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14 16:54: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而诗人张若虚也凭借这一首诗即“孤篇盖全唐”。

二、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其诗仅存两首,而此篇被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岂运《湘绮楼论唐诗》),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三、解释题意: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

四、配乐朗诵:

五、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16) 春江花月图

第二部分:(17-36)游子思妇情

(一)第一部分:春江花月图

1、 意象

朗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提问: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请找出来,并给这幅图画命名。

明确: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春江花月图--画面美

2、意境

提问: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 

(1)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

(2)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展开。

(3)画面清丽,色泽柔和,意境恬静幽美。 

3、哲思

这样的良辰美景,引发了作者怎么样的遐想?

朗读: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明确: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

(二)第二部分:游子思妇情

过渡语:请找出开启下文的诗句。

明确:不知江月待何人?

1、两地相思

朗诵: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分析:这四句写在此良辰美景之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白云”飘忽,象征了“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是地名,但这里并不确指,是泛指离别之地,且古诗文中“枫”、“浦”本就是离别伤情之所。“谁家”与“何处”互文见义,由一家一处联想到人间千千万万家的离愁别恨。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往复回环。这是一种诗意的痛苦,发自内心,缠绵悱恻,可谓不招自来,挥之不去。

2、思妇怀远

朗诵: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分析:前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诗人将“月”拟人化,写月之“徘徊”,既写出了月的自然属性,光影明灭,浮云游弋;又赋予月光人性,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久久在楼上徘徊而不忍离去。月华洒落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可这反而令思妇更添相思之苦。她想“卷去”、“拂”走这有点惹人愁思的清辉,可是“卷不去”、“拂还来”。将相思之苦写得如此形象逼真,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迷惘之情。

后四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深进而引起的无限遐思。月光引起的情思让她难以入眠,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许也在望月思念自己,生发托月传情的痴心。“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可是鸿雁长飞,月华难递;鱼儿跃动,只见阵阵波纹。向来有传信功能传说的鱼儿雁儿都无法传情,那只能借助梦境了。

(补充: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3、游子思归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提问: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

(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

(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补充:「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潇湘」,潇、湘二水在湖南零陵县合流后称潇湘。「碣石潇湘」,泛指地北天南。 「摇情」,是说即将落下的月亮,摇动起满树象征着离人情意的光辉。)

小结:

全诗写景别具特色。诗中写了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以“月”为主体。“月”是此诗的灵魂,是全诗结构的纽带,也是情景兼具之物。在月华的笼罩下,江水、沙滩、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闲潭、鸿雁、鱼龙、思妇和游子构成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美景图卷。其中虚实相生,浓淡相映,如同一轴巨幅的中国山水长卷,意境极为深邃而优美。 

全诗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这首诗有别于传统的单纯写景之作,也有别于一些单纯的哲理诗和言情诗。诗中有对春江花月夜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有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的讴歌,有对永恒人生哲理的探求,使得全诗景、情、理水乳交融,形成了清新而又邈远的意境,读后让人心旷神怡,并进而去探寻更深更美的人生真谛。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周国平说过:诗人与哲学家是相通的。他本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有着哲学家和诗人的双重身份。这句话在张若虚身上再次得到了验证。传说中,当年他就是凭借着一首完美的《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当之无愧。

总之,这首诗情景理融为一体,具有经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

景--春江月夜美景

理--宇宙人生哲理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附参考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

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它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天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照耀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游子象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美好的闺房中的门帘卷不去月光,在捣衣石上拂去月光但它又来了。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送信的天鹅能够飞翔很远但不能随月光飞到您身边,送信的鱼龙潜游很远但不能游到您身边,只能在水面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悠闲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流走春光,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月亮晚晚落下,如今又西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浏阳九中   李淑辉

   

【《春江花月夜》教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04-14

边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高二必修《登高》教案设计03-08

《窦娥冤》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03-03

《雷雨》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01-14

《登高》 教案教学设计(鲁人版高二必修五)04-14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日知录》三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二)04-14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