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

时间:2022-06-12 10:40:47 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5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咱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咱们去看一看吧,(出示超市开业的情景图)。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3

  一、初步体会,引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咱们来玩接龙游戏,好吗?

  1、观察题目:你知道接龙的规则吗?

  2+3 +1 +0 +2

  10-1 -2 -3 -4

  2、接龙游戏

  3、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师边讲述边示图。

  ⑵、讨论图意,指名说说。

  ⑶、尝试列出算式。

  ⑷、指名交流:怎么列式的?

  4+2+1= 这个式子中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怎么计算?

  2、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

  师说,让学生摆小棒:先摆3根小棒,再摆上3根,最后再摆2根。

  现在一共有几根小棒?

  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全班交流。

  3、揭示课题

  让学生说说今天学的这个加法和以前有什么不同?——连加

  4、教学例2——同例1

  ⑴、创设生活情境,要求根据图意讨论交流。

  尝试列出算式,说说每一部分表示什么?想想怎么计算?

  8-3-1=

  ⑵、即时练

  想想做做第1题的第2小题。

  让学生摆摆,算一算。——看书时,帮助理解虚线框的意思。

  ⑵、揭示课题:连减

  师生共同小结:连加连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应用

  1、看图列式——第2、3题

  这两题中,主要引导学生能正确的`看懂图意。

  并让学生有条理的说出来。

  2、——分桃

  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学生边看图,边理解,然后再填一填,列式计算。

  3、想想做做第4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想想做做第6题。

  书写练习。展示优秀作业。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出题好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在数实物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结合"先估计再数"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估计的习惯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老师想给好朋友写封信,于是我就去买了一个信封,写好了信放在里边,贴好就去邮局邮信了,你们猜我的信邮出去了吗?

  (学生说结果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说不出是因为没贴邮票,教师加以引导。

  2、教师继续刚才的故事:咱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邮票,小朋友帮老师选一张好吗?

  二、教学新课。

  (一)数邮票。

  1.教师出示邮票图片,学生帮老师选一张自己认为漂亮的邮票。

  2.这么多漂亮的邮票,有多少张呢?咱们来猜一猜。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猜猜有多少张)

  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张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

  2.小组交流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邮票的摆放是很有规律的,可以一排一排的数,即:10张、20张、30张、、、、100张。

  (二)、比赛的形式数珠子。

  师:小朋友们,咱们来比赛,看谁的眼睛和脑子最快。好不好?

  1.教师出示3组珠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2.评出数的快并且对的,评出前三名。

  3.全班交流,让前三名同学先说己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自己的数法。

  (三)、数花生。

  1.教师提出题目要求。

  2.小组之内完成,并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三、练一练。

  1.出示图片,学生数。教师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可以适当给予指导。

  2.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再实际数一数。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5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88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培养大家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⑵引导大家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每个事物。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8+4+313-4-562-209+5+716-8-458-30

  2、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

  28+34

  52-20

  二、导入新课,学习新知。

  我对大家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国运动员们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让全国人民也非常满意,你们想知道他们得奖的情况吗?

  1、出示表格

  金牌银牌铜牌

  321714

  2、根据表格编一道两步试题。

  3、指名列式。32+17+14

  4、小组内讨论该怎样计算?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说师板书。

  32+17+14=63

  32

  +17

  49

  +14

  63

  师:这几位同学真聪明,说出自己的方法,你们喜欢用这种方法?好!现在你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试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6、完成

  35+26+24

  师:大家看一下,我们刚才在计算时用了几个竖式?谁能只用一个竖式就能算出来呢?

  你是怎样想的?师板书

  35+26+24=85

  35

  +26

  61

  +24

  85

  师:真棒!现有我们把原来的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式,比原来简便多了,这就叫“简便写法”。

  好!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连简便写法都能自己想出来。看来下面的这道题也难不住大家了。不过也说不定,你们中间会有个“小迷糊”,看看谁愿意当小迷糊!

  7、试一试:

  (1)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叙说题用两个竖式来写,然后再把两个竖式写成竖式的简便写法。

  (2)指名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62-15-17=30

  62

  -15

  47

  -17

  30

  3、做一做

  98-28-35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做的黑板上的这几个题,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师板书课题。在用竖式计算连加和连减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二种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叫“简便写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 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8

  一年级下册

  学校__________

  教学班级__________

  教师姓名__________

  教学进度表

  教学目标及任务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读、写0——100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进行口算。

  4.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准确地说出图形的特征,会用七巧板拼图。

  5.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6.会进行100以内数的计算,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熟练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计算。

  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加减法(一)”主要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和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主要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实物,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主要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是学

  生能够学习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结合日常生活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能力。

  第五单元“加与减(二)”,掌握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加减法(三)”,学会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第一单元:加与减

  1、买铅笔(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图画,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法:

  谈话法

  学法:

  探究法

  教学准备:

  铅笔、小木棒、计数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2)提出问题。

  ①问题是:有15支铅笔,小兔买了9支,还剩几支铅笔?

  ②还剩几支铅笔,该怎样列算式呢?

  请学生们小组内说一说。

  ③15-9等于多少呢?

  你愿意帮袋鼠阿姨算一算吗?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买铅笔”的知识。

  (出示课题:买铅笔)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动手操作。

  “15-9”是一个减法算式,你会计算吗?

  请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想一想,要计算15-9,就是要从多少根小棒中拿走几根?该怎样计算?

  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你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别人听吗?

  请你和你的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在说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注意:首先,说的小朋友要把自己的计算方法尽量说清楚,让小伙伴听懂你说的;其次,听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你觉得别人的方法好,要记在心里。明白吗?赶快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你的小伙伴吧!

  (3)汇报交流。

  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呢?谁愿意告诉袋鼠阿姨并展示给大家呢?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从15根小棒里,一根一根的减,一共减去9根,还剩6根。方法二:把15分为10和5,先从10根里拿走9根,再把剩下的一根和这5根合起来,就是还剩下的6根。

  方法三:从15根里先拿走5根,然后再拿走4根,这样一共拿走9根,最后还剩6根。

  方法四:9+6=15,所以15-9=6。

  方法五:把9看成10,先用15-10=5,这样就多减了1,还应该加上1,5+1=6,所以15-9=6。

  (4)优化算法。

  这么多的方法,用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最简单呢?

  现在请你把你认为最简单的方法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尝试练习。

  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这一组题目。

  13-9=14-9=15-9=

  请你认真观察一下,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观察并用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集体交流、订正。

  (2)课本第3页第1题。

  学生做一做,算一算。

  板书设计:

  有15支铅笔,小兔买了9支,还剩几支铅笔?

  15-9=6(支)

  答:还剩6铅笔支。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9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加与减(一)2-17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20以内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通过在具体情境中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观察能力。

  4、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活动中,体会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单元学习重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单元学习难点:采用多种算法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9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页例4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蹦芰系现实生活实际几排几号描述自己或他人的位置,掌握找座位的方法,能这种方法找到相应的座位。

  2敝道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渗透平面坐标最基础的知识。

  3比醚生参与找座位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痹谘习的过程中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发展学生的应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找座位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在前面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这节课我们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向词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你能说出你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分别是哪个小朋友吗?

  同桌学生相互说后,教师抽一个学生来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都能说己前后左右的小伙伴是谁。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找座位,在找座位的过程中也要到小朋友们已经掌握的这些方向词。

  板书课题:找座位。

  二、进行新课

  1比鲜杜攀和组数

  课件出示教室座位的平面图。

  教师:大家请看大屏幕,我们通常把面对讲台最左边的这个小组规定是第1组,现在我请我们教室里第1组的小朋友起立。

  学生第1组起立。大屏幕把第1组颜色竖着拉一条直线。

  教师:第1组的小朋友请坐,我们认识了第1组,那从左到右依次是第2组、第3组……教师分别请第3组的小朋友挥手,第6组的小朋友点头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哪一组。随学生活动大屏幕依次出现第几组的位置。

  教师:请小朋友看图上一共有几组?

  教师:这样竖着一列一列的叫组。我们认识了组数,下面一起来认识排数。

  教师介绍:横着看,离讲台最近的是第1排(

  突出显示第1排)。坐在我们教室第1排的小朋友请举手。(学生举手)

  教师:那从前往后依次就是第2排、第3排……

  随教师的讲解分别出示各排的位置。

  教师:图上这个教室里一共有几排?

  教师:像这样相互说一说。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后全班抽学生说。

  学生介绍时引导学生尽量从多个角度介绍,尽可能地到“组”和“排”。

  2痹谕贾姓易位

  教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已经会在我们的教室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例4)。图中小朋友的位置你能帮他们找到吗?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图中的排数、组数和我们教室里的排数、组数一样吗?

  引导学生说出是一样的,都是以离讲台最近的那排为第1排,以面对讲台最左面的为第1组。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玲玲坐在哪儿?你能第几组第几排来表示她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回答出:玲玲坐在第5组第4排。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可能说从组数看,玲玲在第5组,从排数看,玲玲在第4排。

  教师:老师注意到同学们说的“从组数看”和“从排数看”这两句话,“从组数看”是不是顺着玲玲这一竖列画了一条竖线(

  出示这条竖线),这条竖线刚好落在第5组上,所以判断玲玲在第5组;再“从排数看”就是目光顺着玲玲横着画一条线(

  出示这条横线),这条横线刚好落在第4排上,所以判断玲玲在第4排。

  教师:其实刚才同学们在找自己的座位时,也自己的目光画了两条线,横着画了一条,竖着又画了一条,这样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是几组几排。我们同样的方法找一找兵兵的位置,兵兵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小朋友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读出书中对话框中的话“我坐在第2组第2排”。

  教师:刚才找座位的方法,对着第2组画一条竖线,再对着第2排画一条横线。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书上画线。

  教师:画好了吗?横线和竖线是不是有一个交点呢?这个交点在第几组第几排呀?

  教师:所以这个交点就是兵兵的座位。红红的位置呢?你能帮她找找吗?我们先来看一看红红是坐在第几组第几排。

  引导学生说出红红坐在第1组第2排。

  教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教师:画线的方法找到第1组第2排,看看这个座位是在兵兵的左边吗?

  学生画线后证明是在兵兵的左边。同样的方法放手引导学生找出巧巧和军军的位置,并分别说明找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完成第39页下面的填空题。

  3.在黑板上贴座位

  教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知道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还能帮图中的小朋友找到他们的位置!如果你们能把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也在图中表示出来,你就更棒了!试一试吧!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班上学生的座位平面图。

  教师:谁先来试一试?

  请一学生把自己的照片贴在黑板上的座位平面图中。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找的?

  再追问其他同学:他贴得对吗?为什么?

  教师:还有小朋友来把自己的位置贴上来吗?

  多找几个小朋友来贴照片。

  教师:除了给自己找到座位你还能帮你的好朋友找到座位吗?你帮谁?你是怎么找的?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画线的方法先找到1楼3号、2楼2号、3楼1号,然后标出这些小动物的家后,再找其他3个小动物的家。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能够画线法找到书的位置,尽量要求学生画线的方法找到这些书的位置。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从中你知道些什么?什么方法可以又快又对地找座位?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第95~98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通过复习和整理,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6题,主要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简单平面图形和人民币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第7~10题,主要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第三部分是第11~13题,主要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第四部分是第14~16题,主要是让学生在相对开方的情境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了解数位和数位顺序,理解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进一步提高数数、读数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的方法,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正确辨认这些平面图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加深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具有初步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7、使学生在复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愿意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难点:

  1、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以及笔算;

  2、数的组成和数有顺序。

  3、辨认常见的平面图形。

  4、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95~96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组成、数位、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加深理解,并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2、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简单统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了期末复习,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100以内的数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数。

  二、复习100以内的数。

  1、复习计数单位“十”与“百”、数数、写数。

  (1)要求学生从37数到52,再从52数到37。

  十个十个地数,从10数到100,五个五个地数,从5数到100。

  (2)完成95页“期末复习”第1题。

  按要求数数,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一共有几个5本,几个10本?一共有多少本?

  (3)完成95页“期末复习”第2题。

  老师说明题意并指导学生完成。

  ①先圈出10个,再看一看图中的草莓大约有几个十,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十个?

  ②老师指导学生一个一个地数,边数边用铅笔做记号,防止漏数或重复。

  2、复习数的组成和数的比较大小。

  (1)出示“期末复习”第3题,师生先示范一下题目要求,同桌同学拿出计数器按要求完成此题,第一步在计数器

  上拨上数并说出“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第二步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结。

  刚才我们复习100以内的数,你有哪些收获?

  三、平面图和简单的统计。

  1、出示第5题仔细观察并提问:看一看题中有哪些图形?并从题中各指出一、两个。

  2、仔细观察横着每排有哪些图形?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接下去的应该是什么图形?并在右边的四个图形中找出合适的一个,用线和括号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括号里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

  3、你能统计出上面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4、出示第6题仔细观察并提问:要求应找回的钱,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付出的钱-要买的物品的钱=应找回的钱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的第6~1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掌握估算方法。

  3、通过富有童趣的情境练习,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数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板书课题: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复习口算。

  1、完成"期末复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口算。

  (2)集体交流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比一比。

  ①竖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三道题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横着比一比,每一行的两道题在口算上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4)老师小结:

  1、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从十位算起;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从个位算起。

  2、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3、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集体交流。

  4、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然后交流:先说一说题意,

  (1)原来有数学故事35本,借出20本,还剩多少本?

  (2)童话大王借出36本后还剩4本,童话大王原来有多少本?

  (3)森林王国有50本,借出一些后还剩8本,借出了多少本?

  三、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怎样口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期末复习”的第11~13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计算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2、着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3、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二、复习。

  1、出示:先用竖式计算,再比一比。

  43+25= 86-54= 75+7=

  43+28= 85-58= 75-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

  2、出示第11题:用竖式计算。

  16+53= 32+29= 93-42= 86-17=

  16+35= 23+29= 93-24= 68-17=

  仔细观察上下两式,进行比较,认真计算。

  3、认真完成第12题,集体交流。

  4、出示第13题,先把题意说一说。

  小朋友踢毽,小明第一次踢了18下,第二次踢了25下,两次一共踢了多少下?

  小娟两次一共踢了60下,其中第一次踢了32下,那么第二次踢了多少下?

  然后独立完成。

  三、小结:

  我们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时,数位对齐,个位加起。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4页“期末复习”的第18~20题。

  【教学要求】

  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找到数学问题,能够利用题目中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简单的推理判断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看看哪一位小朋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复习。

  1、“期末复习”第14题。

  (1)出示第14题,说一说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要求篮球比皮球少多少个?就是求篮球和皮球相差多少个,用减法算)

  2、“期末复习”第15题。

  (1)出示第15题,提问:它们各得了多少分?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的。

  你能解决书中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说说想法和算法。

  3、“期末复习”第16题。

  (1)出示第16题图,提问:图中有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2)你能解决所提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书中所提的5个问题,集体交流时说说想法和算法。

  (3)根据这道题所给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分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时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常见的数量关系。

  比如: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在一年级适当渗透一些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前安排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朋友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时喜欢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朋友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学生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学生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学生齐答100)

  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学生操作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展示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学生观察,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学生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游戏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学生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4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15

  预习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平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平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11-2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3

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教案06-1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8-04

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1-28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11-0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2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0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