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22 20:41:1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数学教案15篇

中班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2.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

  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3.看黑板画,数一数,小动物一样多吗?谁多,谁少?怎样才能一样多?(添画少的小动物,观察谁比谁多1?谁比谁少1?教师讲完,幼儿动手画)4.运用听觉感知数,比比谁的耳朵灵。如老师请个别幼儿学动物叫声(数量是5以内),其他幼儿回答:"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共叫了几声?"5.游戏《乒乓球》结束活动。

  课下延伸:

  点子卡片练习,添画小动物。

  认识粗细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师:

  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

  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中班数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发现、再现物体按一定规则排成的序列,并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引导幼儿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纸制小动物若干(跑步:小兔2个、小羊4个;爬树:松鼠4个、猴子2个;举重:大象、熊、河马各2 个);上述小动物胸饰若干;木珠、雪花片、几何图形片、动物塑料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在运动场环境布置中寻找“abab”的规律。

  1、(幼儿胸前别了小动物胸饰,教师以小兔子的身份参与)“嘿,伙伴们你们好,今天这里打扮得这么漂亮,我们要举行一个小小运动会。我们看看这运动场周围都布置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2、幼儿四散寻找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是按照“沙包、纸球、沙包、纸球……”规律排列的;气球(同色)是按照“大的.、小的、大的、小的……”规律排列的;彩链(有颜色干扰)是按照“长的、短的、长的、短的……”规律连接的;彩旗是按照“红的、绿的、红的、绿的……”以及“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3、(组织幼儿谈话)“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队的?”(简单小结)。

  (二)、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出示背景图)1、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兔 羊 羊 ∣ 兔 羊 羊∣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并请别有相应胸饰的幼儿上前接着排序,教师和其他幼儿帮助指导)。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它们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教师逐组出示:“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猴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并请别有相应胸饰的幼儿上前接着排序,教师和其他幼儿帮助指导)。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只见它们一个个迈着稳健的步伐徐徐向我们走来。(象熊河马象熊河马 )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并请别有相应胸饰的幼儿以开小火车邀请的形式一个一个接着排序,教师和其他幼儿帮助指导)。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运动会上要发奖,我们一起来制作奖品,好吗?

  2、引导幼儿在四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如:a、用木珠制作项链;b、用花朵制作花环;c、用印章印制纪念章;d、用几何图形片制作花边等。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活动结束: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拚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

中班数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 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面值。

  2. 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 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这条短裙多少钱

  2.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动画片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这条短裙多少钱

  小朋友,你们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

  你们想买漂亮的短裙吗?

  用什么才能买到这些东西吗?

  2.你们想不想自己学着到商店里去买呢?

  想自己去买,就必须认识钱,现在我们来一起认识钱。

  二、展开

  课件演示:人民币

  1. 区分硬币和纸币

  (1)请小朋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2. 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幼儿观察1元、5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幼儿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

  教师取一枚硬币放在投影仪上,请幼儿观察。这里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请幼儿观察: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纸币面值的颜色,图案,大小的不同。

  3.玩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玩法:一名教师扮银行工作人员,一名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幼儿扮顾客,

  幼儿去银行取钱(不超过1元),再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

  游戏可变换角色进行。可请能力强的幼儿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营业员。

  4.教师讲评

  (1)请幼儿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买东西剩的钱该怎么办?

  (3)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三、结束

  1、再次播放课件,供幼儿比较,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教育幼儿要爱护人民币。

中班数学教案4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刚刚开始接触数字,对于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并不清楚,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数学教学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1-5的序数,理解数字的有序性。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促进他们拓展性思维的发展。学习序数要求能从不同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从下到上)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够从不同角度准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序数词表达出来、

  3、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5个动物图片。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方法:

  操作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一好听的个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听完故事后,告诉老师,谁的了一名,谁的了第二名。

  二、森林里小动物要参加跑步比赛,我们看都有谁参加。

  1、教师出示图片提问:

  (1)有哪些小动物在赛场上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小羊和小鸡分别是第几名?

  请幼儿将数卡贴在小动物下面。

  2、出示第二幅图片。

  (1)让幼儿说说都有谁在爬梯比赛。

  (2)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3)引导幼儿用“是第几名”的句式表述出来。

  三、幼儿操作活动,了解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的排列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1)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涂……最喜欢的颜色。

  (2)请个别幼儿回答,从左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从右边数你喜欢的小动物排第几。

  四、游戏:“排队”感受起点不同,序列的位置也不同。

  五、教师小结。

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的: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1:

  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活动评析:

  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2:

  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活动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教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戏。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为对方描画出身体的轮廓,然后再用回形针测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个回形针的长度。

中班数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理解5的分合。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2、尝试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信封、5个小星星,每个幼儿一份。

  2.操作卡片1张、水彩笔、圆形宝宝、方形宝宝,每个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准备环节:

  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

  老师问幼儿:“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拍五下)”

  幼儿回答:“我就跟你这样做,(幼儿跟着拍五下)”

  老师拍手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小手收藏起来)

  幼儿拍手回答:“我就跟你这样做,”(把小手藏起来)

  二、点数

  师:快要过新年了,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小礼物,我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呀?(小星星)

  老师给了小朋友几个小星星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幼儿在小桌子上进行点数。

  老师请个别幼儿点数。

  三、幼儿自己探索。

  1.师:5个小星星我要送给方形宝宝和圆形宝宝,该怎样分呢?我们小朋友拿着星星去试试,好不好。

  2.幼儿进行操作。

  (1)师:“你是怎样分的?”

  老师请个别幼儿说。(方形宝宝分2个,圆形宝宝分3个)。

  (2)“和她分的一样的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你们真棒”。

  (3)师:还有谁跟他们分的不一样。

  老师请个别幼儿说。方形宝宝分1个,圆形宝宝分4个,(分的一样的幼儿举起手)

  (4)“老师将小朋友分的'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儿集体读一遍。

  三、根据顺序进一步理解5的分成。

  师:老师也想来分一分,如果我方宝宝分一个,圆宝宝该分几个呢?(出示相应的图片)

  师:方宝宝分2个,圆宝宝几个?(3个);方宝宝分3个,圆宝宝几个?(2个);方宝宝分4个,圆宝宝几个?(1个);让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前面多了一个,后面就要少一个,后面的跑到前面来了,这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幼儿集体读分合式。

  四、幼儿动手操作。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分成,老师要来考考你们。

  出示幼儿玩套圈的游戏图片,你们看这个表示圈怎么样了,(套住了3个,掉下2个)

  师:5个圈分成了几和几,它们合起来是几?写出分合式

  幼儿进行操作,教师指导。

  五、我和数字“找朋友”

  请胸卡是“5”的小朋友到前边来,其余胸卡合起来是“5”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到“5”的小朋友跟前,看那一组先找到朋友,哪一组得胜。

中班数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数数,并尝试运用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

  2、在清点食物的过程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记号笔、贴有各种好吃的纸盘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你们认识他么?(看过)图图家今天要请客,图图妈妈准备了许多好玩的和好吃的东西东西招待客人。

  二、运用已有数数的经验手口一致的数数

  1)图图妈妈准备了什么好玩的呢?(出示玩具图片在黑板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玩具像小火车一样排列着。

  2)提问:大家数一数有几辆玩具汽车呢?你们数得真快!我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8辆玩具汽车应该用数字“8”来表示)

  教师总结:从左到右,从第一个开始一个一个的数,点数的时候要注意小手一边点一边数——按照顺序千万不能漏数!

  三、学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的数数

  接着我们看看图图妈妈准备了什么好吃的招待客人呢?(出示包子图片8个在黑板上)呦,一盘子的包子,真香啊!(语气夸张)平时我们数的东西都是排成一列小火车,一个一个的数,今天呀包子在盘子里都排成了一个圆,你们试一试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包子呢?(请幼儿说一说)

  1)a韩老师呀也想来数一数!(教师演示错误的数数方法——“数过掉”)(幼儿说不对)怎么不对,错在哪里了?(幼儿答)

  教师总结:记住第一个数的,围数一圈,数过的不要再数了。(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再去数一遍,重点处略停顿)

  b可是这些包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在数的时候,有可能会忘记了哪个是自己第一个数的,大家动动小脑筋仔细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清楚的`记得第一个数的东西?(做标记)

  c(教师用记号笔做上标记再数一次)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这次韩老师就不会出错了!

  2)a图图妈妈还准备好吃的招待客人,你们来猜一猜是什么?谜语“苹果”(出示苹果图片)咦,有的苹果都不一样!图图家准备了多少个苹果呢?

  b盘子里的苹果悄悄地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小朋友们快点拿出来数一数吧!(幼儿数数)

  c你们是怎么数的呢?韩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前面数给大家看一看(请幼儿在投影仪的帮助下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自己是如何数的)3~4个幼儿展示

  (大小,嗯,这个方法不错,有没有不同的数法的呢?红绿,有无叶子)

  教师总结:只要小朋友找出盘子里最特别的作为第一个开始围圈点数,不过要记住哦,数过的千万不要重复数哦。

  四、 客人来了

  1)时间过的真快,(“叮咚”门铃响了,客人们来了)看看都有谁来做客了?图图家现在一共有多少客人呢?大家一起数一数。(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数,8)

  2)客人来了,可是图图家还有好多东西没数呢!好吃的东西就在我们的桌子上,请大家用刚才老师教的方法一起帮忙数一下吧!孩子们让我们动手吧!(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回答。师:你能告诉小朋友你的盘子里是几只草莓呢?(多种问法,调节气氛)

  4)(揭晓答案)小朋友们,正确的答案就在盘子的底上,请大家看看,和你数出的数一样吗?(一样)

  五、操作活动

  1)图图家现在一共有8个人,每样东西都想吃,你们说每样东西都要准备几份呢?(8份)

  2)可刚才我们数的每样东西都没有8份?多了怎么办呢?(去掉)那少了呢?(添上)

  3)那请小朋友们赶快动起手来,让这些吃的都变成8份吧。

  六、离场,结束活动

  今天你们帮了图图家一个大忙,又让自己学到了许多数数的本领。以后当我们碰到要数的图案像圈儿排队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些方法试一试,数一数,这样我们数数的本领会更大。现在,请你们带着这些好吃的东西到教室里,把新学会的数数的本领去教给别的小朋友吧!

中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幼儿基本掌握梯形的特征。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拓展到周围的生活与环境中去,主要运用观察法、观察比较法、讲解法等突破;活动难点是让幼儿能够找出两条平行边,主要运用观察法、讲解法、联系法等突破。

  活动准备

  幼儿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播放动画片,孩子观看动画片(问:动画片里有哪些图形呢?)

  二、基本环节

  认识梯形

  1、用魔术棒拼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2、分类,说图形名称(目的是认识梯形)

  3、说梯形的'特征(梯形是什么样的?)

  4、把图形宝宝送回家

  三、结束环节

  巩固练习

  看视频:找图形。

  四、延伸环节

  给图形涂色,展示。

  教学反思

  反思:

  1、课的目标定位空泛、模糊,活动目标应用词准确、有针对性,目标中要体现本次活动中孩子要达到的程度。目标这样定更具操作性,如:

  (1)认识梯形,并在生活中找一找梯形。

  (2)让孩子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图形游戏活动中的快乐。

  2、教师的课前准备应更充分,消除因细节问题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如拼图的线条不够紧密,黑板和魔棒色差不大等等)

  3、教师应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数学语言应规范、严密、准确。

  4、课的结构应层次清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本课的结构如是这样则更好:

  (1)看动画片,找图形,认识梯形。

  (2)用魔法棒拼图形,说梯形特征。

  (3)涂一涂,送图形回家。

中班数学教案9

  设计意图:

  《图形分割与组合》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的一节数学活动。幼儿对一些基本图形巳有了初步认识。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本节活动结合幼儿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并且将任一种图形进行组合、分割,然后再迁移到多块图形进行组合,萌发幼儿对图形的分割与组合的好奇心,并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活动突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能将一种图形通过不同方式分割并组合成其他图形,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二是了解图形变化前后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2.能对各种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帽子一顶,图形卡片(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分割成七巧板,各种七巧板拼图。

  2.学具:

  A每组一份各色的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小)。

  B 每组一份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大)。

  C 每幼儿一把剪刀、一个操作盘、一张无色垫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扮演魔术师,以变魔术形式引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2.比较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征。

  二、图形组合,感知整体与部分的简单关系。

  1.引导幼儿用拼合的方法将一些图形拼合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幼儿选择两张颜色一样的图形拼贴成一个新的图形粘在垫板上并展示在相应的黑板上)

  2.引导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

  (1)你用几个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2)原来的小图形和拼完的大图形有什么一样或者不一样?

  3.集中谈话:

  (1)变出来的图形送回家了吗?和妈妈一样吗?(纠错)

  (2)你是用几个什么图形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变出来的图形和原来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

  (3)小结:小图形比较小,是大图形的一部分,一个大的图形可以分成几个和它一样或者不一样的小图形,不管怎么分,分出来的小图形比大图形小,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原来的.大图形。

  三、尝试对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分割,了解图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1.如果给你一张图形你想怎么分?你想把一张什么图形分成几个什么图形?

  (1)幼儿自由讨论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2.幼儿选择图形进行分割后再组合(可以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原来图形),教师巡视指导,并用相机拍下幼儿的作品。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和同伴说一说:你把什么图形分成了几个什么图形,又拼成了什么图案。

  4.集体交流分享并小结。

  四、欣赏七巧板作品,巩固图形分割与组合。

  1.正方形分割成七巧板。

  2.欣赏七巧板拼图。

  3.小结:图形很奇妙,一个图形可以分成许多的小图形,许多的小图形可以组合成原来的大图形,还可以拼成不一样的图案。

  五、PPT演示:生活中有关图形分割与组合的实物图片,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一节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的数学活动,活动旨在让幼儿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积极尝试对各种图形进行分割与组合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乐于探索体验图形变化的乐趣。

  怎样抓住《纲要》中科学领域“探究”的核心价值,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以游戏为辅,让孩子在快乐中主动体验、感知。这是我在课前想的比较多的。

  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整个活动中老师没有示范,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幼儿不受任何的限制。我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建立激励鼓舞的环境,让幼儿保持开放的心态,鼓励他们大胆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同伴,让他们在探索、交流中学会自主学习。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对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提供的丰富材料环境中,能大胆的动手去操作。去尝试图形的拼搭,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中班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活动准备:

  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

  一 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 幼儿动手操作:

  分棋子

  边分边记录

  三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 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 学习7的组成(中班数学) 相关内容:三角形(数学)认识一周日(数学)动物瓶(中班数学)复习认读数字1—10聪明的小动物学习按厚薄、高矮、粗细排序认识“>”和“<”跟图形娃娃

中班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序数横向和纵向排列的规律、

  2、进一步了解门牌号码代表的意义,根据门牌号码找到相应的房间。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小动物搬新房的快乐。

  材料准备:

  1、喜洋洋搬家ppt

  2、幼儿操作用楼房每人一份(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分别为每层有两个房间的二层、三层、四层的楼房及每层有三个房间的三层、四层的楼房若干,身上写有门牌号码的羊羊若干,并按分别放入筐内)。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羊村的羊羊们相亲相爱,每天都快乐的`住在一起。

  二、巩固经验

  1、复习5以内的横向序数概念

  (1)我们来看看,房子里都住着谁呀?(出示有五间房子的平房)

  (2)我们来看看,喜羊羊是住在哪一间啊?我们是从哪边开始数的?

  小结:房间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第一间,第二间……

  (3)引导幼儿逐一讲述其他动物住第几间。

  2、复习5以内纵向序数的概念

  (1)喜羊羊觉得现在的房子虽然很宽敞,可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盖起了一座新房子,看,好高的房子呀呀!(出示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

  (2)有几层楼?羊羊住在第几层?你是怎样数的?

  (3)小结:数高楼要从下往上数,第一层、第二层……

  三、根据门牌号找家喜羊羊觉得这栋楼房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羊羊们又商量着要再盖一座。

  1、你们猜羊羊们盖的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间)

  2、哇!果然和你们说的一样,羊羊们这次盖的楼房每层都有两个房间。(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

  3、喜羊羊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喜羊羊搬新房?喜羊羊说它想住101房间。

  (1)先来看看有几层楼?再观察每层楼有几间房?

  (2)X家的门牌号为101,可是不知道是哪一间,你知道吗?门牌号上的1表示什么?01表示什么?请你来找一找。

  (3)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和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4、说出一个门牌号码请幼儿来找出房间:

  找得对不对,为什么?

  小结: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找房间时我们先找到第几层,然后再找到第几个房间。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尝试操作看到喜羊羊住进了新楼房,大家可羡慕了,都想快快住进新楼房,看看远处美丽的风景,请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帮他们住进新楼房

  1、提醒幼儿操作步骤:

  (1)分清顶楼和底楼,楼房图片摆放正确

  (2)按小动物身上的门牌号码来找房间,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二、三个数字表示第几个房间。

  (3)先找到楼层,再来找房间。

  2、教师讲评你的羊羊身上的门牌号码是多少?你是怎样找到这个房间的?

  五、延伸活动,体验帮助羊羊的快乐。

  羊羊们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来我们一起来庆祝(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起舞欢庆乔迁之喜)

中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1、感知周围生活中环形排列现象,对环形排列的物品感兴趣。

  2、学习正确环形数数的方法,体验环形数数的快乐。

  3、能运用环形计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能够熟练点数10以内的数

  物质准备

  红、黄、蓝、绿花边(数量不同)的盘子;项链、花环 、杯子、碗、做标记夹子、纸、笔、记录表人手一份等;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导

  以游戏“到超市当统计员”引题,尝试进行10以内环形计数

  请幼儿自由选择盘子,找相应颜色的椅子坐下,尝试进行环形点数。

  二、集体交流学习

  在集体交流的基础上,学习正确的环形数数方法。

  (1)交流各自的数数结果,感知用做记号并沿着一个方向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可以避免漏数、重复数。

  提问:·谁来告诉老师,你刚才数了什么颜色的图案,上面的图案有几个?

  ·你是怎么数这样的环形图案的?

  ·用什么方法来数环形的东西才不容易漏数?重复数?

  (2)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再次尝试进行环形数数。

  1、幼儿操作,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数数方法是否正确,并给予指导。

  2、幼儿将盘子举起来,师生共同小结同种颜色盘子上的数量都一样多。

  (4)引导幼儿尝试从不同起点进行环形数数,知道借助标记从任意一点都可进行点数。

  三、游戏“数一数”

  借助多种标记进行环形数数,,进一步掌握环形数数的正确方法,体验环形数数的`乐趣

  (4)结合记录表,观察各式各样的环形排列实物,感知生活中的环形排列现象。

  (2)引导幼儿借助标记进行环形数数。

  提问:你想用什么做标记?然后怎么数?

  (3)幼儿操作,师重点观察幼儿用标记进行数数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4)展示记录表,师幼交流环形数数的结果。

  活动延伸

  拓展生活经验,寻找环形计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中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学习“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培养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圆点卡片,纸剪的拎包,蘑菇(上面分别贴有图案、圆点),花朵卡片,“彩链”。

  活动过程:

  一、学习“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

  1、出示画有两种颜色差异的6个圆点的卡片,提问“这张卡片上有几个圆点?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2、让幼儿演示数数过程,如果幼儿是逐一点数的,则请幼儿想出更快的数数方法。如果幼儿运用了“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则请幼儿比较这种数数方法和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3、出示画有大小差异的7个圆点的卡片,让幼儿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

  4、出示画有大小、颜色相同而位置不同的7个圆点的卡片,让幼儿再尝试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出圆点数量。

  二、个别练习。

  1、给每个幼儿一张圆点卡片,要求幼儿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数数,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配对。

  2、请个别幼儿演示数数的方法。

  三、情景游戏:购物。

  1、要求幼儿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选购有7个图案的拎包、8个点的蘑菇、9朵花的卡片、10个环的彩链。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购到既多又符合要求的东西。

  3、讨论:

  ①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里有的小朋友能买四样东西,而有的只能买两样、三样?

  ②出示两张画有6个点(2个红点、4个黑点)的卡片,让两个幼儿分别运用“先看红的接着数”和“先看黑的接着数”的方法,比一比哪种方法数得较快,启发全体幼儿分析,思考其中的原因。

中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数数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激发对自我的认同及喜爱之情。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记录卡活动重难点: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意图:点五官游戏,了解自己的身体。

  1、点五官游戏"眼睛眼睛在哪里?""眼睛眼睛在这里。"(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眉毛)

  2、你最喜欢你五官的里的哪一个,为什么?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官,每个人的五官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眼睛大,有的眼睛小,有是招风耳,有的是小鼻子……我们都要喜欢自己的身体。

  意图:寻找自己和周围人身上的数字,通过操作巩固6以内的数数。

  1、寻找身上的数字关键提问:

  (1)我们身上的五官分别有几个(二只眼睛,一张嘴巴,一只鼻子,两个耳朵,两条眉毛)

  (2)除了五官,身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表示?

  (有5只手指,头上有3个发夹,裤子上有2个口袋,衣服上有3颗纽扣……)

  (3)找找同伴和老师身上的物品用数字表示。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充满了数字,数数的时候可以从左往右数,也可以从右往左数,还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数数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数,这样就不会数错啦。

  2、每人一张记录卡,记录图片中的数字,可以用点来表示。

  "这是刚进幼儿园的一位小妹妹,请哥哥姐姐们帮她数数身上的东西,并用点填写在表格里"

  3、作品展示,共同验证。

  意图:通过数字对应游戏,感受数字游戏的快乐游戏规则:每个人身上都贴有一个6以内的数字,当ppt中展示出来的是3个橘子,那么贴有数字3的小朋友马上站到最前面,成功的可以获得一颗五角星。

  结束语:我们把这个游戏一会儿交给班级里其他的小朋友吧。

  教学反思: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中班数学教案15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感知4、5的数量

  教师出示动物卡片,引导幼儿看图说说:草地上有什么?它们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引导幼儿将小兔和萝卜一一对应地排队,用手指点数的方法验证出小兔多,萝卜少。

  2、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教师引导:这里的小兔有多少?萝卜有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多少?5只兔子比4个萝卜多几,4个萝卜比5只兔子少几呢?怎样使它们一样多?幼儿讨论并上来尝试摆一摆,最后,大家讨论。启发幼儿用添一个萝卜或者去一只兔子的方法,使兔子和萝卜的数量相等。

  学习寻找中心数量。4、5、6中5为中心数。

  3、幼儿操作

  两组物体的比较。

  请幼儿拿出四个红、五个绿积木,排一排,发现什么?怎样使它们相等?

  拿出六个黄积木,发现什么?寻找中心数量,获得相等的方法。

  操作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实物数量,找出一样多的实物并打“√”。

  观察红旗和园点的数量,要求幼儿画出比4、5少圆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形和圆点的排列,请你依样接画。

  观察实物数量,请你用添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三组数量相等。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概念,能讲出数的总量,但对两组物体的比较缺乏衔接性、统一性,因而设计这一个活动,通过比较获得数量的概念,真实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2、能用添上一和去一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3、在活动中能倾听同伴的发言。

  重点: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找出使它们相等的方法。

  难点:比较三组物体的'数量,找出中心组。

  活动准备:1、教具:动物卡片(小兔5只,萝卜4个)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人手一筐积木:六个红、六个绿、六个黄

  反思:

  在幼儿的活动中,对两组数量的比较容易学会,能用两种方法,而对三组数量的物体的比较难得多,在寻找中心数量时,困难一些。因为对幼儿来说,要使数量相等,他们不会用去一或添一个数量少的办法,往往会出现添很多个物体,所以在用这个办法时较困难,需要通过反复的操作才能学会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