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稿

时间:2023-06-02 19:11: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历史说课稿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说课稿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历史说课稿模板

  历史说课稿模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滥觞)、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产生)、宗教改革(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人文精神的成熟),后启资产阶级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运动是第二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重大贡献即确立了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石,具有前瞻性、革命性和进步性。

  3、教学重点: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启蒙运动的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他们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4、教学难点:

  因本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所涉及的四位思想家的主张极易混淆,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两个难点:

  难点一:分析比较启蒙思想家的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如:思想家的出身、地位、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文化氛围影响等);

  难点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对近现代社会的巨大影响。

  5、教学三维目标分析: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要学习启蒙运动这么多内容,必须有重点、有中心,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堂课的中心是理解启蒙思想的产生,了解其主要内容及影响。帮助学生认识我们当今社会人文主义精神的源和流及其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创新、伟大和崇高。根据以上教学要求及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估计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

  (1)了解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性质、目的和主要内容。

  (2)理解主要思想家具有代表性的主张。

  (3)学会评价启蒙运动的影响。

  能力培养:

  (1)在阅读启蒙思想家的言论资料时,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与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提供相关图文资料,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阅读,结合材料师生共同探讨对话,共同感受、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及影响。

  (3)通过表格把复杂的问题直观化、简约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说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活动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教学的成败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1、在备课过程中和教学过程中贯穿着“整体性原则”和“问题式教学法”的教育思想。如本课整合成“启蒙运动的兴起、过程、主要思想家的主张、影响”。

  2、按新课改精神的指导采用启发、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

  3、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4、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具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重点难点问题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材料、思考问题。通过谈话、讨论,与学生共同归纳、分析启蒙思想家个性特点及产生个性特点的原因。同时,通过表格的运用,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直观化,简约化。其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图表进一步认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指导

  1、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联系能力较强。加上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观察自主性强,概括性高度发展,并且处于创新思维最佳发展区的前端。因此教学过程应充分利用所学过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及概括能力。

  2、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建构适合自己学习、研究、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离开校园后都能终身受益。

  3、在本课时,学生时而阅读思考、时而小组讨论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从而在知识产生过程中发现规律,进一步把知识纳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教育学“最近发展区”要求,体现了自我建构知识的现代教学思想。

  四、说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新青年》杂志影印本。

  教学导言: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但对于真正的美国主流精英人士来说,他们的国家最值得为之骄傲的不是其庞大的物质财富,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教育,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而是创造这一切的机制,即权利相互平衡与制约的1787年宪法。而这种机制来源于欧洲启蒙思想家们的天才设计。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标志:科学、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这也是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最先提出和倡导的人文精神。

  那么,欧洲启蒙运动是怎样兴起的?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有什么主要思想主张和重大影响?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感悟启蒙思想家们的睿智、创新、伟大和崇高。

  设计说明:这段话用独特的视角把学生引入深刻的思考,为叩开知识的大门作良好的铺垫。具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

  (二)教学结构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1、概念

  2、背景

  3、性质

  二、启蒙运动的过程

  1、兴起:17世纪发源于资本主义发达的英国

  2、高潮:18世纪中叶,以法国为中心,出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

  3、扩展:德国、康德

  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1、孟德斯鸠:法的精神

  2、伏尔泰:自由与平等

  3、卢梭:社会契约

  4、康德:人非工具

  四、启蒙运动的影响

  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三)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课堂设问一、阅读课本回答,什么是启蒙运动(概念) 提示:17——18世纪欧洲兴起的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的运动。

  课堂设问二:启蒙先驱们用什么来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此时的反封建斗争有何发展? 提示:理性主义(理性的阳光);批判的锋芒直指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

  课堂设问三:什么是理性?

  提示:理性即思考和判断,它的核心是要用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课堂设问四:思考什么?怎样判断?

  提示:人的权利;用科学的方法。

  老师总结:说到底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推崇普遍和必然的真理,用理性之光照亮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明确“启蒙运动”的完整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基石。

  课堂设问五:启蒙运动为什么会兴起?(背景)(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请同学们模仿分析文艺复兴和西欧宗教改革背景的方法来分析一下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现实阻碍: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力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认识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武器。

  课堂设问五:根据上述条件判断,启蒙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提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导入下一环节:上面我们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进行了分析。谁能由此推断出启蒙运动最早发源于哪个国家? 历史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即具体的措施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言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如以礼、仁治国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观念,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循循善诱、学思相长的先进的教育方法,整理典籍、保存文化的执著追求,也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特性及其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而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教学难点】

  1、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投影: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作的成绩,值得受到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一位美国学者

  为什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

  一、孔子其人(板书)

  (提出问题)孔子一生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如何概括? (学生活动)

  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报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提出问题)2.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

  (1)时代: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2)影响:

  ①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②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③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④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二、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提出问题)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学生活动)

  A.思想:

  (1)“仁者爱人”: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孔子提倡仁的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1)“克已复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评价: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规范制度。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思想保守的方面;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3)“中庸之道”: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B.教育:“有教无类”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三、“万世师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提出问题)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活动)

  A.对中国:

  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②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B.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c.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提出问题)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总结归纳)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等原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在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在政治方面,孔子周游列国,兜售“仁”“礼”学说。但孔子的思想代表了当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张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他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孔子晚年退修诗书。孔子思想经过后来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历史说课稿模板 篇2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川教版世界近代史部分的一节复习课,说课的题目是: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1、教材内容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复习主题,包括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的三课内容:英国的新生、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

  2、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②讲述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从世界近代史的整体来看: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确立的历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欧美国家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跨越,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次巨大变革。

  这一复习主题主要在讲述“资本主义的确立”部分,属于资本主义确立的“开局之篇”,是世界近代史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教材的第一学习主题来看:

  该主题是讲述“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共5课,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讲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舆论准备和资本主义发展条件环境的开拓;二是“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讲述欧美主要国家反对封建统治和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及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三是“欧洲的殖民扩张”,讲述西欧殖民者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野蛮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这一复习主题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第二部分内容,属于第一学习主题的“核心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主题的复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建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框架,区分易混点;另一方面能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4、教学目标

  今年的这届学生,是我县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的第一届。我省从今年已开始实行开卷考试,新形势下,“教”重在教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学”重在学方法、能力、思路、规律。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九年级学生还面临升学的压力,“教”与“学”还要适应“开卷”考试的要求。复习课作为新授课的后继教学,要巩固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上述情况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①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内容

  ②比较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三个文件

  ③客观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认识一个民族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

  5、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节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1)重点:三个文件

  (2)难点:评价人物

  历史说课稿模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2).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共同收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二、说教、学法

  (1)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三、说学情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经过一学期的课改引导学生各方面都有关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引入课题)

  (1)课前收集学生有关于以前学习过的诸子百家(孔子、老子、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孙武、孙膑等)?通过提问回答初步了解诸子的一些情况。

  (2)、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学派和著各的思想家?通过此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本课的主要内容。

  2、新课:

  (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通过以上论述让学生各个学习他的伟大及思想理论和教育理论。

  (2)通过填表认识主要四家学派的思想及著作,从而体现他们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3、小结: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历史说课稿模板 篇4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节内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再者,贞观之治上承文景之治、开皇之治,下接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所以学好本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封建社会盛世这个专题知识,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 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生,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说教法

  历史知识的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教授,所以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还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练习法等。

  ▲说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培养他们自主获取信息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因为初一学生知识积累较少,还未形成正确史观,所以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约3分钟)采用故事引入法导课。选用“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 的故事导入。该故事紧扣本课内容,可以实现有效导入,同时因为故事本身趣味性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附故事: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

  然后通过设计过渡语: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1、通过设计问题:① 隋朝是怎样灭亡的?②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目的内容,找出答案。让学生掌握唐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和都城,(教师板书概括)

  2、让学生发问,师解疑释难。

  (二)、“贞观之治”(重点)

  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的理念。我按照“明晰概念DD了解表现DD探析成因”这样的脉络予以教学该目内容。

  先用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因目睹隋亡过程,前车之鉴,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然后联系借助教材第九页第一段的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贞观之治”的概念及其表现。

  而在探析“贞观之治”的原因时,我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合作,并在教师的引领下,概括出5点原因,并板书出来。此后,教师可以以史为鉴,联系时政(点到为止)继这个环节结束后,展示《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让学生认识到治世局面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让学生知道,这也是“贞观之治”得以形成除开明政策外的另一重要原因。

  完成了该目教学任务后,我选取《课课精练》(练习册)和近些年的中考习题中的一些对应题目及时巩固知识,提高效果。同时,也可借助习题弥补完善本课教学,对题目的解答,关注层次教学,因材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有意让差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

  (三)、教学“女皇武则天”

  (1)放映《大明宫词》有武则天登基场面的电视剧片段,让学生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同时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武则天。教师加以点评,让学生知道“尽管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哪些?”由此要求学生让阅读教材后归纳,得出答案。而后教师进一步引用郭沫若对武则天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句话的意思是她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她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女皇帝,女政治家。)来论证。

  (2)同步巩固:当场完成《课课精练》中的适应题和摘录的中考相关考题予以巩固训练

  (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引用范文澜先生的话“唐朝只有两个半明君”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半明君是谁,并说出理由。这样处理,既可以复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正确认识,也为下课教学设置了悬念。

  三、全课总结 用歌谣进行总结:

  (一)

  唐太宗 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 轻徭簿赋重生产, 君臣廉洁又勤政,

  “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 “贞观之治”真繁荣。

  (二)

  唐朝有个武则天, 后宫之中掌大权, 晚年称帝国号周, 唯一女皇她为先,

  弘扬“贞观”有政绩, 引出“盛世”到开元。

  四、课外作业: 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布置下一课的预习提纲。

  ▲说板书设计:一、隋亡唐兴

  1.隋炀帝的暴政 2.李渊建唐代隋(618年) 3.李世民登基(626年)

  二、“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的局面形成

  (二)“贞观之治”的原因:

  1.以隋为鉴,以民为本 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勤于政事,善于纳谏 4.精兵简政,吏治清明 5.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三、女皇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历史说课稿模板 篇5

  一、教材分析

  《动荡的中东地区》是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的一节课。本课内容紧紧围绕一个主题——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按照一条线索中东动荡局面的产生——动荡局面的频仍——动荡根源的复杂性展开叙述。层层推进,逐步深入。

  二战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世界大战短期内不会爆发,但地区冲突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中东问题尤为突出,它集中了战后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民族、宗教、政治、经济、地缘……任何构成混乱与动荡的因子都能在中东发现其渊薮,这也是中东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的症结。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中东矛盾的复杂性这一关键问题。解决好了这一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中东地区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地理课中已有所涉猎,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关于中东问题,多数学生对其动荡表象很感兴趣,但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动荡局势的成因、后果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贴近历史。并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达到认识上的提高。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及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中东地区在地理、交通、经济方面的重要价值;知道为解决中东问题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掌握中东战争的基本概况。

  (2)在收集并运用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整合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意识;并通过讨论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中东战争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冲突与战争最终受害的是广大人民,战争不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办法,树立和平观念,认识到生命与和平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中东战争概况、认识战争的严重后果 2、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确立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通过对历次中东战争的分析,不仅可以准确把握中东政治局势的特点,而且为理解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作了铺垫。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是中东局势动荡的重要原因,也是中东问题难以顺利解决的症结所在。

  难点:分析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确立依据】中东地区战火频仍,其原因错综复杂,而九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理性思维能力不足,让他们有条理的'分析交织在一起的诸多矛盾,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对本课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创设法:激发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2、探究式教学法:设计恰当的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历史说课稿 篇7

  一、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世界格局》第三课时

  主要内容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为主题,以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和影响以及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更应如何应对。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既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又将成为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础,她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不能阻挡。因此,本课对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起到了总结的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可以使他们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含义、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中国应对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通过课前自主预习题、课中探究题、最后的课堂总结等问题的设置,使学生体念参与整课学习的快乐,使课堂达到最佳效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意识,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与责任感。

  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海马汽车、奔驰轿车、家乐福、耐克、海尔集团、波音飞机……教师提问: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学生回答:经济全球化趋势教师设问,导入新课: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如何到来的?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新课学习:通过设置6多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学习课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既体验合作学习,有解决本课难点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受经济全球化趋势,从而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教师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就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趋势。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通过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当前的生活中时时处处体现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第一个子目“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客观环境;

  (2)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PPT补充资料的得出。

  (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通过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增强论从史出的能力,突出重点。)教师出示三则材料,理解内容。

  (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出示材料: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卡斯特罗

  3、课堂小结:当今全球化大潮汹涌澎湃,在国际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强还是退却,国人已经找到了一个振聋发聩的答案:那就是在风浪中与全球共同搏击,建立和谐世界,谋求共同发展!

  四、巩固练习

  历史说课稿模板 篇6

  一、教科书对于学生发展的功用

  (一)知识构建功能

  本册书从内容编排上看,主要以时间顺序,以章节体形式编写;从线索看,主要有以下几条:

  1、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2、重要的国际关系

  (1)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三次殖民高潮)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争夺世界霸权斗争)

  3、民族解放斗争

  美国独立战争、拉美独立战争——亚洲革命风暴——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4、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从每课的内容看,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完成一节课、一个单元的知识构建,并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各线索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整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能力培养功能

  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这些课程内容来培养学生能力,包括知识构建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辨证地看待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践操作功能

  教材设置活动课,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拓宽了视野,掌握了查阅资料,利用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比较成熟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自编自演的历史剧,虽尚显稚嫩,但在过程中,挖掘历史的背景,揣摩人物心态和语言,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心理教育功能

  历史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在学习过程中,从历史人物的坎坷悲壮,从历史发展的曲折反复,学生能够获得一个心理感受: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想做成某件事,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从而增加心理的承受力。从世界史的发展中还学习到许多为科学献身、为国家捐躯、为真理求索的人,从他们身上,学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有很大的收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成功和失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情感教育功能

  本册书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从中我们受到的启发是:一要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的进步,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应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否则将被历史淘汰;二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知耻而后勇,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意识到当代青年肩上的重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奋斗。

  二、教科书的课程价值达成度

  (一)从内容选取上看课程价值达成度

  本书内容包含从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直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集中叙述了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

  本册书按时间顺序、以章节体的体例叙述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变迁。本书的主要线索是以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与之相关的线索还有:三次殖民高潮;被压迫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与冲突。主干知识与支干知识之间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共同构筑成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从内容的选取上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方面,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广阔画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再掌握历史发展的各时期的特点,从而掌握了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内容。

  (二)从内容组织上看课程达成度

  本册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它改变了以往教材的繁难偏旧的编排,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观点。以前的历史往往以政治史为主线索,学生从书中接受的往往是比较僵化的观点,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书从内容选取上,增加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展现的是历史发展的全貌,学生又可以从文学、科技、经济发展的角度去掌握那个时代,迎合了高中学生知识的个性多样性和知识的综合化需要。

  (三)形式特征看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册书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新教材课型多样, 除了讲读课外,还有阅读课、活动课。上好这些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能力。

  (2)新教材增加了大量图片、画像、资料,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3)每章开始设引言。引言介绍了本章的内容背景和线索。便于学生从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掌握历史发展的特点。

  (4)每节课后的练习题增设了《阅读与思考》专栏,由学生选做,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5)书后加附了《部分中英词汇对照表》。

【历史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一历史说课稿03-20

高二历史说课稿12-15

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03-02

有关历史说课稿模板通用05-12

高中历史教学说课稿11-03

初一历史宋代社会风貌说课稿03-14

初三历史《经济大危机》说课稿范文03-18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11-25

七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