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案

时间:2022-03-08 19:41:17 教案 我要投稿

绝句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绝句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教案汇编六篇

绝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观察1、2句和3、4

  句,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2)理解1、2句,重点理解“翠、青、青天”

  (3)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先默读诗句,再闭眼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先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

  (4)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及在颜色上的捕捉、铺设的精妙。

  (5)学习3、4句,重点理解“千秋、含、泊、万里船”(借助学生的生活实际)

  (6)说说诗句的意思

  (7)理解作者蕴涵于诗歌中的感情(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8)欣赏体会这首诗歌的美(以讨论形式进行)

  A、色彩美:黄、翠、白、青

  B、声音美:鸣

  C、动静相衬美:前2句与后2句的动静相衬

  D、远近搭配布局美:第一联与第二联,第三联与第四联的.结合

  E、寓情于景美:

  二、朗读古诗,背诵。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学习生字新词

  1、读准字音

  2、记字形,理解词义

  朝辞、白帝、彩云间、还、啼、猿、轻舟、万重山

  〈五〉、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六〉、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1)景色之美

  (2)作者心情的畅美

  (3)节奏韵律美

  (4)用词之美:彩云间、轻舟、一日还、万重山

  〈七〉、指导朗读

  (1)关于本诗的韵脚与押韵

  (2)本诗的节奏与停顿划分

  (3)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4)比赛朗读

  〈八〉、布置作业

绝句教案 篇2

  《绝句》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 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 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五、 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 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 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 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 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 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 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 指名读诗正音。

  三、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 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 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 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 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 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 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教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好像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 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 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 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 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 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 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 配乐齐背古诗。

  四、 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 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 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 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

绝句教案 篇3

  一、教材内容简析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作。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成对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第二句一行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两句从时间上、空间上给人宽阔的现象余地。

  全诗随着视线转移,一句一景,由低到高,由远及近,景物不断变化,诗人愉悦的情感贯穿其中,四种景构成一个和谐统一、鲜明优美的意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佳作。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绚丽的画面,感受诗人的心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

绝句教案 篇4

  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绝句》说课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说课设计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材说明】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现古诗内容。

  【教学策略】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采用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根据以上分析,设计了情境激趣——自读古诗——感悟意境——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我们边听音乐,边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引导学生想象。

  2、指名说自己眼中的春天。

  3、交待课题,齐读课题。

  【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可以拉近文本内容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生字:要想走进杜甫的古诗,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花园,花园里的花可美。

  让我们去欣赏一下吧!花中带有古诗中要求认识的生字。

  在这里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学生再读古诗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以自主识字、游戏检查、充分交流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

  三、感悟意境品读古诗

  1、播放意境图一:春天来了,新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在唱歌。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黄鹂可能会说些什么?课文中的.哪行诗写了这幅图?这两只可爱的小鸟会怎么读呢?指导学生读诗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2、播放意境图二:添上一行白露在天上飞。

  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露在天上是怎么飞的?指导学生读诗句:一行白露上青天。在指导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动作。

  3、播放意境图三:推开窗子,远方有雪山。

  交流:窗外有什么?指导学生读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你读懂了什么?

  4、播放意境图四:江中停泊着船只。

  交流:江中还有什么?这只船是从哪里开来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5、指导学生读诗句,注意评价的语言要有指导性。

  【生动画面、形象意境图为学生充分展示对文本内容独特的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平台。】

  6、采用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诵读。

  7、在全班展示诵读情况。

  【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学生可以学会和他人合作。】

  四、拓展迁移开阔眼界

  1、给古诗配上音乐。

  【衡量学生是否理解了文本内容,就是看学生能否对文本进行再创造。】

  2、介绍古诗: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又许多诗人都写出了赞美它的诗歌,你知道哪些呢?学生介绍并引导学生读记。

  3、课后收集一些杜甫的诗或描写春天的诗。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能力之一,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成功心理。】

  以上就是《绝句》说课设计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频道 一年级语文教案

绝句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67页28课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

  1、 背诵自身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

  2、 揭示课题,简介诗人

  二、 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我会读

  (1) 同学自由读

  (2) 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 请生读,其余同学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

  (4) 听示范朗读

  2、我会认

  (1) 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

  (2) 考考同桌

  (3) 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

  3、 我想问

  同学自由质疑,感知古诗

  三、 读中感悟

  1、同学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

  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和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 深情朗读,深入体会

  1、 听课件朗读

  2、 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

  3、 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 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

  5、 配乐齐读

  五、熟读成诵。

  六、拓展

  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家长听

  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绝句教案 篇6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色,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江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江虽长,航程虽远,但江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江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色彩(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下简称《绝句》)是妇孺皆知的名篇,几乎人人成诵,而如何解读其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笔者认为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这首小诗在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因此也在各种版本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得到解释。权威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的解释是这样的: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西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综合起来,编者还进行了如下的延伸:“万里船”从空间上讲,“千秋雪”从时间上说,诗人身居草室,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前两句,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后两句,雪远景,船近景。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诗中的画境是前后衔接的,即便是跳动的镜头也总有其内在的联系,不可能近、远、远、近的跳来跳去。

  让我们把第三、四句联系起来分析一下吧。第三句说从窗里看到西山上的积雪,一个“含”字,显示了透视的眼光,即,作者主要是看窗,连同四方形的窗口一起看到西岭的雪峰。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千秋雪”无非是说山很高,高得积雪终年不化。这么高的山可以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远。

  那么第四句就容易理解了。诗人欣赏过以窗为框的西岭雪景之后,把眼光投向门外,又看到了奇观:透过院门口,看到辽远的水面上漂着东去的航船,那船因为太远了,以致让你感觉不出它在动,只像停泊在那里一样。停泊在哪里呢?就停泊在院门的门框中间。这也是一种透视的眼光,即,作者把“万里船”和院门口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以门口为画框,则“万里船”停泊其中,成为框中的画。

  这样看来,杜甫这首诗所写的景并不是“近、远、远、近”,而是“近、远、更远、极远”。那为什么说“东吴万里船”比“西岭千秋雪”更远呢?因为山高、水平,大凡观山觉得近,观水觉得远。我们站在景山上看西山,觉得很近,其实远在几十、上百里之外;而站在长江大桥上望江面,觉得远无尽头,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因此,我们可以说,作者只不过是在那里写景,就像画家随便画一张练笔的小幅水彩一样,实在看不出什么微言大义。诗的精彩之处在于,诗人通过透视的原理来处理景物的远近,从而显出逼真的画境。当然,给小学生讲课,没必要讲什么透视,但也没必要讲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对和平的向往之类的微言大义,只要把整幅画面的意境给学生讲准确、讲清楚就是了。

【绝句教案】相关文章:

绝句的教案04-19

【实用】绝句教案07-28

绝句教案(精选10篇)07-29

绝句课文教案02-27

大班语言绝句教案04-01

绝句教案汇总9篇03-16

关于绝句教案九篇04-12

绝句教案范文9篇03-24

绝句教案合集9篇07-29

绝句教案汇总5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