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时间:2024-04-03 07:06: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内《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这节课教学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学前知识调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投球游戏这一体育活动项目很感兴趣。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 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 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但间隔时间较长, 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因此,关于本节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亲身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数据中蕴含着信息)。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投球游戏,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得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的探究、制作和读图能力。

  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采用激励引入——引导探究——读图分析——比较归纳——动手制作——评比总结六大环节,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

  六、说教学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六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环节一:激励引入,提出评选办法

  根据课前的氛围相机引入,提出本节课将根据同学们上课的表现评选智慧星和风采星的评选办法。用评奖的办法既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同学们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提供统计的数据。

  环节二:引导探究,凸现必要性

  通过谈话抛出球类比赛中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的问题?让学生猜测。引导学生体会要知道哪种情形投球远,需要用数据说话,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在出示第一小组同学投球统计表后提问

  1、老师采用了什么方式整理这些数据?你能分别介绍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具体情况吗?(侧重让学生观察单手和双手投球最远和最近的同学如果想一下子就看出单手投球或者双手投球远近情况?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两幅单式条形图,复习相关知识,如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单位长度大小?……

  (有意识创设让学生根据两幅图分别说出1、2、3号同学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观察起来不方便的实际困难,凸现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如果要很快看出每个同学两种情形对比的情况,怎么办?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组织学生讨论后交流,在这里我紧紧抓住“如何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二合一”的重点,进行引导。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1、“将两幅图重合在一起”,当学生出现这一想法时教师马上让学生讨论其可行性并通过可件展示,如果完全重合后,横轴和纵轴完全重合再了一起,便于观察了,可直条也重合了,反而不便于观察了,那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2、将两幅图的直条并列在一起:由于学生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很可能不能准确的表述并列的过程,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各个部分怎样合并?并借助课件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清晰理解两幅图的合并过程:横轴纵轴完全重合,两种直条并排在一起。

  揭示课题:像这样,用不同颜色直条表示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数量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环节三:读图分析,加深认识,当新的统计图呈现在大家眼前之后,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

  复式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从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统计图进行分析,比如,数量多少情况,相差情况等等,只要合理就给以肯定。

  大多数情况下,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一些?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你能根据上述7位同学投球情况猜测一下你的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呢?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环节四:对比分析、总结优势

  这幅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你认为条形统计图有哪些优点?

  复式统计图和单式统计图比较,你认为又有哪些优点?

  (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思维互相碰撞,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小结板书: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环节五:动手制作,巩固应用

  接下来,让孩子们根据课堂评选出的智慧星和风采星的情况动手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收集数据,想好标题,尝试制作

  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指导。

  环节六:展示作品,评比小结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数据能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所以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条形统计图补画完整。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情境预测——尝试动手制作——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讨论法等。

  三、说过程

  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索的角度出发,分如下几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一):复习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在这里我设计了简单的统计方面的概念练习,让学生回忆三种统计图名称及各自的特点,以便新课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又分两个层次:

  1、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回顾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我以谈话的形式引出学生喜爱的蓝球运动,并出示教材中的问题情景。这个问题情景使学生很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通过自己推测哪种投球距离较远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欲望。先出示统计表推测,紧接着我设疑 “虽然从这个统计表中也能比较出哪种方式投球距离远一些,但不直观,有没有更直观的方法”由此引出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并让他们回顾了制作方法。

  2、设置悬念,合作探究,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

  第一次设问,从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比较出哪种方式投球距离远吗?够不够直观?

  (我这样设问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认知的冲突中,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整节课充满一种问题意识。)

  第二次设问:怎样做会更直观?引出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让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并展示学生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探究新知。

  1、引出课题

  在这一环节教师先与学生共同观看制作过程,最后以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并板书。

  2、总结概念和优点

  在学生知道了这样的图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我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在这里既给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又为他们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学生完成了这两个问题,也就实现了对“复式统计图”这一知识的深度建构。

  3、读图,提取数学信息。

  在这里我让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数学信息,最终得出大多数情况下单手投球比双手投球距离要远。只有4号和6号是一个特例。

  (四):尝试应用,巩固知识

  这一层次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经历完成统计图、分析数据的过程,对新的知识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并根据信息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体系,建构框架。

  (六):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设置了两项作业。

  1、考查学生技能,完成“试一试”的第三小题,让学生由统计知识再回归到本学期的百分数应用题,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相通的。

  2、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再次的验证我们所学知识。

【六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相关文章:

《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04-12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11-18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2-31

数学《条形统计图》的说课稿范文04-12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05-01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05-01

【合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3篇01-24

《复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07-06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范文05-01

大班数学:条形统计图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