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2-11-16 16:05:4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具: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学具:七巧板。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利用学具逐步探究

  1.拉一拉

  发给每位学生一个长方形的学具。轻轻地动手拉一拉,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发现长方形向一边倾斜了,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等等。程度较好的学生会说出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教师将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贴在黑板上。引出课题并板书:平形四边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利用你们的学具,在四人小组里讨论。

  (1)小组观察、讨论。教师到各个小组中指导,引导他们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探究。

  (2)分组汇报,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得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不同的是,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角是钝角,一组对角是锐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将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在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的基础上,探索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的模型。)

  2.猜一猜:[课件出示如果这些图形都是可活动的,估计哪些能拉成平行四边形,哪些不能拉成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让学生安安静静的思考后,交流看法。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所以三角形和五边形不能拉成。普通四边形的对边不相等,也不能拉成。正方形能拉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长方形可以拉成平行四边形。

  请在导入时得到学具奖励的学生上台利用学具拉一拉,验证大家的猜测)

  3.认一认:

  让学生判断大屏幕上的图形是平形四边形吗?[课件出示]

  学生逐一回答。教师随即追问为什么第三、第五个图形不是平形四边形?)

  4.找一找:

  给出一幅画,让学生从这幅画中找到平行四边形

  课件出示画面:在小花园里,有菱形的瓷砖、伸缩们、回廊……图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汇报后,让他们数一数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

  师:除此之外,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到它吗?

  二、动手操作拓展延伸:

  1.画一画:

  (1)生利用尺子、铅笔在点子图上画平形四边形。画好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2)利用展台展示学生作品。如果出现错误,让学生当“小老师”互相纠正。

  2.拼一拼:

  用七巧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同桌两人一组,比一比,哪个组拼的方法最巧妙。

  (1)请三组同桌在黑板上拼,其余学生分组在下面拼。教师巡视,发现巧妙的拼法,让其展示在黑板上。

  (2)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是用什么形状的七巧板拼成的。

  三、课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只要注意积累,你们的知识会越来越多!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教材先向我们展示了几幅设计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到图形的美。接着,让学生用已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美,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意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1.我们学校的班额较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来自城市。他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一些平面图形有了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色彩鲜艳的图案能够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但他们从中还不能完全感受到图形的美,也没有主动发现其中规律的意识。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

  3.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初步具备了收集信息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小组合作或自主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

  (二)引入

  师:经过几天的收集,同学们发现哪些地方有我们学过的图形了吗?谁愿意给我们展示自己的发现?

  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收集的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过程。

  1.请一两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带来的物品,并介绍其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如果学生所找的物品较小可以利用展示台,以方便学生观看。)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图形,它们组成了什么样的图案,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4.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我们现在跟着一个小组到街上看看他们找到的图案。

  请注意观察这些图案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教学课件播放学生收集有关信息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发现。)

  师:从刚刚播放的录像中你发现在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图案?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加上是自己熟悉的同学,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看这一小组同学的发现,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几何图形,并从中感受图形的美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

  1.教师出示准备的四幅图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从中找一幅最喜欢的图案说一说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用教学课件出示图案,学生介绍哪幅图案,点击它可以放大。)

  2.请学生交流意见

  (1)师:你认为这几幅图案,我们可以把它用在什么地方?(学生各抒己见,想法多种多样。)

  (2)请学生说说看了这么多图案有什么感觉。(他们感到能用这么简单的图形绘制出美丽的图案,很了不起。)

  (四)利用信息技术,使用多种工具设计图案

  师:欣赏完别人的设计,现在请你们自己当设计家,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先想一想用哪些图形,按什么规律排列。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或自己喜欢的工具,完成各自的作品。)

  (教师提供给学生多种工具,可用彩笔在格子纸上绘画,也可以用彩纸贴出作品,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在电脑上完成作品。)

  (一些学生已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用计算机上的.一些软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画出所需要的图形,填充颜色时只需点击相应的按钮,就能均匀地涂上想要的色彩,学生对此也十分有兴趣。)

  (五)展示学生作品

  对一些有独创性、设计新颖、美观的作品,可在展台上展示完后再贴在黑板上展览,对于其他学生也要给予鼓励。

  (评析利用展示台能够放大的特点,向全班展示作品,让学生再次熟悉学过的几何图形,感受图形的美。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并亲身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图形的美,感受了美,并用双手创造了美。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仅能画出美丽的图案,还能够用美的语言、美的行为和美的心灵去装点我们的生活!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滴答滴答响,,催人早早起(打一物)是什么?2、钟有什么用处?

  3、出示图,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学?你们每周一什么时候到校?小结:我们生活里经常需要知道时间,每天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生活。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认识钟面

  1、出示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同桌说一说,然后交流。

  2、钟面上有几个大格?集体从1数到12

  3、每个大格有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涉及几个5)

  三、认识时分

  1、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2、分针走路看小格,一小格是什么?2小格呢?分针走过一大格是几分?从12走到3是多长时间?,到5呢??到9呢?到12?

  3、体验一分钟:1分钟做些什么?(1)从1开始数数,看能书到几?(2)看人的脉搏1分钟能跳几下?(3)1分钟能做几节眼保健操(4)1分钟能做几道补评:

  口算题(5)1分钟能写几个字?(6)1分钟能跳几下绳?

  4、时针走路看大格,一大格是1小时,走2大格呢?从12走到4是多少时间?走到7?

  5、时与分进行走路比赛:老师示范,分针和时针在同一起跑线12上,学生也动手拨一拨,你们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了多长时间?分针走了多少时间?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小时=60分)

  6、体验一小时:(1)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小时。(2)晚饭同学们从在5时进食堂吃饭,然后洗澡结束时针指向6时,请问用了多少时间?做了哪件事情?

  四、联系实际

  妈妈早上8时上班,到中午12时下班,爸爸上午工作了几小时?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们认识了什么?有关时间的名句有很多:时间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还能说出有关的吗?

  板书设计: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1时=60分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复习要点:平面图形

  1、数角填表补评:

  锐角()个直角()钝角()

  独立完成

  交流数的方法

  2、折一折并剪一剪回答问题

  把一张正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几边形,它有几个角,说说各是什么角?

  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三条边,三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2)四条边,四个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3)五条边,五个角,三个直角,两个钝角。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第六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3~14练习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Ppt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ppt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1)帮助学生理解图意: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第7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一、情景创设

  调查统计,体验统计的必要性。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都爱看课外书,老师想买些书来丰富我们的图书角,你们说老师要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最后老师总结。

  二、问题探究

  1.计的过程。进行调查,收集数据。你们认为怎样调查?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以后,确定一种方法进行。

  2.整理数据: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的优劣。

  3.分析统计数据,说一说从统计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认为买什么书好呢?让学生体验到统计是为做决策服务的。

  三、体验感悟

  我们初步学会了如何进行调查,如何进行数据的整理并能够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同学们学得都很棒!每人得一个调查小明星的奖章。

  四、实践应用

  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调查完后,要对你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调查一下你们组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吗?明天把你的调查结果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

  评选吉祥物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也是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亿以内数的认识和比较大小打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最高?谁最低?

  (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

  (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

  三、自主学习

  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

  板书:位数不同 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 )<( )<( )

  六、提高训练

  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 (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2、比较大小

  八、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设计:

  比一比

  位数不同 直接比

  位数相同,比首位

  首位相同,依次比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ppt、挂图、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3.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4.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5.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6.写一写。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将下面口诀补充完整。

  四()三十六()九六十三八九()

  2、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24÷8= 28÷4=

  师: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出示课件例2。

  1、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有3行气球,每行9个)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3x9=27或9x3=27。

  4、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计算我们知道一共有27个气球,那么你能看图列出2个除法算式吗?

  5、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27÷3=9或27÷9=3

  6、小组探究算法,说说你们各自的'想法。

  总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

  四、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方式,合作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3、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看谁先采到蘑菇,并指名回答用到了哪句口诀。

  4、完成教材练习八第6题。直接用除法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拓展提升

  1、(2)x9=(18)(答案不唯一)

  2、(27)÷(3)=9(答案不唯一)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除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八第8、9题。

  板书设计: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3x9=27

  27÷3=9 27÷9=3想: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知。

  不足之处:这节课因为有上节课的基础,要把充分的探究学习过程交还给学生。

  教学建议:多做一些相应的练习,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39-40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比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老师今天要考你们一年级的知识,有没有信心?

  1.口算。8+5+16+7+39+8+26+5+39+7+37+8+6

  2.找出最快最好的办法,口算出每个三角形上数的总和。

  439

  557581

  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的研究怎样笔算三个数的连加。(板书:连加)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一、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1)你打算怎样列式?(指名说)教师板书:85+143+126

  2)同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算?(同桌说,再独立计算)指名说如何计算。

  3)再想想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小组讨论。

  4)指名说:还可以只列一个竖式:85

  143

  +126

  354

  5)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人小组说一说。让学生体会到“只列一个竖式”比较简便。

  2.教学试一试:四、五、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怎样列式?(指名说)

  178+194+236

  178

  194

  +236

  □□□

  个位上先加哪两个数比较方便?十位上呢?同桌讨论。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学生自己完成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计算。提示:想做全对吗?那要特别认真、细心地计算哦!

  53279586

  316402117

  +125+311+208

  做完了想知道对不对怎么办?(要验算)一般用再算一次的方法验算。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指名汇报,集体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1)指名说图意。

  2)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怎样列式

  3)学生独立计算。

  4)汇报核对。

  5.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获得了什么?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用过电池吗?什么时候用到电池呢?

  (学生自由说)

  师:对呀,电池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可是用过后的废电池却有很大的危害。

  (课件出示)

  看看以下这段文字: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0立方米的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教师讲解)

  师: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揭示课题:对,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集中回收废电池,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板书:回收废电池)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1)师:同学们,希望小学从本学期开展了回收废电池的环保活动。这是二年级各班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课件出示统计表)

  (2)观察统计表,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指名说)

  (3)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三个问题。“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和“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02+87=

  看算式,试着估算它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估算过程,指名说说估算的方法)

  师:那么到底你们估算得对不对呢?我们就来算一算。(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算法。(课件演示拨数,引导学生说出各种的计算方法)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发展提出问题,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活动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3、能够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运白菜”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正确运用竖式或脱式进行连减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故事导入,同学们,学校的食堂很快就要开伙了,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到农场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况,小朋友们想不想一块儿去看看?课件展示:菜场的美丽图片,最后场景定格在白菜地,小朋友们问农民伯伯:“伯伯,你们今天卖了多少白菜啊?”农民伯伯说:“我们早上才摘了850棵白菜,运走了两车,一车运了288棵,另一车运了256棵。”

  师:二(1)班的同学被难住了,同学们想帮助他们吗?

  2、板书:运白菜

  二、互动解疑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看了刚才菜场的情况,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结合刚才我们发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一共运走了多少棵?”“运用了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3、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板书算式。

  (1)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2)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三、启思导疑

  从以上解决问题所用的两种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找回多少棵,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第一种方法是应用连减法,第二种方法是“先加后减法”方法不同,运算顺序也不同。

  四、实践运用

  1、练一练。

  (1)1000-207-168

  (2)436―179―36

  (3)456-278-132

  (4)930-(80+480)

  (5)368-(168+127)

  (6)1000-185-145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3、小军的爸爸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星期一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每天收车时,小军都记录了当时里程表读数,共记录了五天。(单位:千米)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162410745745928

  (1)星期三和星期四的里程表上的读数为什么是相同的?

  (2)哪一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3)五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五、总结评价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何收获?请同学们相互交流。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总的教学目标

  数与代数

  结合分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结合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并能结合实际,对万一内的数进行估计;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万以内的数的数进行表达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 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空间与图形

  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定方向,能辨别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子;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途径的'地方。

  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1千米1分米1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侧一些物体的长度。

  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能认识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会读统计图表,会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作出一些简单的预测。

  实践活动

  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苹果

  教学目标

  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在观察和实践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2)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2、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长度单位,都有哪些呢?

  它们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指生回答:米,分米, 厘米,毫米并板书。)

  师:说得真好.那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呢?(生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

  师:还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那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单位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千米有多长”(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师:在你的印象中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生:我觉得1千米大约得围着阳平关镇绕一圈吧。

  生:1千米就是1000个1米。

  生:也就是10个100米。对不对老师?

  师:对,你们说的很好,1千米就是1000个1米,也是10个100米那么长,那谁能告诉大家1千米是多少米?

  生:1千米当然是1000米了

  师:真聪明,那哪个同学能用手比划一下1000米有多长呢?

  生:啊!老师我不能。

  (生纷纷想办法怎样能体会1000米到底有多长)

  师: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操场上体会一下呢?(想)那你可要听清尚老师的要求,咱们到操场上走一走。为了节省时间,课前老师在操场上为每个小组测量了10米的距离,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做好记录,看看10米的.距离你能走多少步,大约用了多长时间。(注意走路的时候要自然地走,不要故意迈大步,好吗?)下面咱们轻轻地走到操场不要打扰别人上课,能做到吗?

  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师旁边指导,小组长做好记录。

  (一)走一走:体验100米有多长

  1、在操场上,请3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再请第四个小朋友来测量,向大家汇报测量结果。

  2、想一想:几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确定10米长的距离。

  走一走;10米长的距离大约要走多少步?(提示:步子要像正常走路时大小,不要过大,也不要过小。)

  3、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测出100米的长度。

  走一走,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走完后示意老师,帮助你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二)估一估:推测1千米有多长

  1、回到教室。我们已经感知了100米的长度,想一想:10个100米是多少米?1000米也可以说是1千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

  2、汇报数的结果,并进行比较。并完成表格。

  米数 10米 100米 1000米

  所走的步数

  所用的时间

  约多少同学手拉手

  3、小组交流后再汇报:你能结合刚才的活动,说一说,1千米大约有多长?。

  ①10个100米;

  ②100个10米;

  ③走1千米大约需要20分钟;

  ④1000米能走多少步;

  ⑤学校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⑥50米的跑道,走20个那么长就是1000米。

  ……

  4、教师小结:1千米=1000米或1=1000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让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试读、齐读。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指名板演。

  (三)估一估(用走1千米所需时间作参照)和我知道

  1、从自已家到学校的距离够1千米吗?

  2、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

  3、你还知道哪些情况下用“千米”作长度单位?学生自由汇报,教师适时演示。

  4、教师小结:

  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1千米和1000米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的点。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A、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B、评价自己的表现如何?说说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

  要求:课后由组长负责在小组评比表中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加分。

  四、习题设计

  基本练习

  书中37页 1.填完后说一说为什么选用这个单位?

  2.填完后说一说怎样想?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