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2-12-18 17:55: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交流、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冶炼”等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尝试练习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掌握抓“关键词+想象”的方法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复述故事。

  一、揭题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盘古图片)他就是盘古。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

  2、师:她,大家认识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师板书:女娲补天。

  二、检查词语,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一组词语:轰隆隆 塌下 露出 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①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③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段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这叫“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下面几个自然段我们也尝试着练习一下。

  2、检查生字带出段落。

  出示二组词语:熄灭 喷火 缺少 纯青石 冶炼

  ① 指导学习“冶炼”。

  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

  借助汉字演变讲解:咱们来看一看古人造的“冶”字,底下的是火,上面两横代表的`是金属,把金属放在火上烧,融化成液体,就是冶炼。右边的这个部分是刀,代表兵器,表示冶炼之后可以做成兵器。后来呀,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断先进,做出来的用具也越来越丰富,“冶”字就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你看,古人的造字多有意思呀。

  ②检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女娲都做了哪些事?

  ③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3、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讲故事,品味神奇

  (一)练说故事起因。

  1、动画引入。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默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到这些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1—2个关键词填一填。

  天哪,

  太可怕了!

  什 么

  怎么样了

  地

  震 裂

  田野

  到处是洪 水

  3、汇报,交流。出示、校对。

  4、读这些关键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哪些画面?(指名说)

  5、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

  6、朗读。

  (1)出示重点语段,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画面。

  (2)抓住这些词语相信你们还能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点红:一大块 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一道道深沟

  7、回到学习单练说。

  读着读着,这些画面就跳入我们眼前,你能试着不看书,把这些画面讲出来吗?把刚才的学习单拿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8、指名说。引导以“天哪,太可怕了!”开头。

  点评:是呀,不知不觉同学们已经学会讲神话故事了。利用关键词+合理的想象是练习讲神话故事的好办法哦。

  9、如果不看学习单上的这些关键词你能说吗?试一试。

  点评:你已经学会了抓住几个方面把几幅画连在一起有条理的讲故事了,真了不起。(板书:有条理)

  (二)练说整段话。

  1、听得出来,这些故事已经在你的脑海中了,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出示:自从……一直过着……不知过了多少年……

  用上这几个词,把整段话连起来讲。你们会讲吗?

  2、练习。指名讲。

  四、概括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看,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多读神话,更要讲神话故事。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总结板书。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相互交流思想,受到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3.检测卡辅助教学,学生依卡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表现。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悟读品味语言文字,认识小珊迪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教学难点:

  抓住小珊迪再三求我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被马车撞伤后还把零钱还给我的过程,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和小珊迪融合在一起。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体会、交流、表达,以“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设计思路:

  一、激情导入,感染学生情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1.抓住小珊迪的外貌、语言,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小珊迪的处境,从而产生同情之心。

  2.通过展开想象和朗读,对小珊迪产生敬佩之情。

  3.通过体会小珊迪临死前的语言,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染。

  4.总结升华,激发学生情感。

  四、作业:落实德育,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

  听了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我们对她悲惨的命运深表同情。19世纪末,这样的孩子是很多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命运是非常悲惨的。今天我们再去结识一位有着同样悲惨命运的卖火柴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小珊迪。

  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

  1、思考:课文讲了小珊迪的一件什么事?(口答完成题卡)

  课文是按顺序叙述的。

  先讲这是在发生的事;接着讲这是在发生的事;最后讲这是在里发生的事。

  你总结的真好。老师把你的意思浓缩了7个字,你看行吗?

  贴板书: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

  1.请3名同学分段读课文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学习提示:

  思考:小珊迪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

  自学:

  默读课文,划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批注,再有语气地读一读。

  小组讨论:

  读、说、补充、有感情朗读。

  小组汇报:

  3.理解课文:

  要求:1.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做好补充的准备。

  (一)外貌:

  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1.读一读,小珊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分析)

  2.此时你对他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读一读

  (二)语言:

  过渡:通过你们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小珊迪的生活境遇是何等凄惨!何等艰难!此刻他多么需要钱买一块面包充饥、买一件棉衣御寒、买一双棉鞋保暖……可是这一切离他是多么遥远呀!因为他手里的火柴一盒也没有卖出去,他太需要钱了。所以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

  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完成检测卡第二题,自学后找同学交流。

  1.检测卡:

  找出小珊迪请求“我”买火柴的语言填空并读一读,体会情感。

  投影: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请)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孩子可怜地请求着。

  (请求)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降低价钱)

  “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乞求说:“我可以去给您换零钱。”

  (乞求)

  请—请求—降价请求—乞求

  1.有语气朗读。

  听他读,你听懂了什

  2.明白了什么?

  3.语气一次比一次强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盒火柴上,多么可怜的孩子,想象卖火柴的情景再读这几句话。

  4.请同学们不读提示语,只读语言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备展示对话。两个同学练一练。

  (1)选择伙伴。

  (2)伙伴之间想象小珊迪卖卖火柴时的语气、神态、动作,进行再造想象。

  (三)还钱:

  过渡:是啊!此时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之心,答应买火柴了,珊迪拿着钱,可是好长时间也不回来,但是我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请你们继续谈一谈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让弟弟还钱

  1.自己朗读课文。想象小珊迪轧断双腿后的情景,完成检测卡第三题。

  (四)挂念弟弟:

  过渡:饥寒交迫的小珊迪病得这么厉害多么需要这笔钱,可是他全然不顾自己的死活,硬是让弟弟去送钱,他是一个多么诚实守信的孩子呀!

  还有哪里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临死前还挂念自己的弟弟。

  1.请同学们读12——14自然段。边读边体会小珊迪的话。

  2.我们再来读一读小珊迪的话。

  指导读小珊迪说的话:

  有气无力,声音极其微弱。

  3.小珊迪的善良与诚实打动了我,虽然我们素不相识,却愿意帮助他照顾弟弟,我是怎么说的?

  听到这里小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请你想象他在想什么?

  此时,你想对小珊迪说些什么?

  (五)总结:

  学完课文你觉得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是啊!生活那么穷苦,命运那么悲惨的孩子,最令我们感动的是他的诚实与善良。

  (指板书):

  四、作业:诚实、善良。

  必做:1.让我们饱含着对小珊迪的思念之情,把他的故事讲给父母、朋友听。愿同学们不仅讲小珊迪的故事,更要学习他的诚实、善良发品质!

  2.就一点写感受。

  选做:

  1.希望没有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同学读一读。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鳄鱼的争斗》课文原文

  有一位动物学家仔细观察了鳄鱼的争斗。

  东非的一个火山湖畔,生活着雄鳄鱼罗宾一家,它们把170米长的沙滩及附近水域视为自己的领地。有一天罗宾正在水中觅食,突然看见另一条成年的雄鳄鱼侵入到自己的水域。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发出吼叫声。入侵者向罗宾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向其家人炫耀着自己的实力。

  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罗宾紧跟其后,穷追不舍,不一会儿就赶到入侵鳄鱼的前面,挡住了它的去路。这时,刚刚还十分嚣张的入侵者却摆出了投降的姿态:将脑袋和颈部垂直地露出水面。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似乎是在警告对方:“只要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就断为两截。可是今天我不这样做。如果你下次再来,那就不客气了。”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入侵者便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鳄鱼的争斗》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学习“域、炫、矩、嚣”等9个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嚣张、技不如人、炫耀”等词语的意思。

  2.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懂鳄鱼争斗的三个回合的内容。

  3.初步学习运用恰当的动词、合理的想象练习观察与写段。

  4.知道鳄鱼争斗的特点,激发了解动物、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自学、同伴讨论的方法阅读全文,重点读写鳄鱼争斗的具体内容内容。

  教学准备:

  录像片段、多媒体课件和预习设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出示鳄鱼的图片)同学们,这是——(鳄鱼),对于鳄鱼,你有哪些了解?

  2.是啊,鳄鱼在我们眼中是一种凶残的动物,那么鳄鱼同类间争斗时,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2课。

  3.齐读课题。

  4.什么是“争斗”呢?(鳄鱼为争夺地盘而互相打斗)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鳄鱼间是怎么争斗的呢?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打上),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哪些内容?准备反馈。 自读提示;

  (1)轻声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2)不理解的地方可做上记号。

  2.交流

  (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这几句话能读正确吗?

  出示:鳄鱼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 (正音“矩”,矩组成词语时要读轻声) 入侵者向罗宾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向其家人炫耀着自己的实力。 (“炫耀”的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记一记。)

  (2)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疑问吗? 随机板书:罗宾 入侵者 点到为止 技不如人

  【质疑】

  ◆什么是“约定俗成”?

  ◆罗宾明明可以把入侵者咬死,可它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三、熟悉语言、读写表达

  入侵者炫耀

  1.我们先来看看入侵者是怎么炫耀自己实力的?请一个同学读第2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读读句子,圈出入侵者的动词,从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出示: 入侵者一直游到它的面前,高高地跃出水面,落下后又拼命地拍溅和喷吐湖水,还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叫声。

  3.交流,谁能把入侵者这种“嚣张”读出来?(指名读,指名读)示范朗读语气。

  4.这就是“炫耀”,这个词的意思你理解了吗?(非常骄傲地表现、卖弄自己)

  5.让我们带着理解读好这句话。(齐读,评价)

  罗宾应对

  1.面对入侵者嚣张的气焰,罗宾又是怎么应对的呢?把书拿起,我们一起来读第3小节前半部分。(引读“鳄鱼间有一个??挡住了它的去路。”)

  2.出示: 罗宾以自己的'强大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地迅速逃离。

  3.原来鳄鱼之间的争斗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的(板书:约定俗成)所以面对入侵者,??(齐读罗宾应对的句子)

  4.罗宾究竟是怎样超越对手的呢?请大家看看图,读一读上面话,能够读懂吗? 分为几个层次引导思考:(问题提示)、(词语支架)、(心理活动)等。

  5.先来看着这幅图(第一幅——跃出水面),能不能说一说?前后同学可以先讨论一下。

  6.指名交流(5人) (师点拨:①你写出了罗宾的气势/动词用得很准确/你写出了罗宾的心理活动②看看这水花/看看罗宾的动作)引导想象。

  7.再看看这两幅图,能不能学着刚才的样,任选一幅,写上一、两句话。 (第二幅——血盆大口 第三幅——警告对峙)

  8.交流。(每幅图2名同学)

  9.说得真好,罗宾就是这样和入侵者展开了一次次的争斗,谁能连起来,再说一说。(几个人) 要求:联系课文内容,适度开展想象,语句通顺连贯,也可以围绕一句话的意思说清楚。(评价和归纳)

  点到为止

  1.虽然罗宾和入侵者争斗得异常激烈,可是它们决不拼个你死我活。 出示: 罗宾不理会它,还是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这似乎在警告对方:“只要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就断为两截。可是今天我不这样做。如果你下次再来,那就不客气了。”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入侵者便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2.读读这段话,你从哪里感受到罗宾并没有动真格呢?

  3.交流

  (1)指导“喉”的字形。

  (2)谁能来读好罗宾警告入侵者的语气?(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4.引读:过了好一会儿,罗宾(把大嘴慢慢挪开),刚才还很嚣张的入侵者,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潜水而去了)。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同学们,现在“约定俗成”的意思理解了吗?这就是鳄鱼同类间争斗时与众不同的地方。

  2.对于动物学家得出的结论,你们觉得可信吗? 出示: 动物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和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3.有了长期的“观察”、“研究”,科学家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就是这篇科普说明文向我们介绍的知识。

  4.鳄鱼间同类的争斗,我们已经了解了,可是鳄鱼对不同类的动物却是毫不留情。老师给大家还准备了一个拓展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鳄鱼的争斗》教学反思

  《鳄鱼的争斗》是三年级新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生动而具体地记叙了德国动物学家在东非的一个火山湖畔,观察到了鳄鱼罗宾和入侵者之间的争斗。后来,他又经过长期地观察和研究,得出了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的结论。因此整堂课是紧紧围绕“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这句话展开的。

  一、注重词语的理解。

  这篇课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教学中我以抓住重点词语作为学习阅读的主要方法。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兴风作浪”;运用查字典的办法,抓关键字理解“俗”,理解“约定俗成”;通过自述合并法理解“技不如人”。文中还有许多描写鳄鱼兴风作浪的动词,我则通过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积累。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我在培养学生质疑,紧扣课文的语言文字,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特别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句子进行教学,文中有几句句子准确地表达了“点到为止”的含义,我先引导学生发现句中的矛盾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通过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利用文本,读写结合。

  本文中的语言规范、精彩,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更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本文中一系列的动词和句子写出了鳄鱼争斗时的激烈。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鳄鱼争斗时场面,给每个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出文本语言的准确、生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抓关键字、词的读,指名反复练读罗宾警告入侵者的语句;教师渲染气氛的引读,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有感情读……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凶残的鳄鱼在同类的争斗中只是点到为止的特点。更促使学生在深情诵读中用心灵和文本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了文本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同类之间和谐共生才是美好的。并且要求学生用上“跃、拍贱、喷吐、血盆大口、吼叫”把罗宾兴风作浪的样子说具体,为学生创设了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之所以变成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设计意图

  激发了学生的情趣,拓展了知识面,为后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不懂得生字记下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你们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动人的故事,“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寂寞的“嫦娥”,这些都是童话大师安徒生作品中的人物,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走进他吧!

  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做适当的补充,(出示课件;详细的内容)看到这儿,你对他有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他的童话,看一看你又有那些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通过学生的反复读,讲述,使学生更深刻的感悟文本的语言,从而进一步体会文本的内容与情感。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感受故事情节

  1.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两项任务。

  (默读、大声朗读、站着读、两个人一起读)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用体态表演,看图片,具体的语境,师生共同理解等多种方法理解:

  照耀、嫉妒、惩罚、沼泽地、嘲笑、清澈、丑陋、排挤、孤独、来汹汹

  (2)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

  2、出示《丑小鸭》的插图,依图弃文讲故事梗概。

  3、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析词句、吸收语言再讲述

  大家都能讲这个故事了,可为什么没有安徒生写的吸引人呢?你看看他用了什么语言?

  1、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示:如果再让你来讲一讲这个故事,你会用上文中的那些词语来帮助你讲的更精彩,更生动。

  2、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和对字词的理解。

  (学生反复读文,感悟)

  3、学生再讲故事,互相评议。

  四、再次品读,理解感悟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丑小鸭的流浪足迹)

  2、流浪的足迹有那些地方?

  3、大家怎样对待他的?他是怎样对待生活的?(联系文本谈一谈)。

  沼泽地-----同情、歧视

  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的语境谈谈自己的看法。(可分角色朗读)

  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吗?文中找出响应的语句并分析。

  关键句子理解:

  A、原来是因为它长的又大又难看!

  (引导学生认识到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后来在猫绅士及鸡族的的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

  B、农家的母鸡和猫不断嘲笑它说:“原来你是来混饭吃的!”小鸭难过极了,只好伤心的离去。

  (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认识自己。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细读、品味,分层次的感受,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了文本的内涵,使学生的.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C、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群美丽的天鹅跟着妈妈,向着南方飞去了。孤独的小鸭多么羡慕他们哪!

  (他羡慕的是什么呢?你能读出他的感受吗?抓住羡慕一词引导学生体会,丑小鸭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无家可归的小鸭,生怕水面被冰封了,便整天呆在水中,不停的滑动,终于累得昏过去了。

  (体会丑小鸭对生命的执着,面对困境,不放弃自己,历经苦难,终于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1、出示课件(“一只享誉世界的丑小鸭”短文,深入了解安徒生)

  出示:人头鸭身图。

  (1)看看对安徒生的介绍,想想今天读的《丑小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丑小鸭》是安徒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的自传体童话。

  (3)读了《丑小鸭》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感受,请把你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下面我们再充满感情的美读课文吧!

  (4)老师与学生交流: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失去信心,想想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所以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坚持到底,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

  五、拓展延伸:

  安徒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我来说,生活本来就是童话。”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也有许许多多丑小鸭,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

  也有些人他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是一只天鹅,却认为自己是一只丑小鸭。(教师读一读安徒生伴我成长的资料)

  1、你在文中选一个句子,送给生活中的丑小鸭,或自己。

  2、难道一只天鹅蛋一定能变成一只天鹅吗?在天鹅蛋与天鹅之间,还需要什么?

  六、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体验,写个小片段吧!题目可以是《我爱丑小鸭》《丑小鸭与我》《我也是丑小鸭》《丑小鸭给我的启示》等,也可以发挥想象,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又会怎样生活呢?

  七、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原文

  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他们来到林中的一片空地。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看!这儿还有一朵野蔷薇呢!大家被萨沙的叫声吸引过来。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一家人坐在野蔷薇旁边,聊起天来。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萨沙又问: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妈妈笑着说:不,不,你能保护更弱小的,你是勇敢的孩子啦!我也能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来,读一下)

  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

  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

  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

  3.还没有看课文内容,就能从一个课题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收获可这不小。

  4.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课题中的.这个“我”,指的就是——“萨沙”,对呀,她只有——四岁(板书:萨沙)(四岁)

  5.除了萨沙,这一家人还有谁?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父亲母亲托利亚)(小学生)

  6.我们一看就知道,萨沙是这一家人中最——(小),明明最小,为什么会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认为比她更弱小的是谁?——学生答“蔷薇”(板书:蔷薇)(指导书写)

  二、学习二、三节

  1. 本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的教育家,他写的许多小故事都会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我们先看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也叫作“起因”。(板书:起因)

  3.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3小节,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预设:假日。假日,这个时间太笼统,而且许多国家的放假的时间都不一样的。点拨:雷声大作——“夏日里”会有雷阵雨第一朵野蔷薇开放——开放的时间约在初夏(从这一点上看,事情发生在初夏。)——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更确切的时间。

  4.这时,蔷薇花开放了(出示图片),说一说你所看到的蔷薇花?野蔷薇开放了,——看看课文第9小节,也有两个描写描写蔷薇花的词语(娇嫩、纤弱)

  5.纤弱什么意思啊?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就是纤细而柔弱。那粉红粉红的的蔷薇花,那么娇嫩,纤细,让人们都不忍心去——触碰它。

  6.你们喜欢这样的蔷薇花嘛,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读好。

  7.一家人正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

  8.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读一读

  (2)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突如其来、非常大)从哪里看出来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板书:大雨如注)

  (3)“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啊?我们先来看看“注”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几个解释,你们来选择一下。(注: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灌”――多且速度快。“大雨如注”就是雨大得仿佛是从天上灌下来的。形容雨下得很大。)

  (4)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雨大的呢?(板书:滂沱大雨)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9.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点着板书中的起因)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这下,一家人就忙开了。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师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多希望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啊!他们身边除了一把勉强可以遮挡的伞和一件雨衣。我们开看看,事情又是怎么样发展下去的。(请6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4-8小节)这一部分就是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2.看看,第4小节有几句话?(共有2句话)第一句中有一个分号,把这句长句分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我们读读这句话。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分句,都只有“虽然”,那“但是”呢?但是的内容在哪里,你能不能用上“虽然、但是”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呢?不急于回答,我们先把它写下来。写第一句。 (生写在书上,师把问题句子写在黑板上)、指导分析,第二分句口头回答。

  4.这么长的一句句子,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板书:互让)

  5.这一小节讲的就是——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了萨沙。

  6.看到这一切,四岁的萨沙不明白,于是问妈妈(出示5-8小节[连着4],然后句子画线。)“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表扬能联系上下文寻找到答案的同学)。

  7.听了萨沙的问话,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对话(出示5-8节)

  8.先同桌分角色来读读这两组对话。再指名几组读。

  9.妈妈说的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10.这“每个人”对萨沙一家来说是谁?对我们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来说呢?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妈妈说的话,萨沙从半信半疑——到最后都听明白了吗?明白了――看看后面她是怎么做的。不明白――看看后面她怎么表现的。

  2、读读课文的结果部分(9-11节)(板书:结果)。说说:萨沙看到( ),心想( ),于是( )。 (板书:掀盖)

  3、萨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听懂了妈妈的话。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小节。

  五、总结,指导简单复述

  1.刚才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们能不能借助板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呢?注意,要说清一件事,就必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天,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玩。突然,天空中下起了滂沱大雨。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萨沙。萨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萨沙看见暴风雨中的蔷薇花,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蔷薇花上。)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的课题是主人公萨沙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想说出的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所要叙述的故事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课题中“弱小”一词的理解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不应仅拘泥在课文内容的分析上、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上,还应注重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同时也要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内心感受因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对“弱小”的理解也不同,如果一味地要求统一答案,那就抑制了孩子发展想像的空间。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使他们都能在学得开心快乐的同时,得到知识并深化情感体验。

  (一)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虽然,我有很好的设计,但是在激发学生进行这种角色体验的兴趣上,有所欠缺,因为这需要教师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语言要有亲和力,才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不够。还有学生想象说话的范围也比较局限,大家说的内容差不多,这时候,我就应该及时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来组织话语。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学完5-11节后,让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读,来消化课文内容。“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三)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本课文要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这个道理,因此设计交流你是如何保护弱小的例子,这一点能使学生更深刻地加深印象,将好的道德习惯延伸下去。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阶段目标: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xx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六册教材的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有八个主体单元,和一个选读课文单元。单元主题分为:童真童趣、勇敢坚强、仁爱之心、民族风情、风景名胜、脚踏实地、社会公德、信任他人。

  “阅读”板块有课文16篇,“快乐读书屋”重的阅读材料有16篇,“能说会写”板块的 “口语交际”和“习作”各安排了8次,选读课文单元编有8篇文章。

  二、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相关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想象文中的画面,理解课文内容。

  3、写作时能按要求,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会背诵有关段落。

  3、完成习作,给自己画一张像,然后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

  1、会读、会背诵课文,要求复述。

  2、课文会复述,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新词,会按要求完成习作。

  4、学习成语、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第四单元

  1、学会、理解生字新词,读懂课文,了解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来历,懂得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终会成功的道理。

  2、按要求完成作文。

  3、积累成语,通过口语交际锻炼口语能力。

  第五单元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祖国的美丽。

  2、按要求认真习作,认真练习钢笔字、毛笔字。

  3、积累成语,口语训练。

  第六单元

  1、学习生字词,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2、调动写做兴趣,能交好介绍自己的文具。

  第七单元

  1、掌握生字新词,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伟人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懂得关心、帮助他人,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3、积累成语,加强口语训练。

  第八单元

  1、学习生字、新词,会用相关词语造句。

  2、类界课文内容,感悟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教学措施

  1、以教材为基础,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扎实抓好学生关于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继续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重视对学生认真读书的指导,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读懂、列界课文。教学中正确处理“读”与“讲”的关系,各种教学辅助手段要切实为教学服务。

  3、重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打开学生习作起步阶段的基础。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童真童趣”为主题,选编了两篇课文《童年的'泥巴》《雨后》和“快乐读书屋”《“球星” 马嘴》《故事故三首》,课文都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课时安排:10课时

  课题:1童年的泥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学会热爱生活,开始感受“一切过去的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认识10个字,会写12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难点:理解“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童年的泥巴。)

  2.齐读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困难多读几遍。

  2. 同桌或前后桌互读互听,指出对方的不足。

  3. 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

  4. 再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三. 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分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朗读能手。

  2.讨论。

  (1)课文中有哪两句话几乎是一样的,动笔画一画,想一想:这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的理解。

  四.扩展阅读,培养能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时间:

  一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联系写字。

  二.积累运用。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词语

  2、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小珊迪的品格

  3、认识“馆、纠”等3个生字和多音字“当”,会写“馆、旅、薄”等14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小珊迪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话卡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确定基调。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

  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因为德国是个排外的民族,他们不喜欢用中国人。

  生:可能那些公司的经理认为他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生:也许是那个留学生高分低能。

  师: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那个留学生就愤怒地问那个老板:“我一个博士难道在你这个小公司干还不够格吗?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我?”,那个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资料查到你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讲诚信的人,怎么可以让人信任呢?”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老板对这样的小事斤斤计较呢?

  生:那个经理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呢?

  师: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小珊迪,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师:请同学们用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生自由读课文)

  师:看到同学们谈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怎样的小珊迪?

  生:我看到的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师:哦,你看到了小珊迪的外貌。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可怜,这么冷的天还在卖火柴。

  师: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善良,他要死了,还想着弟弟。

  师:你是用自己善良的心去看善良的人

  三、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师:刚才同学说的这么多,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读课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通过读把感受读出来。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怎么读,才能把你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倾听)

  师:老师仔细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有一种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对小珊迪有一种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读课文,读小珊迪这样的课文就应该有这种感受。谁来读课文?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①,读到“先生,请买盒火柴吧!”(老师:当时的天气非常寒冷,请你感受一下寒冷,再读一句。

  ②读到“孩子可怜地请求着:“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师:请求地说,谁来再读读,“请求”前面有一个词是(可怜),试试,把可怜的请求读出来。(一小组开火车读)

  ③读到“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买给你们两盒。’”

  师:你琢磨琢磨,小珊迪为什么要想,要想一会儿,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感受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④读到:“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

  师:你早饭吃得饱饱的`,可没有感受到他的饿的感觉哟!你再感受一下他乞求的语气。生再读——师范读——生读。

  ⑤读到:“想到他那种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四、文字画像、写中释情

  师:小珊迪就那样死了,为了那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小便士,除了“我“,除了他的弟弟,谁也不知道他死了。但是小珊迪的品格却深深感动了作者,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双可怜的眼睛,永远忘不了那又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画一张画像,永远地放在桌前。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眼想像,故事中的“我”,可能为小珊迪画一张怎样的像?用心听,用心感受,等会儿用语言把小珊迪的像画下来

  学生动笔把自己感受到的小珊迪的画像写下来。

  师:刚才我们带着一种感动,看到了小珊迪不幸的命运。现在你能不能把你看到读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略),有的学生看到的是小珊迪的外貌的全身像;有的学生是小珊迪乞求时的神态的半身像;有的学生看到的是珊迪被车撞了的情景;有的学生写的是小珊迪临死前的特写。

  师:是啊,多么让人感动的一个孩子啊!我把他的像放在“我”的桌前,我要想想他曾经做过的事,想想他那让人肃然起敬的品格。

  第二课时:

  1、读一段话。(课件)

  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2、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我的猜想有根据吗?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不是哪种人?从课文中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3、交流:当我们想到——————,我猜想我可能上当了。(能不能用上两个想到说说,同桌说,指名说)

  师:是啊,猜想得合情合理,小珊迪需要钱吗?是啊,她非常需要用钱来买食物;他需要用钱来御寒;他需要用钱来照顾弟弟,他需要用钱来做更大的生意。他非常需要钱!而那个社会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事很多很多,所以我一想到这些,我感觉我上当了。可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他不是哪种人?请你把你想到的词语嵌进那句话中,再有感情地读读。

  4、指名学生读这段把词语补进之后的整段话。

  真好。把你补充进去的词语写到黑板上。(无信无义、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还想说吗?同桌之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5、同学们,当我想到,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贪习的人,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不守信用的人……(根据学生的板书,师一边说一边在这些字上打X)

  6、一个多么令人崇敬的人。他为了坚守自己的品格,坚守自己的情操,最后他离开了人世,想想将要离开人世的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你将带来怎样的一种心情(齐读这段)。

  7、同学们,那么好的孩子死了,我的心颤抖了,我的心激动着。带着这种感情,再读最后一节。

  8、从小珊迪目不转睛的眼神,除了感激,你还看出了什么?(诚恳、善良、渴望)

  9、师:目不转睛的眼神包含着诚恳,包含着善良,包含着信任……,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死了。假如你就在小珊迪身边,你目睹了此时此刻感人的情景,你最想对小珊迪说什么?

  10、相机评点:多么善良的心,你想说好人一生平安,对吗?

  一想到这些,我们不禁对小珊迪肃然起敬。

  ……

  11、小珊迪的诚实,小珊迪的信用。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金钱是有价的,信用是无价的。一个生命是可贵,但信用更是珍贵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诚恳的面容,永远记信他那使人信任的眼睛。

  12、学到这儿,我们再回到课开始的那个故事。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很想对那位留生说些什么。把你想的话写下来。

  13、想对中国留学生说的,就站起来(生交流)

  14、师总结:金钱固然可贵,但别人对你的信任更可贵,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信任!

  板书设计

  小珊迪

  可怜可敬

  饥饿诚实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 燃烧 顿时 一碧如洗

  赞美 脸庞 挺拔 热闹非凡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通过对上节课的学习,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用书中出现的一句话说。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生: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师: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北大荒细细地感受它、欣赏它。(师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二、学习课文,感知大意。

  1、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读能力0

  2、组织交流北大荒秋天的美。

  学生1:美在一碧如洗的天空。

  学生2:美在清澈见底的小河。

  学生3:美在热闹非凡的原野。

  3、自主朗读。

  师:你觉得哪的景色最美,就读哪里。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品味天空的美。

  1、指名学生朗读。

  2、思考交流:天空美吗?美在哪里?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天空的美。(生:一碧如洗,并结合图片和文字让生理解一碧如洗的含义,使学生能从直观上理解,加深理解)

  3、感知北大荒秋天的多姿多彩。

  过渡:北大荒不仅没在天空的一碧如洗,它还多姿多彩。它的多姿多彩体现在了哪里?

  生1:体现在了傍晚时西边天上的流云。

  生2:体现在了流云的颜色上。(师对这位学生进行及时的点评)

  生3:流云的颜色很多。

  师:你们说得都很棒,书中说到的流云的颜色都有哪些?

  生: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绛紫。

  师:除了书中所说到的流云的颜色,想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呢?

  生各抒己见。

  师:颜色好多呀!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色彩之多?(生回答:色彩斑斓、五光十色、色色俱全、五颜六色……)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师:颜色不仅多,而且变化也很快,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

  生:转眼间。

  4、体会比喻句在这里的作用,并理解词语“抖动”。

  5、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天空的.景色真美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四、品味小河的美

  1、看图,进行说话训练: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

  生看图进行说话。

  2、结合小河图片,理解词语“清澈见底”。

  3、思考: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小河很安静?

  生:静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看,安静、清澈的小河把谁吸引来了?

  生:小鱼。

  师:小鱼在水里游的很快活。

  师:让我们也像小鱼一样,畅游在这欢乐的小河里吧,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

  五、品味原野的美

  1、了解原野的特点——热闹非凡。

  2、理解“热闹非凡”——非同一般的热闹,就是很热闹。思考: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这个词?

  生交流:广场、电影院、旅游胜地……

  3、思考:

  原野上是怎样热闹非凡的?画出相关句子并进行交流。

  生集体朗读和描写原野热闹非凡有关的句子,再次体会原野的热闹以及农民丰收的喜悦。

  六、品味北大荒物产的丰富。

  过渡: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师板书:物产丰富),请同学们齐读第5段。

  1、 生齐读第5段。

  2、 理解“大豆摇铃千里金”这句话的意思。

  秋天庄稼成熟了,风吹大豆发出的响声像铃铛一样,地里一片金黄,预示着收获的季节到了。

  3、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物来?(生想象,交流)

  七、齐读最后一段。

  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师引读)

  八、总结:北大荒的秋天可真美呀!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语的意思。

  2、会按照课文后面的思考题边读边想,理解课文内容;能借助课文的重点词句讲述爆竹的传说。

  3、通过讨论,明确燃放爆竹的利弊,注意安全。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爆竹的历史。

  一、揭题、读题、设问。

  二、预习课文(课前)。

  预习要求;

  1、读通全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读音。

  2、思考课后习题2、3:(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边读边思考)

  (1)爆竹的名字是怎样来的?

  (2)说说爆竹的传说。

  (3)爆竹跟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有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生字读音。提出不懂的新词,师生共同合作解决。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学习课文,交流预习题1。

  1、爆竹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课文第2节就写了爆竹名字的来历。

  A、 自由读第2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整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锯成一段、保留竹节、受热、空气膨胀)

  B、师提出复述要求及注意点。(熟读、抓住重点词句)

  C、自由读前2节,准备复述。

  D、指名复述。(要求是最基本的,不要太高。)

  E、师生共同评议复述情况。

  五、作业练习

  1、填空:"爆竹"这个名字是这样得来的:原来,最早的爆真的是用( )做的,人们在竹子上取一段竹筒,保留( ),把这样的竹筒放进( ),竹筒受热里面的( )发出"啪"的一声,从而成为爆竹。

  2、查字典写带点字的意思。 震耳欲聋( )街头巷尾( )每逢佳节( )

  3、完成语文作业本第1、2、3、7题。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童年的泥巴》课文原文

  梦里多少回走进故乡,走进满目青山的孩提年代。那条清澈的小河还是往昔的模样吗,那群泥猴儿一样的乡下孩子,还在玩着河泥、唱着清亮亮的童谣吗……“捏呀捏,捏个小巴狗,摇摇尾巴跟娘走;捏呀捏,捏只大花猫,捉了老鼠喵喵喵……”

  这风一样的日子哟!

  天蓝蓝,水蓝蓝,风儿轻轻,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乡下孩子终于盼来了放秋假的日子,三五成群撒欢儿奔向那片白亮亮的西河滩。河床大片大片裸露出来,积着一层层油汪汪的黑泥、红泥,这些泥巴黏性极好,是我们捏泥人、做泥哨的绝好材料。

  我们光着小脚丫,在滑腻、舒适的泥里踩呀踩,踩出积在底下更黏的泥巴,一捧又一捧运到河滩上。这一堆儿,那一堆儿,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一双灵巧的小手捏过来捏过去,一边还咿咿呀呀地唱着脆生生的童谣:“捏呀捏,捏个大的你看看。这个家伙力气足,帮助阿爸把田犁……”不长时间,一头水牛捏了出来。那边一个扎着羊角辫儿的女孩儿又唱道:“捏个金冠子,穿上大红袍,太阳出来早早早……”眨眼工夫,一只精神抖擞的大红公鸡捏出来了。我们一帮小小子、小丫头尽兴地捏呀捏,没多久,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就摆满了一大片河滩:有笨头笨脑的大胖猪、温和顺从的小绵羊、机灵乖巧的长耳兔,有笑眯眯的老爷爷、瘪瘪嘴的老奶奶、俊俏的新媳妇。我们一个个咧着嘴儿,欣赏着自己的杰作,乐得直蹦高。一会儿,那边露着一排白牙的“黑泥鳅”吹起了刚刚晒干的红泥哨儿,顿时,满河道回响起清亮亮、脆生生的童谣,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

  饿了,累了,我们这些孩子自有妙法对付:“扑通扑通”扎进小河,在水草丛中随便抓摸几把,总会有意料之中的收获———不是金闪闪的红鲤,就是黑亮亮的胡子鲇,要么捉了稻田里养得正肥的闸蟹、黄鳝。开膛破肚冲洗干净,把事先带来的食盐均匀地撒上,采来碧绿的荷叶裹了,挖了干净的优质红泥密封,然后投入一堆旺旺的野火中烧烤。时候差不多了,一缕缕奇异的香气直往鼻子眼儿里钻。这时,那边一伙送来了泥烤的鲜花生、老地瓜、青皮玉米棒子。在河滩上摆下野餐,我们一个个狼吞虎咽,吃得爽口舒心……

  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

  《童年的泥巴》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

  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训练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这风一样的日子”的含义

  2、发挥想像,模仿文中相关内容进行练说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夏天最喜欢玩什么?(雨天玩水、滑旱冰、骑车、放风筝....)而在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泥巴是他们的珍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板书课题,师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识字

  3、找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加以指导,帮助其纠正。

  4、再读课文,理清条理,弄清: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讨论交流后,板书:涅泥人,泥物孩子们备下野餐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捏泥人,泥物活灵活现,饿了累了备下野餐,快乐无比。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文中的哪些段落语句让你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找到并画出你喜欢的段落句子。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然后再说明喜欢的理由。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加以指导:要读出开心、快乐的情感。

  A、第3自然段

  (1)“撒欢”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撒欢的'时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撒欢的?

  (2)一个“撒欢”,多么形象,多么传神,孩子们玩泥巴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3)再读这部分,看你能不能读到那些玩泥巴孩子的心里去!

  B、读捏泥人泥物一段(第4自然段)

  (修饰词用的比较准确,使孩子们捏出的泥人泥物活灵活现)

  (1)想想看,孩子们除了涅书中提到的人、物外,还可能捏些什么?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请依照书中的格式试着说一说。

  (2)读这一部分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表现出一种活泼、快乐的感情。

  (3)这部分写出孩子们捏得尽兴,还写出了唱得尽兴。谁来读一读?

  (4)这段话还写出了“三美”白牙、黑泥鳅、红泥哨写出色彩之美。清亮亮。脆生生用ABB式写出声音之美。

  为秋日沉寂的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机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C、饿了累了准备野餐这一段(第5自然段)

  用了“不是…就是”说明孩子们是不愁吃的,在寻找吃的过程中体会到孩子们的天真快乐。用这个关联词语说话。

  2、引导学生讨论

  (1)文中有两句几乎一样的话,把他们找出来画出来,然后观察它们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再动脑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不是重复了?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在开篇部分写“这风一样的日子哟”结尾部分写“啊,童年的泥巴,那风一样的日子哟”是比喻句,开篇说明童年时光虽然美好,但更为短暂,感叹时光流逝之快。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说明作者对童年十分眷恋。

  四、总结

  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玩泥巴师童年生活中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活灵活现的泥人,泥物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呀!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在默读课文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镶”、“镀”等词语在表现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时所起到的作用。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天山牧场的迷人风光及生活在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生活幸福,体会作者对天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感受天山的人和景。

  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步感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天山牧场的挂图。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生说地点新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板书课题:天山牧场。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

  3、小组内交流怎样识记生字。

  4、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5、学习多音字:“蒙”和“喝”。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2、课文可以分为几大版块?每个版块讲了什么内容?

  (1—4自然段牧场景色,5—7自然段牧民生活。)

  3、说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就要鼓励。)

  四、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激发情感,自然导入。

  1、听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2、师:听了这首歌,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学习《天山牧场》这篇课文?

  生:生奋、留恋、赞美、自豪……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走进风光迷人的牧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对它的赞美的语气。

  再读,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二、理解课文。

  1、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1—4段:牧场景色。

  2、请同学们小声读1、2自然段,思考: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什么?

  (课文介绍了牧场的位置、原始森林、野花、油草、溪水、蒙古包)

  3、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画一画,读一读,同学间互相说一说。

  学生喜欢的词句要重点体会:点缀、镶、齐等词。

  4、找到一个拟人句和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天山牧场有雪峰、森林、繁花等很多美丽景色,让我看图来感受一下。

  6、3—4自然段你喜欢哪段就来学习哪段,要求:边学边画,哪些词、哪句话让你感受牧场景色风美。

  三段:重点体会“策马、尽情驰骋、处处可见”“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7、读了第4段你感到哈萨克牧女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8、那我们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读

  9、想象一下如果你现在就是哈萨克牧女,会有什么感受?

  10、你在第3、4自然段中有哪些喜欢的句子,尝试背下来。

  三、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作者先从大处落笔写了天山牧场远望辽阔、富丽,再从近处落笔,写近处的牧群、牧女,这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我们在习作时也应适当的应用。

  我们再来齐一下课文1—4自然段,感受作者生动描写。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天山牧场又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熟读课文第5、6、7自然段,了解牧民生活的相关知识。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牧场生活

  1、默读5—7自然段,每一段都讲了什么内容?

  2、学习第5自然段

  (1)共有几句话

  (2)每句话写的都是什么?

  (3)理解“金碧辉煌”“镀”的意思,体会作者使用的精准。

  3、学第6、7自然段

  (1)哪里体现了牧民热情好客

  (2)饱含对牧民的喜爱之情。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1、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

  2、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汇报。

  四、小结

  本文节选自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他原文中的小标题是《迷人的夏季牧场》,选入本课时做了相应的的修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查找原文仔细读读。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坐落在奥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向人们介绍了童话之外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之后,借助网络、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教材的文本只是提供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点,教学时应大量的补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查找资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安徒生这个人。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的资料,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课上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知识掌握的更丰富。

  再设计及随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里几篇安徒生童话大师的作品,我们都由衷的敬仰他,他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的故乡欧登塞,建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安徒生公园》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142页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白桦”、“毛茸茸”、“铜雕”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绘”、“请悠”、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品读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A:你认为欧登塞美吗?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来?

  (引导学生用美的感情读出来)

  B:小公园里有那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从文中的语句去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C:读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资料整理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安徒生作品之外的很多知识,有关这位大师的资料很多,同学们课下搜集了许多资料,下面我们分组进行一下整理、展示、讲解好不好?

  板块一

  安徒生的剪纸:出示《丰富人生》的剪纸画面。引导学生根据每幅剪纸画面,进行童话想象或命题,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并进行讨论研究。

  板块二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小说、诗歌。

  板块三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游记。

  最后谈谈写一写《我心中的安徒生》《我最崇敬的人》

  回家以后给父母讲一讲安徒生的故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课前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二、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四、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五、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喜欢光明目标

  追赶太阳决心

  追寻光明信念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本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部分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诱发大家积累的热情,感悟积累的方法,一起分享积累的快乐。

  2、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动植物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

  4、继续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把想象的世界变成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谈话激趣的形式,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采取学生自我、组内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活动目标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积累的习惯;提高交流的欲望;继续培养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的小本本很丰富多彩,这节课把你最精彩的积累部分给我们大家欣赏欣赏吧!”谁愿意给我们大家看一看?”

  2、(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本本)

  3、交流时可以分积累的不同开始汇报。

  如有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有积累人事物景,积累观点;积累文字的.,积累图片的,积累音像的,积累实物的……

  4、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交流。

  5、出示书中的这段话。

  6、师:“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要你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你的语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的,希继续积累下去,使自己的小本本更精彩!”

  二、读读背背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请学生自由读句子。

  2、问: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全班交流)

  3、1第一句话意思:春天的鸟叫、夏日的雷鸣、秋天的虫语、还有冬天呼啸的寒风,这就是四季的歌。(请学生想象其它关于四季歌的诗句)

  2第二句话的意思:因叶落知秋天已到;山高遮住日光,早晨很晚才能见到太阳。(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3第三句话的意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学习并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

  3.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5.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教学难点

  1.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点拨:本单元“交流平台”是教我们复述故事的方法。教材上的三位同学,第一个同学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复述不是把故事背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因此,在复述故事之前,首先要熟读故事,深入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抓住它的主要内容,掌握故事的脉络,列出复述的提纲,确定重点词语或提出重点问题,然后再进行复述。

  第二个同学则是从复述故事时可以借助的方法,包括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的方法还有:①按照故事情节来复述,即抓住故事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明白故事情节的结局;②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构来概括故事内容,明确事件的起因,了解事件的经过,掌握事件的结果,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故事的内容;③列提纲复述,主要针对篇幅长和内容较复杂的故事,在复述时,可以先分析故事,理清层次,然后把复述的故事写成提纲,最后再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④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

  二、识字加油站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咳(ké)嗽(sòu);呕(ǒu)吐(tù)

  唠(láo)叨(dāo);嘀(dí)咕

  谚(yàn)语;谣(yáo)言

  告诫(jiè);辩(biàn)论

  点拨:我发现这部分内容是关于识字的练习。这两组分别是由“口字旁”(口)、“言字旁”(讠)的字组成的词语。带有“口”的字与口、言语、器皿形状有关;带有“讠”的字多与说话或道德有关。

  我还能列举出这样的词语:叫喊、吆喝、呼唤、呼吸、叫嚷;诗词、说话、认识、议论。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顾客噌(cēng)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石头梆(bāng)的一声落在地上。

  答案示例:“噌的一下子”形容快速站起来,反映了顾客急性子的特点;“梆的一声”形容石头、木头等掉在地上的声音,说明石头很重。

  点拨:加点部分的词语再现了句子的情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仿佛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2.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wū)婆

  答案示例:笑得欢和哭得急;老马和小牛;真假公主;矮冬瓜和细丝瓜

  点拨:这些题目都很有趣,每个题目中都有一组相对的词语,都体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

  3.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答案示例: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点拨:引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①改标点: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双引号。②改人称:句中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

  四、日积月累

  大林寺①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②四月芳菲③(fēi)尽④,

  山寺⑤桃花始⑥盛开。

  长恨(hèn)⑦春归⑧无觅⑨处,

  不知⑩转入此中?来。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在文学上白居易与元稹(zhěn)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二)背景资料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三)词语解释

  ①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②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③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④尽:指花凋谢了。⑤山寺:指大林寺。⑥始:才;刚刚。⑦长恨:常常惋惜。⑧春归:春天回去了。⑨觅:寻找。⑩不知:岂料,想不到。?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四)诗句翻译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五)古诗赏析

  这首诗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绝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其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六)拓展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