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2-22 08:21:1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选自北师大出版社二年上册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4的乘法口诀。他是在学生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这里用“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学生自觉经历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4的口诀做准备。在推导4的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交流总结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口决特点。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色,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让学生利用4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2、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1、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2、“乘法口诀”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他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及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并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而且通过“开火车”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观察学生记忆口诀的流畅性和了解口诀记忆的准确程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标。

  教学准备:小熊玩具、“小熊请客”主题图,试题卡、幻灯片、气球……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首先拿一只玩具小熊让大家猜,并用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导入,使学生一开始就有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然后我用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主题图色彩鲜明, 一定会让学生们兴趣盎然,并在以往的基础上,他们会很快去找主题图上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同学们。他们肯定会说:小熊串的红果串,每串4个,他已经穿了2串,他还要串也一定是4个4个串的,当然在这里也有可能有的同学会把老师刚才所说的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小熊自己在家里串红果串等等,说得很完整,这时老师也不要怕耽误时间,让他说没关系的,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做不正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嘛。此时,老师适时点播,小熊串一串需要4个红果,那么2串、3串……9串呢?这时教者可出示“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

  1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数一数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在这里学生可能会用很多的方法,如:(1)4个4个的数(连加)

  (2)学生可能会运用学过的口诀把9串红果分“堆”计算:如:5串一堆(有20个红果),2串的2堆(每堆8个,2堆有16个)所以一共需要红果36个;也可以3串3串分成3堆,每堆12个红果,3堆一共有36(12+12+12)个红果。 只要学生说出理由,教者都要给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乐学、爱学,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也能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2 自己完成填一填。同桌交流所填的结果的正确性。并试着编制口诀。教者可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口诀编制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示,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编制口诀。

  3 汇报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推导4的乘法口诀的。并填上结果及口诀。找出已学过的口诀,检验口诀编制的正确性。

  4 怎样记住4的口诀,共同探讨方法,寻找捷径。在这里我会出一个问题:老师在做4×6时忘记口诀了,不知道得多少怎么办呢?让同学们帮忙解决,同学们一听,老师不会,让我们帮忙解决,多么荣耀!他会跃跃欲试,积极思考,他们会告诉你很多方法,如:(1)可以用连加法就能算出;(2)4×5得20,20+4不就是4×6的结果嘛?(3)可以4个3加4个3……最后老师可以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让老师做出4×6的结果,但是老师还要说,如果你记住了口诀会更快的做出来是不是?向上面的4×6,知道四六二十四一下子就写出4×6的结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这样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下面我们用已学过的方式记口诀,(1)开火车记忆口诀(2)师生对口令(3)同桌对口令,而后教者可以出几道乘法题卡,以检验学生对口诀的掌握情况,教者在提问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看哪个孩子问题较大,并在适当的时机给以弥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提高口诀的应用能力。

  1 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练习“说一说”数桌腿的活动,这个可以让学生亲自摸摸、数数强化对口诀的记忆。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 完成21页的习题。

  可以这样衔接:为了庆祝小熊的生日,小兔、松鼠、小狗和刺猬还拿来了好多各色的气球要送给小熊呢!他们都送了多少只呢?这时找到四名同学分别去这四个小动物,让他们找到自己送给小熊的气球。其他同学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让他们感受发现的喜悦。

  而下面的2题是单纯的计算题,直接让学生做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设计让同学们进行夺气球比赛,3题是看图题,用大屏幕展示出来,要求学生不但说出算式,而且还要说出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及条理性。这道题可以设计成抢答题,哪一组的哪一个人抢答的最快就奖励哪一组两个气球,最后评选出气球最多的为优胜组,每人奖本一个。为了让1、2、3题衔接紧密可以这样说:气球终于都准确无误地送给了小熊,小熊非常感谢大家,他希望把气球送给其他的小动物们,于是,他提议,进行上面两项比赛。这个比赛不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培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

  21页下面的数学游戏,可以这样进入。 比赛结束,大家玩得正起劲,忽然发现主人公小熊不见了,只看见桌子上留了纸条,上面写道:走过迷宫,你就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等候时间》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之后再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新增内容。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少的问题。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排队等候的经历,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就用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切入口,通过演绎、例举、观察、分析、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等候时间的总和”,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

  本节课采用“阅读-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相关文字,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探索出各种排队等候的方案,在通过计算,对每种方案进行选择,从而找到最优化方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二、说目标: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形成寻找最优化方案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谈话引入课题。在谈话中,不但回顾了前两节课的内容,又导入到新课;在新课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得到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出示导学案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中,事先让学生做了导学案,预习了排对问题,就是卸货可能出现的顺序,有6中顺序,在学生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来让学生帮助完成我的课件-----填表格(即是卸货的六种顺序的讨论结果)。学生在展示讨论的过程中把每一种卸货顺序占用的总时间,总结出最节约时间的一种顺序都一一说清楚。

  在巩固新课中,我安排了三道练习,一道是“小明、小亮、小叶三人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分别是5分钟、3分钟、1分钟,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综合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这也是导学案中的一个巩固练习,在展示时考虑此题相对比较容易就没有再让学生来展示。

  第二道也就是实际展示的第一道,是在例题的基础上的一个提升题“是要使四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第三道题是一个巩固新知题“一个装满货物的仓库,如果用小型车装货物,需要 20 分钟装完;如果用中型车装需要 35 分钟装完;如果用大型车需要 55 分钟才能装完。仓库只能一车一车地装。要使这三辆车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装货的顺序?这样安排,这三辆车等候时间总和是多少分钟?”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探索、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这不是老师给予的,而是通过自己学习感悟的。 学生的视觉感官在多媒体课件刺激下,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在课件上完成表格,使学生民百排队等候时如何最节约时间。巩固新知的习题,层层深入,逐步拔高,使他们圆满得完成学习任务。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3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乘法竖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简单的乘法竖式是在学生已有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生多位数的乘法竖式做充分的准备。在计算时吗,学生往往忽略了竖式的摆放格式及积的位置,从而造成今后学习稍复杂的乘法竖式时的困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极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竖式写法,知道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但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设计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电教手段,利用flash软件,设计了多个动画画面来进行辅助教学。大大的方便了学生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主动去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这一部分我我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我首先出示这个画面,并说:秋天来了,天高气爽,请看,小天使来我们班做客了,她还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呢。这么设计,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意境中来。在学生进行计算时引导学生回忆做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为这节课的乘法竖式计算埋下伏笔。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这一环节我又出示这张画面,小天使见大家那么聪明,她又带来了一个问题,观察画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可能列出4+4=8、4_2=8、2_4=8三种算式,我选择4_2=8这个算式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初步尝试之后,我请做出来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让她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则结合学生的方法边板书整理边强调:当积是8时,8的位置应在哪?让学生明确:积的位置要跟第二个乘数2对齐。接着让学生认识乘法竖式中各部分名称。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探究新知的能力。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2)在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竖式计算后,我趁热打铁,又出示这样的画面说:你看,小天使难不倒你们,她走了,可小猴又来了。他在问我们呢:我一共有几个桃果?怎么列式计算?我想学生会有以下两种算法:5_7或7_5,我则强调第二种方法的算理:有5个盘,每盘7个,就是5个7,在学生理解算理后让学生根据算式列竖式计算并汇报计算情况。在学生汇报时我追问:这个算式的积是35,是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环节正是本课的难点。我预想到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通过让学生进行判断,使学生再次明确当积两位数时,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竖式计算。

  3、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第一题我以填空的形式来让学生注意积的摆放位置。

  第二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三个练习是多项填空题,

  这样的设计既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又巩固算法与算理。激起了全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六、回顾总结,点拨学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今天的课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能跟大家谈谈吗?(这样设计,让学生能总结出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让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将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也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体验更丰富,让学生更加喜欢充满智慧与感情的数学课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

  一、教材

  《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8页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后,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以及应用训练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科书的重点,教材加强了“口诀推导”的教学,同时强化了动手、动脑练习,安排了四组综合练习及一个单元的复习。目的是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教材从七星瓢虫身体上的黑点入手,在数字7连加的基础上,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

  二、教学目标

  由于二年级学生处在低年级阶段,心理年级和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因此太过文字的教学,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应该在玩中学、做中学,通过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娱乐,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的目的,所以我做了下列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技能目标)

  3、通过学生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技能目标)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讲解七星瓢虫是益虫,让孩子要有爱心,懂得爱护瓢虫。(情感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成过程,能用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记住7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法

  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推导7乘法口诀时,采用实践探索法(动手数),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学得有亲切感。在习题练习中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能正确运用。在交流总结时采用演绎概括法,引导学生总结出口诀特点。具体的教学中还注意两点:

  一是:发扬教学民主,用赞许、激励、表扬,体验成功,创设情境等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是:合理应用电子教手段,通过多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五、学法

  由于二年级学生心理渐趋稳定,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出现竞争意识。因此,学法上我会采用:

  (一)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在作业练习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学生自编口诀,并给与适当鼓励、表扬。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揭示课题

  回顾已学1~6的乘法口诀,从展示七星瓢虫图片过渡到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第一部分(知识获取)

  1、首先出示准备好的七星瓢虫图片,数一数,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几个黑点 。

  2、提问:①1只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黑点,就是1个7,2只七星瓢虫身上是几个7相加?鼓励学生列乘法算式。想一想,这句口诀还能计算哪个乘法算式?

  板书:3个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②如果有3只7星瓢虫、4只7星瓢虫……7只7星瓢虫,各有多少个黑点 呢?

  ③完成给出的附表,

  黑点的点数 : 7、14、21、28、35、42、49

  3、完善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编出乘法口诀。

  板书:《7的乘法口诀表》

  (这里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在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积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还要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二部分(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1、圈一圈,填一填。

  观察一幅图,说说从图上看懂了些什么?同桌兼相互问答,然

  后抽学生回答,说说利用的是哪句口诀计算的。 (强调这一幅图可以有两个不同的算式并且用一句口诀来计算。) 2、孔雀开屏:

  先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填写,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如何得到的答案,强调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计算。 3、拓展练习:

  看谁做得又快又准,集体订正。(鼓励表扬,发扬榜样,竞争作用)

  七、板书

  《7的乘法口诀表》

  八、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高兴的事儿? 还有什么遗憾的事儿?

  本节课的设计,我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图画和故事情境中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乘法口诀。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5

  【设计意图】

  综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充分挖掘了生活资源,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实物感知,动脑数数,动手操作等活动,通过适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好奇、质疑、讨论、整理的学习情境中,认识了“千”“万”,建立了良好的数感。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字刻画出事物。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新知能力,板书简洁有效,学生印象深刻。增加了运用,尽量让学生去说数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以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从标题来看,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从内容看,学生学习了有价值的数学,教材在创设数学活动的主题与情境中,很自然的渗透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及人与自我等关系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通过事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熟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摆一摆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3. 培养学生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感受克服困难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

  感受大数,认识“千”,“万”。

  【难点】

  充分感知一千,一万有多大,理解单位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 大正方体

  【教法】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本课数正方体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听为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本节课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求借助这些手段节约时间,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学法】

  学生是主体,本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大数,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大数,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数感。

  【教学程序】

  课标指出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缺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活动置身于实施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现的机会。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了如下四大环节。

  一) 联系生活,体验新知

  1.出示数幅图片,感知生活中的大数,激发学生了解探究大数的欲望。第⑴幅图片是全校集会的图片,可以让学生试着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人。第(2)幅是东方电视塔,让学生读数,先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四百多米也就是大约四百多小朋友小手伸直的长度。紧接着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让学生读一读,相机渗透爱国情感。接下来出示万里长城和南京长江大桥的长度。让学生在读数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大数。

  2.象这样生活中的大数还有那些?与同桌说一说。

  3.请同学汇报。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板书课题:生活中的大数。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出示:由1000个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请同学们估一估,数一数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生经历数的过程,出现了100,600,1000的结果,先听学生汇报自己数的结果。不马上否定学生的结论。

  2、屏幕演示数的过程,先出示一列有10个,板书:一列是10个 。课件演示一层又由10列组成。板书:一层是10个10列 100个 演示:一个大正方体又由10层组成,带领学生一起数,100、200、300……1000 让学生理解10个10是一千。

  3、认识万 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生:1000个。二个呢?三个呢?(课件出示)……九个呢?那么十个呢?生:一万。

  4、进一步理解“千”“万”的实际含义。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少页?生:100页。10本这样的书约有多少页?生:1000页。实际操作一下,让学生比划一下一千页、一万页大约有多高。

  2)出示千人合唱团的.图片,10个这样的千人合唱团共有多少人。生:一万。请学生闭眼想一想那个场面。说感受。生:壮观 热闹

  5、填写数位顺序表

  1)卡纸出示没填完的数位顺序表,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计数单位?生:个位,十位,百位。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认为第4位是什么位?第5位呢?生:万位。请学生填写完整。告诉学生万后面还有很多数位,以后再学习。

  3)体会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如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他们的进率都是10。

  三) 应用新知,学以致用

  我们运用今天的新知来解决问题。

  1、数一数,说一说,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木块组成。(教材31页的说一说)

  1)请学生先独立数,试做,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红色涂出238个小方格。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方格的排列规律。生:用红线围出来的一个大正方形里面有100个小正方形。

  2)涂出238个小方格。要求一眼就能看出来。

  3)作品展示。

  四) 回顾评价

  1.回顾一下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关于大数的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

  【布置作业】

  完成一课三练的17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与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课程标准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更不需要学生去背诵结论性语句,只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感知这些现象。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数学思考:

  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

  能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身边平移和旋转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

  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

  五、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游乐园主题图及各种游乐项目运动现象的部分图等。

  学具:

  学生学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

  1、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

  2、观察法与分析法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安排了六个层次,分别是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

  (一)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

  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出示主题图),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

  (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三)说一说——例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找出旋转与平移的特征以后,再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见到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在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例如:电风扇叶子的转动是旋转现象,学生很可能说成风扇叶子是旋转现象等等。

  列举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以后,再让学生眼睛闭上,边想边用手做一做,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

  (四)画一画——体验在方格纸中画出平移后的物体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多媒体呈现“蚂蚁搬家”游戏来互动学习突出重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要看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先找出一组对应点,再数一数对应点中间有几格,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格数。

  (五)做一做——在做中体验平移和旋转现象

  让学生利用桌子、凳子、椅子、学具或自己的身体等做一做旋转与平移现象。在做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将做的好的点到前面。让他们表演并说说自己做的是哪种运动现象,下面的学生判断正确与错误,并说说为什么?

  等学生做完以后,教师用一根线栓住一只粉笔旋转,让学生判断,然后停下,不做完一周,做荡秋千状,又问学生,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紧接着推门问:门的运动属于什么现象?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象刚才粉笔运动和门的运动,虽然没有做到一周,但是仍然是围绕中心运动,属于旋转运动。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这样旋转的现象。在这里通过老师的做很自然清晰地突破了难点。

  (六)练一练——解决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观察之后便回答,然后核对。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第三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自己选择用符号表示出来,然后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判断。第四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用动画形式集体订正。第五题作为课堂作业独立完成。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 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 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 方向不变

  九、本节课要注意的地方:

  1、语言要富有激情,不要罗嗦,要简练。

  2、学生很可能要说出一些错误的旋转与平移现象,要注意引导他们运用旋转与平移的特征,去加以判断。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7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第一课,是常见量教学。这节课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时、分的含义,能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掌握基本的时间知识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时间的知识就在身边,形成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1、理解1时=60分。

  2、概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3、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制作钟表

  二、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对于时间并不陌生,生活中按时上学、放学、看动画片、睡觉,经常接触时间,并已掌握了关于时间的一些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我以学生参与研究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

  运用演示法,通过直观而形象的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运转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中,达到知识的自我构建。

  运用引导法,概括看时间方法时,适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而得出结论,扶放结合,相得益彰。

  运用延迟评价,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修正,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反思,我选取的学习方法是:

  让学生探究思考,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试一试中完成对新知的探究。

  让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看时间的方法,拨钟练习,相互纠错,获得知识的同时,达到智慧的交流、情感的交融。

  四、说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做中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构建知识,形成能力,塑造品质的方式,基于以上理解,我设计了以下步骤:

  (一)整体设计,有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二)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猜一猜: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能集中精力参与学习,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做好心理准备。

  2、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由于本课容量大,知识点多,因此我设计了5个活动,我将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活动一:复习旧知,认识钟面

  让学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8时,1时),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过认读已经学过的时间,让学生们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小组内交流汇报。(设置组长,监督员,分享员)(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学生观察和交流可以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

  这一问题是本课重点部分的第一个突破口,学生可以通过加法、刚学过的乘法等各种方法来计算出12个大格里有60个小格,给接下来的认识分针走一圈是60分打下了基础。

  活动二:认识时

  课件演示:闪动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学生发散思维,任意说出时针从几到几也是1小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得到张扬。

  (课件演示:1时多)现场操作演示时针指向几时多,引导学生说出时针是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果时针指向学生不确定,可以延长指针,让学生明白确定时针的指向。

  这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灵活的现场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加明确时针的指向,为后面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活动三:认识分

  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边说边演示。

  利用课件边演示边提问:

  分针从12走向任意一个数是字是多少分呢?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

  认识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关键,因为学生前面对钟面上数60个小格掌握了各种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学以致用,迁移转化,得出每个数字各表示几分,分针走1圈是60分,比较轻松的突破了这一关键点。

  活动四:认识时、分的关系

  理解1时=60分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根据前面掌握的时针走1大格是1时,和分针走一圈是60分,以及采用动画的形式,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能清楚明白的理解1时=60分。这里没有让学生动手拨钟表,并非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考虑到学生在纷乱的针与格中观察时分的关系,其效果不如多媒体演示更加生动,直观。在学习中寻求的学习方式,以期待的学习效果。

  活动五:学会认、写钟面时间

  是本节课的重点。

  出示例二3个钟表,请学生试着认识钟面上的这3个时间,和同桌互相说说各自的方法

  学生们学到新知后渴望实践,出示这3个时间,形成新的认知冲突,而这些新问题正是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的,例如:时针是走过4,是4时多,分针是指向9,是45分,和起来就是4时45分。通过再次的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经历和体会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即提高了学生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接下来是在黑板上出示了这3个时间,让学生认读,指导书写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从认识时间到会读时间,再到会记录时间,全面而又系统的把认识几时几分这一知识重难点突破了。

  3、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动手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让学生拨出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8时40分。

  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2、拨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时刻,让小伙伴猜一猜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注意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的练习,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4、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让学生自己总结,不但使学生学会了认识时间,而且懂得了操作实践,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到生活中去寻找时间的不同表示。打通书本与生活,使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生活之中,实现有效的沟通。这样,学生将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无尽的数学知识,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我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遵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让学生懂得学好数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多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构建教学模型,使原来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生动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认识时间”是在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富有情趣的学习素材并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和课本的主题图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xx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小芳的一天”、给小动物找座位、“吃”水果,认时间这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8

  教材分析:

  《乘法竖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4、65页。简单的乘法竖式是在学生已有的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生多位数的乘法竖式做充分的准备。在计算时吗,学生往往忽略了竖式的摆放格式及积的位置,从而造成今后学习稍复杂的乘法竖式时的困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极为重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竖式写法,知道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竖式写法,知道乘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

  对象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但抽象逻辑思维较弱。

  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的这些情况,本节课,我采用电教手段,利用flash软件,设计了多个动画画面来进行辅助教学。大大的方便了学生主动的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主动去想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我首先出示这个画面,并说:秋天来了,天高气爽,请看,小天使来我们班做客了,她还带来两道题想考考大家呢。这么设计,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并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意境中来。在学生进行计算时引导学生回忆做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而为这节课的乘法竖式计算埋下伏笔。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又出示这张画面,小天使见大家那么聪明,她又带来了一个问题,观察画面,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通过这样一问,学生可能列出4+4=8、4*2=8、2*4=8三种算式,我选择4*2=8这个算式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这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初步尝试之后,我请做出来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让她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则结合学生的方法边板书整理边强调:当积是8时,8的位置应在哪?让学生明确:积的位置要跟第二个乘数2对齐。接着让学生认识乘法竖式中各部分名称。这样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他们探究新知的能力。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在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竖式计算后,我趁热打铁,又出示这样的画面说:你看,小天使难不倒你们,她走了,可小猴又来了。他在问我们呢:我一共有几个桃果?怎么列式计算?我想学生会有以下两种算法: 5*7或7*5,我则强调第二种方法的算理:有5个盘,每盘7个,就是5个7,在学生理解算理后让学生根据算式列竖式计算并汇报计算情况。在学生汇报时我追问:这个算式的积是35,是两位数,你们是怎么摆放的`?这个环节正是本课的难点。我预想到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通过让学生进行判断,使学生再次明确当积是两位数时,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竖式计算。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第一题我以填空的形式来让学生注意积的摆放位置。 第二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以此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第三个练习是多项填空题,这样的设计既开放了学生的思维,又巩固算法与算理。激起了全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回顾总结,点拨学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我想今天的课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能跟大家谈谈吗?(这样设计,让学生能总结出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积的各位要和乘数的各位对齐,让学生在总结知识的同时,将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也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体验更丰富,让学生更加喜欢充满智慧与感情的数学课堂)。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看望老人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了解路线图的基本结构,由方向和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2、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说出来去某个地方所走的路线,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学习。

  3、养成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学会看简单地图上的路线图。

  教学难点: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的空间,增加探索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景,设计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这天,小红、小明和小刚三个好朋友约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书:看望老人)但三个小伙伴不认识路,他们手中只有一副地图,这可难住了三个小伙伴。大家能帮帮他们吗?老师把三个小伙伴去敬老院的路线图带来了。(课件出示主题图)看看你能从图中看懂什么?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路线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渗透传统美德的教育)

  (二)、探索新知:

  1、观察路线图,学会从中获取信息。

  说一说,在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知道图上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那些数又表示什么?图中的每一小段表示什么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路线图,知道从图上获取信息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

  小红现在要去敬老院,她应该怎样走?敬老院与邮局都在小红家的西边,怎么区分敬老院与邮局的不同位置呢?你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吗?

  请你说一说小明怎样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刚呢?

  你知道谁家离敬老院最近?谁家离敬老院最远?为什么?

  如果三个小朋友看望老人后,他们怎么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本环节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而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使学生明白:只知道方向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距离才能确定位置。)

  三个小伙伴回到家后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小刚要去邮局,小红和小明要去书店,他们又应该怎样走呢?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充分利用教材现有的`资源进行变式练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练习:

  1、帮三个小伙伴解决了问题,现在我们再帮城建局的叔叔们一个忙好吗?

  在商场的东面60米的地方建一个游乐场,请用三角符号标出她的位置。在商场的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个停车场,请用圆形标出它的位置。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还想建什么?建在什么地方?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本环节在课本原有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变式练习,意在激活学生创新的火花,在边标边说中巩固、强化,使创新思维得到提高。)

  2、有一天,三个小动物听说一个地方藏有宝贝,它们决定去寻宝,谁能说一说它们的寻宝路线,并算一算谁家离的最近?(参看课本的寻宝图)

  3、小兔送信:

  小兔要给4只小动物送信,你能说说它的送信线路吗?送完信后小兔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

  小兔送信有几条路线?走哪条最近?

  (这两个练习采用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的兴趣,再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进一步增强辨别方向的能力。)

  4、放学了,从咱们教室到学校门口应怎样走?再说一说自己放学回家的路线。

  (练习紧密联系生活,活动性强,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怎么样?你还想说些什么?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本节课充分挖掘生活资源,将学生带入一个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做到学以致用,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看望老人

  小红向---走----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走----米,再向---走----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走----米,在向---走----米到敬老院。

  (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上面的板书,以适当的空位引导学生有话可说、说准确的话,体现了路线图的基本结构——由方向与距离确定的相对位置。这样的板书集目的性、针对性、概括性、条理性于一体,书之有用,书之有据,书之有条,书之有度。)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的说课稿03-14

二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12-09

数学说课稿11-05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数学说课稿09-08

《数学乐园》说课稿09-09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1-11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02-15

二年级数学捐书活动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