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2-12-14 08:20:3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5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3.指导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找出表达广玉兰特点的句子,品读感悟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理解作者喜爱、赞美广玉兰的原因。

  2.能通过对文中描写广玉兰的优美句子的朗读及广玉兰图片的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美。

  1.这堂课,我们继续走近美丽的广玉兰,让我们美美地喊一喊她的名字,齐读课题。

  2.我们知道作者陈荒煤非常喜爱广玉兰,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喜爱之情吗?(指一生回答)

  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齐读。

  作者爱的是广玉兰的什么呀?

  (板书:幽香 纯洁 旺盛的生命力)

  3.上节课,我们从花香入手,品味了广玉兰的淡淡幽香,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品味它的纯洁和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A:品花瓣的纯洁之美

  1.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洁净高雅的花朵缀满枝头,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看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写出了广玉兰花瓣的纯洁之美的呢?(板书:花色 花质)

  2.出示: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为什么连这样一个大作家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和质感呢?抓住关键词好好体会,把你的体会融入朗读中。

  3.交流

  理解“玉琢冰雕” (细腻有光泽,晶莹洁净)

  4.广玉兰具有独特的美,白中泛青,柔中寓刚,富有弹性,美得连这样一个大作者也“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形容了”,但我们可以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来表达对它的赞美!能读好吗?自由读——指名——齐读

  5.广玉兰花瓣的确美,无论是色彩还是质感,都是那么纯洁,怪不得作者感叹道——(引读)总之……

  B、品花朵旺盛的生命力

  过渡:是呀,优美的词句也不能概括广玉兰的全部内涵,这纯洁之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它花开的形态更是美不胜收。(板书:花形)

  1.请大家速读文章的第三小节,看课文描写了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交流: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完全盛开 已经凋谢

  2.哪种形态的花更让你着迷呢?下面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形,再次细细地品读,可以根据花的特点写出喜欢的理由。

  出示:

  有的含羞待放,……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

  3.交流:(随机)

  我最喜欢的是……

  a“有的含羞待放……,鲜嫩可爱。”

  (喜欢它 “含羞待放”的样子,象个害羞的娃娃,喜欢它“碧绿”的颜色,“鲜嫩可爱”的样子),老师可以根据回答说:你能读出她的可爱吗?你能读出她的羞涩吗?你能读出她的腼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感觉你介绍的好像不是广玉兰花了,而是一个害羞的娃娃。适时地指导朗读,读出可爱。(女生齐读)

  b“有的刚刚开放……约有一寸长。”

  (喜欢它迷人的幽香,把小蜜蜂都吸引住了,也把我们陶醉了),引导学生抓住“迫不及待”感受广玉兰花的幽香,指导用急切、喜悦的心情来读。

  (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从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哪个字写出了迫不及待呀?你能读一读吗?读的时候要稍微快一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

  (花香引来的蜜蜂越来越多,男生齐读)

  c“盛开着的玉兰花……甜美、纯洁、惹人喜爱。”

  (喜欢它如婴儿般 “洁白、柔嫩,惹人喜爱”的脸。如婴儿般娇嫩,忍不住想要去摸一摸),指名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d“先前热热闹闹……,新生命的种子。”

  (虽然没有盛开的广玉兰花那样的洁白、甜美,没有含羞待放的广玉兰花的羞涩……但却有孕育新生命的种子)

  指导学生看图,教师讲述:这些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就是孕育新生命的种子,现在花凋谢了,但有了这些种子,这种子是生命的`象征,来年还会生根、发芽、长叶,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我想请我们六( )班的男子汉来读!把广玉兰花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多么可爱的小颗粒啊;)(这就是无比旺盛的生命力。)齐读。

  4.此时此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广玉兰不仅仅是一株美丽的树,还是一株充满生机的树,远远看上去,——

  出示:

  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齐读这句话。理解“数世同堂”“生生不息”(联系广玉兰说)。

  (理解得真好,能为大家读好这两个词吗?)

  (把这两个词放入句子中,你的感受会更深。)指读,齐读。

  师述:这个大家族之所以能数世同堂,生生不息,那就是因为它有着——指着板书(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5.是呀,含羞待放的鲜嫩可爱,刚刚绽放的清香四溢,盛开着的洁白柔嫩,凋谢了的正孕育生命,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株美丽的、充满生机的广玉兰。(配乐齐读)

  6.指导认识课文第三小节的结构

  广玉兰美,文章写得更美。作者先写花开的各种形态,接着具体介绍了花开的四种形态,最后写一株广玉兰就像一个大家族,这就是 “总――分――总”的结构。

  7.相信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这充满生机的广玉兰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学生练习背诵这段)

  出示第三小节相关词语帮助背诵。(师生合作背诵)

  C、品叶子旺盛的生命力

  1.过渡:广玉兰的花如此美丽,富有生命力,其实它的叶子也是那么富有生命力(板书:叶子)

  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找出体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⑴.指名说,(密集油亮的绿叶……透着活泼。)从中体会到什么?

  密集油亮的绿叶,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在寒冬的萧瑟里,看不出有什么衰败的迹象,这就叫“终年不败”,这就是它旺盛生命力的又一体现。

  生气和活泼一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孩子)这里指的是什么?(广玉兰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谁能把广玉兰叶片旺盛的生命力读好?指名朗读。齐读

  ⑵.还有哪些句子体现了广玉兰充满活力?“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

  是啊,广玉兰的绿叶终年不败,多么富有生机,即使――引读“秋冬季节……装点着自然”,这是一种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啊。齐读。

  (三)回归整体,升华美

  1.广玉兰是如此的幽香与纯洁,它的生命力又是如此旺盛,难怪作者要情不自禁地说——第6小节。齐读

  出示: “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2.作者爱,你爱吗?(板书:爱,更爱)

  3.再次齐读。

  4.广玉兰的确美,它本身就是歌,就是诗,让人倾倒。老师把今天所学的内容整理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小诗)

  (四)、写法迁移,表达美

  罗丹说过;“世界上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林荫道边平常的广玉兰,在作者眼里却是那么美丽、独特,我相信同学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花,如果你想把它介绍给别人,你可以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具体介绍(师指板书述说)。

  1.课后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一种花,仿照第三自然段的总分总结构,写出花的特点。

  2.选择你喜欢的一两个自然段背一背。

  板书设计:

  幽香 花香

  花色

  18、广玉兰 纯洁 花质

  爱 花形

  旺盛生命力 叶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写字,能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青海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教学准备

  有关青海湖的图片、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在前几课,我们领略了黄果树瀑布的雄伟气势,观赏了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今天,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

  2.简介青海湖。

  (1)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说,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

  (2)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有50条河流从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使青海湖成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大,是一个咸水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硕shuò宛wǎn倩qiàn瀚hàn喇lǎ叭bā

  嫁jià咸xián纵zònɡ泊pō毡zhān

  (2)读词语。

  文武双全诗情画意纵横星罗棋布悠然自得硕大无比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和睦相处争权夺利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写了青海湖哪些地方的景色?

  (2)除了写景,作者还介绍了青海湖的什么情况?

  2.讨论交流。

  (1)课文写了日月山牧场的景色和青海湖的美景。

  (2)除了写景,文章还介绍了青海湖名称的由来。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纵横山峦起伏画框硕大无比宛如星罗棋布

  烟波浩渺美不胜收咸水湖争权夺利

  2.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青海湖的名称是怎样来的?

  二、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作简单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雨过天晴,每一扇车窗都成了油画的画框。绵延几十公里的高山牧场,牛羊悠然自得地吃草,连汽车的喇叭声也惊动不了它们。星罗棋布的毡房,似一朵朵硕大无比的蘑菇。天高云淡,远处,天和地连成一片

  作者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高山牧场的恬静、美丽,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青海湖烟波浩渺,上接蓝天,下连碧野,宛如一面晶莹的大明镜镶嵌在天地之间。沿湖有广阔的平原,金黄色的油菜花一片连着一片,与碧绿的麦类、豆科作物交织在一起,满眼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晶莹明澈的湖水、金灿灿的油菜花、碧绿的农作物,显示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喜爱之情。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背诵下来。

  三、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小结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

  1.词语丰富,比喻恰当,使文章生动、形象、优美。

  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

  3.层次清楚。

  四、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

  板书

  5.迷人的青海湖

  迷人的青海湖日月山:树木苍翠、庄稼繁茂

  青海湖:烟波浩渺、美不胜收

  名称由来:各民族团结友爱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法、德育渗透点)

  1、能正确的写字。

  2、让学生了解对比的表达方法,突出人物的精神作用。

  3、指导学生流利读古诗文名句并能背诵。

  4、学生弄清成语“指鹿为马”的本义和比喻义,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对比,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通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去准确记住词语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写法。

  1、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这些词语。

  2、重点关注带点字的意思:

  部 焕 诣 厉 川 裁 躁

  3、自由读这些词语,并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带点的字,把词语写正确。

  4、集体交流。

  5、学生书写这8个词语,注意带点字的笔画和结构。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人物精神的作用。

  1、学生自主体会“对比”方法的好处。

  2、学生相互交流读这两段话后的感受和发现。

  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第一句直接写诸葛亮比往常更加镇定。第二句用守城将士的“惊慌失措、面如土色”和诸葛亮的镇定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体现诸葛亮的沉着与冷静。这就是使用对比方法最明显的好处。

  4、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句话,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感受对比方法的表达效果。

  5、让学生反复读这两个句子,一边读一边比较,哪句话更能突出哈尔威镇定自若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记一记。

  1、指名朗读古诗文名句,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2、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两句的感受。

  4、在熟读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同桌互背互评。

  5、教师指导学生抄名言,注意把字写正确,注意行款整齐。

  二、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指鹿为马”的目的是什么?对他的行为你有怎样的看法?

  3、学生交流。

  4、学生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目标要求:

  1.学生能把自己想到的练字的好处归纳为几点。

  2能有条理地介绍给其他同学听。

  3.能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避免自己的发言和别人重复。

  课时数:一课时

  过程:

  一、学生读教材,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二、思考:练字给“我”带来了哪些好处?并进行归纳。

  三、将自己归纳的内容小组交流。

  1.培养审美能力。

  2.欣赏自己的书法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3.坚持练字能磨练意志,养成做事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四、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第四、五、六课时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2。导入新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同读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科书,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①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②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③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④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⑤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三、互动交流,汇报心得。

  1。选定主题。(选择一个主题交流读书心得)

  2。交流读书心得的基本要求。(①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②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③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3。组内交流: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同学讨论:在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4。评议谁最棒。小组评议,看同学说的是否符合要求,能否说服别人。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谁是最佳分享者。

  5。上台交流,分享收获。小组内选定代表,上台交流读书心得。

  四、欣赏范例。

  示例:《夏洛的网》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可怕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一定会救你的。”不起眼的蜘蛛居然说它可以救一只猪,一开始我也不信,但看着看着,我终于相信了夏洛,因为夏洛真的实现了它的诺言!它用它的网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和“谦卑”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改变了小猪威尔伯的命运。然而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多么感人的故事啊!我跟很多人一样,平时特别讨厌蜘蛛,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就不那么讨厌蜘蛛了。蜘蛛夏洛说过:“你一直是我的朋友,我为了救你而死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是的,它渺小、瘦弱,但它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和一颗善良的心。它为了不让威尔伯成为熏肉火腿,那么努力,那么勇敢,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夏洛这种高贵的品质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示例:读了《夏洛的网》,我心潮澎湃。这本书主要写了小女孩弗恩救下了一只小猪,并给他取名威尔伯,当她把威尔伯养到父母不再同意养时,威尔伯就被送到了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在那里,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夏洛知道威尔伯的命运将是成为熏肉火腿时,义无反顾地编织出被人类视为奇迹的文字,救下了小猪。从此,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为了小猪,夏洛奉献了太多太多。当威尔伯孤单时,是夏洛陪伴它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漫长、难熬的黑夜,给威尔伯带来了快乐;当威尔伯面临被宰杀的命运时,还是夏洛,用爱编织了大网,拯救了小猪……至今我依然记得夏洛在临死前编织的“谦卑”二字,它们正是赞美夏洛的语言。

  五、小结。

  办一期读书交流会。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内容

  教学反思

  1。本次口语交际主要以学生的表达为主,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改进表达,使表达更流畅、更有条理。

  2。教师列举各类话题,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有章可循,发散思维,丰富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个故事的不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意图。

  教学重点:

  体会不同人对于故事发表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从中明确由于职业、生活阅历、看待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则获得的结果也不同。那么一只狼在洞里把所有的洞口都不留余地地封住,最后自己被困其中,把自己送入虎口——这样的故事,我们能得到多少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大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全文。

  2、同桌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指名说全文的大意。

  4、指名读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读文:

  1、结合图示,复述故事。

  2、多种形式读各界人士说法不一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说说不同人对这个故事分别是怎么的?

  3、体会狼追捕三种动物时的不同心理,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

  4、同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不一样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拓展与运用:

  读课后短文《关于盘子……》,说一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堂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样去看待问题?

  板书设计:

  不留余地,自送虎口角度不同

  不留余地的狼

  各界人士对故事的结论不尽相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6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两个重要内容——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是跨越式实验班六年级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计算机操作技术娴熟。学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从五年级开始接触SURF电子批注工具,坚持在扩展阅读时运用,掌握比较熟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借助SURF工具进行协同阅读,集体交流;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了解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SURF使学生掌握批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大量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电子阅读兴趣,体会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乐趣,了解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体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合作学习,利用SURF工具进行批注阅读,互相交流,深入讨论,领悟体会本课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环境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Vclass课堂互动教学平台、SURF软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板书“我最好的老师”)看了题目,我想知道你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老师可能跟你们想象中的“最好的老师”大不一样。他是一位科学老师,名叫怀特森。他是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

  2、自学课文,批注阅读

  (1)教师借助SURF,在关键处设置阅读提示: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1”: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文章题目处设置“问题图标2”: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文章结尾处设置“评价图标”:你觉得怀特先生是个好老师吗?请尝试评价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

  (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

  ※借助SURF,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并适时批注。

  ※阅读完后请浏览他人的批注内容,进行回复评价。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文,边阅读边应用SURF作批注(见图1)。

  部分学生批注:

  ①怀特森先生用特殊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事情的真伪。(by qiulinshan)

  ②他教会了“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不能迷信书本,迷信权威。(by caikaixuan)

  3、学生汇报,检查反馈

  (1)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及时反馈,重点解决核心问题:“为什么说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2)课堂交流,深化认识。

  “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谈一谈:究竟如何去接近真理?并填一填“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也要(敢于怀疑)”,坚持不懈地探究,最终才可能走向成功。

  4.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感谢怀特森老师让我们明白了学习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人的哪些事例?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事例,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学生使用SURF批注阅读,阅读后自行浏览其他同学的批注内容,实现阅读体验共享。

  拓展阅读篇目:《嗅苹果》(必读)、《100℃人生》(必读)、《“聂利实验”背后的故事》、《学无止境》(必读)、《细节与结论》。

  5.讨论交流,知识内化(在“阅读论坛”中完成)

  师:通过这段时间学习的文章,你认为哪一种精神对你启发影响最大?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教师在“阅读论坛”中设置讨论主题“你认为学习中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学生进入阅读论坛,深入讨论交流(见图2)。

  部分学生在论坛中的讨论发言:

  ①《坚持自己的观点》:一天,我和妈妈在做一道数学的简便运算题,这道题让我和妈妈起了矛盾,我说用交换律,妈妈却说用结合律,我对妈妈说:“除法不能用结合律!”就这样,我和妈妈谁也不让谁。最后,经过爸爸的评判,我战胜了妈妈。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就一定会胜利。(by zhaocan)

  ②《热爱》: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热爱,因为只有热爱,才能把精力放上去!有些人喜欢学习,你不逼他,他的成绩都很棒;有的人不喜欢学习,你逼他也学不好。(by chenming)

  ⑤《要敢于怀疑》:做人要敢于怀疑,不要急于否定自己的观点,有时老师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的,你要勇于去解决你心中的疑问,不要把困惑藏在自己的心中,那样你的疑问永远解决不了。你要去“打败”老师,让自己更聪明!(by huangxiaooxuan)

  教学反思

  略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强调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传统课堂上学生的自学一般是个体行为,很难进行思想交流,教师也很难立刻了解到学生的想法。因此,我选择了利用SURF电子批注支持学生的协同阅读,它的在线批注和交流展示、讨论等功能,极大地支持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借助SURF充分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老师更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学生借助SURF批注感悟准确而深刻。由于学生认真批注并仔细阅读和回复批注,实现了阅读体验共享,课文重难点问题轻松解决。并且有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我设的填空题大胆地说出了不同的填法。我趁机表扬他勇于独立思考,正是本课精神落实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本堂课学生熟练运用SURF软件自主合作学习,批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的电子阅读能力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7

  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生活为本,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说写结合,完成两篇小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好吗?

  二、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讲评重点:有吴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要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小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八、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第二课时(照片中的.“他”)

  一、直接导入。

  上节课我们都向大家介绍了自己,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向大家介绍你的同桌。

  二、范例及讲评。

  你的同桌叫什么名字?他有什么特长?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他都取得了哪些成绩?你怎样评价他?

  讲评重点:层次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

  板书:介绍一个人,要层次清楚地突出他的特点。

  三、小组交流。

  哪件事能表现出他的特点?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的较好?

  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同学的特点。

  四、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五、征求对方的意见,修改。

  六、小结。

  七、修改把小作文誊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浏览课文内容,能用简短的话语介绍书中提到的几种出行方式。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了解四种出行方式,感悟科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本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怎样出行”:同学们,现代人们出行主要靠哪些交通工具呢?

  2、学生自由说说。(步行,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3、教师激趣导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你们想象过未来的我们会怎么出行吗?今天我们就穿过时间的隧道,到我们的未来去看看我们的出行工具吧!(补充完整课题)

  二、学生自渎,理解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主阅读课文的方法。

  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1)、读通、读熟课文。

  (2)、思考:课文介绍了那几种未来的交通工具?请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这些未来的交通工具。

  (3)、边读边想,把你的感受旁批在边上。

  3、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体反馈,理解内容。

  1、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联袂、媒体、涅兰、隧道、包括

  2、指名反馈: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未来的交通工具?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这四种交通工具。

  4、指名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这四种交通工具。

  5、教师小结:依据科学,科学家们畅想着未来的出行方式,有”海底列车“、”地下飞机”、“公交飞碟”、“飞行汽车”等等。这些并不是胡思乱想,是有科学根据的,也是可以实现的。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要发明这些交通工具呢?现在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足,而未来的交通工具又有什么优势呢?

  6、集体交流反馈,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7、教师小结:虽然我们现在的交通工具已经很发达、便捷,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科学的'日益发展给人们带累的生活变化。利用科学依据,创造出更先进的交通工具是科学家一直期盼和探索的目标。

  四、拓展延伸,大胆想象。

  1、指名说:你最喜欢文中的那种交通工具,为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们都是科学家,你们想创造出怎样的未来交通工具呢?

  3、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名反馈,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胆的想象是实现梦想的开始,但是梦想的实现还得依靠科学的支持。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这些大胆的设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六、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向自己的父母介绍未来的交通工具。

  《未来我们怎样出行》教学反思

  自我评价:

  本篇课文重在了解“海底”列车、“地下“飞机、”“公交”飞碟、“飞行”汽车这四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并引导学生想象我们未来的出行方式。本节课教学设计合理,课件简明,重点突出;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在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对学生的评价语较单一,需要丰富课堂评价语言。

  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课堂表现亮点:

  除了课件出示的图片外你,在巩固练习部分,我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让学生畅想并画出他们心中未来出行的方式,并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惊喜,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染了我。

  一个女生回答:“我发明的是一种会飞的公交车,轻便。能减轻交通拥挤的现状。”

  一个男生回答:“我发明的是一种能进入太空的公交车,上面有避雷针、螺旋桨带动、湿度每小时1000千米。我想带着大家去太空遨游。”我说:“等你发明出来要去太空遨游时,要记得带上我呀。”

  还有一位男生说:“我发明的是’飞鱼’,它有鱼的形状,能利用太阳能出行的汽车,它能储存太阳的能量,在阴天能把储存的能量发挥出来,保证汽车在阴天也能照常出行。还能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⑶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⑷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⑴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⑶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⑶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 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等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对丹柯的敬佩和崇拜之情。学习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体会丹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指名阅读。

  师引导学生按自学指导的要求自学本课,时间8分钟。(给学生充足时间自学,以学生为主) 小组内交流3分钟

  四、汇报点拨

  1、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师适当点拨,指导朗读(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2、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师引导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为习作课做铺垫)

  五、小结

  布置作业。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白话文《夸父追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白话文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文章,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

  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

  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追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夸父追日》读后感。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3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4

  一、教材解读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山区,“世界民居奇葩”是用比喻和比较来说明客家民居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营垒式的住宅及这样建造的原因和作用。作者用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营垒式住宅的建材、外观和整体布局等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来、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秩序井然、遮天盖地、宏伟壮观、别致美观、蜂拥而至、安然无恙、崇山峻岭”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一、整体感知课文,分组侧重研讨一种民居

  师: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许多地方的民居都特色鲜明。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具有什么特色?请同学们把课文默读一遍,想想自己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师:(板书:客家民居傣家竹楼)是的,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客家和傣族两个民族的民居。

  生:我觉得“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特点都非常鲜明,确实像题目写的一样──各具特色。

  师:这是我们读了课文的初步感受。接下来我们分成小组来学习。每个小组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种民居深入地读一读,读完后再讨论讨论:这种民居有什么特点?然后做好汇报的准备。

  (学生分组读书、讨论,准备分工汇报。)

  二、交流“客家民居”的特点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哪一组先来给大家汇报?

  生1:我们小组重点阅读的是《客家民居》这个部分。我先来给大家谈谈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出了最能反映客家民居特点的语句;然后,我们深入阅读了这些语句,从中总结出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最后,我们还研究了客家民居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勾画的语句。

  (1)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2)营垒式住宅。

  (3)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4)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5)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

  (6)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

  我汇报完了,请我们小组的其他同学接着汇报。

  生2:我们小组通过对上面这些语句的深入研究,发现了客家民居有这些特点:第一点,他们的房屋是“营垒式”的。我们刚才查了词典,“营垒”就是军营和它四周的围墙。第二点,他们房屋的排列方式很特别,我们平常见到的房子,是一排排并列在一起的,而客家人的房子,如橘瓣状排列,就是像橘子一样一瓣瓣地排列成一圈,这个形状书上的插图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三点,他们土楼围成的圆形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我们刚才看了关于“八卦”的注释,但是我们还是不太明白“八卦布局”是什么样子的?老师能给我们讲讲吗?

  师:(拿出一张八卦布局图)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张八卦布局图,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生2:谢谢老师,我接着汇报。最后,我们发现客家民居的第四个特点,他们在分配房屋上非常平等,不分贫富与贵贱,每家人都能平等地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这就是我们在合作学习中,总结出来的客家民居的特点。

  生3:我接着说。我们小组在阅读时,还发现了客家民居之所以有这些特点,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以及本民族文化分不开的。例如:

  第二自然段中讲到,“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这就是居住的环境对客家人建筑风格的'影响。

  还有第三自然段写到“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第四自然段写到勤劳善良的客家先民在房屋的分配上,体现了他们团结、和睦、公正、公平的性格特点。我们觉得,正是生活的环境和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客家先民如此独特的建筑风格。

  师:你们小组合作学习得非常认真和深入,对客家民居的特点了解得非常清楚,分工汇报也非常清晰。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听了你们小组的介绍,我们感受到,走进客家民居,就真是走进了客家的历史与生活,走进了客家的传统文化!

  三、了解傣家竹楼的特点

  师:那么傣家竹楼有什么特点呢?哪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4:我们小组经过读书和讨论,发现了傣家竹楼的三个特点。我先汇报第一个特点。请大家看第1自然段,傣家竹楼有“藏在竹林”的特点。

  生5:我汇报第二个特点。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傍水而居”的特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住在亚热带,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

  生6:我汇报第三个特点。第3自然段告诉我们,傣家竹楼还有“树满寨,花满园”的特点。我们小组汇报完了。

  师:你们小组在汇报时把三个特点介绍得很清楚,谢谢你们。但是你们汇报的主要是傣家竹楼在环境方面的特点。竹楼本身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补充?

  生1:我来说说竹楼的整体结构吧。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后半部分,“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这里主要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傣家竹楼结构简单。还有“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从中可以感受到傣家竹楼也有别致美观的特点。

  师:你着重介绍了傣家竹楼“结构简单,别致美观”的特点。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来补充。竹楼本身的特点在第4自然段也写到了,“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可见它还有“宽敞和通风很好”的特点。

  生:我还要补充。课文最后一段给我们介绍了傣家建造竹楼的风俗:一家盖房,全村帮忙。这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团结友好,也算是傣族盖房的一大特点。

  师: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傣族文化的象征,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

  四、比较两篇短文表达方法的异同

  师:通过两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自学汇报,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整体的了解。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把两篇短文对照起来看看,仔细想想。

  (生默读,思考,批注。)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把民居的特点介绍得鲜明生动,我似乎亲眼看到了客家民居,亲自走进了傣家竹楼,就像课文题目一样,真是“各具特色的民居”呀!

  师:我们透过作者的描写,充分感受到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具特色”!

  生:我发现两篇短文都讲了民居的形成原因,但原因是不同的。客家人是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所以形成了营垒式住宅;傣家人是为了防酷暑和湿气,所以建造了风格别致的傣家竹楼。

  师:是的,每一种特色的民居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搜集资料的时候,除了注意民居的特点,也要留心它们的形成原因。

  生:两篇文章的开头也截然不同。客家民居一开始就说它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使我们想一口气读完,看看这是一朵怎样的“奇葩”。而傣家竹楼的开头“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让我们仿佛跟随作者来到了傣家竹楼旁边,一起去慢慢感受它的特点。

  师:是啊,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给读者的感受就不同。

  生: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比如,列数字,打比方。

  生:我觉得两篇短文也都通过民居,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师:同学们理解得很深入。在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出事物的鲜明特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4.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教学准备

  黄果树瀑布的录像,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镇宁境内。形成原因: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山岭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中断,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九级飞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响遏行云摄人心魄

  摩肩接踵冠盖相望撩过来

  凝神谛听如痴如迷

  (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归纳总结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了解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那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2.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人喧马啸白绢循环生生不息晚霞捣乱塑像

  2.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果树瀑布》这篇课文,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和形态。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用画出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二、学习写声音的语段

  1.谁愿意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呢?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3.(投影出示句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4.师:你们觉得读这段话的时候要读出什么?(读出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5.谁愿意读。(指名读)评价:你读得不错,读出了声音由小到大的变化。

  6.再指名读。

  7.指导赏读。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再来读这段话。什么叫欣赏地读呢?就是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作者哪些字词用得精彩,为什么。

  (2)交流品味飘拂漫涌盖。

  飘写出了声音的悠扬、轻柔,声音连续不断,一阵一阵地过来

  拂好像拂过游人的面颊

  漫涌表现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快、越来越猛烈

  8.黄果树瀑布如此壮美,作者的语言又是那么准确、生动,我们要用心来读好这段话。(齐读)

  9.再读读其他描写声音的句子。

  三、学习写形态的语段

  (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1)老师特别欣赏你读的挂和倾泻这两个词,说一说你为什么要突出这两个词。(学生回答)

  (2)老师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看,他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

  3.齐读这句话。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

  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2.师: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不光要学会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文字,还要一边读一边想,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理解银雨金街。

  4.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读书就要这样,要一边读一边想,读出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的画面。

  5.齐读这段话。

  小结:同学们,我们找到了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并进行了赏读,前面又领略了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现在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欣赏一下瀑布磅礴的气势。(放录像)

  师:此时此刻,你有何感受?(指名说)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呢?(自读思考)

  四、学习写感受的部分

  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

  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重点理解:

  (1)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乐池中这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恢弘。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我们聆听着轰然作响的瀑声荡起天地间纯净清澈的音响。引导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在大自然的感染之下,人的胸襟开阔了,全身充满了活力)

  五、升华感受

  1.读最后一段。

  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

  3.指名说。

  4.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在心底里默默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由衷地赞叹(齐读)

  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赞叹(齐读)

  5.总结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

  六、作业

  1.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

  2.学习按游览顺序写一处景物。

  板书

  黄果树听瀑声响响遏行云

  形态阔幅白绢

  感受人瀑相融大自然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