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2-10-14 09:06:4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科学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科学教案汇编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金属的种类,了解不同金属的性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金属,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金属的性质。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金属段,实验用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述: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材料,除了我们前面认识和研究的纸和布外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和研究一种材料:金属。(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1)、了解身边的金属制品。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金属制成的,同学们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制成的?人们为什么用金属制作它们?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讲述:用金属制作的物品有厨房用具、高压电线、奖杯、常用工具等,因为它们比较耐用、可以导电、有光泽、锐利,所以用金属制作这些东西。用金属来制作是利用了金属的一些特性,如坚固耐用、坚硬锐利等,那金属的性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接下来研究研究。

  (三)制订方案 实施探究 研究金属的'性质。

  1、研究金属的光泽度。

  (1)、选择铁钉、粗铝丝、粗铜丝等材料;

  (2)、用砂纸摩擦它们表面;

  (3)、比一比,摸一摸,说说有什么发现。(变光亮,有热度)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摩擦变亮、摩擦生热。

  2、研究金属的导热性。

  (1)、把铝勺、塑料棒、木筷放在热水里,过3分钟后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塑料棒有一点热,木筷没有感觉,铝勺很烫)。

  (2)、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3)、总结:铝勺导热快。

  3、研究金属的延展性。

  (1)裁剪一段5厘米长的粗铝丝放在钢板上;

  (2)用铁锤敲打它,把圆形敲成扁形的;

  (3)用尺子量一量,有什么变化?(变宽、变长)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

  (5)、总结:金属在受到外界压力时,形状可以发生变化,具有向外扩散的延展性。

  (四)、展示交流

  总结金属的性质。

  (1)、提问:通过以上的实验活动,我们知道金属有哪些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轻重、硬度、延展性、导热性。

  (4)、讲述:金属的性质还很多,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探究中会逐步学习到。

  (五)、拓展创新:

  1、谈话:想一想,根据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结合书本的资料,如果要制作锅、易拉罐、首饰,你会选择哪种金属?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

  4、课后学生搜集有关金属的的资料阅读。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2. 巩固做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3.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

  教学重难点: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

  2.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提问: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制作多面体?

  制作六面体:教师拿出六面体的手工材料。重点讲解粘贴最后一条边时要轻,要粘贴凭证

  学学做做:

  1. 学生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拿出手工材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有变化的.六面体或其他多面体。

  指导制作时,需提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体做成后,再将附加物加贴上去的。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压印都必须在展开图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开图折叠成多面体。

  2.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学习 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从掌握要领,外形美观,创新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

科学教案 篇3

  一、引入学习

  师:老师给大家玩个魔术。(师用白醋和酚酞溶液混合后,溶液变成红色。)

  (生惊奇地欢呼。)

  评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新课的学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魔术中用到的白醋又成为学生探究的材料之一;魔术也蕴含了“两种物质混合后又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一概念。

  师:刚才玩魔术时用到了这瓶液体(出示白醋),想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想!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什么?

  生:看它的颜色。

  生:摸摸它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冷的,还可以摸它粘不粘。

  生:打开瓶盖闻它是什么气味的。

  生:尝一口也能知道它是什么。

  师: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

  生:可以!

  师:那你敢不敢尝一口?

  生摇头:不行,万一它有毒就糟了。(全班笑)

  师:!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轻易尝、摸、闻。

  评析:指导学生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而形成科学的观察方法、严谨的观察态度又尤为重要。教师特别强调了“在不知道一种物质是什么的情况下,绝对不可以随便尝、摸、闻”,又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生命意识的教育。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这里还有一包白色的粉末,它又是什么呢?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请各小组从桌下取出材料,开始!

  (学生对白醋和小苏打进行观察,教师参与观察,并予以指导)

  师: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生:这瓶液体是醋,味道酸酸的;这包白色的粉末有点像盐,咸咸的。

  生:这瓶液体是白醋,这包粉末是小苏打。

  师:能肯定吗?

  生:我们这组的材料上有标签,上面写的有名称。

  师:看标签也是对事物的一种观察方法。对这两种材料的特点还有补充的吗?

  生:白醋的气味很酸,有点冲鼻,摸起来凉凉的。

  生:小苏打像面粉一样,比面粉粗一些,都是白色的小颗粒。

  评析: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材料中,有的贴有标签,有的没有贴标签,这其实也暗藏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看标签和说明。学生通过对标签的阅读以及和其他小组的沟通,共同认识这两种材料。

  三、猜测两种材料混合后的现象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生:混合在一起可能醋也变白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我喝牛奶时就是这样,我认为小苏打和醋混合就像奶粉和水混合一样的。

  生:我觉得可能小苏打可能会溶解在白醋里,看不见了,白醋还是清的。

  生:我认为可能会改变颜色,变成红的,就像刚才老师玩的魔术那样。

  生:有可能会出现很多泡沫 ……

  评析: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

  四、讨论混合的方法

  师:如果把白醋和小苏打混合,我们可能有很多方法,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白醋、小苏打、烧杯、勺子(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用这些材料你打算怎样混合?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予以指导)

  师:你们想到了哪些混合的方法?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们的方法和你们的一样吗?

  生:我们组想了3种方法。第一种是先把小苏打倒进烧杯里,后倒白醋;第二种是先倒白醋后倒小苏打;第三种是把小苏打和白醋同时倒入烧杯中。

  师:白醋和小苏打分别放多少合适呢?都放完吗?

  生:不行,都放完太多了,放不下,我们打算都放一半。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我们组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白醋放的多点,小苏打少放一点;第二种把小苏打放多点,白醋放少点。

  生:还可以不用烧杯,把小苏打直接倒进白醋瓶中,盖上盖子摇一摇。

  生:我们组还可以把白醋一点一点滴在小苏打里面。

  生:先把小苏打放一点在烧杯里,然后加一点白醋用勺子搅拌,再加一点小苏打,放一点白醋,直到把小苏打全部淹没,然后一直搅拌,让它们全部溶解。

  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实验方法,你认为哪种最好?等会儿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选择哪种实验方案?请各小组进行讨论,把选定的方案记录在《科学记录表》上。

  评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的方法,看似简单,而实质上却体现了学生搞科学的精髓:材料放的顺序,多少,不同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现象出现!这就是搞科学!

  (学生讨论,制定详细方案,教师巡视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哪些小组写好了?谁愿意给大家说说?

  生:我们小组选定的实验方案是:先倒1厘米高的白醋在烧杯里,然后用勺子放1勺小苏打,再用勺子搅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待会实验时,你们小组打算怎样分工?谁记录?谁操作?……实验中怎样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请各小组讨论好之后派代表领取实验材料。

  (学生讨论之后分组领取实验材料)

  评析:什么方法才是更为合理的方法?学生在想出了许多混合的方法后,要选择自己小组认为是合理的方法,就需要把自己小组的各种方法进行对比,把自己小组的和其他小组的方法对比,教师又加以指导,这样就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实验计划。

  五、学生实验

  师:请大家按照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比一比哪个小组观察的仔细,发现的多!

  (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实验,小组分工明确,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

  评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师:请各小组把材料放回原处,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向大家说说?

  评析:把材料放回原处,是一个细节,是许多教师上课没有注意到的,却又恰恰是实验课上学生教学秩序混乱的大敌。学生在许多实验材料的吸引下,会不由自主地去玩,这是孩子的天性。而把材料收起来,就避免了材料吸引学生,从而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实验现象的汇报和交流上来。

  生:杯子里的醋变成白色,并且往上冒泡泡,一会泡泡又下去了。摸起来冰冰的、凉凉的,味道有点酸还有点咸。过了一会醋又变成透明的,小苏打变少了。

  生:我们观察到把小苏打和醋混合后,它们变成一些泡泡在里面泛起来,还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过了一会变成乳白色,还有一些气泡从下往上冒。

  生:我们组看见混合后像啤酒一样冒起来,然后下降很快,摇一摇泡泡又变多了,闻起来甜甜的,味道酸中带甜,还有点刺鼻。

  生:我们组观察到混合后慢慢的起白泡,而且往上冲,过一会又变成透亮的水,瓶底还有小苏打,里面还有很小的泡泡,搅拌一会水有些浑,过一会水就清了,再放一些醋,里面的泡泡非常猛的往上冲,过一会小苏打更少了。

  ……

  评析:可以看出来学生观察到的现象非常丰富。在这些不同的现象描述之际,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实验方法,如果追问:“你们是怎样做的?”可能就会得出“不同的实验方法会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这一结果。

  师:你们是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的吗?

  生:不是,我们本来打算把小苏打放进醋瓶子里面进行实验的',后来一想,觉得太浪费材料了,做实验的时候,我们把白醋先倒了一半在烧杯中,然后再放的小苏打。

  师:他们为了节约材料。你们呢?

  生 :我们觉得放的白醋太少了,观察的不明显,我们又把醋多放了几次。

  师:科学家有时也会根据需要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哪些小组在实验时也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调整?

  (学生举手)

  评析:教师对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调整实验方案”进行肯定,实际上又蕴含着对学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师: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能冒泡泡?

  生:冒完泡泡后,为什么再加点白醋还能继续泛泡?

  生:做完实验以后,白醋是浑的,为什么过一会就能变的透明了?

  生:混合以后的气味为什么有点甜甜的,像雪碧的气味?

  ……

  评析:学生在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必然会产生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实验器材也有限,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让学生提出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兴趣是一种必要的鼓励。

  七、解释新物质

  师:大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刚才在实验中大家都看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以后会产生气泡,气泡里的气体会是空气吗?

  生:我觉得应该不是空气。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

  生:水里本来没有气泡,小苏打倒进白醋里才开始冒泡的,我认为应该不是空气。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也许是空气吧,是空气跑到泡泡里面的。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也许是二氧化碳。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笑:我猜的。

  师:用什么办法证明它到底是不是空气呢?

  生:闻它的气味,空气是没有味的。

  生:不行,白醋也有气味,不好分辨是气体的还是白醋的气味。

  师:那怎么办?还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积极思考,但一时想不出其他方法。)

  师:这里有一盒火柴(出示实物),火柴在空气中能燃烧(点燃火柴),能不能利用火柴进行验证?

  生:可以放在气体中看它能不能也让火柴燃烧。

  师:如果不能呢?

  生:那它就不是空气。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瓶子,里面有什么?(出示瓶子)

  生:没有。

  生:不是,有空气!

  师:对!这里面是空气,现在把其中一瓶倒入白醋,放一勺小苏打(师边说边示范),现在这两瓶还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一瓶是空气,一瓶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师把燃烧的火柴放入空气中)火柴放进空气中,能否继续燃烧?

  生:还在继续燃烧。

  师:注意看(师另点燃一个火柴放入另一瓶气体中),放进这种气体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火柴熄灭了!

  师:对,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它是空气吗?

  生:不是。

  师:大家玩过氢气球吗?如果手一松,氢气球就会飞走,这是为什么?

  生:氢气球里面是氢气,它比空气轻,所以它能飞走。

  师:这种气体会不会是氢气?

  生:不会,如果是氢气就飞走了,我们用火柴就检测不到它了。

  师:这是一种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它到底是什么,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进行研究。实验后的白醋还是白醋吗?

  生:不是,它的味道变了。

  师:小苏打呢?

  生:我们组的变少了,他们的小苏打看不见了。

  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板书)你还发现生活中哪些物质混合也能产生新物质的现象?

  评析:产生的新物质是什么,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些困难,对新物质的探究过程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很重要。想象归想象,事实是事实,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气泡里是什么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是空气?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火柴。是否支持燃烧,成为判定气泡里的气体是否是空气的简单判别方法。虽然不能解决是什么气体,但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认识、判别事物的方法。

  八、小结评价

  师:你现在知道科学课是什么样的了吗?

  生:科学课就是让我们感受科学的课。

  生:科学课就是让我们自己做实验,自己发现问题的课。

  生:科学课是很有意思的课,它让我们知道了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表现的如何?

  生:他们表现的很好,都在认真的观察,都在积极的思考问题。

  生:我们小组的同学都很团结。

  生:我们观察到了很多现象,记录的也不错。

  生:我们选择的方法有一点问题,但我们及时调整了。

  ……

  师:老师认为大家今天的确有许多新的发现,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认真观察生活中有趣的混合现象。请同学们把材料整理好,上交到老师这来,下课!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科学资料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信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了解传递和信息方法的发展过程,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知道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现代技术发展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提出希望,并为此努力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人类信息的传递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冲“鸿雁传书”“狼烟滚滚”到现在的信息数字化,可以说人类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十年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真正实现了沟通的零距离。本课正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网络的学习了解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飞速发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信息保存方法的变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相关录象资料、挂图、几条新闻录象、磁带、磁盘、光盘、竹简、木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这个世界里经常有很多事情发生。就像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件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知道信息是怎样传递和保存的吗?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教授新课:

  1、介绍信息的传递方法

  (1)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信息”?你认为什么是“信息”?

  (新闻、消息、知识等)

  (2)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能看的远、听的远,人们很早就渴望“千里眼、顺风耳”,于是,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传递信息。

  (3)阅读第一段

  2、讨论保存信息的方法和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1)随着信息的传递向更快、更远、更准的方向发展,人们保存信息的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古到今,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什么方法呢?你能不能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出?

  (2)究竟你列出的顺序对吗?我们一起来揭示答案。

  (3)你知道它们是怎样保存信息的吗?

  (4)讨论:这些方法的改变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5)保存信息方法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比较:阅读表格,说说哪些方面有了发展

  3、模拟发报:

  (1)在现代高科技通信前,电报在信息的快速传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早期的电报是通过文字与电码的转换来进行通信的`。

  (2)进行模拟发报的游戏

  由学生提供一段话,全班完成

  4、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现代通信网

  (1)现代通信已不局限于电报、电话,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随着计算机、人造卫星、电缆、光缆、微波传送等设施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准确的现代通信网。

  (2)讨论现代通信网有哪些优越性?

  借助现代通信网可以实现通信的方法多样、操作方便、传递迅速

  5、引导学生预测未来的通信方式

  (1)现代通信网以及功能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你有没有使用过电话、电子邮件、收发过传真?你是用哪些方法,把你的信息传递给对方的?

  (2)未来的通信方式会有哪些变化呢?

  三、巩固总结:

  1、如果要你将小学的作文用比较安全、节省空间的方法长期保存起来,你会怎样做?

  2、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8、信息与网络

  数据通信

  保存:竹简木简帛书

  磁带磁盘光盘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电脑与网络的功能,能够意识到网络在信息传递的优势,也能看到它的弊端。认识科学技术在人类的信息传递中所起到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预设:

  1、根据活动的经过,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初步学会能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来命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老师表演小魔术

  1、瞧,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让学生观察说一说;

  2、看到这些,你们猜一猜,老师会干些什么呢?并说说这样猜

  的根据;

  3、看清,这是什么?(让学生说,然后让学生闻)

  4、请看仔细,我要把这瓶水,变成饮料(老师变魔术)

  5、变成了什么?看到这橙汁,你有什么想法吗?

  6、还记得我刚才是怎样变的吗?(生说实验过程)

  7、此时,你们有什么夸奖的话送给老师吗?(板书神)

  8、还想说些什么话,提些什么问题吗?

  二、学生表演魔术

  1、橙汁好喝、牛奶更有营养,接下来我们变一些牛奶怎么样?

  2、这下,老师不变了,叫两位学生来变。谁来?

  3、出示器材,让上台的'学生观察,说。(然后让其余学生检验他俩说得是否真实)。

  4、学生变牛奶(用吸管向瓶里吹气)

  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他们两个是怎样吹的?再观察瓶子里有什么变化?你还听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想法?然后,再瞧瞧同学们有何表现?

  5、学生说话(按上面的问题进行)

  6、老师不但自个儿会变饮料,还让同学变出牛奶你们说神不神?

  三、抓住时机,揭示科学道理

  1、其实,世界上所有魔术都是假的,当然老师今天的魔术也不例外,能使水变颜色的是化学反应。变橙汁的水,我起先就放了一种化学药品,后来趁你们不注意时,又放了一种药品,然后摇几下,两种药品反应就产生了橙汁。这牛奶是怎么回事呢?它也是两个物质进行了反应而成的。开始的水是石灰水,石灰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物,这二氧化碳气体哪里的,就是同学们刚才嘴里吹出的气呀!

  2、老师还神吗?那是什么那么神奇呢?(科学)

  3、此时,你有什么想法或感慨呢?有话想说吗?(让学生说)

  四、根据自己的独特体会,自由拟题

  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肯定有很多感受、有许多话要说吧,如果把这感受的经过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了,这下,老师要请教同学们,如果让你写一篇自己最想说的或感受最深的作文,你会拟什么题目呢?

  2、学生拟题。

  3、交流题目。

  4、针对题目,作适当写作指导(你们觉得怎么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指出这次作文的要求就是写出真实感受)。

  五、学生作文

  (播放轻音乐、师巡回指导)

  六、讲评

  1、出示个别作文,全班讲评

  2、指名说说自己认为写得特别好的词句(特别是感受方面的)

  七、向课外延伸

  同学们,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们如果继续吹,这牛奶还会变回清水,你们不防回家试一试,也许还有许多话想说,还有许多话想写。

  板书:

  老师神奇!!!?科学神奇!!

  水橙汁

  水牛奶

科学教案 篇7

  教师要牢牢抓住科学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依托,基于学生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和使用教材,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下面为大家分享六年级科学教案,欢迎参考!

  科学教育理论:

  依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的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梳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参与式”教学法;采用“大胆猜测---实验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结论”教学流程。

  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三个班中,每班学生均为23名,从平常接触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态度比较认真。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不强。家长和某些教师由于观念的问题,低年级时偏重于语数教学及辅导,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进行实际观察、操作。更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

  3、学生分析:在小学六年级,儿童对周围事物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而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实际,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弄明白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

  用杠杆尺做实验、通过实验收集并整理、分析数据,理解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对杠杆尺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等实验用品;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羊角锤撬钉子图(ppt)等8张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简单操作导入

  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撬大石头的情况,请同学们用墨水瓶、橡皮擦、直尺试一试家长们是怎样撬石头的? 为什么家长们会这样做呢?让我们来揭开它蕴含的科学道理。

  二、学习新知

  认识杠杆:刚才我们做的撬起墨水瓶的直尺,在我们农村叫撬棒(撬棍),向撬棒这样的简单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杠杆”。请一个同学来讲台上示范,其他同学自己操作,教师适时分析指出杠杆各部分的名称及定义。榜书:支点、用力点、阻力点。自己在小组内指一指这三个点位置,说说定义。

  三、巩固新知

  那么我们以后遇到一些简单的机械,如何判断它是不是利用杠杆的原理呢?想想该用那些知识去判断呢?要求组内简单交流,教师请同学交流,其他同学谈谈想法,说说同不同意这样的判断。教师在总结说明。

  四、应用所学

  出示女孩压水图(ppt)、跷跷板(ppt),请同学们自己认真思考,这是不是杠杆?是,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想好后,组内讨论。教师请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学生观察的很仔细,部分学生想到跷跷板的阻力点、用力点在随时改变,教师对同学的这种观察仔细、勤于思考精神给予表扬)。

  五、实际判断

  出示羊角锤撬钉子图(ppt)、老虎钳(ppt)、剪刀(ppt)等6张幻灯片,请学生判断是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先自己想,在小组交流)。教师抽小组代表逐图分析。

  六、实验研究

  教师让学生试着猜测判断:所有的杠杆都省力吗?带着这个猜测我们来深入研究隐藏在杠杆上的科学道理。

  教师指导各组安装实验装置,叙述清楚实验要求。让各小组做实验探索省力、不省力也不费力、费力的三种情况,要求小组分工,记录好实验数据,把它填写到课本第6页的表格中。

  七、数据统计

  对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

  八、对数据梳理分析,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了什么?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思考后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对各组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小组交流后,抽小组代表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允许其他同学追问、质疑、辩论。教师也根据需要适时进行追问和质疑。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回顾开始我们的猜测判断对吗?

  九、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杠杆有三个重要的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理解了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费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节课同学们讨论积极,能认真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制作出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2 、能用画图(模式图、卡通图)的方法揭示能量转换的过程。

  3 、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能量转换就是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2 、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3 、知道模式图、卡通图是用来结实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

  2 、愿意合作与交流。

  3 、体验到能量的神奇。

  教学重点:知道能量转换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准备:纽扣、线、赛车、电池、剪刀、画笔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复习:什么是能量?

  举例说说能量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能量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2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能量的知识。

  二、认识什么是能量转换。

  1 、游戏研究:搓手。

  请大家做个游戏,和我一起搓搓手,想想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

  2 、学生游戏思考,学生汇报。

  3 、这些能量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食物的化学能—人运动的机械能—摩擦产生的热能

  4 、通过简单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5 、小结:我们发现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是能量一个重要特征。

  6 、请你举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换的事例。

  7 、学生汇报。

  8 、实物投影或看 P45 图分析:

  图中有哪些能量的存在,这些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9 、学生讨论分析并汇报记录。

  10 、小结。板课题。

  三、了解并描述能量转换的过程。

  1 、过渡: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能量转换的问题,它们之间是怎样转换的呢,我们通过研究已经有共识了,那怎样具体的表现出来了?我们可以继续运用上节课画卡通画的形式来表现。

  2 、学生自由构思绘画。

  3 、展评小结。

  四、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1 、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玩具,在这些玩具中也隐藏着能量转换的科学知识。

  2 、如:小三轮车、小火车、遥控赛车、溜溜球……,你说说。

  3 、我们一起来做个玩具,来研究它的能量转换方式。

  4 、学生看图制作。

  5 、学生分析,汇报。

  6 、小结:科学知识隐藏在生活中,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

  五、布置作业

  1 、本课习册学习传真机部分。

  2 、回家观察各种物品使用能量的情况。

科学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依照自己的生活习惯给食物分类;

  2、调查本班学生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制成统计表;

  3、了解人类需要的主要营养及其来源;

  4、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的':

  1、每天吃的饮食,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对自身的健康增强意识;

  三、教学准备:

  老师:图片、统计表

  学生:碘酒、土豆、萝卜、花生米、部分食物卡片、部分食物实物;

  四、教学过程:

  1、(1)出示食物图

  提问: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概括这些东西吗?(食物)

  看到这些实物你有什么想法?人为什么要吃食物?

  (2)导入新课: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看来吃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我们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科学,吃得健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 我们吃什么

  2、认识食物并分类:

  (1)学生阅读教材40页的资料,并划出你知道的营养成分。

  (2)互相讨论:你们在生活中了解哪些知识?

  粮食类:主要有淀粉、鸡蛋、豆制品等含有蛋白质;

  油脂类:主要含有脂肪;

  素菜、水果类:主要含有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纤维素

  (3)指导学生认识食物营养标签;

  3、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用”碘酒“探测”淀粉“的实验,并观察异同,做好记录;

  (3)检测花生米里有没有油脂,并做好记录;

  4、填统计表:

  (1)学生回答最爱吃的三种食物;

  (2)指名学生上讲台在统计表中画圈,其余学生思考爱吃食物含有什么成分;

  (3)分析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

  (4)讨论: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行不行?

  5、小结:

  食物要多样人,不能偏食、挑食,吃清淡些并多水;

  30年前是吃饱,10多年前是味道,现在是吃健康。

  6、作业:

  了解我们一在中必须补充哪些营养,以及各种营养需要多少?并从哪些食物中获取?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

  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

  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

  二、植物茎的作用

  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

  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5.茎越长越高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