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唐诗第二专题--声韵风骨兼备的盛唐诗(高二选修)

时间:2020-12-06 10:51:2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第二专题--声韵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苏教版高二选修)

一、“板块预览”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第二专题--声韵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苏教版高二选修)

唐诗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座空前绝后的高峰,而盛唐诗则是这座高峰的峰顶。这个时期的诗坛,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除了李白、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之外,以高适、岑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了边塞诗派,这是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的诗表达了将士们从军报国的英雄气概,不畏边塞艰苦的乐观精神,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战士们怀乡思家的情绪,揭露了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使唐诗增加了无限新鲜壮丽的光彩。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受佛老消极思想影响较深,在仕途失意后过着退隐生活,他们的作品以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为主,思想性虽然不强,但艺术上很有成就,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课标聚焦”

1 读《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研究送别诗和思乡怀人诗的不同特点。

2 读《山居秋暝》《与诸子登岘山》,研究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3 读《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研究边塞诗的特点。

三、“背诵鉴赏”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

2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4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四、“自主预学”

第1课

1、文学常识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应“道侔伊吕科”,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李颀(六九零?-七一五?),东川(今四川省三台县)人,寄居于颍阳(今河南登封)。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进士及第,任新乡县尉,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李颀性格疏放,交游很广,与王维、王昌龄、高适等诗人都有交往。李颀诗今存120余首,有成就的诗歌要推边塞诗、描写音乐的诗篇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赠别诗。李颀能写各种体裁的诗,尤以七言歌行和律诗见长。

○王维(七零一-七六一),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孟浩然(六八九-七四零),湖北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患疽卒。曾游历东南各地,与王维齐名,称为“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现有《孟浩然集》。

2、知识梳理

①  字音辨析

蹉(cuō)跎  浣(huàn)女  沾(zhān)襟

②  一词多义

胜    胜(胜过)作一书生     青枫浦上不胜(承受)愁   

江山留胜(名胜)迹     胜(才华出众的)友如云

③  古今异义

往来成古今  一代接一代   今指“去和来”

④  词类活用

天气晚来秋     名词作状语  在傍晚

⑤  特殊句式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谓语前置 应为  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第2课

1、文学常识

○高适(七零二?-七六五),字达夫,唐渤海蓨人。高适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诗人,早期的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部分反映民生疾苦。但高适诗歌的主要成就是边塞诗。他的诗写的比较深刻,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还有一些是揭露了士兵生活和将领的骄奢淫逸,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着作有《高常侍集》。

○岑参(七一五-七七零),江陵人。岑参的诗,题材多样,想象丰富。特别是几次随军出塞,描写边塞最为擅长。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有《岑嘉州集》。

2、知识梳理

1字音辨析

逶迤(wēi yí)  胆慑(shè)  草檄(xī)  伫(zhù)

2一词多义

孤城落日斗兵稀      士兵

料知短兵不敢接      兵器

3古今异义

男儿本自重横行    指在战场上与纵横驰骋,与敌军作战   现指做事蛮横、不讲理

4通假字

胡骑凭陵杂风雨    陵 通 凌

5词类活用

美人帐下犹歌舞    名词作状语  在军官的营帐中

轮台九月风夜吼    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

车师西门伫献捷    名词作状语  在西门

◎特殊句式

半夜军行戈相拨    省略句  省主语“官兵们”

五、“文本品读”

第1课

○文章主旨

《望月怀远》抒发了对远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送魏万之京》中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空明而清新、幽静而有生气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与诸子登岘山》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写法借鉴

《望月怀远》构思奇妙,意境幽清。

《送魏万之京》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山居秋暝》艺术特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与诸子登岘山》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

第2课

○文章主旨

《燕歌行》这首诗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勇敢、坚毅的精神,也表达了诗人乐观奔放的感情;诗中颇多夸张的描写,却都是在更高的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因此读此诗,确实能给人带来热烈、亢奋的感觉。它不愧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代表作。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首诗用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

○写法借鉴

《燕歌行》的特色是把同一时态下发生的事情,把相类或相反的情景,采用镜头转换、对比的手法,交替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造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引起人们的联想、思考。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的特色

①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

②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六、研究唐诗宋词

1 本板块的学习方法点拨

㈠学习诗歌,特别是古典诗歌,理解词句是关键,如果不能读懂基本意思,其它一切都将无从做到。要准确理解本专题的诗歌,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地域名称、官职名称、典故等,如关城、御苑、羊公、李将军等等。二是对跳跃性较大的句子,要能合理推断出省略的内容。如“灭烛怜光满”,为什么要灭烛?是因为误以为光线太亮而失眠才导致“竟夕起相思”。但是“灭烛”后仍然无睡意,这才凸显出相思之深。三是词序的颠倒,要知道正常的词序是什么才好理解。如“莲动下渔舟”,是说渔舟归来,碰得莲叶晃动。如不懂得词序颠倒的.情况,这句话显然不好理解。除此以外,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也是理解诗歌必不可少的功大,这就不用多说了。

㈡关于诗歌的景物描写

诗歌是用来抒发情感的,但这种抒发情感大多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它往往是借助对某种意像,如景物、人事等的描写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因此,景物便成了古诗描写的主要对象。但是,景物在诗中的作用又是十分复杂的。从本专题所选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用景物暗寓感情,也即通常所说的借景抒情。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间两联一写景物,一是人事。诗人写这些,用意是借这里的景美人更美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追求的境界。

2.是借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或创设氛围。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其中第三联重点描写登山所见的萧索荒远的景象,很好地营造了一种悲愁的气氛,为后两句的抒情创设了一种情景融合的环境。

3.是借助景物特征点明时间、地点或节令。如李颀《送魏万之京》中的“微霜”,《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诸子登岘山》中的“天寒”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描写很多时候其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兼具几种作用或意义,这要从具体情况来分析对待。

(三)对比和衬托

对比和衬托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事物经过对比,往往更能显示其特点。例如高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战士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拼命以至死伤惨重,而将帅们则是在帐中边吃酒边欣赏歌舞,这巨人的反差便形成了对将帅的强烈谴责和揭露,而这正是诗人所要着力表现的主要意思。这就是对比的作用。衬托是指要突出某种事物或感情,不直接从正面进行刻画或描写,而是着力突出与其相关或相对的方面以显示中心或主旨。如我们平常说的以静衬动,以明衬暗,以有声衬无声等等都是这种情况。

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就成功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这首诗为了表现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和高昂的战斗意志,不从正面直接写将士们如何如何,而是把自然环境的恶劣作为全诗的描写对象,极力夸张和铺陈。敢于在这样的环境中战胜敌人的将士们的精神风貌也就完全凸显出来了。这就是衬托的好处。

2 浅析王维诗中的禅意

    说起王维,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对王维诗中的其他方面印象模糊。这只能“怪”王维在这方面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也“怪”苏东坡的概括太深入人心了。王维诗中的画真是俯拾皆是,如《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分远中近三个层次描写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就是一幅很好的水墨山水。除此之外,王维还是很好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有很美的乐感。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无声的寂静寻常人都可以发掘,但在人声响过之后的寂静没有很强的音感的人又怎能察觉?王维的这一句看上去朴实无华,但又空灵入妙。诗画双绝,乐、理、佛等方面成就斐然,可以说王维是一位高素质的诗人。本文着重分析王维诗歌中的禅意。 

   杜甫称王维“秀句寰区满”,这主要指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他的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与他的隐逸思想密不可分。而王维的隐逸思想又很受禅的影响。那么,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受这样的影响的呢?皮述民先生著的《王维探论》根据王维写的《大蔫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中有一句“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推断王维约在三十岁时皈依南禅宗,继而认为其有禅意的诗是在中年以后才产生的,因此把王维的诗分为具体写景诗和禅意诗。对这点我有点不同的意见。因为“十年座下”的“十年”可能是个虚数,并不实指。就算是实指也不代表他中年之前没有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王维约四十四岁的时候其母崔氏去世,维有《请施庄为寺表》道:“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由此可见王维应该早期就受家庭影响而对禅宗有所了解了。王维字摩诘,正是大乘居士维摩诘的音译之名。佛教的空、寂、闲、静,我们都可以在王维诗中找到类似的意境。所以我认为王维的诗歌之所以如画卷一般空灵出尘、意境幽远,除了他画家的选景布局技巧外,与它们里面的禅意密不可分的。 

   影响王维的主要是南禅。六祖慧能认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不重文字,不重形式,一切都要你自己去体会,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多少那都是个人的收获。也就是所谓的“悟性”“心法”。王维虽然天资聪慧,但算不上是悟性很高,所以始终没有达到大彻大悟。如果他大彻大悟就不会为凡尘俗世所羁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了。如果他大彻大悟,就甚至有可能专心参禅不再写诗歌了。他只算是若有所悟的人。王维把禅宗一切随缘、冲淡平和的心境带入诗歌,用禅宗的模式创新诗歌的模式。这就使他的诗歌朦朦胧胧之中或多或少带有一丝禅意、一点禅趣了。王维以士大夫的身份过着隐逸的生活,为了参禅他接近大自然;为了悟道,他观察自然。这就是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含有禅意的原因。 

   下面我们来分析分析他的作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闲”是因为作者远离凡尘俗世,没有人事烦扰,内心闲景得甚至连桂花的飘落也能察觉到;“空”是写山中的静谧。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这里“空”含有宁静的意思。四周是如此的静谧和谐,甚至当明月升起,那皎洁柔和的月光都可以惊动山鸟,使它们在林间鸣叫。全诗描绘了一个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又如: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山中的木兰花自开自落,消遥自在。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开得尽情,落得自然。“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适合这里,显得太世俗了;“孤芳自赏”也不适用,太清高了。辛夷花富有深邃的意象,我们从中看到了作者王维那种淡泊超尘、从容不迫的心境,感受到作者自足自乐的心情。 

再如: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诗人创造如此深幽的意境是想说什么呢?有人认为诗人是要“通过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自己在深幽的禅修过程中的豁然开朗”(史双元《禅境画意入诗精》);也有人说,诗人要“极力强调自然现象不过是瞬息即逝的幻觉”也就是禅宗尊奉的《金刚般若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陈允吉《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中国禅诗鉴赏词典》认为诗人创造了“以一瞬为永恒,以当下包摄了过去、将来,以有限表现无限的境界。”因为我的悟性不高,所以还没有参悟到以上各家的境界。不过我想,禅的东西主要是心悟,悟到哪个程度就看各人造化了。如果现在可以问王维他这首诗主要是想说什么,我想他自己也未必说得清。 

此外王维还有很多诗句也是有禅意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将谢灵运的山水陶渊明的田园融为一体,以画以乐以禅入诗,开创诗歌空灵静逸的新境界,不愧是唐诗一大家。他心灵莹洁剔透,“故心弦之动自与天籁合调,发为抒情之什,品悉至神,莫可方物”。(鲁迅《摩罗诗力说》)所以研究他诗歌里的禅意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

 

【唐诗宋词选读(唐诗)第二专题--声韵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苏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反思08-09

《唐诗宋词》教案12-18

品味唐诗宋词作文08-23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08-01

唐诗宋词话秋天12-07

唐诗宋词诉相思12-07

走进唐诗宋词作文11-10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07-28

描写春天的唐诗宋词08-06

唐诗宋词的美作文11-09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