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2:11:3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庄子》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

"目的要求"

《庄子》二则 教案教学设计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寓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 理解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难点 了解《庄子》寓言的内容、寓意。

                                         第一课时

一、揭题示标

        多少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

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便是庄子。在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庄子

思想对于我们仍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注意的字音:

倏(shū):<书>极快地。如:倏地。

沌(dùn):混(浑)沌。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如:混沌初开。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渻(shěng):古代人名用字。

恃(shì):依赖;倚仗。如:有恃无恐。

        注意的字意:

   时:常常,时常。              德:恩,恩情。   

      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方:正。                                  恃:凭着,依靠。

   犹:仍然。                应:作出反应。

       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疾视:怒目而视。          无变:没有反应了。

       德:指精神。                             异:别的。

        应:应战。                                反走:转身逃跑。   

三、出示自学指导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               )

          ②谋报浑沌之德          (                )       

          ③方虚骄而恃气         (                )         

          ④反走矣                    (                 )

       2.翻译句子。

        ①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                                                                                        )

        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                                                                                        )

       3、了解全文大意,请一位学生翻译全文,有不当的地方其他

学生矫正。

        (译文)南海的大帝名叫倏,北海的大帝名叫忽,中央的大

帝名叫浑沌。倏与忽常常相会于浑沌之处,浑沌对待他们十分殷

切。倏和忽在一起商量报答浑沌厚重的恩情,说:“人人都有眼、

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惟独浑沌没有,

我们试着为他凿开七窍。”他们每天凿出一个孔窍,凿了七天浑

沌死了。

         〈呆若木鸡〉译文略

      4.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译文写在作业本上。

                                         第二课时

一、揭题示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从中领悟一些事理。

二、背记随堂知识:

        1.《浑沌之死》选自《       》。古人把         的状态也称作浑

沌。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                           

    2.《呆若木鸡》选自《       》,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                                                                                   )。

三、出示自学指导题:

        1.《浑沌之死》如何理解?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

      庄子用“倏”“忽”给“浑沌”开窍的故事,比喻人的自我感觉中

常常带有不可超越的功利性,也就是说,庄子意在针砭人不能与

与万物自然相处。庄子主张的浑沌之境,是真朴的自然之道。庄

子认为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以庄子的哲学体

体系来理解其寓意主要是无为而治;脱离庄周哲学体系去理解,

即纯粹当作寓言故事去解读,会给我们更多启发。不按照规律办

事,就会好心办坏事,这是最明显的启发。

         2.《呆若木鸡》如何理解?

         学生根据提示思考,讨论:

         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明确:

        庄子在该文中表现的根本思想与《浑沌之死》一样,都可归

结到“恬淡无为”的政治主张,这些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批

判的,也是积极的;同时我们又从文中体味到:精神内敛、修炼

功、修养到家,便能百战不殆。由此可悟出人生的大道理:人们

如不断绝竞争之心,急功近利,则易树敌,彼此仇视;如能消除

急于求成的竞争心理,凭实力气定神闲地战胜竞争对手,乃为上

策的。

四、整体感知,弄清写作意图,理解寓意。

       学生思考,老师作提示。  

       学生回答,老师纠正后明确:

       1.善用寓言阐明一定道理。两则短文均是寓言,都有一定寓

寓意。第一则可理解为不按照规律办事,会好心办坏事;也可理

解为做事不考虑后果,结果弄巧成拙。第二则可理解为要把骄傲

浮躁收敛起来,把力量气势凝聚于内,才能修养到家。

       2.语言精炼,意境开阔。两则寓言总共不到200字,却写得意

境深邃,简洁之至,寥寥数语,把倏、忽二神做事快而不加思考

刻画了出来;把斗鸡由骄盛到似木鸡表现了出来。

   写作借鉴:两篇文章短小精悍,想象大胆,充满浪漫主义色

彩。该特点在《浑沌之死》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文中“倏”“忽

及“浑沌”的命名,堪称瑰玮奇诡。这是同学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五、课内训练:

     1.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2.说说“呆若木鸡”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六、作业:

         1、理清本课知识点,了解寓意。

         2、预习下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