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3-14 13:54: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五年级语文说课稿合集6篇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再见了,亲人》这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第九册是高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既注意了与中年级教材的衔接,又开始体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第九册教材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篇的训练,围绕篇的训练,本册安排了两个重点读写训练项目。这两个读写的重点是从读懂一篇课文的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到能体会内容所表达的思想,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学习第三组的课文,要指导学生继续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完整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而该课文是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地位尤其重要。

  2、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3、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函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则强调“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学情特点”的两个原则。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我班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依据课文“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我是这样制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运用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读书方法,练习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了解同一内容说法的句子表达效果的不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纲》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具体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创设情景法:再现当时的场面、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3)教具: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为了扭转“讲”和“问”的状况,在本节课中则采用“读”和“思”的方法,把读的训练落实到实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为主,采取学生“读——思——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

  具体学法是:

  (1))读悟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难理解的问题。只有让他们多读课文,从读中理解内容,从读中体会出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中心思想,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2)读——思——练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做到读、写、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解决具体问题。

  (3)想象表演法:为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

  四、说教学程序(安排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我准备采用三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1—3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练笔;第三课时:听写词语,指导背诵,完成课后题。

  下面我着重谈谈我今天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简介背景:

  “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

  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明确课文中的“亲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后,质问那他们为什么能成为亲人呢?是如何成为亲人的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一节课的学习,并简介课文的背景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对前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读为主,并且做到多读精导。

  在引导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唯一”的意思。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体会为什么大娘是亲人。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注意课文中所说的代价是怎样的代价,进一步体会为什么

  大嫂是亲人。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救老王付出的是什么样的代价。重点指导读“第二天传来……同归于尽了。”进一步感受为什么他们是亲人。

  最后总结这三段,体会感情,并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最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表演分别时的情景。再交换角色表演。

  (三)总结,表演,练笔: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离别时的情景并进行表演和练笔。这个作业既可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而且可升华文章的主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体现了创新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不仅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我设计的板书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有血缘关系

  大娘,不是亲人?

  小金花、朝鲜人、民志愿军

  大嫂、胜似亲人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苏教版教材第九册第14课《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学习必须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深刻道理。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滴水穿石”和“启示”造句。

  3、了解本课正反说明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转移、持之以恒的去做。

  三、说教法

  这是一片说理性文章,教学时可以安排读、说、写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地读“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然后抓住“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的形成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说说从着一自然现象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对课文中的句子是怎样理解的。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如果这样目标专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人类身上存在,会有什么样的奇迹呢?读课文中的三个例子,说说他们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是什么让他们能够成功的?这里可以设置小组学习,给每个人安排小组学习中的任务,让学生真正的学习。课文讲到这里,可以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除了课文中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这一环节,必须让学生课前有所预习准备。帮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滴穿”“顽石”的意思。并且联系实际,举例说说这段话的意思。词语积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成语、俗语、谚语的意思都有滴水穿石所要揭示的道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安徽省广德太极洞内看了一种奇观是——滴水穿石,那么这一现象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2、指名读。

  3、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读出你的理解。

  4、找出这句话中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5、两组反义词中更突出的是什么词?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能读好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呢?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不难明白。

  1、指名回答,说说滴水穿石的.奇观是怎样形成的。

  2、出示小黑板。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呢?带着你的理解朗读。

  3、你是怎样把这段话读好的?抓住了哪些关键的词语?

  4、你读得真不错,这些关键词就是滴水能够穿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你能再次将这段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5、现在你知道滴水是靠什么才“穿石”的吗?

  6、和雨水相比,雨水为什么不能滴穿石头呢?

  三、引读过渡。引读第三自然段过渡。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书中就给我们举了三个名人的故事。

  分小组学习,思考问题

  1、书中介绍了哪三位名人?

  2、他们获得了哪些成就?

  3、他们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四、课外延伸

  1、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滴水穿石”的精神,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人故事?

  2、你现在能说说“滴穿”一块块“顽石”中的“滴穿”是指什么?顽石又是指什么?

  3、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经历吗?

  4、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打算今后怎么做呢?

  五、总结

  是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引读)你拥有这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就会成功。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真爱是什么?它就如生命中流动的泉水,就是手指尖流过的岁月,就是彼此间心灵的相通,就如盛开的茉莉花发出的清香。这种爱也许并不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缠绵悱恻,荡气回肠,这样的爱看上去普通平凡,但真切持久,感人至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了实现新课程的要求,根据这篇抒情散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学习,力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及生活中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并将“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重点,将结合对语言文字的品读,理解“真爱就像茉莉。”作为本堂课教学的难点。

  在选用教学方法时,我采用了合作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关键词语突破真情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紧紧抓住妈妈爸爸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妈妈爸爸之间真爱的流淌,让学生的心与作者相契合,与文中妈妈爸爸的心相交融。

  学生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个环境熏陶,为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茉莉花和妈妈爸爸之间的真情流淌这样两条线索,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真爱在不断的升华:第一步,感受茉莉,激起疑惑。在复习导入基础上,我适宜指导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第当学生正品味在茉莉的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中时,提出问题“那株茉莉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说真爱像茉莉呢?”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读中悟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步,精读细节,体会真爱。在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阳光的轻柔等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探究、读中体会人物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真诚的爱。第三步:品味真爱,流露真情。在学生被温馨的画面所陶醉,被文中爸爸妈妈的真爱所感染时,我抓住了文中的“钻”“哦”二字提问,“钻的仅仅是茉莉花的清香吗?”

  “‘哦’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味到真爱往往表现在生活中极其平凡简单的小事中,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声叮咛、一分牵挂等等,无不渗透着浓浓的爱,真爱就像茉莉那样平淡无奇、洁白纯净、幽香缕缕,让学生回顾文中妈妈爸爸的真爱,在反复的阅读中流露出真情。

  这堂课的教学,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就像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首先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泼、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这种精神随着著名的童话故事而自然的渗透在学生的心中,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二、学情分析

  学生即将毕业,但从他们平时的学习相处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自私,对别人的困难很冷漠。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能从小豌豆助人为乐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通过四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时需注重方法指导,并在课内加以落实。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

  这句话的内涵。

  方法与过程:

  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小豌豆用自己的长大满足小姑娘的愿望,帮助小姑娘战胜病魔的信心,表现小豌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本课的主题,在导入新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设置恰当的教学环节,引发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主旋律。新课标强调过程的体验,强化方法的习得。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字词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内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反馈,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我发现,大胆质疑,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则通过文中多处细节描写的研读中渐次达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精心阅读获得感悟,并通过规范的表达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加深文本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在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地引导,层层深入,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文中关于“你喜欢这颗小豌豆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教师请学生完成阅读新体验3的填空练习:读下面句子,想想划线部分与后面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再照样子写一写(多可怜的小姑娘!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1)多么可爱的小豌豆! (2) ! )先指导学生读懂例句之间是概括和具体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内容或语句,补写完整,第二句要学生联系自己的声活或阅读,写两句同样的句子。第二个问题:从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小姑娘“从心底里感谢他”?“小姑娘会对小豌豆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想像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充满感激地对它说:“( )”再让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让学生联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也突破了难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3、注重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对小豌豆说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编故事“这一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时间控制3 分钟) 《小麻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编者把这篇课文安排在教材的开场是有其特殊的含义的,说明了这篇课文在教材中是十分重要性。

  《小麻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一只还不会飞的小麻雀不听劝告妈妈,试图飞出窝来却一不留神落到窝下,遭遇到了大花猫袭击,麻雀妈妈为救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大花猫,最后导致自己的尾巴被花猫咬掉的故事。本课文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给人很深的启迪。 根据新课标的第三阶段(5-6 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生字、词。

  2.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抓住重点语句,了解重点语句所隐含的情感色彩。 基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能够正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并抓住重点句子,了解其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的重点句,并理解其意蕴是本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阅读“学习链接”,或查找更多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找高尔基的《童年》等作品来读一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时间控制1 分钟)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设计,贵在创新,贵在切合学生实际,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本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 2 交流学习中勾画出优美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

  (时间控制5 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将采用启发式谈话导入:四年级是我们学过了一篇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让我们看到了动物中伟大的母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也是关于麻雀的课文《小麻雀》。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这篇童话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呢?随后揭开课题,并简要了解作者高尔基的概况后,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并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普季克是怎样的一只麻雀,麻雀妈妈又是个怎样的妈妈?同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品读词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设臵一个问题:从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小麻雀与麻雀妈妈的对话你了解到了什么?采用分角色的办法,抽选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来朗读第一至第十三自然段。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问题答案。

  接着,全班有感情的朗读 14-19 自然段想想小麻雀和妈妈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重点理解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句子,并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能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再对课文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课后星号题中的那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 3 体验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细致,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优美词句》小笔记本上;

  作业2: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不听父母劝告的情况,是一件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课后把它写出来。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时间控制1 分钟) 板书边写边讲:本节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母子对话:小麻雀充满好奇,充满疑问;妈妈则细心照看,再三告诫;第二个阶段是经历危险:小麻雀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妈妈奋不顾身,保护孩子;第三个是内心感受:小麻雀既高兴又难过。

  最后总结出全文的思想感情是:不听劝告吃苦头;经受磨练长本领!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求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海上日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九册的第7课,是一篇写景文章。通过对海上日出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观察顺序来记叙的。课文描绘了晴朗天气时日出和有云时日出两种景象,而有云时又分云薄和云厚两种现象进行描写。

  《海上日出》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课文,注意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并想想文章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所以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多读感悟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默读、自由读,也可以小组内互读。通过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而难点在理解日出的几种不同景象上,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感受海上日出的美丽壮观,培养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含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知识与技能目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识与技能目标)

  3、 探究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4、 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的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初读课文,了解海上日出的全过程,理清层次,学会本课生字词,初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第二课时的任务是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掌握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下面说说我参赛的第二课时的教法、学法。

  二、说教法

  针对学习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情景激情——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文中的“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这些语句是从动态描写说出了日出的缓慢。单凭教师的讲解,很难让身处山区很少见到海的学生们理解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更体会不到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以,我采用了海上日出的一段视频,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美的熏陶,较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本册教材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以理解。”我对2至5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按以上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以上几种方式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看、说、读、想”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看”是欣赏日出美景,“说”是说出自己理解的内容,“读”是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想”是想自己对内容的感受。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景激趣。

  为更好地衔接教学内容,我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来看一段画面,想想你们想象的是这样吗?”适时出示海上日出过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读议结合,探索求知,升华情感

  在引导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段,反复朗读,默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是怎样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的?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各抒己见,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或者读课文,或者用自己的语言说。这样会极大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时,我向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并适时演示课件相应的画面,用观察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就能体会作者当时的那种喜悦心情。通过让学生多读感悟课文,体会作者感情。最后,我再采用一段海上日出的朗读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体会情感,朗读背诵。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出作者当时欣喜的感情。而指导背诵时,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以往背书的方法,再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海上日出》这一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伟大奇观”这个词,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方面,结合颜色、动态及云中情景来表现。这样的板书设计用较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景色的壮丽。

  (三)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示一段我在网上制作的日出视频,让学生欣赏不同的日出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欣赏能力,陶冶情操。我们地处山区,课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家乡的日出,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练练笔,写一篇小作文。

  五、说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我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汇报收获,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其次,在学习时,学生或圈或画,或读或说,体现了个性化行为。最后,读议结合,深化认识,感悟文章。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六、说课后反思(略)

  附:板书设计:

  日出前 浅蓝 红霞

  海上日出 日出时 红得很 可爱 伟大奇观

  云薄 透过 直射

  日出后 有云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1-07

语文的说课稿03-25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说课稿11-24

关于五年级语文说课稿11-09

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02-22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02-09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说课稿01-16

语文五年级《梅花魂》说课稿09-21

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牧童》说课稿12-17

五年级语文下《梦想的力量》说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