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漫笔:望月怀远a href=https://bbs.ruiwen.c

时间:2022-04-14 17:37: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唐诗漫笔:望月怀远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原帖地址:https://bbs.ruiwen.com/thread-36029-1-1.html

唐诗漫笔:望月怀远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论坛专稿)/a

东方雪

7、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每逢中秋,总有几句诗文在我们耳畔萦绕,如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文化积累再厚实的一点的还会想起谢庄《月赋》中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尽管用的是香草美人式的比喻,但还是将相思和乡愁捆绑起来,传达出来,真挚感人。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确写的不错。拿这首诗与诗人创作的其他诗作比较,比如成就颇高的《感遇》来比,也毫不逊色。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一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张九龄的《感遇》基本上继承了楚辞的创作方法,经常采用兰草、桂花等美好的形象自喻,在主题上也未能超出屈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执着追求和自我欣赏。事实上,作为开一代诗风的陈子昂来说,他的不少作品也都有这种古风的影子。张九龄的《感遇》写了十二首,陈子昂的《感遇》写了十六首。在那时,他们虽是诗歌的革命者,骨子里流淌的还是保守的血液。就连李白,也都是很鄙视近体诗的,他的律诗写得没有杜甫好,绝句写得没有王昌龄好。要说影响巨大成绩卓著的还就是乐府体、歌行体。

老实说,张九龄写《感遇》的难度不及《望月怀远》,因为写《感遇》是有现成的模子,那里比,哪里兴,哪里承接,哪里陡转,这基本是安排好了的。但是《望月怀远》不是这样,从它的内容上来看,写得自然而不造作,清新而不寡淡,深情而不腻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的确是好。起得没有波澜,却宏大深远。“生”这个字大概是学习了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注意,它不是“升”,而是“生”,这说明是月光自己要出来,要升起的,而不是被人牵着拉着再走向高出的,那种富有生命活力的节奏与轻盈升起的姿态,具有诗意。“天涯共此时”的“共”当然是受到谢庄的影响,表达出作为目光交汇的焦点,月光尅有将天涯相隔的两方心系在一起。因此,中秋赏月自然可享团圆之欢美,中秋望月亦可慰藉分离双方之苦痛。因此,我的想法是,中秋节应该拉闸停电,让当代人离开电视、电脑和房屋,去外面的街道和无边的旷野去好好看一看月光。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里的“情人”自然也包括亲人,而且在这首诗中指的就是亲人。“怨遥夜”三个字写得真切,因为夜晚之漫长而不得不忍受思情之漫长,那种折磨与苦痛让人难以忍受,因此会“怨”。我们可以注意到,写甲种情感,不妨以对立面的乙种情感衬托之,所谓铺垫是也。

在对“灭烛怜光满”进行阐释时,历来有分歧。我看到几本书上都这样认为:作者吹了灯,然后发现月光是明亮的,觉得月光是皎洁的,是可爱的。其实这是一个倒置句,因为觉得月光漫天,所以吹灭了蜡烛。这不仅从下句“披衣觉露滋”中因为觉得露水滋生凉意袭人才披上衣服的因果倒装一致,从时空角度我们也能看出月亮从初升到中天,光华渐亮,作者的足迹也有户内移到了户外。因此,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因“怜光满”而“灭烛”,因“觉露滋”而“披衣”。这是就句法而言的理解,从情感层面,我们的确看到“共”明月和“竟夕起相思”,并且将它们具体化。

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既然在现实的此夜没有办法将握在手里的月光送给远方的亲人,那就不妨作一个浪漫期许与安慰,回去做一个有关相聚的梦吧,更重要的是,那梦中也应该有如此美好的月光吧。有惆怅,但更多的是畅想和期待,所谓哀而不伤,是也。

【唐诗漫笔:望月怀远a href=https://bbs.ruiwen.c】相关文章:

《望月怀远》阅读课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公告:《a href=https://book.ruiwen.com target=_blank中语课堂教学精彩片断300例/a》专题征文活动正式拉开序幕.04-14

《望月》说课稿12-04

望月说课稿11-11

灯下漫笔 教案教学设计04-14

高二语文《灯下漫笔》说课稿05-02

《望月》教学设计04-14

《望月》说课稿模板05-07

本站将于7月1日更换域名,新域名为: a href=/a04-14

唐诗赏析:唱叹有神 思深情长--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赏析(网友来稿)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