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1-12-12 08:03:44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XXX|XXXXXX|)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

  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

  (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

  (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2/4拍变为6/8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②再听这段音乐,并随音乐轻微摇晃身体,体会6/8拍摇曳的感觉。

  (2)欣赏第二乐段。

  ①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速度恢复了开始时的速度,节拍由6/8拍又转回了2/4拍,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庆节日的欢乐歌舞场面。)

  ②再听此段音乐,可以用下面的节奏为其伴奏(注意速度与重音符号的变化)。也可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录音跳几个新疆舞蹈动作,表现欢乐的歌舞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

  (1)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学生即兴说,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与感受)

  (2)结尾是什么样的效果?(情绪更加热烈,在欢乐的手鼓声中结束全曲)。

  八、音乐家相册。

  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雨中”,用肢体动作表现雨点欢快地落下、区别类似雨声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2、欣赏“雨中曲”

  3、创造:用“d、 re、 i、 fa、 sl ”五个音旋律。

  准备:塑料纸、听雨盒、手指游戏、

  教学过程:

  一、 热身运动:小雨滴

  老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雨滴的游戏。(手指游戏)

  二、感受雨声、欣赏“雨中曲”

  1、 请你们听赏一首“雨中曲”,并请说出有几种雨声?

  2、 你们为乐曲配上好听的大雨、小雨的声音,出示听雨盒和塑料纸。

  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道具, 请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声音。

  三、学唱“雨中”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旋律;视唱歌谱。

  3、轻声跟着钢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学生能唱准歌曲的节奏,对一些歌词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个字,不能含糊地带过。

  四、 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们用动作来感受雨中的情景,下大雨的时候雨点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样的?请你们模仿动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怎么跳? 请大家边唱、边跳。

  五、我的创造:按五音和同学合作一首“雨中曲”

  第三课

  听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目的:

  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神奇吧!

  二、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 整体感知

  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 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 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雷声隆隆、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给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结:乐曲逼真的表现了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的景象,但人们仍然兴高采烈、纵情起舞。再来欣赏下,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当然可以随着音乐通过动作来表现。

  那我想,现在大家可以完成书上的表格了!

  三、实践创作

  我们感受了大师所创作的“雷鸣电闪”,现在我们也来创作,用这些宝贝来表现下面的四个主题。

  (1、 雷雨;2、清晨;3、课间十分钟;4、厨房交响曲)

  请小组长将宝贝拿回去,要迅速的选择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这些宝贝的作用,来表现你所选题的声音。想一想,这些声音可以用哪些宝贝来表现。

  评价:你知道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吗?

  在这个主题中,这个声音是通过……来表现的!真棒!观察的真仔细!

  这些宝贝在你的手里真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欣赏“第六(田园)交响曲第四乐章,这首乐曲又是什么器乐演奏的?

  五、总结下课

  大家欣赏、表演的都很好!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模仿出各种声音,相信大家积极的观察,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去创造,也能成为像“约翰?施特劳斯”一样的音乐大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西洋铜管乐其介绍(小号、圆号、长号、大号)。

  2、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3、通过欣赏,乐曲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难点:

  1、辨别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音色。

  2、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演示法、欣赏法、创设情景法、谈话法等。

  学习方法:

  欣赏法、表演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号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点击课件,出示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图片)

  圆号:温和、高雅。

  长号:高傲、辉煌、庄重而饱满。

  大号:低沉、浑厚。

  分辨

  师:听完了四位朋友的美妙歌声,大家记住了他们的嗓音特点了吗?生齐:记住了。

  师:记住了?如果现在我们关闭画面听音乐,你能分辨出是谁在歌唱吗?生:能——

  师:能?好,现在我们分成两个方阵,比一比,看那个方阵分辨能力最强。(点击课件,播放小号和大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

  生:我听出来了,是小号和大号在对话。

  师:对方方阵同意吗?(同意)下面听第二组对话。(小号与长号演奏的《河边对口曲》。)长号与圆号的音色比较接近,这时可能会:

  甲阵:好像是小号和长号吧。

  乙阵:应该是小号和圆号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一组对话中的对话这一时还不敢肯定,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讨论后在回答。

  甲阵:这一组对话应该是小号与长号。

  师:另一方阵?

  乙阵:我们也认为是小号与长号。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判断的。

  生甲:因为长号的音色比较庄重。

  生乙:我同意他的.意见,另外我觉得长号的声音比圆号听起来更威严一些,圆号听起来较为柔和。

  3、了解演奏方法

  师:同学们回答的有理有据,精彩极了。但是,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请大家来看录像。(点击课件,展示小号、长号、圆号、大号演奏画面)

  生:它们都是人来吹奏的。

  师:大家再想想,在庞大的器乐家族中,它们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生:西洋乐器。

  师:确切的说应该是西洋铜管乐器。(板书:西洋乐器)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1、判断主奏乐器

  过渡语:在我们对四位朋友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大家听听是那位朋友在担任主奏演员。(点击课件,播放《那不勒斯舞曲》)师:从大家的表情和跃跃欲试的样子就看得出,同学们已经听出来了,就一起说吧!生:小号——

  师:(板书:小号)这首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就是今天我们的欣赏曲目《那不勒斯舞曲》。(板书:《那不勒斯舞曲》赏析)

  2、乐曲简介

  师:(点击课件)《那不勒斯舞曲》师巴黎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一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曲音乐。作者,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3、熟悉旋律,正确排序。

  熟悉旋律

  师:首先来熟悉乐曲的旋律。(板书:旋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听老师按书上的顺序,用小号为大家吹奏。(第一遍,先分段吹奏;第二遍,三个乐段连起来吹;第三遍,让学生跟着一起哼唱。)

  正确排序

  师:刚才老师是按照书上的顺序吹奏的,请同学们在仔细的听一边乐曲录音,判断一下,书上的顺序是否符合乐曲的演奏顺序?(播放录音)

  生:书上的排列顺序是错误的。

  师:正确的该怎样?

  生:正确的顺序应为(2)、(3)、(1)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叶》

  2、通过二声部演唱,学会在演唱中较好地控制音量,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3、欣赏“水草舞”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6 6 6 — | 5 5 5 — | 4 4 3 2 | 1 — — |

  二、欣赏“水草舞”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采茶舞曲”,今天请大家欣赏“水草舞”,这是一首福建民间音乐,是用什么乐曲演奏?

  三、导入:

  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四、学唱新歌:

  歌词中的.名词解释:

  牌坊: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所谓的忠孝节义人物。

  茅舍:即茅屋。大多简陋矮小。

  拂:轻轻擦过。

  溢:充满而流出来。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声部

  4、学唱第二声部,就一个乐句。

  5、完整演唱第二声部

  6、分声部演唱,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7、进行声部的合成,做到均衡、统一,声部进行流畅,和谐。

  五、课堂小结:(略)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一、学习深情、富有表情的歌唱,二部合唱和谐,把对教师的热爱、尊敬的'感情在歌声中充分体现出来。

  二、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 发声练习:

  二、欣赏“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1、听赏全曲,请同学们跟音乐哼唱。

  2、听了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后,说一说你的感想。

  三、导入新课:

  师:9月10日是什么节?

  答:教师节。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歌,一首尊师重教的歌曲《我爱米兰》

  四、 新授:

  1、复习C大调音符,告诉学生“d”是可以流动的,“d”的位置改变了,其他音的位置也会相应改变。

  2、老师和学生一起给小音符“搬家”,并结合歌曲的旋律,练唱旋律。

  3、学习歌谱:

  采用视唱与听唱、老师唱谱,学生找旋律的方法学习歌谱。(注意: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有附点,第二乐句没有附点)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老师要帮助学生多听、多唱。注意两声部的和谐。

  4、 学习歌词:

  5、跟琴哼唱。 听录音范唱。

  6、有感情地演唱。

  7、后半段如“啊,米兰”、“我爱,老师”等处要唱得较连贯、激动,充满感情,力度应随旋律的起伏而变化。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爱米兰》这首歌,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热爱,请大家课后练好歌曲,在9月10日这天全体起立,向你们的任课老师深情地唱起《我爱米兰》,观察你们的老师收到这份新颖而有意义的礼物时,脸上会出现何种表情。

  5. 结束下课。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雪绒花》

  教学目标: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的著名唱段传遍了全球。《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则是他们全家在家庭沙龙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每次唱起,都有不同寓意。

  教学准备:VCD光盘、歌曲挂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址:ggle.c打开以后再在对话拦打上:外国电影《音乐之声》。我相信同学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

  六、下课: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与热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樱花》

  2、活动《百花园》

  教学目标:了解一些歌颂花的歌曲,欣赏赞扬花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樱花》

  师: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到三月竞相开放。乐曲《樱花》是根据日本同名歌曲改编的,乐曲表现了人们结伴同行、踏春赏花的愉快心情。我们一齐来唱一唱这首歌。

  2、活动:

  (1)播放几首有关于花的歌曲。

  (2)课本上的几首歌曲请同学们来唱一唱。

  (3)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花,在课本上将它们用线连一连。

  (4)你还知道那些赞美花的艺术作品,说一说。

  例:课本上《卜算子.咏梅》

  小结:

  随笔:感受日本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的魅力。通过欣赏表现“花”这一主题的音乐、歌曲、图画、诗词等艺术形式,感受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美感。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用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的方法,了解什么是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通过聆听与对比,听辨出人声的类别。

  3.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初步掌握基本的持笛、吹笛方法;能用适中的力度、均衡的气息吹奏短音和连音。

  教学内容:

  1、学习音色的概念,感受乐器的音色。

  2、了解人声的分类。

  3、欣赏5首歌曲,分别听辩出人声的分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音色(乐器与人声)的概念与竖笛入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知识:美好的音色——人声的分类。

  2、欣赏歌曲:《牧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老人河》、《夜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自画秋天的色彩:下面请同学们用颜色来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秋天,只要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行(还可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随意画)。

  2、联想乐器的色彩:启发学生把美术表现的秋天色彩,牵引到乐器音色的听辨上,由视觉到听觉加以感受,播放大提琴、双簧管、小号、三角铁等乐器的`声音和图片,师小结“什么叫音色?”

  3、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为形容音色的两个形容词“嘹亮”、“清脆”找到合适的乐器(小号和三角铁)

  4、人声的美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色,而人的歌喉也是一各最为自然的特殊的乐器,它也有着美妙的音色。请同学欣赏纯人声演绎的一首无伴奏合唱《牧歌》,真切地感受到人声的美妙与魅力,激发学生对合唱和人声的兴趣,同时又自然过渡到本课音乐知识“人声的分类”的讲解。

  5、了解人声的色彩:童声、男声(高中低音)、女声(高中低音)。为避免枯燥,每讲解一种都配一个演唱片断,使学生真实体验而又记忆深刻。

  6、分辨人声的类别:欣赏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老人河》、《夜莺》等的片段后,让学生抢答属于人声的哪一类并填空。设问:你们还能举出男声、女声、童声的歌曲曲名吗?

  7、激发歌唱欲望:

  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嗓音来任意模仿各种人的音色。

  2)指导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嗓子,正确地运用嗓音来和谐地歌唱,唱出自己的美好心声。

  三、小结。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2-14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09-29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三篇03-22

四年级音乐下册《拍手拍手》教案07-29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8篇04-26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篇04-27

精选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篇04-24

【精选】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四篇04-13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四篇04-13

精选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