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

时间:2022-08-01 08:38: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战争年代学习条件的艰苦,了解革命前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怀.

  技能: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

  情感:教育同学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教科书的珍贵,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省略号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投影,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开学俺们就会发到许多新书,这些新书是俺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教科书.(板书:教科书)

  (从同学生活实际动身,引出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后,同学们会有什么想法

  (同学考虑后自由交流)

  对俺们来说,一本教科书随手可得,一点儿也不稀罕,然而大家是否知道在那战争年代,它又是显得很珍贵.(板书:珍贵的)

  (同学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放录音,提要求

  ( 1)听清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一想,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同学按要求听录音,边听边想.)

  (让同学带着问题去听课文录音,有明确的目的.)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轻声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几节具体写"张指导员用生命和鲜血维护教科书的"

  (同学轻声自由读,同桌交流.)

  (让同学通过交流找到重点段.)

  用一个词语概括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2

  教材分析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出自身道路的特点与风格。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与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百家争鸣是这一变动的思想反映。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奠定了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

  【时空观念】

  了解中国古代的远古时代的历史分期问题;对中国早期的历史发展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史料实证】

  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图片、史实、有条件的可以有实物);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解释】

  1、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2、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家国情怀】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夏商周的制度

  2、难点:中华文明发展的原因探究

  教学准备

  结合实际情况,本课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带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导入框”提问: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中华大地最早的人类到底产生于什么时候?当时的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用这一系列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的第一子目,划分了我国石器时代的分期,并指出相关的内容。并完成相关的表格。

  (一)石器时代的划分

  (1)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①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二)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河姆渡原始农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总结: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后,教师总结: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6、原始饲养业:猪、狗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3)大汶口原始居民: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了解以下知识: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从部落到国家

  本子目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合作探究:

  1、你对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

  2、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什么时候算起?后世为什么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你还听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禅让制)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三、商和西周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xx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提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提问: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2、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

  教师简单讲述: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的时国王,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奴隶制的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⒈、主要内容及特点

  提问:西周建立后,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度呢?怎样分封的?分封制有什么特点?(可以先给出学生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回答刚才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和观察课本提供《西周分封形势图》,得出以下认识:

  对象:周朝对建国的元老、功臣、亲属和先世的后代等进行大分封。

  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含义:在周朝时期,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给诸侯的制度。

  诸侯的权力:官员任免权、征派赋役、建立武装

  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等。

  诸侯与周王室的关系: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作用及发展演变

  引导学生从教材进行概括: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国力强盛。

  教师进行进一步拓展:

  首先,分封制大封同姓子弟、功臣及古帝王之后,让他们在自己的诸侯国内享有一定的特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建设,这就避免了类似于管叔及蔡叔的事情的发生,暂时地满足了西周奴隶主贵族的欲望及要求,缓和了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广求“殷先哲王”的“保民”办法。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族人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其次,在西周王朝的四周分布着肃慎、山戎、鬼方、羌、濮越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掠夺财富,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派王室贵族等直接管理,一方面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一些少数民族以及一些外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与王畿之间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交流,加速先进文化及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从而为抵御外侮,巩固边防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起到其应该起的作用。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不但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而且还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孕育了中华民族统一的基础。

  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在实行分封制的同时,西周实行了宗法制度,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提问:什么是宗法制?

  1、含义

  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是在中国古代宗族国家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为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提问: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呢?

  2、特点及基本原则

  让学看以下图表,然后让学生回答。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这是一种从嫡长子继承制为基本特征的权力分配制。宗法制的基本规则,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一支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中的支配地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处于大宗的从属地位或次要地位;宗主照例由大宗担任,并且世袭继承。因此,宗法制从一产生时起,就是基于确定继承顺序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制度,以巩固奴隶主的统治。

  (教师讲解图后,讲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②构成了“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等级制度。

  ③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3、实质及作用

  提问: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

  西周实行宗法制原则下的分封制。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则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自己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与分封制,便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主贵族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每一个等级都必须服从上一个等级,并有义务尽其纳贡、服役等责任。周天子位居金字塔顶端,不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而且通过“同姓不婚” 、“娶于异姓”的联姻原则,又成为有甥舅关系的异姓宗族的共主。于是,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关于宗法制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自己获取和了解。

  (四)井田制

  1、概念: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瓦解原因:

  (1)直接原因:先后进行了税制改革,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在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

  (2)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牛耕技术和农具的不断改革,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3

  设计理念

  立足于“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挖掘课文的阅读潜力和人文价值,遵循“速读、略读、精读”的阅读次序,引导学生理清叙事顺序,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情景导入。(略)2.简介背景,营造氛围。(略)

  二、速读课文,审清题意

  1.读题、解题。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主要“珍贵”在哪里?并勾画出“珍贵”含义的词句。

  三、略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勾画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2.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扩展想像,理清故事情节

  1.运用“读、画、议”的方法导学第一段。

  (1)导读:你准备把重音放在哪些词语上?为什么?讨论突出这些重点词语的理由。

  (2)故事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板书:炮火连天),你们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

  (3)在战争环境中,延安小学的同学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思考:强调“没有书”是“最困难的”,和“珍贵”有什么联系?

  小结:延安小学的学生没有教科书,这是他们学习上最大的困难。因此,他们急切地盼望着能得到教科书。(板书:盼)

  2.自学第二至六段。

  (1)导读:第二至六段写“取教科书”,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2)边读边思考:张指导员带来了什么消息?大家为何那么高兴?为什么“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3)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归纳。(板书:情况紧急、取)

  3.研读第七、八、九段。

  (1)学生默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领到书回村时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什么情况?(板书:敌机轰炸)张指导员在危急中是怎样做的?(板书:护)画出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语句。

  (2)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4.研读第十段。

  (1)导读:自由读,边读边想。读第一遍,画出描写人物神态和语言的词句;读第二遍,想像张指导员当时的思想;读第三遍,琢磨张指导员说话的语气,想像他没说完的话的意思。

  (2)品味重点语句。

  a文中“好半天”是什么意思?从“好半天”“微微睁开”说话断断续续可看出什么?(板书:生命垂危)把孩子们的书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表现了张指导员什么精神?

  b文中“轻轻地”“微弱的.”说明了什么?“摇了摇头”结合上文说说他知道什么?

  张指导员两眼望着那捆书(板书:望),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想的是什么?前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续,后一个省略号表示话没说完,如果他能说下去的话,会说些什么?张指导员在这种时候的希望是什么?

  (3)师生讨论小结。

  5.研读第十一段。

  (1)学生自由读。(2)学生讨论、归纳。

  6.速读全文,深入理解。

  (1)思考:教科书的“珍贵”除了体现在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2)梳理课文叙事顺序。

  (3)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想。

  (4)讨论、归纳。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4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的艰难,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二、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三、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用“坚持”“必须”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录音机、教材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读课文预习内容。

  2、出示并理解课题:珍贵的教科书。

  3、随录音读课文,并思考预习中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划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2分钟)。

  3、听写生字。

  4、理解生字新词。

  (1)指名看拼音写词语。

  (2)指名扩词。

  (3)理解生字难词,指名造句。

  嗓门:指嗓音、声音。

  必须:一定要。

  恨不得:表示强烈的迫切希望。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思考预习内容的问题。

  2、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导从事情四要素来理解)其中哪部分最感动人?

  3、课文围绕什么来写?按什么顺序?

  4、按照课后思考2题给课文分段,指导学生理解段落依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思考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齐读全文,思考本文围绕“珍贵的教科书”写了哪些内容?

  2、提问课文怎样分成各大部分?从回答中列出线索(板书):盼书→取书→护书→激励前进。

  二、指导理解课文。

  (一)分析第一段(1-2)。

  1、过渡:为什么要盼书?指名读。

  2、找出盼书的句子。为什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指导学生理解当时学习条件、学生学习态度,并指出可理解的句子)

  3、简介背景。

  4、张指导员带来什么好消息?大家对这个消息有什么反应?

  5、小结并过渡:盼来了书本却还有什么事要做?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3-6)。

  1、分角色朗读。思考:书有什么来历?取书的原因?

  2、理解指导员的话:“?”“!”有什么用?

  3、小结:联系第一段理解这一段写了取书的原因和取书的经过。

  (三)阅读第三段(7-10)。

  1、过渡:取完书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恨不得……”?小组读。思考:取书回来发生了什么事?

  2、张指导员是怎样保护书的?划出句子。

  3、小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四)自学最后一段。

  1、范读。思考:这段只有一句话,主要讲什么意思?

  2、张指导员用什么换来的教科书有什么作用?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四、作业。

  读熟课文,完成课后题。

  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起因

  盼书:渴望

  经

  取书:关怀、争先恐后、恨不得

  过

  护书:趴、压、完整无缺

  结果

  激励前进:生命换来、没有说完的话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5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主要记叙了解放战争时期,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全文围绕教科书的“珍贵”,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展开叙述。教学时应结合课后思考题,紧扣“珍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故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反差较大,教师可作适当的背景介绍。

  【设计理念】

  整体入手,重点体会,避免零敲碎打、串讲串问,保证学生读书思考、质疑讨论的时间,深入体会人物情感,指导读出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会认“延、境”等10个生字,会写“珍、移”等13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等。

  【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简介背景

  1、读课题,想一想: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简介故事背景。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1、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3、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理清顺序,重点感悟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叙述顺序。)

  2、课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你最受感动?(引导学生默读第9—11自然段,画出感受最深的词句,并说说体会。)

  3、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献身的可贵精神。

  (1)“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①“完整无缺”是什么意思?

  ②把句子改成“那捆书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好不好,为什么?

  (2)抓住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结合课文插图,引导体会,并指导读出感情。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盼书→取书→护书→激励”的顺序进行叙述的,并且重点学习了“张指导员舍身护书”这一部分内容,体会到了教科书的珍贵。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

  二、继续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教科书的珍贵?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抓住重点词句引导体会。

  (1)“我们多么渴望有一本印好的教科书啊!”

  ①“渴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渴望有一本教科书?(联系第2自然段内容,引导体会当时学习条件的困难。)

  ②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我们”当时盼书的迫切心情。

  ③把“渴望”换成“盼望”或“希望”好不好,为什么?

  (2)“印书用的纸,是党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

  ①“节省”什么?

  ②党文件重要不重要?党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印书,说明什么?

  3、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抓住“激励”一词,引导体会句子的意思。

  三、归纳小结,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联系今天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1、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教师组织交流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提问题的方法。

  五、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保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的困难和张指导远射申报户数的可贵精神。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13个生字,积累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当新学期来临,每当我们手捧崭新的课本,你们的心情一定是既兴奋又激动的。是啊,一本本教科书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大的便利。然而,在解放前,在险恶的战争环境里,要想得到一本教科书是多么不容易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流血牺牲。那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学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就知道了!

  学生齐读课题。

  二、释题质疑。

  1.看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2.归纳学生的问题:

  (1)为什么称教科书是珍贵的?

  (2)文章描述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代?

  三、介绍时代背景(学生交流汇报)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在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一捆教科书而英勇献身。

  四、提出自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

  1.初读课文,动笔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地方。

  2.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读生字的字音。

  (2)弄清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

  (3)练习用生字组词。

  3.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看看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

  (1)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2)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3)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4)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五、检查自学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1.读下面的词语,要求读得准。(指名读)

  环境代替顽强桌椅俯冲延安锅烟叨念艰苦卧倒

  2.说出下面生字的部首。

  替(曰)卧(臣、卜)凳(几)省(小)顽(页)

  3.理解下面的词语。

  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完整无缺:十分完整,没有缺损。

  叨念:轻声地、反复地说。

  珍贵:十分宝贵。

  激励:激发、鼓励。

  六、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不懂的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

  2.再读课文,深入地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理解句子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提高朗读能力,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学生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思考讨论,小组学习。

  课件出示:

  (1)延安小学的同学“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2)从哪些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完成下列表格:

  第二句中的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是。

  (3)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课件出示重点句帮助理解。

  A: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因此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B:“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的关心。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4)体会重点句第3句的意思

  课件出示:“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对比出示以下两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

  3.总结第1自然段的段意。

  讨论明确:这段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

  1.课件出示思考题:

  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

  2.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3.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语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的心情。

  4.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练习用因果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有一本教科书!

  ①(所以)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地(跳起来)。

  ④(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5.再次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6.归纳、总结第2-6自然段的段意。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我”去领书。)

  四、学习第8-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

  2.讨论分层情况:

  第一层(8)主要写“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高兴和急切的心情。

  第二层(9-10)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而英勇牺牲。

  第三层(11)张指导员的临终叮嘱一直鼓励'我'前进。

  3.提问:在回村的路上,遇到了什么情况?带着什么语气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危险情况,读出语气。)

  4.体会第9自然段中两处省略号的用法。

  (“快卧倒……”表示说话声音被打断。“我的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省略我被炸伤昏迷后发生的事情。)

  5.找出指导员身负重伤的句子。

  6.根据“趴”“一动也不动”“完整无缺”“压”“染红”等词语,启发学生想象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情景,体会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崇高精神。

  7.重点词语“完整无缺”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完整无缺的书是什么样子的?

  (2)这捆书是怎样完整无缺的?

  (3)这捆书为什么会压在张指导员身下?

  (4)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希望是什么?

  8.指导学生想象张指导员因为伤势过重,生命垂危,没有力气、说话断断续续的'语气。想象张指导员说话的样子,练习朗读。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提问。

  课文为什么用《珍贵的教科书》做题目?

  (引导学生回答:〈1〉当时条件艰苦〈2〉在主席关怀下,党中央从印文件的纸里节省出来的印刷的〈3〉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书来之不易,十分珍贵。)

  七、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第二自然段,学习这段话的写法,把“今天,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的意思写具体。

  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盼书→取书→保护→激励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课一开始,我就通过提问“教科书为什么珍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时,我把握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通过板画“一捆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点,让学生先感受到我们的书普通而易得,然后突出“珍贵的”这一关键的字眼,激起学生对珍贵原因的关注,从而激起读书的欲望。二是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三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完整无缺”找、“压”“最困难”“渴望”“毛主席的关怀”“党中央印文件的纸里节省”的理解与感受,同时通过补充介绍背景,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真切地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四是想象补充读。通过回看这捆书,想起哪些人,应该记住些什么,激发学生根据当时的情景,想象补充并写出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在备课时我担心,怕学生无法真正领会革命先辈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学时,我和学生一起读、一起演、一起感动,自己也像置身炮火连天的小山村,脑海中是活生生的张指导员,不用再刻意地讲解,一切都水到渠成,让我深深地感到用真情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情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珍贵的教科书的教案】相关文章:

《珍贵教科书》说课稿01-01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03-16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03-18

《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04-21

珍贵的水资源 --家长助教教案08-26

苏教一年级上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案08-29

珍贵的友谊初中作文08-19

珍贵的礼物话题作文01-21

友情最珍贵作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