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教案

时间:2022-09-21 10:53:0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城教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城教学教案

长城教学教案1

  《长城》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的第二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事,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从先教学一、二自然段,再教学三、四自然段这个路子来看,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就全文谈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在学生发言时,师生对话缺少配合。班级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忽略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活跃,但无法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体会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及升华。这也是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训练和正确培养的地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三年级的训练重点师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相脱节。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这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练习题无法在课堂三十五分钟内完成,只能留到课后作为作业。所以说,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

  总之,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也是以次来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从文本中发现与学生有联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

  xx小学

  xx

  20xx.3.27

长城教学教案2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单元阅读训练点之——能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在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正确书写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刚毅、巍然、浩大”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全文谈感受,对长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一遍读完的同学可以想一想,万里长城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2、教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动情的学生,并就学生对长城的印象做初步了解。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由学生说说初步的印象,引导朗读。教师随机点评。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课文是分了几个方面来介绍长城的,第二自然段是抓住了长城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请你自己用心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话中哪句话或者哪个词语深深地激发了你对长城的赞美之情,用笔划一划,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教师巡视,并且关注学生划的是什么句子和词语,可以随机做一些交流和讨论。

  4、小组交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划的句子或者词语和伙伴做一个交流,说说理由。

  5、教师组织全班交流:请学生读读自己划的句子,引导学生重点读悟:

  ①、“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用巨龙比喻长城:一种中华民族的象征。)

  ②、“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6、师生合作朗读第二自然段。

  7、教师小结:这段话是围绕着“长城气魄雄伟。”这句话写的,按照从远望到近看、由物到人的顺序层层写来。写得多么生动,多么精彩!

  四、作业:

  写写课后的生字,挑选特别陌生的多写几遍。

  从课文中找出至少六个描写长城的词语,并记在心里。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 )长城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理解部分词语。

  1、听写词语:组织学生听写带生字的新词,听好以后自己校对订正。

  2、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心里的长城。并请学生做简单的解释把词语的理解与长城的形象结合在一起。

  3、用自己头脑里的词语说说你了解的长城。

  二、精读三、四自然段,感受长城的古老和浩大。

  1、是啊,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不朽的长城,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又从其他角度为我们介绍了长城,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2个自然段,还是划一划你认为深深打动你的词语或者句子,并且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3、4自然段,并划出有关的句子。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所划的句子,并做简单交流。

  3、组织同桌之间先做一个交流,说说自己的体会与理解。教师参与同桌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读书心得,寻找典型事例准备全班交流。

  4、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学生朗读,引导学生重要读悟以下句子:

  ①、“到了明朝,几百万人又进行了整修和扩建,历时200多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时修筑的长城”。

  ②、“要采制这么多的砖头和条石,并要运送到陡峭的山峦上砌筑起来,光靠肩膀和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与生命。”

  ③、“这虽然只是传说,却说明了正是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生命修筑了长城。”

  5、再快速地读读3、4自然段,看看你还有特别想知道的知识,还有特别想提的问题。(有一个质疑的环节,可以发现孩子们读懂课文的情况,也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暂时回答不了的问题还可以延伸到课后。)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请同桌为你做一些评价。

  2、找一些你感兴趣的关于长城的资料,与同学们做交流。

  第三课时

  预设目标

  1、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用朗读表达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1、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学习《猫》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方法,请你想一想《万里长城》的2、3、4自然段你如何来概括。(每一段的第一句话摘下来加以改动。)

  2、这一部分的内容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发现什么问题?(结构上是总分关系。)那这一部分内容与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联系起来,你又发现了什么?(结构上是分总关系。)概括一、三段的段意。

  二、朗读,再说感受。

  1、配乐朗读。

  2、同学们,现在你对长城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和了解,你的朗读比第一节的时候更动情了,能对大家说说你的动情理由吗?

  3、师生朗读。

  三、交流资料。

  我们对长城的了解不仅仅限于课文,你找到的有关的长城的资料、知识或者传说故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

  四、作业:

  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它……

  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曹婕

  部分参考“名师名校长论坛”中王崧舟老师的《万里长城》。

长城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它所组成的词。

  2、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比喻句。

  4、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与感情的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课内外结合,体味作者的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和壮丽。

  课时布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图片,板书课题

  2、 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想知道更多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 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 感知主要内容的.

  (2) 会读会认田字格中的生字.

  (3)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发明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同学不良的学习习惯,协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发明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读这些词语.

  (3)指名初步解释词语.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体悟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局部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2 同学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局部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身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异的景象呢?

  2.讲读.

  3 比较:“奇异”在不在句子中的异同。

  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示在哪些地方? 用

  5 自身的话说一说.

  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的意思。

  7 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8“发明”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9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俺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了这人间奇迹.

  10最后两行在第一局部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1.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发明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2、将第一局部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3、 指名读, 生评议.

  14 、齐读.

  五.安排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长城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激趣。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五、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六、讨论探究。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七、全班配乐朗读全文,会背者可背诵。

  八、总结质疑。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九、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长城》教学设计。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听没听说过一句俗语,"不到什么非好汉",谁来说说,什么是哪个地方。

  生:长城。

  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板书:长城

  二、介绍长城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视频以及课件中的视频介绍让学生了解长城。

  教师总结: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互助读文,然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

  3、小组汇报生字新词,教师归纳并板书。

  板书:崇山峻岭拍摄嘉峪关扶智慧气魄

  4、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教师教学生字

  5、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三、观察欣赏,发展思维。

  1、观察图画。

  (1)指名学生上台从中国地图上找出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经过我国的哪几个省市。

  提示: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的长城,经过今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八个省市自治区

  (2)书上的两幅彩图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各画了哪些景物?

  提示:第一幅图是俯视,观察点在高处,是远看;

  第二幅图是平视,观察点在近处。景物有蓝天、苍山、红枫、灰龙。

  (3)长城修筑在什么地方?

  提示:崇山峻岭之间

  (4)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

  提示:长和高大

  (5)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让学生发挥想象,形象地叙述长城的样子。

  例:

  像一条彩带,在群山中飘舞;

  像灰色长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

  像条玉练,镶嵌在碧绿的地毯上。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提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

  (5)为什么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不同?

  提示:第一幅是俯视,远看的景象;

  第二幅是平视,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赏录音。

  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泛读动画,教师播放课文范读语音,要求学生思考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写生字词,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长城教学教案6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这是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课本的分析上,还要通过阅读丰富的拓展资源,通过学生的情感升华——打写来实现。

  学情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长城的了解也只限于课外书的简单介绍,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有所联系,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教师精心准备了有关长城图片的课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城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 、 城砖、屯兵”等词语。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和自豪感。

  3、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长城教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肯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出示第一幅图:

  ⑴ 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观察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⑵ 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⑶ 小组讨论,并说说。

  2、出示第二幅图:

  ⑴ 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⑵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⑴ 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⑵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思考

  1、仔细对照课文内容:

  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巩固练习

  1、复习巩固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这节课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品读课文为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图:

  想想这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思考:

  ⑴ 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⑵ 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讨论: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说。

  【教学反思】

  紧扣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词语,体会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教学时充分读图,图文结合。

长城教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

  (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

  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

  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长城教学教案9

  教材简析

  这篇看图学文按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使学生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本课生字、生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智能目标: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主题学习的探究任务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2、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3、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4、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学习方式指导

  1、自己和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来共同来开展研究。由组长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负责图片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历史记载资料的收集整理,有的负责音像资料的`收集等。

  2、选定一个研究方面,收集学习资料。可查阅书籍,也可通过老师提供的链接,查阅关于长城的网站,或者在Internet上自己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3、分析、筛选资料,以一定的方式(例如:手抄报、演示文稿或网页)设计完成小组的汇报讲稿。

  探究1

  远看长城是什么样的?

  探究2

  长城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探究3

  为什么说“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

  一个伟大奇迹?

  探究4

  长城到底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

长城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l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2、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三)品读体验

  1、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2、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品读体验

  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提升感悟,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祖国文化古迹的思想感情。

  4、齐读课文(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二、巩固延伸

  分成四人小组交流对长城的赞美之情,写一篇赞美长城的短文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课外知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语文的教学重课堂——学知识、提能力,而课外积累则是——懂运用。赞长城,要先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历史,这就需要有课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引导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的与长城有关的课文,再介绍对联的相关常识,有了这些铺垫,再来学课文,已由难变易了。

长城教学教案11

  《长城赞》是一幅长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这幅对联语言精练,意蕴深刻,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长城资料,提升对长城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接着再把上联、下联逐句进行分析,边分析的同时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并进行了背诵的练习,最后又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以激发其诵读、积累对联的兴趣。

  从这个课例我得到几点体会:本文不长,但由于是对联,与诗词不同,与其他体裁也不同,学生学习理解起来,看似简单,但实则很难。

  1、从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的体裁特点,突破难点,恰到好处。本文很短,可以只简单告诉同学这是对联,然后单从字面理解入手,再深入探究内涵。可是,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写赞美长城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的所在。如果这样简单处理,对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而拿出一部分时间对本文进行对联形式及特点的处理,效果会更好。实际上也是,课后同学们不但对搜集对联、积累对联的`兴趣浓了,甚至有人爱做一些简单对联了。这也是语文教学弹性所致。

  2、教无定法,教学设计关注预设,还要关注生成。我原本准备几个背景资料,准备在各个时机出示,但是教学时,在第一环节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长城资料时,有的同学提到了长城建设的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在其中,这时,我就决定调整出示顺序,相机把我准备的影音资料出示了,学生很感兴趣,后面的学习便没有出示这个资料。

  3、交流搜集资料的时间把握不十分妥当,主要表现为耗时过长(10分钟),以至于下面的学习的时装间显得紧迫了。这表明,我在课前应引导学生把资料进行筛选,多余部分可在课下交流,这样课堂的时间就更自如一些啦!

  改进设想:

  课前、课后应进行对对联的练习。课前练习对对联,既会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又会使学生对对联形式特点有所把握,

  更深切体会对联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进而使学生课上对《长城赞》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便捷很多,会节省很多时间,体会会更

  深刻,同时,只一课时便会完成主体内容。

长城教学教案12

  一、复习

  1、让学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各节大概讲了什么。

  说明:即复习巩固生词,又让学生主动了解课文内容。

  2、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

  提示:第一节讲长城的长;

  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3、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各节编一小标题。然后小组陈述,师生一起选出优秀准确的标题。

  教师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小组合作定出小标题。

  提示:

  (1)一条"龙"

  (2)高大坚固

  (3)结晶

  (4)奇迹。

  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师:什么是蜿蜒盘旋?

  提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提示:长城的雄伟气势。

  3、指导朗读

  4、渗透写作方法。

  师: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

  师: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生:远看

  6、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名学生回答。

  提示:高大坚固。

  2、师: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提示:建筑材料、垛子、方砖。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3、师: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

  提名学生回答。利用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来讲述。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说明: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4、师:既然是作为防御的城墙,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还有什么特点么?

  提示: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教师可以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

  5、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构造: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指名学生到黑板上边画边说。

  6、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

  提示:近看

  7、教师小结:作者按照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长城,层次清晰,使长城的远景近貌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2、师:读了这一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提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3、师: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提名学生用课文中的文字朗读回答。

  说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知道朗读。

  4、师:作者为什么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说明: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联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体会到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以及花费的代价和非凡的创造。

  5、师:为什么说"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提示:结合看书上的图和课后思考练习之中的句子比较来理解: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此时此刻,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2、师: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分组讨论、想象,最后小组陈述,教师归纳。

  提示:

  ①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

  ②这样雄伟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这样艰巨的任务却用简单的工具完成历史罕见;

  ④创造这样的奇迹,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毅力和智能绝无仅有。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作者为长城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能表达了赞美、敬佩之情;对伟大祖国表现了热爱之情。

  4、让学生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提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师总结: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你们说长城是不是一个奇迹呢?

  三、讲述故事,训练语言。

  在同学们的陶醉与神往之中,教师把话题一转:大家知道长城历史悠久,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怎样修缮和连贯?有怎样的动人故事和传说?现在请大家把收集到的长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说明:让同学们在高昂的情绪中绘声绘色,各抒己见,滔滔不绝,使课堂气氛再一次升华,让学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长城教学教案13

  一、教材说明:

  《万里长城》是介绍我国万里长城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条理清晰。全文围绕长城伟大,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长城的三个特点:长城的气魄雄伟;长城的建筑年代久远;长城的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来表现,并由联想到人,写出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教学构思:

  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

  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下面是这堂课的整体构思:

  (一)、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

  (三)、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

  (四)、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

  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中的渗透。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知识设计意图说明

  一、巩固旧知 1、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

  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1、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长城气魄雄伟”。 1、出示.课件。激情引导。

  2、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3、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

  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

  (1)、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

  (2)、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

  (3)、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

  (4)、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

  (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

  (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听觉认识。

  重点语句的感知。

  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

  “啊,确实了不起!”(层层深入)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

  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的动力,教师随着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学习“课文第四小节”,体会长城雄伟外形的背后,更令人赞叹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

  举目远眺,崇山峻岭上,长城腾越起伏,呼啸着奔向远方。同学们。此时,你除了由衷地赞叹,你还在想些什么呢?

  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1)、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

  (2)、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该怎样将20xx多斤中的大条石运上崇山峻岭呢?

  (4)、参与评价。

  (5)、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

  (6)、.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4、.课件出示第二节最后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啊,确实了不起!”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1、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

  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

  2、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

  3、交流。

  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1)、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谈谈——读读——再谈谈)

  (3)、四人小组讨论。

  (4)、交流——评价。

  (5)、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

  (6)、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7)、有感情地这一小节。

  5、学生深思,交流。

  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

  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

  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

  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真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

  故事激情,激发情感,为阅读奠基。

  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

长城教学教案14

  《长城》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教学难点

  重点 1.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录音机。

  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了解图意。

  1、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学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

  三.图文结合,说一说。

  1、说说生字新词。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 智慧(hui) 气魄(po)

  2、理解字词。

  (1)教师讲解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看图理解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 (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

  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

  (1)读后思考。 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3、综合两图第三节。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4、读第四段。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二、总结全文。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板书设计

  长城 远景 观察长城 近景 血汗 联想人民 智慧 雄伟 赞美工程 奇迹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pai she ning jie zhi hui jian gu cheng qiang yu hang yuan ( )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从充完整 ( )山( )岭 互相( )应 蜿蜒( )旋 气( )雄伟

  三、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

长城教学教案15

  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知识要求: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能力要求:在学习中展开联想;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难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一边朗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我们刚刚欣赏了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的美景,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神奇。今天我们又将一起登上长城。那些同学去过长城?

  2、请几位同学说说长城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书上的词语)

  3、出示中国地图,找出长城的东西端各在什么地方?长城经过哪些地方?

  二、介绍长城

  三、仔细看图,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

  四、自学生字,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2、老师肯定学生发言。这段是作者从远处看长城,是从整体上看长城像一条长龙,突出了长城的长,请同学一块读读这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登长城,站在雄伟的长城上看看长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做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吧!读读这段课文。听的同学从文中找一个词来概括长城给你的印象。

  2、大家说得真好!下面我们边看图边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本段具体地给我们介绍了长城的结构,从长城的建筑材料,城顶的样子,城墙的外沿的垛子,射口的构造和作用,城台的样子和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实实在在看到了长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站在这样的长城上,作者想到很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己读课文,标出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

  三、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对“伟大的奇迹”如何理解?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关内容,加深对“伟大奇迹”的理解。

  四、出示相关图片,把感情融入课文朗读。

  五、喜欢哪一段课文?尝试背诵。

【长城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长城的教案03-24

《长城》教案09-03

《长城》的教案10-11

长城大班教案11-07

《长城》教学反思09-12

长城教学反思11-12

长城教学反思03-01

长城的教学反思04-07

长城谣教案范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