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教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

时间:2022-04-14 18:20:0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

 课  题 逍遥游 总计 3  课时 第 1  课时

逍遥游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

教学

目标

1 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2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教学难点 1 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2 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 1 学习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哲理的方法。

2 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教学导入  : 

同学们,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儒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孔子的仁爱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治学态度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育,在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代表了那个时期主要的思想潮流,春秋时期的老子、战国的庄子时道家学派的两个重要的代表人物。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今天我们学习他的《逍遥游》,看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一】点拨 

1. 作者简介: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漆园吏。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虽生活贫困,有时靠借米和打草鞋度日,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所持思想极为复杂,涉览当时各家学说,独与儒、墨针锋相对,而以老子之言为指归,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把老子的“道”,解释为脱离一切事物的神秘的精神。否定人的认识能力和是非的客观标准的存在,在无是非、无得失、无荣辱的虚无缥缈的境界中逍遥漫游,从而倒向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对后世产生消极影响。但他愤世嫉俗,鄙薄富贵利禄,拒绝同统治者合作的精神,在反礼教、反封建统治的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 关于作品 

  《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可能出自其门人及后学之手,是他人伪作。外篇、杂篇其文构思巧妙,想象奇幻,词汇丰富,尤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不仅在先秦诸子中独具一格,而且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乃至鲁迅、郭沫若等后世著名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及其定名,即从庄子开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如《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形象,《养生主》中庖丁的形象,《秋水》中河伯的形象等。另外

《螳臂挡车》《东施效颦》等寓言故事,至今仍常为人所称引。 

3. 文章导读 

  《逍遥游》为《庄子》的首篇,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说都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逍遥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神话传说熔铸成篇,构思宏伟,气势磅礴,笔墨恣肆,洋洋洒洒,“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艺概》),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喻的运用,繁复灵活,令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二】 庄子的思想 

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 

他以人的完整生命为起点来思考人应当度过一个怎样的生活旅程。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环中和人生边上来反思人生。因此,他的思考具有终极意义。那些从某种意识形态立场出发的批评家们必然缺乏与他对话的基础,更没有无端攻击他的权利。 

 人活着,这是第一个无可怀疑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基本事实,没有比它更优先的。 

 人活着,是为了追求一个更幸福的生活,更欢乐的人生,这是最高目的,没有比它更重要了。 

以这样一个事实为起点,以这样一个目的为旨归,庄子问:人,尤其是被抛在滔滔乱世中、作为个体的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 

这是个乱世。“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之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过,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奚足为哉?虽不足为而不可不为者,其为不免矣。” 

庄子说,百年大木,被割开做成“牺尊”,加以青黄之色的文饰,而不用的部分被弃于沟中,牺尊与弃木相比,美丑虽有差别,但从丧失本性来说是一样的。夏桀、盗跖与曾参、史鱼相比,行为的好坏是有差别的,然而从丧失本性来说都是一样的。(《天地》) 

但这并不是说,善恶本身没有差别,而是说,相对于天道和天人合一的本性来说,这种对立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在“失性”上是一致的。有人认为道家鼓吹无恶不作与居仁行义一样自然,一样合理,其实是莫大的误解。 

 庄子接着说,丧失本性的表现有五种: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激扰嗅觉;四是五味浊口,败坏味觉;五是好恶迷乱人心,使性情浮动。这五者,都是生命的祸害。(《天地》) 

那么,是不是五味浊口人就不该吃饭?五色乱目人就该做睁眼睛?五声乱耳就该掩耳盗铃?当然不是。五色未必乱目,但若失去本性,被五色所炫惑,那么当然心神摇荡,追逐美色去了。好恶未必乱心,但有好恶就必然有某种立场和先入之见,如果固执地坚守这种立场和由此而来的善恶正邪分别,那么要是它们不合天道的话,则必然带来恶果。 

所以庄子批评主张纵欲的杨朱和主张禁欲的墨子,认为他们只是在欲望数量的增减上做文章,却没有考虑到二者都是不合人性的,没有考虑到还有实质上的变化,即不追逐欲望而又不扼杀欲望的“无无”境界。换言之,假如有了良好的生活意识和合乎天道的本心,欲望是不可能困扰人生的。因此,所谓“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的名言,其实是把人分裂为对立的两个方面,永远解决不了人生问题。庄子讽刺道,那些人好恶声色充塞心中,冠冕服饰拘束着身体,栅栏塞住了内心,绳索捆住了身体,眼看着在绳捆索缚中还自鸣得意。要是真有所得话,那么被反手缚绑的罪人、囚在兽栏中的虎豹,岂不是也可算作自得了?”(《天地》) 

庄子既不是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昭昭;也不是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派头。他知道对于天道,无论谁都应该敬畏,都不该太狂妄太自负,都不该固执于成见,师成心而自用,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否则,天道就被小的成就所遮蔽了,至言就被浮华之辞遮蔽了,儒家与墨家的争论就属此类,更何况一般人呢? 

“小夫之知,离不开应酬交际,劳弊精神于浅陋琐事,却想普渡众生,引导万物,以达到太一形虚的境界。像这样,只是为宇宙形像所迷惑,劳累身体而无法认识太初之境。……悲哉乎!你们的心智拘泥在毫末小事上,怎么会知道大宁的境界呢?”(《列御寇》) 

因此,人生并不必然痛苦,至乐、天乐也是可以获得的,这就看你怀着一颗什么样的心灵。【三】分析第一段: 

1.鲲之大中“大”什么用法? 

明确: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2.怒而飞中“怒”什么用法?这个词通常的用法是什么? 

明确:怒是奋发的意思,通常的用法是气愤之意。 

3.南冥者,天池也是什么句式?由何标志? 

明确:这是一个判断句,采用……者,……也表示。与之相同的是《齐谐》者,志怪者也。 

4.志怪中的“怪”是什么用法? 

明确:怪是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 

5.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是什么用法?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中的“以”又是什么用法? 

明确:前一个以是凭、乘的意思,表方式;后一个以是用的意思。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的“邪”是什么用法?“其”又是什么用法?它的其他用法还有哪些? 

明确:邪通耶,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其是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它的其他用法还有: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③难道(其真无马邪)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⑤还是(吾其还也)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中“且”是什么用法?它还有哪些用法? 

明确:且是再说的意思,它的其他用法有: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②况且(且尔言过矣)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 

8.而后乃今培风中的“而后”用法是否与现代汉语相同?“乃”是什么用法? 

明确:而后与现代汉语相同,表承接;乃的意思是才,它的其它用法有: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②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⑤与无连用,无乃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⑥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9.时则不至中“时”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明确:时的意思是有时,它的其它用法是:①季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隔一段时间,有时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时候,时间(别君去兮何时还)④时运,时机(时不利兮骓不逝)⑤按时(学而时习之)⑥当时,那时(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⑦时常,经常(时与出游猎) 

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一句如何翻译? 

明确:奚,哪里;以,用;之,到;南,南行;为,语气助词,呢。整句的意思是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飞呢。 

11.本段庄子是如何描写鲲鹏展翅的情形的? 

明确:庄子采用了大胆的夸张、想象和比喻的手法进行描写,内中还有引用、反衬与侧面描写,极言鲲鹏展翅的宏大气势,表明鲲鹏借自然之道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12.与蜩与学鸠相比,鲲鹏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明确:蜩与学鸠如井底之蛙,见识短浅,而鲲鹏却有远大的理想,并善于借助伟大的自然之

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作业布置:熟读课文,准确翻译第一段。 

 

 

龚剑

【逍遥游教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逍遥游》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对《逍遥游》中待的臆想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祝福》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备课资料)04-14

旧日的时光(苏教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04-14

《苏轼及其他》(资料整理)(人教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04-14

活水(必修备课资料)04-14

《逍遥游》教案 (苏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逍遥游》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04-14

小说阅读技巧(人教版高二必修备课资料)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