌词演唱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表现秋叶飘零,略带伤感的情绪。

  学习后的巩固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把握歌曲的音乐节奏,扎实学习歌曲,发展音乐的能力,为表现作准备。

  5播放录音,有感情的歌唱,到第二段听老师唱并拍一拍!想一想,有了什么变化。

  在过程衔接中,铺设环扣相接的铺垫,带着任务学主动学习,培养能够良好的学习能力。

  三学唱歌曲第二段

  1讨论歌曲的演唱速度:在改变,第一段慢速,第二段快速。

  2完整欣赏歌曲范唱。说说怎样处理歌唱:速度与情绪。

  3指导学生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表现秋叶飘零,略带伤感的情绪;用稍断,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小树叶勇敢,乐观,期盼春天归来的情绪。

  对比第一段的歌曲,感受前后不同的速度和情绪,同雷同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歌词,学生很轻松的把握歌曲。

  四综合表演

  1播放伴奏带,一部分学生唱歌,一部分学生伴奏,老师指挥。

  2学生自己点评表演。

  3延伸:采集秋叶,制作成书签,贺卡或其他作品送给好朋友。

  4老师总结,并组织下课。

  在音乐的实践中推向学习的高潮,用学生个性的选择和合作表现,进一步感受,表现歌曲的情绪和内容。发展学生综合的音乐能力。最后在小结中结束一堂愉快而有效的音乐课。

幼儿园说课稿 篇5

  【活动要求】

  1.通过玩圈,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协调能力及合作能力。

  3.培养遵守纪律的习惯。

  【活动准备】

  圈人手一个,录音机,磁带,两根悬挂好的lO米长绳(如图):两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手拿圈自由进入场地,听到哨音集合成4路纵队做圈操。

  第一节:上肢运动第二节:下肢运动

  第三节:体侧运动第四节:体转运动

  第五节:腹背运动第六节: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玩圈。

  (1)师:我们每人手中都有一个圈,圈可以有很多玩法,看哪位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

  (3)集中演示,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

  (4)师:下面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到的方法。

  (5)幼儿再次分散尝试练习。

  2.游戏"网小鱼"。

  教师做鱼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网住的鱼,站到池塘边,要求幼儿跑时用前脚掌着地。

  3.跳圈。

  每组小朋友互相合作,用圈排出与别的组不同的图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跳圈的方法,请个别幼儿来跳给大家看,共同总结出每一组圈的跳法。

  师:请小朋友来跳圈,自己组的跳过之后,可以去试试其他组的跳法,注意落地时要前脚掌着地。

  4.坐缆车。

  (1)师:小朋友们都动脑筋想出了圈的多种玩法,现在,老师也想出了一种玩法。

  介绍游戏"坐缆车":这里有两座山,要想从这座山去玩,必须坐缆车方能过去,谁来试一试坐这缆车?

  要求:两臂伸直,用前脚掌着地跑。

  (2)幼儿练习坐缆车。

  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

  要求缆车到站后,双手轻轻松开(然后排到队尾),下一站的缆车才能继续开。场地如图:幼儿需跳起才能拿到图。

  ○○○○○|←--10米--→|○○○○○

  ○○○○○|←--10米--→|○○○○○

  三、结束部分

  坐花轿放松,结束此课。

  【说课】

  圈是幼儿园常用的体育器械之一,幼儿对此器械较为熟悉,因此,在设计教案时,主要以尝试精神及创造性思维为主,以一物多玩的形式来上此课。为了区别小学的活动方式,进场采用自由进场的方法。跟随音乐做操是准备活动。

  第一次尝试,只让幼儿去玩手中的圈,看看有多少玩法,以此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配上音乐是为了渲染气氛,让幼儿兴奋起来。

  集中演示,是为了让有创造性玩法的幼儿有一个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也为缺乏创造性的幼儿树立一个模仿的对象,以便带动全体幼儿去尝试。

  第二次尝试,是为了提供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尝试自己没有想到的玩法。

  接下来的游戏"网小鱼",由教师担任鱼翁去网小鱼,是为了掀起一个高潮,同时也为增加幼儿的活动量。

  跳圈是为了达到目标的第二条,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也让幼儿利用圈的不同排列形式,尝试不同的跳的方法。

  游戏--"坐缆车",也是一种尝试及合作能力的结合。幼儿必须跳起才能拿到圈,我们将圈悬挂在一定的'高度,幼儿不是轻易便能拿到,必须付出努力。对于个别身材比较矮小的幼儿,教师可将绳稍往下拉一点,让他能够在付出努力后拿到圈,因为,尝试的目的是让孩子走向成功而不是走向失败。同时也是避免打击幼儿尝试的积极性。

  "坐缆车"的竞赛活动一是为了增加活动量,二是为了再次掀起高潮,因为,一节好的体育课应当高潮迭起。

  最后,利用圈玩坐花轿的游戏,是为了放松整理。

  整节课的设计考虑到了上升--平稳--下降的原则,符合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幼儿的活动量、活动密度。

幼儿园说课稿 篇6

  一、设计思路

  冬天到了,雪花漫天飞舞,像鹅毛,像纸片,像棉花……纷纷扬扬,一下子,马路边,屋顶上,树上全挂满了雪花,顷刻间,这个五彩的世界穿上了银装,变成了雪白的一片。面对这一切,孩子们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惊讶。正是借助于孩子们这样一个心境,设计了《下雪天》这一课。

  本课在设计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指出:美术教育是我国所有公民在中小学阶段必须接受的,而不是一部分人,要使这种全体性成为可能,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欣赏、交流、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达到这一目的。同时,探究性学习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所以,在教师示范完后安排了这一环节:请学生欣赏思考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并试着剪一朵。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冬天,感受雪,体会雪给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习表现雪景的方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并通过集体合作表现、创造一个有意义的冬天。

  本课内容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名画欣赏,关维晓的《雪野》和莫奈的《鹊鸟》,引导学生观察下雪时及雪停了时各种事物的变化。第二部分为欣赏不同雪花的造型,感受六角形的雪花。第三部分为剪纸步骤,示范折三折的雪花如何制作。第四部分是一幅小朋友在创作雪景图的照片,为学习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主要是表现下雪时的情景,所以第一部分内容只是选取了关维晓的《雪野》作为欣赏的对象。第二部分内容基本保持不变。第三部分改成教师实际操作示范,这样学生观察得更清楚一些。第四部分则去掉了。在教学顺序上,也作了部分调整,即第二部分内容与第三部分内容调换了一下,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作了一些适当的增加,目的在于便于教学,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的学生都看到过下雪,都感受过下雪的景象,能表现雪景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剪团花的技法掌握。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纸时会遇到困难,折完后,在画的时候,要注意绘制的角度与大小,剪时也要细心,不要剪断,否则前功尽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欣赏、交流体验、探究学习、集体合作、游戏活动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学习折、剪、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通过集体合作的形式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五、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通过集体合作,用剪、折、贴、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有生活情趣的雪景,剪团花时折、画、剪三步的处理与掌握。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在设计时尽可能地运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谜语、游戏、音乐等,通过多媒体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感受与体验,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学习目的。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绘画工具

  2、教师:课件、范作、白纸、剪刀、背景纸

  3、环境设计与布置:运用蓝白色调,营造冬天洁白与宁静的氛围,并在教室周围适当张贴与"冰天雪地"有关的图片。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准备一些备用的白纸、彩纸、蓝色的背景纸以及相关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谜语,请学生猜一猜。

  师:小朋友,上课之前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这个谜语是:"一片两片三五片,掉到水里看不见。"

  (指名学生回答,谜底:雪花。)

  2、回忆想象下雪天的情景。

  师:猜对了,那你们看见过下雪时的情景吗?

  (学生回答,有也有可能没有。)

  师:有同学说有,有同学说没有,这都没关系,接下来,请小朋友闭上小眼睛,跟着老师,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飞向小雪花的世界。

  (教师配乐朗诵有关雪花的诗歌,学生闭目回忆想象下雪天的情景:下雪天,真好看,房子变成胖老汉。小树好像大白伞,地上铺了白地毯。我也变成小神仙,嘴巴鼻子冒白烟。

  小朋友来堆雪人,小朋友来打雪仗,下雪天,真好玩。)

  3、 欣赏《雪野》,感受下雪天的情景。

  师:好,请小朋友睁开小眼睛,看,多美妙的景色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白色的树、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望无边的大地……)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吧!

  (学生略作思考后指名回答:"漂亮极了!""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我真喜欢下雪天!"……)

  4、揭题:《下雪天》。

  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集体合作创作一幅有关下雪天的画。

  (出示课题。)

  〔点评:用猜谜来安定学生情绪,又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回忆想象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兴趣,欣赏感受丰富学生的下雪天的情景储备,自然地揭示课题。〕

  (二)交流欣赏,加强体验

  1、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

  师:小朋友,如果你刚好碰到这一天下雪了,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而最想干的一件事又是什么呢?

  (学生相互间交流,再指名说说。)

  2、欣赏雪花造型。

  师:刚才我听到有的小朋友说想打雪仗,有的小朋友说想堆雪人,那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一朵雪花,它究竟是长什么样子?

  (老师出示一些雪花的图片,学生欣赏造型。)

  师:其实雪花形状多样,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造型。

  〔点评: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进一步激发兴趣,欣赏雪花造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也为下面环节剪雪花作铺垫。〕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1、教师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

  师:看了那么多不同造型的雪花,接下来,就请小朋友看老师怎样用一张白纸,把它表现出来。

  (教师示范剪折三折的雪花,一边示范,一边解释每一步骤的要点,并重点强调难点的.解决方法,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步骤及要点:一折,二画,三剪。)

  2、出示不同造型的雪花作品,欣赏讨论。

  师:那,我们再看,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呢?

  (学生欣赏并思考剪法。)

  3、学生尝试剪折雪花。

  师:其实呢,方法差不多,只是画的花纹不一样,你能不能也来试着剪一朵跟老师不同造型的雪花?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折、剪,教师适时提醒每一步的要点,如折时注意"角"的问题,画的图案不要过分细小,剪时要细心,注意力度等。)

  〔点评: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有"法"可依,能迅速掌握剪折方法,范例欣赏,拓展学生思维,尝试动手,让学生剪折出不同造型的雪花,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集体合作,创作表现

  1、提出创作要求。

  师:如果,我们只在这张纸上贴上刚才剪出来的雪花,老师总觉得这幅下雪天的画不够美,好像缺了什么。小朋友,请想想看,还可以加上点什么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小结:这节课,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一幅雪景图,先是将剪下来的雪花贴在背景纸上,注意在底部留出适当的空白,在空白的地方添画或拼贴一些简单的景物,如雪人、树、房子等,同时,请把你的心情也表现出来。)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学生以大组形式完成一幅作品,教师分发背景纸,播放背景音乐,并作一些指导,如下雪时景物的变化,用恰当的方法和工具材料进行合理地表现。)

  〔点评:利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的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加优美的画面。〕

  (五)作品展示,综合活动

  1、交流展示作品。

  师:差不多,我们已经完成了这幅雪景图,请各组组长将作品拿上来。看了这些画,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同时师生共同评评作品。)

  2、唱唱有关下雪天的歌。

  师:是啊,那么美的画啊!下雪了,冬天到了,新年也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了,就让我们在《新年好》的歌声中,一起迎接20xx年,一起迎接我们的北京奥运吧!会唱的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听听,并跟着唱一唱。)

  〔点评:赏析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游戏中,让学生的兴趣达到极点。〕

  (六)小结拓展,课后研究

  1、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折、画、剪、贴等形式创作出了美丽的雪景图,小朋友们个个都表现不错。

  2、课后延伸。

  师:下课以后,小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些跟雪有关的知识,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点评:鼓励学生,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

  九、作业设计

  通过访问、查资料等形式了解跟雪有关的知识,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雪?雪是怎么形成的?雪的种类有哪些?等等。

幼儿园说课稿 篇7

  一、说学习学要分析

  我园目前正在开展《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生活化的实践》课题,在大班,我们主要以音乐欣赏为切入口开展音乐活动,小、中班我们主要以音乐游戏为突破口进行一些探索。此次结合大班《我想飞》的主题活动,我们设计了这节音乐欣赏活动。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欣赏音乐,使幼儿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美,制定了此目标。

  1、欣赏歌曲柔美的.旋律和美妙的童声。

  2、通过语言描述、倾听音乐以及身体动作的参与,体验歌曲和谐、舒缓的意境。

  3、乐意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感受想象的愉悦

  三、说重难点活动重点--欣赏歌曲

  感受歌曲的旋律,说出歌曲是柔和还是欢快等等。

  活动难点:--体会歌曲的带给自己的感受,根据歌曲身体自由加入动作。

  四、说教法:

  引导法,提问法,欣赏法,延伸法五、说过程《虫儿飞》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意境非常优美,里面的童声合唱给人感觉比较舒缓、柔和。这节活动我们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幼儿园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1.在拍照的游戏情境中,能根据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胆地展示肢体动作。

  2.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走台,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PPT课件,红地毯。

  活动过程

  一、造型拍拍乐一欣赏音乐1

  1.引出主题。

  提问:你们拍过照片吗?说说在哪里拍过照片。

  小结:原来拍照可以记录下我们去过的地方,以及开心的瞬间。

  2.欣赏音乐1.

  (1)播放PPTI.

  提问:来了一位照相精灵,带来了一个音乐相机。听一听,哪里很特别?

  小结:原来这个音乐相机里不仅有好听的音乐,还有连续"咔嚓、咔嚓、咔嚓"的拍照声,

  是一段提醒我们拍照的音乐。

  (2)分析音乐,了锯何时开始变化动作。

  提问:音乐相机想邀请你们听着它的音乐一起来拍照,你们觉得听到第几声"咔嚓"声时摆Pose最合适?

  小结: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一起边走边拍,注意Pose要在听到第一声"咔嚓"时摆最合适。

  (3)集体来拍照。(播放PPT2)

  重点关注:幼儿能否在听到相机镜头信号声后及时变化造型。

  (4)个别幼儿来拍照。

  提问:找一找,为什么这张照片很成功?

  鼓励幼儿发现动作要做得大,每次都要有不同的变化。

  (5)集体再次逐一拍照。

  提问:现在给你们每个人都拍一张照片,你们可以跟着音乐走动,选一个风景。

  关注:幼儿动作变化程度,幼儿在音乐出现时能否随乐舞动。

  二、造型拍拍乐——欣赏音乐2

  1.欣赏音乐2.

  提问:现在这个拍照的音乐和前面的音乐哪里不一样?什么时候摆Pose比较适合?原来摄影师说了,现在来了很多游客,我们拍照时脚上的步子要跟得快快的,听到一声"咔嚓"就马上要换一个动作了。

  2.幼儿集体尝试跟着音乐拍照。

  教师观察幼儿能否跟随音乐变换快一些的动作。

  三、T台秀一秀

  1.欣赏音乐3(欢快的音乐)。

  提问:快听,发生什么事情了呢?我们要去哪里?

  现在有一场儿童服装发布会正在举行,想邀请你们一起去当小模特。

  2.观看视频,并间接渗透游戏规则。

  提问:看一看,小模特是怎么出场的?每次会摆几个Pose?

  小结:原来小模特是一个接着一个出场的。摆出三个Pose后下场。

  3.幼儿分成两组并协商出场的顺序。

  提问: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请你们以十人为一组,分成两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中小演员出场的顺序。

  (1)邀请其中一组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表现。

  提问:他们这组中一个接一个先后出场的顺序都接对了吗?

  你最喜欢哪个小演员的动作?为什么?活动21 .

  巩固规则:后一个出场的幼儿要等前一个幼儿走后再出来。

  (2)再次邀请其中一组幼儿尝试跟着音乐表现。

  重点关注:幼儿表现与音乐之间的衔接,走步中的眼神与神情,出场动作的不同(走、跑等)。

  教师反思及活动点评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的音乐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二级舞蹈考试范围中的一首歌曲。歌曲分三段:第一段音乐是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第二段音乐是慢的2拍加一下连拍声,最后一段是欢快的音乐。希望通过活动,给予幼儿音乐的感受。

  1.目标达成度

  幼儿乐于表现,但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时间短促、借班上课等因素,幼儿合作性不够,因而第2个目标(幼儿与同伴合作完成走台)的达成度欠缺。

  2.环节设计

  内容上的层次性比较明显,特别是第二段音乐运用得比较成功,幼儿能够准确发现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存在的不同,而教师也能采用集体和个别的形式与幼儿互动。此外,教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亮点和不足,将亮点在同伴间推广,将不足化解在讨论中,从而提高幼儿的自我修正能力。

  3.存在的问题

  首先,最大的问题是音乐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对第一段音乐(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的听辨上。对于问题"听到第几声‘咔嚓’声时摆Pose最合适",教师原先预想的答案是"听到笫一声‘咔嚓’声",但实际活动中幼儿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且各种答案都有。虽然教师也采取了及时补救的措施,邀请三位分别选择不同答案的幼儿上台演示,但最后还是采取了直接告知准确答案的方式。教师设置这个问题,原本是想给予幼儿更多探索的空间,但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唯一,且争议比较大。其次,对于最后一个环节——走台步,幼儿比较感兴趣,也乐于表现。不足的地方是,由于第一组出场的顺序事先商量得比较好,所以在第二组出场之前,我没有主动询问和确认,以至于出现了一时空缺或没有接上的情况,这是教疏忽的地方。此外,教师对于活动材料的准备仍有欠缺,活动现场出现了幼儿在地毯上走台步时滑倒的情况。

  活动点评

  在"想拍就拍"音乐活动中,材料、幼儿、教师三者之间应该形成良性的、有生命力的互动,教师应把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已有的经验和能力基础,在幼儿享受音乐,自由表现生活经验的开放性进程中,接纳幼儿的创意,在集体探索和个体创造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给予幼儿适时的支持和提升,使幼儿在有目的探索中不断获得成长。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评析此次活动:

  1.教师应在有效互动中引导幼儿探索、修正、提升。

  本次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体现出教师的引导性。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营造有效互动的机会,在互动中为幼儿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引导幼儿自我调整、自我修正,使幼儿的经验与能力不断获得提升。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倾听活动需要探索的是拍照的"咔嚓"声。幼儿需要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平时的照相动作)与音乐经验(音乐旋律中的"咔嚓"声)相结合,综合性地表现拍照动作。本次活动的'三段音乐(从开始慢的4拍加三下连拍声,到之后慢的2拍加一下连拍声,到最后的连续完整的音乐)层次性明显,但是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还需加强。当幼儿在探索的大路上遇到岔路口时,为了让他们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选用迂回的战术,间接提示幼儿问题所在,支持幼几进行自我修正。比如,在教师提问"为什么这张照片拍得比较成功"时,应该强调"停住".教师需要做的是观察到幼儿的问题后,间接地点出问题的所在,通过有回应的评价,让幼儿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一步步地接近教育活动目标。

  2教师如何挖掘幼儿的思维火花,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教师要发挥引导性,将个人经验化为集体经验,在互动中挖掘幼儿的思维火花,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使每个幼儿能够在借鉴他人的经验后,有更高层次的创造。本次活动有点走过场,如果深入挖掘,还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值得肯定的是,从动作不自然、不协调、没感觉,到最后自然、协调、自信,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获得了提高。

  综上,本次活动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第一,建议对音乐进行进一步编辑。教师应通过适当的音乐,引导幼儿进行原生态的创造。本次活动的音乐没有设计好,没有结合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与其平时的生活经验有点脱离。音乐"咔嚓"声的出现要有规律,要精心设计,要与幼儿的动作吻合,可以是:一个乐句,停顿一下,加一个"咔嚓"声;然后两个乐句,停顿一下,再加一个"咔嚓"声;接着两个乐句,中间不停顿,直接加一个"咔嚓"声…,.

  第二,一些细节之处还需精小设计。比如,在走台步的环节,一共有二十个幼儿,分为十个幼儿一组进行。教师此时不应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商量出场顺序,试想,十个孩子进行小组讨论,不混乱才怪。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何种方式提升幼儿的表现非常重要。比如,教师在本次活动中归纳出了四个走台规则,小结得很好,但是在具体操作时却忽视掉了。

幼儿园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中午,有几个小朋友需要吃药,我就帮助他们先拿好自己的药,再帮他们把袋子撕开。有两个小朋友带来的是糖浆,他们很神气地对我说:"老师,我会自己开的!""我也会!"说着,就自己把盖子打开了。旁边看到的小朋友说:"我也会这样开瓶子的!"在区角中,我们为孩子设计了帮图形宝宝回家、响罐等游戏活动,孩子们经常想打开罐子看看里面的东西,也经常把盖子搞得乱七八糟。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快乐的事。幼儿的认识活动更是受到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3~4岁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幼儿观察事物缺乏整体性,较随意,只能直接地、简单地表面化地认识一些周围的事物。我班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提问,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去探索,同时,也愿意尝试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伴交流。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利用幼儿活动中的兴趣点,设计本次活动,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能够较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活动目标设定为:

  1、了解瓶盖的作用,能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2、能积极探索瓶盖的开关方法。

  3、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

  定位重难点:

  重点: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并积极探索瓶盖的开关方法。

  难点: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

  并做好活动准备:

  1、图片:"小熊的家"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瓶盖(大小、形状、开启方法不同)与瓶子。

  3、小筐若干。

  二。说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克拉克(Leonard H. Clark)和斯塔尔(Ivring S. Starr)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部分。教师适当地选用教学方法,便于传授知识,使学生易于形成技能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这次科学活动的性质和需要,我采用了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实习法等教学方法,将在教学过程中作具体阐述。

  三。说教学过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主要活动过程分成四个部分:一。情景导入,激发好奇心;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三。再次操作,讨论、扩展经验;四。结束。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欲望。

  加涅(Gagne)认为,构成教学过程有九个要素,其中首要因素就是要"引起学生注意".

  活动开始,出示图片:"小熊的`家","今天,()我们要到小熊家做客,看,熊妈妈来了!"通过设疑提问使幼儿对教学内容加以注意:"唉呀呀,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看,熊妈妈一不小心把瓶盖全弄乱了,真着急呀,怎么办呀?"这时,请幼儿帮熊妈妈想办法,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分钟,情景法、讨论法)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教师在引起幼儿注意之后,接着就应对幼儿提出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学习之前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将要做什么和怎样做。这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提供每组幼儿一筐瓶子和盖子,自己尝试给瓶子盖盖子。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们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探究解决问题。在这里,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探究的条件和可能。

  第二步骤: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通过之前的探究操作,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在头脑中有许多刺激、动觉的经验和一些含糊的可能性,或者有一些处于半意识状态的东西,通过思考和适当的方式表达形成想法,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晰所发现的事物特征和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也有向别人倾诉的欲望,在这里,通过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即能够满足幼儿的诉说欲望,也能帮助孩子形成知识点。"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

  第三步骤: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之前的操作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通过大家集体讨论,视频演示来帮助幼儿解决困难,为幼儿相互学习,分享经验提供平台。

  (12分钟,实验实习法、讨论法)

  (三)再次操作,讨论、扩展经验。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骤:提供更多的瓶子和盖子,请幼儿自由操作,巩固对瓶子和盖子特征的认识。

  第二步骤:再次讨论,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根据瓶口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瓶盖。

  通过材料操作难易程度的变化,引导幼儿对瓶盖的不同开关方法产生兴趣,帮助幼儿扩展经验。

  (8分钟,实验实习法、演示法、讨论法)

  (四)结束

  熊妈妈感谢小朋友的帮助,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分钟,情景法)

【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说课稿幼儿园说课稿01-29

幼儿园说课稿06-02

幼儿园说课稿11-17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08-27

幼儿园安全说课稿02-21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12-16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1-03

幼儿园美术说课稿09-30

幼儿园艺术说课稿11-30

有关幼儿园说课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