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12 16:59:47 炜玲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通用1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通用13篇)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教材中的例1采取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然后利用学生尺让学生认识毫米,理解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分硬币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做一做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深化了这部分内容。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是以后学习长度单位、估测和实际测量的重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本节课学生并不陌生,从知识角度方面来讲有厘米、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角度来讲在每个学生的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对此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程中尽可能多地经历数学交流的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厘米、毫米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测量过自己的身高吗?谁来说说你的身高是多少?

  在测量身高的时候,你们用到了什么单位?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吗?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课前老师请每位小朋友摘下自己的.校徽,现在请你仔细观察校徽,你能估

  计一下它的长和宽吗?(指名几位)究竟估得准不准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准确的长度呢?(测量)以前测量过吗?想一想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校徽一端要对准0刻度)现在请你赶紧测量一下吧!

  (学生汇报)可能:有的说宽1厘米多一点,有的说2厘米不到。

  师:那也就是说宽不是整厘米数,如果老师想知道他的准确长度那怎么办?

  (3)师小结: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的测量它,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毫米,感知1毫米的长度

  1、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毫米吗?试一试,找到后指给同桌看。

  2、指名到投影上来找毫米。(师放大尺子)

  生可能:一小格就是一毫米

  师:大家找的和他一样吗?(恭喜你们找的很正确)

  3、小结: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许多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指任意1小格)这是1毫米长,这也是1毫米长。

  4、其实我们的校徽,它的厚度就是1毫米,请你摸摸厚度,觉得1毫米怎样?

  (很短)现在请你像老师一样把校徽这样捏住,然后再慢慢抽去,观察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象什么呢?(一条缝隙)

  6、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大约长1毫米呢?(介绍:5角硬币、磁卡等)

  7、思考:生活中量什么样的物体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呢?

  师: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要用毫米做单位。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也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8、既然毫米的用处这么大,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把1毫米的长度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吧!

  (二)认识1厘米=10毫米。

  1、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为了数起来方便清楚,小朋铅笔指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2、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俞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

  3、怎么样?(1厘米正好是10毫米)

  4、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顺倒各一遍)

  5、问:那么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三)测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也知道了毫米和厘米大哥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测量问题。

  1、书本P3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厘米7毫米就是几毫米?

  (3)表扬填对者

  2、测量每条边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1)独立测量

  (2)指名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5)一枝粉笔长75( )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3)教室的长约8( )(7)一把钥匙的长45()

  (4)玲玲的身高为125() (8)练习本的厚约3()

  2、我会算。

  50毫米=()厘米76毫米=()厘米()毫米

  3厘米=()毫米100毫米=()厘米

  4厘米3毫米=()毫米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练习:

  量出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

  填一填: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测量很麻烦。)

  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作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与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练习区——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1.量出数学教科书的宽是几分米几厘米几毫米?(1分米4厘米4毫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投影或挂板出示)。

  一把米尺的长是1(),一把米尺的长是10(),一把米尺的长是100()

  一个墨水瓶高约1(),教室的门高约是2(),宽约是1()

  四、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即直观又准确地记住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五、板书设计:

  1、毫米、分米的认识

  2、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硬币,尺子,练习纸,学具袋,名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这节课,咱们要一起来研究这张名片,你知道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谁来估计一下。(生估计,2—3名,快速)(我认为长大约是9CM,宽大约是5。4CM。)

  2、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可以用(尺子)来量一量,拿出尺子量一下,把测量的结果写在名片上。(生量)——板书:名片,长,宽

  反馈:

  A、长是多少(3人说——同意吗)——板书:9厘米

  B、宽呢(5厘米多一点,5厘米4毫米,54毫米,5.4厘米……)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的时候,我们要用到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MM表示。(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毫米。(出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新授

  1、请你仔细观察大屏幕上这把尺子。(出示)

  找一找1厘米,谁找到了(生:刻度2—刻度3之间是1厘米。)2—3名

  2、直尺上有好多1厘米,把尺子再放大一些,仔细观察这个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A、小刻度线——(这是你的发现)

  B、10小格——(你观察得真仔细)

  这些短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一起来数一数。(1毫米,2毫米……10毫米)10毫米就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板书

  当然这里的1毫米是放大后的效果,还原后看一看,怎么样呀!

  3、在你自己的尺子上随便找一个1厘米,仔细数一数是不是都有10小格。(活动)有没有(有)所以我们说(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

  4、把尺子放一边,拿出1分硬币,它有多厚呢(生估计)量量看(巡视,一人上来演示)请大家看XX是怎么量的。(表扬:好多小朋友的眼睛已经看着大屏幕了)

  仔细看,看清楚了吗他是这样量的,小朋友也这样量量看,是1毫米吗

  哦!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把它放在拇指和食指之间,手指不动,轻轻地把硬币抽出来,留下一条细缝,大约就是1毫米,多试几次,感觉一下。(师一起再一遍)

  5、你觉得1毫米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很短,细缝)

  说得真好!这是1毫米(举1分),那1元硬币又有多厚呢量一量。(2毫米)

  量好的举手,你说(1名,2毫米)——同意吗

  1个一元的硬币大约厚2毫米,那2个呢(4毫米)量一量验证一下!叠几个会是1厘米呢(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5个2毫米就是(1厘米),1厘米=(10毫米)

  6、(举着1分,1元)

  这是1厘米,这是1毫米,闭上眼睛,把它们记在脑子里,记住了吗好,把硬币放回铅笔盒。(表扬XX,动作最快,奖你一朵玫瑰)

  听仔细要求,不用尺子,把你脑子里的1厘米和1毫米画在练习纸的背面,开始!(生画)

  反馈: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XX小朋友画的,(反馈2个)

  你画得准确吗让同桌检验一下。画得比较好的.送他一个笑脸。

  7、认识了毫米,请你再来量量名片的宽(一生上来量)宽是多少(生)板书:5厘米4毫米。你是怎么看的(4毫米是怎么看出来的)数出4格)

  宽是(5厘米4毫米),还可以怎么说

  A、(54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引:1厘米是10毫米,5厘米呢50毫米+4毫米=54毫米)

  B、(不会)想一想一毫米一毫米数过来会是几毫米呢(54毫米)生活中,你真的会去这样数吗那可以怎样知道呢

  三、总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A、认识了毫米——1毫米是怎样的(手势表示)

  B、1厘米=10毫米。

  一个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一个1元硬币大约厚(2毫米)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毫米呢(生举例:校徽厚,胸卡,纽扣,磁卡等)生活中要用到毫米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下雨天的降水量就是用毫米表示的,只要你有数学的眼光,处处留心,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四、练习

  1、下面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数一数这些物品的长度。(出示)在练习纸上做一做。(独立完成——投影反馈,生说)全对举手,真棒。

  2、这些都是已经量好的,想不想自己动手量一量瞧,这儿有橡皮,发夹,棋子还有小棒,(出示)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先估一估,再量一量,一起完成这张表格。听清楚要求的小组表现给我看!(发学具)(小组活动——投影反馈,小棒多反馈两组)

  橡皮9毫米,棋子9毫米,发夹4厘米7毫米,小棒14。4;12;10。2。

  小朋友都测量得很仔细,估计能力也不错。

  五、拓展

  经过一节课的接触,好多小朋友我都记住了,想进一步了解我吗

  徐老师可是有备而来的,瞧,这是我的名片,有整整一盒哦!(出示)

  A、估一估,这一盒名片的厚度。(生估)——谁上来量一量。(生投影量)谢谢你,送你一张名片。

  B、(出示9毫米左右)这些又有多厚呢(估—下面测)你来告诉大家。

  C、那一张的厚度是多少呢(生说:1毫米不到)拿出1分的硬币比较一下。

  1毫米都不到,那怎么办呢(我们要找一个比毫米更小的单位)

  你知道吗

  A、微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个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还有比微米更小的单位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有兴趣上网查一查吧!

  B、微米,纳米——微米很小很小,1毫米里面有1000个微米,1000微米才1毫米呢!纳米比微米更小,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可以上网查一查。

  C、无——小朋友课后可以上网去查一查。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个“游园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园中设置的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

  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

  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

  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

  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留一定的手写空间,留待后面在补上完整的课题)

  二、游“求知园”,认识毫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认识毫米的有关问题(逐题显示)

  1、仔细观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间还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学生举手答,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2、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

  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数,数得快的同学奖“速度奖”牌一面。

  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思考奖”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跟着比,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长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 )毫米。

  6、说一说:回形针长( )毫米、铁钉长( )毫米。

  (答对5、6两题的同学,分别奖“勤于动手奖”一面和“小星星”一颗)

  活动小结:(照顾后进生,巩固“毫米的认识”)

  刚才,我们在“求知园”中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同学们在夺奖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下面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学,请他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指名后进生回答)。

  1厘米=( )毫米 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各组同学的得奖情况对比,表扬先进组,鼓励后进组)。

  三、继续游“求知园”,学习分米。

  导语:在“求知园”中,我们认识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也有我们没有认识的长度单位“分米”。老师只知道分米是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关于“分米”的其它知识,还要同学们在游完了“求知园”之后才知道,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夺奖识分米”(补充课题,使本节课的课题完整)。

  幻灯出示“求知园”中有关认识分米的问题(逐一显示):

  1、量一根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快?

  告诉学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 )厘米。

  3、数一数:在米尺上10厘米为1段地数,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几段?然后填空:1米=( )分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1米的硬纸条。

  4、做一做: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纸条给大家看看。

  四、活动总结:(强调知识重点,表扬先进小组)

  这节课,我们通过“游园夺奖”活动,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色,下面我们进行评比。对获奖小组及获得奖品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第1、2题。

  2、动手实践量一量:

  (1)《品德与生活》这本书的长、宽、厚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2)10张纸大约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

  数学书的'长

  数学书的宽

  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活动引入

  (一)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分别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思考:要量课桌的长度,你觉得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用毫米太小了,用米又太大了,应该用厘米比较合适)

  (三)估计一下课桌的长度。

  (四)请学生量课桌长度,可用1厘米长的手势去估量,也可以用自己的学生尺去量,看谁量得既准确又快。

  1、每个学生动脑筋,尝试用各种方法来测量。

  2、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人的测量方法,评评优劣。

  3、选几个小组来反馈信息。预设学生可能选择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1)用1厘米的长的手势去估量。

  (2)用学生尺去测量,如尺子最大刻度为12厘米,然后将一个个12厘米相加。

  (3)用学生尺10厘米10厘米地量,并相加,最后一次与不足10厘米的长度再想加。

  (4)先请学生自评测量方法的优劣,再请他评,最后选出最优方案。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一)初识分米

  通过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想象:由于课桌比较长,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来量还是比较麻烦,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引导学生根据以上测量方法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课题)

  (二)感知分米

  1、猜测一下1分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在自己的学生尺中找出1分米。

  3、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感知1分米的.长度。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同桌合作)

  6、是:刚才我们了解了分米与厘米的关系,那么你想知道1分米与1米的关系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三)运用分米

  1、填空,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床长2[ ],也就是( )[ ] 。

  一支铅笔长2[ ]4[ ],也就是()厘米。

  青蛙平均一次能跳35[ ],两次能跳()分米。

  2、找朋友

  一把米尺的长是1分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米

  一把米尺的长是100厘米

  3、在〇里填上<、>或=

  20厘米〇3分米1米〇99厘米

  80厘米〇8分米1分米〇90毫米

  4、丁丁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写得怎样。

  20xx年9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学生各抒己见,把认为不正确的地方改正过来。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6页28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用分米、毫米作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

  2、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及进行相应的测量。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细心观察。

  教学具准备:

  1分米长和1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生准备学生尺及米尺

  教学流程:

  一、激趣入课

  (1)故事导入

  (2)提示课题: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分米的`认识

  1、谈话引入

  讲解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

  2、看一看

  ①在直尺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②得出:1分米=10厘米

  3、画一画

  ①画出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互相检测

  4、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5、教学1米=10分米

  (二)教学毫米的认识

  1、测量引入

  ①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②引入毫米,认识1毫米的长度

  2、教学1厘米=10毫米

  3、说一说:生活中厚度为1毫米的物体

  4、提问: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

  三、巩固应用

  完成想想做做15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同学认识分米、厘米、毫米,知道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以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用尺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3)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这也是难点所在。

  课前谈话

  1.谈话(出示直尺):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直尺)对,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直尺,那你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直尺呢?

  过渡:人们为了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长度发明了直尺。那直尺是通过什么信息告诉我们物体的长度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直尺。

  2.同学观察自身的直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整理。

  (1) 同学观察直尺上有什么?(尺子上有长长短短的线,有数字,大格,小格。)

  指导并板书:直尺上这些长长短短的线有个名字叫做刻度线。(板书 刻度线)

  (2)找一找:数字和线是怎么排列的?

  指导并板书:数字0对的长刻度线取名叫0刻度线,你知道这个0表示什么意思吗?(这里的0不是表示没有,而表示起点)你也能学着给数字1对长刻度线取名吗?(1刻度线),数字5对的长刻度线就叫( )?

  (3)描述:相邻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小格的长度怎样?相邻的长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我们称它为大格,数一数你的直尺一共有( )个大格。一个大格里面有( )小格。

  3.小结:直尺就是通过这些刻度线和数字告诉我们长度的。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10

  一、教学内容:

  xx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

  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

  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

  (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

  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

  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

  (1)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2)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4)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

  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5)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

  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

  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3)实际测量:

  ①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② 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馈)

  教师: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

  师:这是两根纸条,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

  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演示。

  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

  问:1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体验1分米的长度: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

  (3)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但是它的直尺断了一节,小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用一把无起始刻度的直尺。)

  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多少?

  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阶段,突出重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汇报略)

  (四)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蜡笔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粉笔长75( );

  蜡笔长60( );跳绳长( );课桌高70( );粉笔长75( );测量教室的宽用( );书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 )。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上查查看。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

  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

  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

  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对!分米。(板书:分米)

  老师手上有个盒子,它的边长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盒子边长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先请学生猜一猜,再请人上台量一量是10厘米,问学生这说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说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

  生:(0~10、15~25......)

  怎样从尺子上找最快?引导说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引导说出插座的边长、软盘的边长、粉笔的长度、学具盒的长、文具盒的宽等。)

  3、画一分米的长度

  每位同学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集体反馈你是怎么画的?(课件演示画一分米的动画)

  4、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学生用手指比画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验证。

  5、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再说出或者展示验证的.办法。(老师可以展示米尺,让学生一起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数学书的边有多长?先估一估长度,再量一量。引导说出书长为2分米多4厘米、大约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学生不用尺子,估测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约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师记录学生估测的数据。然后请同桌合作分别实际量一量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并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

  四、练习

  1、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一张床长大约2()、一根黄瓜长大约2()、一颗牙齿长大约4()、一块黑板长大约40()、一枝铅笔长大约1()5()。

  2、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

  老师家的房子要装修,我要计算客厅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请学生说出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3思考题:

  辨一辨

  我们来读一读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课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分米长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学生可能会笑,让学生说说笑的理由,并帮忙改一改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来帮助学生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你能将它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间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

  课外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币等。

  学具准备:

  直尺、1分的硬币、两支削尖的铅笔、1根10厘米长的小棒、纸条、剪刀、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课:猜一猜某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实际测量出这个学生的身高。引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2、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过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毫米。

  (1)引入:电脑显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铅笔,用直尺去量它的长度,该是多少呢?(7厘米多)。那么这支铅笔到底长多少呢?

  师: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

  (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支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师巡视)。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那么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长度。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

  (3)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请同学们像我这样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这条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填在书上。并向学生说明误差是存在的。

  (5)电脑显示小蝌蚪变青蛙图,分别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

  (6)电脑显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铅笔图,让学生说出是多少毫米。

  (7)做书上第66页第3题。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

  (1)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1分米有多长呢?

  (2)学生自学教材,认识1分米的长度。

  (3)电脑显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也叫1分米。

  (4)同学们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引出:1分米=10厘米。

  (5)量一?的长度大约是多少?(1分米)

  (6)量准备好小棒,看是不是1分米长。

  (7)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请一人带上1分米长的小棒上台来实际量一量,引出:1米=10分米。

  (8)量出3分米长的纸条,剪下来,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量得准确吗?

  (9)以分米为单位,让学生估计下面物体的大约长度:水彩笔、钢笔、音箱高、课本长……再实际测量长度,并将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填在书上。

  (10)将今天学习的毫米、分米与以前学习的米、厘米进行排序(从大到小排)。

  教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巩固练习:

  1、电脑显示: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钢笔长14()楼房高20()粉笔长75()

  电脑键盘长约5()图钉长10()教室宽6()

  2、做书上第69页第1、2题。

  3、请学生带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师口述要求:

  ①测量时可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并作好记录。

  ②爱护公物,注意清洁卫生。

  ③当音乐响起就开始去测量,当音乐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请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1分米大约有多长。小朋友回到家里可以对自己的家俱、电器等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下次上课再请大家汇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开始让大家猜测某一学生的身高,并实际测量,接着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主动探索,学会学习。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通过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小蝌蚪变青蛙等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体念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1分硬币、各种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你能用身体中的尺表示吗?

  3、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

  师:【课件1、出示课本书图】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说说你估计的是多少?

  生:......

  师: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小组内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厘米?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卡纸上。

  生:测量并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哪一组测量的结果。

  生:数学书的宽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师:数学书的宽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呢?

  生:不能

  师:归纳,当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时,要想量的更精确些,我们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1)直尺直观演示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一下吗?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课件】

  生: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师:那也就是说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课件显示】

  (2)动手实践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尺子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生:学生体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的硬币、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师:那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课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数一数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课件显示】

  师:那也就是说(1厘米正好=10毫米【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一遍)

  师: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师: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长16毫米吗?

  (2)量一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能)请同学们打开书的22页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题的线段各有多长。

  四、课堂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这些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能)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 (5)一枝粉笔长75( )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3)教室的长约8( ) (7)一把钥匙的长4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8)练习本的厚约3( )

  2、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4、拓展《小马虎的日记》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气:晴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三年级《毫米的认识》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4-13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1-15

毫米的认识教案03-30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05-09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4-02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4-16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04-27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02-22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