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正方体》教案

时间:2022-06-15 13:49:58 教案 我要投稿

《认识正方体》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正方体》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正方体》教案

《认识正方体》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教案2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2.正方体、长方体物品若干;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2)刚才我们小朋友都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过了,你们说它有几件衣服呀?(6件)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6件。教师逐一将衣服"脱"下展示在黑板上。那你们说这个纸盒有几个面啊?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二、认识正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三、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四、寻找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五、延伸活动(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认识正方体》教案3

  一、操作引疑:

  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

  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

  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最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

  学习小组合作研究:

  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集体交流:

  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

  生:

  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

  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

  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

  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

  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

  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

  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

  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再乘以4,就得铁丝长。

  生7:量出红颜色棱的长度,再乘以4;接着量蓝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最后量黄颜色的棱长,再乘以4;把三次积加起来就是铁丝长。

  研究题3:

  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长方体?把数据填入表格中。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我们小组研究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的数目是一样。

  生2:我们小组研究发现正方体每条棱长都相等这点与长方体不同。

  生3:我们小组归纳出:把正方体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所以它是一种特殊长方体。

  三、实践应用:

  1、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和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出示数据),请小组成员先交流,商量需要哪种长度的小棒,各多少根?再派成员上来领取。

  小组同学动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的“作品”真漂亮!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小组刚才用了几根小棒?使用小棒拼成框架什么特别的要求?另外用橡皮泥捏了几个点呢?

  2、你们能像教师这样,给长方体框架穿上“衣服”吗(出示一个用纸做面,包好了的长方体)想想看,应用剪刀剪出怎样的纸片?再比较它们每个面的异同。

  小组同学操作、汇报、交流。

  [评析]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给我的启发和反思是:

  1、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习方式变革。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土豆,来丰富表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切成长方体,来提高感性认识,最后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达到全员主动参与“学数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让学生经历“学数学”过程,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想、议、切、说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发展了空间观念,又培养了能力;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学会思考”

  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立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数学”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识正方体》教案4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是:形与体的不同概念。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骰子、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活动重点是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认识正方体。难点是在自主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的无:形与体的概念还不了解。

  提升点:从认识正方体开始逐步建构有关立体图形的经验体系,这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在初步的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对立体图形感兴趣,在探索中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

  2、物质准备:磁力片人手7个。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

  1、出示磁力片:这是什么?

  2、那正方形的磁力片能拼成正方体吗?

  我们玩棋扔的骰子(盒子)。

  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纸不能做骰子。

  设计意图:利用磁力片导入,唤醒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已有经验。

  二、自主组合正方体,观察、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的特征。

  1、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相同与不同。

  材料:人手7块方形磁力片。

  要求:比一比磁力片的每一面与正方体一样大吗?

  数一数几个磁力片组成一个正方体,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幼儿会用手去摸一摸磁力片,用正方形纸片重叠在磁力片每个面上比比是否一样大。

  共同去数一数磁力片有几个正方形的'面。

  设计意图: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发到小组内,便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同伴互学的一种经验来了解形与体的不同特征。

  2、师幼共同验证。

  小结:像这样用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叫正方体。

  观察教师手中每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利用平面图形的组合和拆开,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三、生活中的正方体。

  1、交流: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2、图片分享:找找正方体。

  我家里的积木,玩过的魔方……

  设计意图:观看一些生活中的正方体,获取更多立体图形的经验。

《认识正方体》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操作中增强观察比较与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大正方体一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2. 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笔。

  3. 各种正方体玩具、积木等。

  4. 课件。

  活动重点

  知道正方体的名称以及正方体有六个大小形同的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活动难点

  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的纸,复习导入

  1.小客人是谁?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样长的四条边,一样大的四个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3.幼儿操作、交流。

  小结:上下折、左右折、斜折边和角都能重合,说明边一样长、角也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办法,也可以用一条线来测量一下。

  (二)出示正方体,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 你认识它吗?它有什么特征?

  2. 幼儿操作探究正方体。请幼儿在正方体每个面都贴上正方形的纸并编号。

  3. 交流、验证“你发现了什么?你用了几张纸?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怎样?”

  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面的,正方体是有棱角的,有空间的,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

  (三)观察完整的“正方体展开面”,进一步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1.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呀?(六个)

  2.看一看:每个图形都是什么形状呀?(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吗?(一样大)

  4.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四)寻找正方体

  1.在提供的材料中,寻找正方体

  2.检查验证

  3.出示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

  提问:它是正方体吗?为什么?

  4.找一找,图片里面有哪些东西是正方体?

  5.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的?

  (五)活动延伸

  拼搭正方体,在生活中正确辨别正方体盒长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铺旧迎新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谁来说一说你心中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任意的6个长方形就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的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它。(板书课题)齐读一遍

  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活动一: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1、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页,观察后找出在主题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楼房的形状是长方体,地砖的形状是长方体,魔方的形状是正方体)在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如:药盒、烟盒、冰箱、微波炉

  2、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面:长方体中每一个长方形叫做长方体的面(分别指出六个面)

  棱: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分别指出12条棱)

  顶点: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分别指出8个顶点)

  长方体是由面、棱、顶点三部分组成的,你能依照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找出正方体的顶点、棱、面吗?

  活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

  1、学生研究,教师指导研究。完成14页长方体的特点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2、学生交流展示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

  面: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把药盒的相对面剪下来,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测量出长和宽然后计算的。)

  棱: 12条 可分为3组 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测量)

  顶点:8个

  3、对比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点,完成14页表格中正方体特点部分。

  活动三: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

  1、师: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的框架,去掉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想像出长方体的形状吗?

  预设:

  生:能!

  师:再去一条棱呢?

  生:也能!

  师:如果让你再去掉一些棱,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我们可以想像出原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生:留下连接在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师追问:为什么?

  生:从一个顶点引出的这三条棱决定着长方体的大小。

  师:那你就给这三条棱起个名字吧!

  生:长、宽、高。

  出示透视图,标明长、宽、高。

  2、揭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正方体长、宽、高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长。

  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如果我们画一个圈,将圈中所有的图形称为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如何表示。

  活动四:自己动手围一个长方体

  老师为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长方形的纸片,请大家动脑动手找出6个长方形纸片围成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

  三、练习

  不知不觉我们的课上到这就快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们通过练习来检测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1、你能想像出与其相对应的长方体吗?(课件)

  ①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 )

  ②长方体( )面的面积分别是24

  ③长方体左右两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是( )

  ④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

  四、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研究图形的方法?

  (观察、画图、测量、等多种方式)

  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单元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4、新增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除正方体外的四个长方体完全相同,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5、本节课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操作的活动较多,这都占去了很多时间,练习就要设计得“精”而“巧”了。我练习只设计了一道,但这一道包涵了这节课全部重点难点,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性,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

《认识正方体》教案7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平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 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回教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教案8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一)教案部分

  课时一:《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直观、形象的展示ひ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物体特征的认识,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方法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探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归纳、概括等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和一些长方体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导入: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这些都是什么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教师:平面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笔盒等实物。

  教师提问:谁说说这些物体与平面图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间)

  2.教师明确: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的形状叫做立体图形。

  3.在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立体图形?

  4.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立体图形中的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

  1.面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面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学生实际操作:

  ①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在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②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12条棱)

  ③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相对的棱的长度是相等的。)

  3.顶点

  教师:请同学们拿起长方体的盒子或实物,用手摸一模三条棱相交的地方。

  教师明确: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提问:一个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顶点?(8个)

  4.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可能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5.画法

  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观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那么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

  1.出示长方体框架,提问: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怎样分组?(按照相对的棱进行分组)

  分成几组?(3组)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不等)

  2.教师小结:在一个长方体中,有3组棱,每组棱互相平行,并且长度相等.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实际测量:分不同角度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测量数据应该不同)

  教师强调: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下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随堂练习

  1.说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2.填表。

  3..课本31页练习五的第1题

  (1) 这个纸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4.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形状都是长方体??( )

  (2)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3)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4)长方体相对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五、布置作业

  1.看图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说出下图表示的物体是什么形状,并且说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它的右侧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长和宽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立体图形:

  面:6个,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有2个正方形),面积相等。 长方体

  棱:12条,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课时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方法过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及相关课件、正方体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来检查一下大家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情况。

  1、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 )个相对面是()形,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有( )条棱,可分()组,( )的( )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 )、()、()。 2、说出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5cm 4cm 7cm

  3cm

  3cm 4cm

  二、探究新知

  1、猜测引入

  屏幕显示出右图:

  (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想象: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时候,这个长方体变成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长方体:长=宽=高

  ?

  正方体

  2、认识正方体

  上节课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面、棱、顶点。 小结:我们从面、棱、顶点三方面探究了长方体的特征。

  (2)问:那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请你也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3)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出示观察要点)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4)汇报概括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面:6个(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面积都相等。

  棱:12条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顶点:8个

  3、完成30页做一做。

  师:我们已经通过仔细观察得出了正方体的特征,接下来我们来用学具亲手制作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利用附页2做一个正方体,做好后量一量棱长多少?)(强调快速完成)

  4、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通过制作正方体,让学生对正方体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分组合作探究,并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归纳小结,将表格补充完整。

《认识正方体》教案9

  认识正方体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认识正方体。

   2、 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 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 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

   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 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幼儿教案《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 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 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 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 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教案10

  【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以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丰富经验为基础,先明确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等知识,自然地由实物图抽象出直观图。在介绍棱和顶点的概念后,引导研究有几条棱、几个顶点,接着研究面和棱的特征。教材力图沟通棱、顶点和面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大多注重用“直观实证”的方式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而对面、棱、顶点之间关系的认识更多停留在定义所描述的层次。这也就限制了这一内容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作用。事实上,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已经积累了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认识。如何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深层次构建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学习“体”的困难往往在于缺少从面到体过渡的桥梁,从点、线、面到体的认识发展需要充分地在“体”上寻找点、线、面之间的联系,实现认知结构的顺应,这是空间观念建立的关键。

  【教学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动脑筋有条理地数出了长方体有──

  生(齐):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我们的研究不能满足于“是什么”,还要探究“为什么”。

  (学生疑惑地用眼神告诉我:这有什么“为什么”?事实就是这样嘛!)

  师:没问题?我先来说一个,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形有4条边,这些边就是长方体的(棱)。那长方体就应该有6×4=24条棱,可为什么只有12条棱呢?

  (学生仔细打量眼前的长方体模型,积极探索着答案。)

  生:(跑到黑板前指着直观图)就拿这条棱来说,它既是上面的一条边,又是前面的一条边。所以,在计算时,同一条棱算了两次。其他的棱也是这样。

  师:那应该怎样算呢?

  生(齐):6×4÷2=12条棱。

  师:你现在也能提一些“为什么”的问题吗?

  生1:长方体的6个面,每个面上有4个顶点,能算出24个顶点,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

  师:问得好!你有答案吗?

  生1:我有答案,但想让其他同学回答。

  生2:(指着直观图上的一个顶点)这个顶点既是上面的一个顶点,又是前面的一个顶点,还是右面的一个顶点。也就是说这个顶点计算时被算了3次。其他顶点也一样。所以应该用6×4÷3=8个顶点。

  师: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是由面的个数,根据面与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1:能不能由棱的条数推算出顶点的个数、面的个数?

  生2:由顶点的个数是不是也能推算出面的个数和棱的条数?

  师:真会提问题!同学们有兴趣研究吗?

  (学生兴致勃勃地研究并汇报了两个问题。)

  师:观察一下这6道算式,在利用面、棱、顶点之间关系推算时,有什么规律?

  生1:都先算出了24。这是为什么?

  (学生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陆续举起手。)

  生2:这儿的24表示的是24条边(棱)或者24个顶点。因为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6个长方形一共有24条边、24个顶点。

  生3:推算时,就要先算出24条边或24个顶点,再看看与要求的面、棱、顶点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师:老师也没想到,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弄清楚了这么多“为什么”。

  ……

  师:同学们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等多种方法发现了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方法研究面和棱的特征?

  生:通过重叠比较,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两个长方形完全一样,也就是它们的长和宽分别相等。所以,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反过来呢?

  生:通过测量,我们发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相对面的长和宽分别是两组相对的棱,长和宽分别相等的长方形完全相同。

  师:真厉害!看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不仅可以通过操作来发现,更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思考来发现。

  【教学反思】

  一、数学学习是经验的,也是推理的

  新课程注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但如今的课堂上不乏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但很少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有人说,推理是中学的事。其实不然,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如果忽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重视学生在具体、丰富的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体验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从已有的数学事实出发,展开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小学几何常被称为“经验几何”,这并不意味着几何教学无须承担发展推理能力的重任。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平面图形的知识经验,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使学生探索长方体的特征没有任何障碍。因此,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诉求。实践表明:从学生熟悉的面(长方形)的数量和特征出发,联系面围成体的活动经验,对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及棱的特征展开验证性推理是非常有价值的。这其中有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进行的推测,也有依据已有的某个事实,按照逻辑和运算进行的推理。形式化结果的解释也蕴含着丰富的推理,由面到棱和由棱到面的特征推断让我们看到了证明的雏形。这些都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空间观念是具象的,也是关系的

  一般认为,小学阶段几何图形教学承载的空间观念目标主要是能进行实物和图形间转换。这种空间观念是相对“具象的”。实践表明:要实现实物与图形间的转换,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建立准确的模型。这就要求,对图形的认识不能停留于直观建构,而要适度抽象为头脑中的模型,这种模型的稳固形成依赖于对图形基本元素关系的理性思辨。否则,学生头脑中的模型依然是模糊的,不能随时顺利提取和准确利用。引导六年级的学生有意识地思考长方体的基本元素——面、棱、顶点之间关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这种关系的找寻以棱和顶点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各自数量之间的关系、面和棱的特征联系为主要研究对象。教师引导学生以长方体的模型和直观图为依托,首先考量面的个数与棱的条数之间的.关系,深化了对“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这一概念的认识;接着由面的个数到顶点的个数的推算则从面的角度揭示了顶点的形成;后来又逆向地从棱到顶点、棱到面、顶点到棱、顶点到面等角度全方位、深刻揭示了各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四条棱围成了一个面,一条棱的两个端点就是两个顶点,一个长方形四个角的顶点就长方体的顶点等。教者还引导学生从面的特征推理出棱的特征、从棱的特征推理出面的特征,这也深刻揭示着面和棱之间的密切联系,沟通了面与体的内在联系。这些元素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明晰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长方体模型,为后面学习长(正)方体展开图、长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提供了坚实的观念基础。

  三、课堂思考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在教师的引导和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课堂中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但个体思维的成果也需要与同伴的交流和碰撞。这其中,教师是促进个体思维深入、群体思维共享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个体思维依靠自身的力量不能打开或难以实现转换时,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便成为重要的源头。正如学生面对由对面、棱、顶点的“是多少”向“为什么”的思考跃进时,教师示范提出了“为什么”的问题,将思维聚焦于利用关系推算数量,从而搭建起一个对原有信息整理分类、分析关系的思维桥梁。这也激活了学生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方向,学生的思维随着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不断展开,个体思维的丰富成果不断被演化和推广。在由此及彼的类比处,教师适时的点拨:“刚才我们是由面的个数,根据面与棱、顶点之间的关系推算出棱的条数、顶点的个数。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再次打开学生的思路,促进自主提问和思考的深入。在研究似乎可以告一段落时,教师画龙点睛式的追问“有什么规律”,再次引发群体思维的风暴。而后,学生群体水到渠成地“证明”棱的特征、面的特征,更展现出思维的无限潜力。这么丰富的思辨成果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群体的思维才能不断地展现。

《认识正方体》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教师设疑:

  这个图形的长、宽、高都相等,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呢?这样的长方体又叫什么形体?这节课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教师板书:

  正方体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

  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

  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

  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

  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

  (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

  (1)长正方体异同点:

  (2)长正方体的'关系.

  三、反馈练习.

  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

  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3、操作练习.

  (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

  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

  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

  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

  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

  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

  (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

  纸折折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五、课后作业.

  1、说出下图中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分米,再说出它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的长和宽

  分别是多少分米.

  2、分别计算出下面每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向上的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认识正方体》教案12

  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辨认这些图形。

  2、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组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和创新。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两个学生一个相对面颜色相同的长方体(相对面可拆下),一个学生两个小正方体,板书的小黑板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小朋友带来的物体都放在桌面上(四人一小组)

  你们的桌面上有许多的物体,请小朋友动手动脑把它们分一分,想想哪些物体应该放在一块,为什么?(音乐停就停手)

  提问各别小组: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哪?(因为一部分是长方体,一部分是正方体)

  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贴出板书。

  二、新授

  1、认识长方体

  1)自主探知

  认识图形是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次遇上的内容,你们想学好它吗?好,就让我们先来认识长方体吧。

  师手拿长方体实物教具,问:看到长方体,你们想学获得些什么有关它的知识哪?(几个面,每个面什么样,各个面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是长方体,长方体是不是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大家提得真不错,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学习方法,让你不仅能回答出同学们的问题,还能获得有关长方体更多的知识,你们想学吗?

  课件出示:摸一摸、数一数、看一看、比一比

  师:

  摸,就是摸长方体的`各个面,摸摸看有什么感觉。

  看,就是看长方体各个面是什么样的

  比,就是比各个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请同学们把这四个任务读一读。

  比完后再请同学们举一举你周围有长方体的例子。

  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讨论。

  师巡视,参与一些小组活动。

  在比时,老师适当提示把它的六个面拆下来对比。

  请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点?

  摸:面是平的

  数:6个面(问:你们小组是怎么数的?)

  板书:6个面

  看:每个面都是长长的方方的或长方形

  比:学生可能说颜色相同的面一样大,老师引导黄色的是长方体的哪两面,红色的呢,绿色的呢?也可能说上下,左右,前后一样大。

  课件演示并说明:上与下对着,左与右对着,前与后对着,这样对着的面叫相对的面。相对的面怎么样?(一样大)

  板书:相对的面一样大

  说:我们小组想到了————是长方体。

  请三个小组代表分别汇报。

  2)师出示

  问:是不是所有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哪?看老师拿着的这个长方体,仔细看它是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

  可见长方体分两种,一种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另一种是四个面是长方形,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你们事来的长方体里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例子吗,找出来给组员看看。

  3)课件演示,下面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什么?

  这个长方体可神奇了,他会变,仔细看,它怎么变

  长方体变得这么长还是?

  长方体变得这么宽还是?

  长方体变得这么高还是?

  同学们在自已的努力和组员的帮助下,不仅认识了长方体,还学会了认识图形的本领,你们还能通过摸、数、看、比还认识正方体吗?板书:正方体

  请同学们拿出正方体,小组开始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问:在比的过程中,你们小组是怎么比的?(用两个正方体比,画一个面比,折一个面比,剪一个面比。)

  电脑演示6个面重合。

  板书:(正方体实物)

  6个面

  每个面完全一样

  :正方体的特点。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结合板书说明相同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平的,不同点是长方体只有相对面相同,而正方体每个面都相同。)

  三、练习。

  1、书上“做一做”

  实物长方体和正方体大家会辨认了,如果把它们画在图上,你们会辨认吗?我这有道题。请一位同学把题目读一遍。(投影)并请行做完的学生把书拿到投影仪上反馈。

  2、拼一拼

  ,教师手上有二个小正方体,我把它们拼在一起,成了?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分别用劲个和4个正方体能拼出长方体?师巡视,选取摆得好的在屏幕上投影展示。(有两种情况,并说明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下面,请你们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个大正方体,你们会吗,试试看。

  二、猜一猜物体的形状。

  老师有个百宝箱,里面装着一些东西,看,你猜,老师手里拿着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猜错的同学别灰心,还有机会,看,这回老师手里拿个什么形状?这回呢?

  出示一个

  问:为什么都猜错了?

  可见要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要看几个面?

  五,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都学到了哪些东西?

《认识正方体》教案13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

  例1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学习活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长方体,第二层次通过对长方体的进一步观察,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及其面、棱和顶点,第三层次探索发现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介绍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例2着重引导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操作,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出示画面:有一些长方体的实物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电冰箱、饼干盒、魔方等)

  谈话:同学们,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你能说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学生回答,并举例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出示长方体模型,谈话:长方体有几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你觉得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学生分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看一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并说一说从某一个角度进行观察,能同时看到的是哪几个面,看不到的是哪几个面。

  提问:那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说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谈话:依据同学们的观察结果,我们画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标出面)

  谈话:直观图中线和点都有各自的名称,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学生看书,理解棱和顶点的含义。

  指名说一说什么叫做棱,什么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演示)在直观图中闪烁棱和顶点,指名说一说(指一指)这条棱是由哪些面相交得到的,这个顶点是由哪些棱相交得到的?

  提问:直观图是用实线和虚线两种线画成,你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吗?

  说明:直观图中的实线表示从某个角度能看到的棱,而虚线则表示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棱。

  提问: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自己数一数。

  指名演示数一数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个数。集体交流数法。(适当进行指导,让学生能体会到面可以一对一对地数,棱可以一组一组地数,顶点可以4个4个或2个2个地数。)

  得出: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提问:长方体的面和棱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长方体,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和判断。

  谈话:同学们观察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通过量一量、比一比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学生分组活动,利用长方体模型进行操作活动,并在小组中交流。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学生1: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

  学生2: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的2个面完全相同。

  学生3: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

  可以让学生演示操作,证明得到的结论。

  谈话: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前面和后面完全相同,左面和右面完全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学生或教师说出(相对的面)

  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是指的哪两个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指的哪四条棱。

  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提问:这是长方体吗?这个长方体和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长方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这个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4个面是长方形的。前面观察的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6个面中,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演示闪动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提问: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你知道这三条棱分别叫做什么?(长、宽、高)

  说明: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中,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分别叫做长和宽,把竖直方向的一条棱叫做高。

  [设计意图: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些直观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并通过交流,对有关发现加以适当的整理和概括。]

  2、练一练

  说明操作要求:同座两人一组,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先指出它的面、棱和顶点,再量出它的长、宽、高。

  学生操作活动,互相说一说。

  二、探索与发现,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出示正方体的直观图。

  谈话:我们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和几个顶点?正方体的面和棱有各有什么特征?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自主探索,并在小组中交流。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

  学生1: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学生2: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学生3: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演示操作,验证得到的结论。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出示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填一填,再在小组中交流。

  名称

  长方体

  正方体

  相同点

  不同点

  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结果。

  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8个顶点和12条棱。不同的是长方体6个面是长方形或其中有2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正方体都叫为棱长。

  2、练一练

  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学生在小组中操作,在班级中汇报测量结果。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巩固与拓展,感受变化,加深理解

  1、练习三第1题

  学生独立看题,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集体交流。

  提问: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发现第2个和第3个长方体的长比宽要短,第三个长方体的长和高一样长,说明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2、练习三第2题

  第2题中的4个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在图中标注出数据,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口答,并说一说想法。说明各个面是什么图形及相应的长和宽的长度是多少。

  (第4个问题,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还有哪些面和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几个面完全相同?)

  3、练习三第3题

  出示图。

  提问:观察这两个直观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看图,并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学生:一个是长方体,一个是正方体。

  学生: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厘米、4厘米和5厘米。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

  谈话:继续观察,它们的面各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可以发现长方体前后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并且完全相同。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

  4、练习三第4题

  说明题意,并指名说一说摆成的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

  学生独立标出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再在小组中指一指,说一说。

  指名在班级中说一说各个几何体的长、宽、高(或棱长)的位置和长度。

  5、练习三第5题

  出示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做一做,做好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和想法,集体交流做法。

  提问:怎样算长方体的底面的面积?正方体呢?

  (学生可以发现,长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长乘宽,正方体的底面面积就是棱长乘棱长。)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基本特征的认识,也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进一步拓展认识,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变式。并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做好准备。]

《认识正方体》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

  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21页内容。看看你用了哪些方法,都学会了什么?(研讨)

  师:谁能把你们的学习结果汇报一下。

  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有,出示)哪是相对的面?有几组?(指实物回答)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用剪子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师电脑演示“相对面相等”)

  师:说说棱的特点。

  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可以分成几组?

  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生1:用尺子量的。

  生2:(出示:长方体棱的框架)如果相对棱不相等,这个长方体就会变形了。

  师:噢,你用的是反证法来说明。

  生:老师我把长方体的棱分成了4组,每组有3条,就是从一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

  师:这种分法也是正确的,而且很独特。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演示“顶点”)

  1、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刚才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一点叫做顶点,这也就是说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有三条棱,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什么?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

  2、认识长方体直观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拿出长方体学具,将它放在眼前的不同方位,观察:你看到了长方体的几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生:(1个、2个、3个)都是长方形的。

  生:不对,从我这里看,它的左面和上面就是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电脑演示直观图)我们在作图时,除了前面和后面外,其它各面都画成平行四边形,但实际上是长方形。(师边说边作图,并强调看不见的棱用虚线来表示)

  3、自学正方体

  师:想一想:如果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调整,使长、宽、高相等,会得到什么形体呢?(教师演示将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它也叫立方体。出示魔方:它有什么特征呢?(出示自学提纲):1、正方体有几个面?大小怎样?2、正方体有几条棱?长短有什么关系?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边观察边自学22页。(汇报、板书)

  4、比较二者的异同

  师:同学们观察学具看板书,谁能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叙述,师用两种色笔分别圈画。)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都具有,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不一定全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师演示集合图)

  三、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与图形,归纳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还分析了二者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做做练习,检验自己是否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明确的认识。

  四、巩固应用(电脑出示)

《认识正方体》教案15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棱长的含义;

  2、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比较。

  课前准备:

  教法学法 实践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请大家回顾一下: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设疑:第4个图形的长、宽、高相等,说明:这样的物体叫作正方体。大家想不想研究它?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它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正方体的认识)

  二、概括特征

  1、以小组为单位发学具。

  2、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手中的正方体。建议:用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研究。

  3、自主探究。让学生结合手中的实物进行探究,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4、汇报交流

  (1)让生结合实物说说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让学生说说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验证的?从中明确: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让生说说有几个顶点?你是怎么验证的?

  5、提问: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正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

  多指名几个同学说特征。

  6、结合直观图小结:正方体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有12

  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它还有8个顶点。

  7、提问:依据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8、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正方体的特征。然后找代表说一说。完成表格。

  三、观察比较,体会异同

  1、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2、让学生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归纳,再同桌交流观察的结果。

  3、汇报交流。相同点是: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4、根据比较结果,想一想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

  不同点: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练习 完成P20做一做

  总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认识了正方体,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

  正方体的认识

  6个面 (完全相同,都是正方形)

  立体图形正方体 12条棱 (长度相等)

  8个顶点

【《认识正方体》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正方体教案03-19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08-29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03-10

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认识正方体》08-2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18篇)10-19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08-21

大班数学说课稿 认识正方体11-03

《正方体》大班教案11-24

《正方体》大班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