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时间:2024-01-29 07:08: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说课稿

  一、说教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是一首儿童诗,诗歌以问答的形式,带领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乘着温暖的春风”,去寻找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学习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雷锋精神。

  全诗共五个小节。第1-2小节写“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小溪向我们讲述雷锋冒着蒙蒙细雨,在泥泞路上抱着迷路孩子的事迹。“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路上”,说明环境恶劣,行走困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雷锋抱着迷路的孩子。通过“脚窝”一词,可以想象雷锋在泥泞的路上抱着孩子、冒着细雨行走的艰难。第3-4小节写“顺着弯弯的小路”寻觅,小路向我们讲述雷锋踏着荆棘、流着汗滴背年迈大娘的事迹。踏着荆棘,说明小路难行。因为小路难行,背着大娘的雷锋洒下一路汗滴,仿佛“花瓣上晶莹的露珠”。通过“背”“踏”“洒”一连串的动词,可以想象雷锋叔叔背年迈的大娘非常吃力。这四个小节的描写很有画面感,鲜活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与人物刻画相得益彰,自然表现了雷锋叔叔关爱他人的决心、毅力。第5小节概括地写“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两个“哪里”一头一尾,凝练概括,点明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的主题。教材泡泡中的“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与课文呼应,旨在告诉我们雷锋精神永存,人人都在学雷锋、做雷锋。全诗语言简洁,相似的结构,反复的句式,读来朗朗上口。插图是吴为山先生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雕塑作品,更能让我们感受到雷锋朝气蓬勃、迈步向前的精神风貌。m]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试着背一背课文。

  3、通过了解雷锋的事迹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少先队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雷锋精神,如何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四、说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玩“转转盘”的游戏。

  教师将本课要求会认的13个生字写在转盘的13个等分区间内。指名上台转动转盘,转盘停止,指针指向一个汉字,该生读出这个汉字并口头组两个词。依此进行游戏。

  2.小组内指名用会写字和熟字组成常用词,组内其他学生听写词语,然后组内互评互纠。

  雷锋叔叔足迹昨天昨晚洒水温和温暖暖气

  雷锋叔叔足迹昨天昨晚洒水温和温暖暖气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组词。

  4.师生对读本首诗歌。

  (二)指导朗读,感悟诗情

  1.引导学生发现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1)教师范读第1、3小节,学生听后说说自己的发现。(第1、3小节都有相同的问句。)

  (2)教师再读第2、4小节,引导学生观察第2、4小节第一行诗句有什么特点。(都是答语。)

  2.指导朗读第1、2小节,读好问答的语气。

  (1)指导朗读问句。

  课件出示句子: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①指导观察这一句和课题有何不同?(比课题多了一个短句“你在哪里”。)

  ②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语速、语调上的变化。

  ③指几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④教师小结:第一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逗号,朗读时稍显沉稳。第二个“你在哪里”后面是问号,朗读时,语气上扬,由急到缓,语调适当延长,读出“急切”之意,表现出心中呼唤雷锋的迫切心情。

  (2)指导朗读回答的诗句。

  ①学生自由读第2小节,体会朗读的语气。

  ②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后教师示范读。

  ③小结:小溪的话要读得肯定有力,要借助语速的快慢、语气的轻重来提升朗读的效果,如,读“瞧”,语气要上扬,停顿稍长,可加上适当的动作或借助惊奇的神态来朗读,读“瞧”后面的语句,要提高音调表现对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意。

  (3)多形式朗读第1、2节: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读出区别,读中感知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3.同桌互读第3、4小节,再全班交流、朗读。

  4.指导朗读第5小节。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主读。

  (2)思考:这一小节应该怎么读?

  提示: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音,停顿久一点儿,凸显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哪里”重读,语速稍微慢一点儿。

  5.(课件播放朗读音频)全班齐读后再多形式朗读。

  (三)细读诗句,想象画面

  过渡:“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让我们再到诗歌中去找找吧!

  1.品读诗歌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自由读,想一想:雷锋叔叔曾在哪里做了什么事?

  (2)理解“泥泞”一词的意思。

  ①学生读诗歌后自由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自己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泥、泞”两个字都是含有偏旁“氵”,再联系“泥”的意思来推测;也可以从文中“蒙蒙的细雨,路上的脚窝”等细节联系上下文来推测;还可以联系生活情景,想象下雨天在泥巴路上行走的情景来推测。

  (3)朗读诗歌,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形象。

  ①指名读第1、2小节,学生边听边想象诗句描述的情景。

  ②想象周围环境。(课件出示长长的小溪、蒙蒙细雨、泥泞小路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蒙蒙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流淌的长长的小溪,下个不停的绵绵细雨,坑坑洼洼、湿滑不平的小路,还有一路深浅不一、歪歪扭扭的脚窝。

  ③想象人物表现。引导想象: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雷锋叔叔是怎样“抱”着迷路的孩子的?从“抱”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泥泞的道路上,雷锋叔叔抱着孩子是如何行走的?

  ④感悟形象:下着蒙蒙的细雨,踏着泥泞的小路,即使一个人走也会很艰难,更何况要抱着一个孩子。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雷锋叔叔处处为他人着想,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人的精神。)

  ⑤升华情感,合作朗读第1、2小节。

  雷锋叔叔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双脚,但他依然坚持把孩子送回了家。让我们合作朗读第1、2小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感受雷锋叔叔的高大形象。

  (4)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生自由讲,再指名讲)

  2.品读第3、4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1)指两名学生合作读第3、4小节,指导学生想象:通过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2)指导理解“年迈”“晶莹”的意思。

  “年迈”,可以结合语境猜测,“年迈的大娘”,指大娘年纪大;还可以通过近义词来猜测它的意思:年迈—年老。

  “晶莹”,其中的“晶”有三个日,可以猜测“晶莹”有“亮亮的”意思;还可以出示水晶类等图来感受“晶莹”之意。

  (3)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画面描述。

  (4)教师补充“雷锋背大娘回家”的故事。

  (5)此时此刻,如果雷锋叔叔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6)小结升华,感情朗读。

  送迷路的小孩,背年迈的大娘,雷锋叔叔真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助人为乐的人。这样的雷锋叔叔,我们怎么能不爱他,怎么会不着急地寻找他呢!让我们合作朗读诗歌前四个小节。

  3.品读第5小节,拓展想象,体会雷锋精神。

  (1)齐读,思考:孩子们找到雷锋叔叔了吗?(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2)指导朗读:朗读“啊”时,可稍微延长声调,停顿长一点,凸现顿悟之意。“终于找到了”读出惊喜,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哪里”重读,语速稍慢。

  (2)联系上下文,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寻觅”。

  (3)指导学生拓展想象:

  ①我们又在什么地方遇见了雷锋?他在帮助谁?怎么帮?

  ②学生自由交流,说说身边的“雷锋”,让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更加深入学生内心。

  ③指导学生说说雷锋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思考:雷锋叔叔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课文里所说的“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中的“雷锋叔叔”是当年的那个“雷锋叔叔”吗?

  4.自由地、有感情地用多种形式朗读全诗。

  (四)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冒、弯、留、背,引导学生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字都是上下结构,且都是上宽下窄。

  2.指导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及在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开展“雷锋故事知多少”的故事会,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争做“小雷锋”。

  2.收集并积累雷锋名言。

  3.完成本课对应练习。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这样设计的理由是:

  六、说课后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体会诗的韵律美的同时,真真切切地走近雷锋。

  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教学目标,仔细读诗歌,看看诗歌共有几个小节?这首诗歌中哪些段非常的相像,有哪些不同?学生开始认真地研读诗歌,仔细地寻找起来,在这样的探究中,才真正走进了文本,细心地去寻找种种蛛丝马迹。因此像一、三小节的字数多少、句子长短都一样,只是改变了地点和修饰的词语,动词用得不同,但意思相近。一、三小节后面一句一模一样,但读的时候语气要分出来。二、四小节的开头都是xx说,中间说雷锋做的好事也差不多的等等精彩的答案也就出来了。这就是通过教师层层递进的导入,引导学生自学的最好范例,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研读文本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解剖分析的能力及仔细学习的氛围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理清思路,指导背诵作了很好的铺垫。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并且还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篇课文的语言文字很美,读起来特别富有诗的韵味美,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特别是课间的适时出现泥泞的小路蒙蒙的细雨等画面的出现,为孩子的理解和感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基础上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培养孩子的技巧和能力,让学生自己来感悟应该带着怎样的语气去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有所感触,有所感想。

  雷锋这个人物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对于现在我所面对的小孩子,却非常陌生。但上这课时适逢学习三月五日雷锋日,总队部布置了学习雷锋的活动,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因此在上完这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雷锋,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和雷锋有关的四个小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