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铅笔宝宝》教案

时间:2023-02-13 18:50:3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铅笔宝宝》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铅笔宝宝》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铅笔宝宝》教案

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铅笔宝宝》教案1

  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班有幸到镇海幼儿园聆听了两个教学活动,可以说受益匪浅,现在结合自己的见解对大班科学活动《铅笔宝宝》做以下评析。此次活动由一位阳刚的男老师——斌斌老师执教,教学语言较精炼,指令也比较明确,体现出了一位男教师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及积极的探究欲望。

  一、评选材

  教师能够从一支极其普通的,幼儿异常熟悉的铅笔入手,以如何使铅笔站立为主线设计这个科学活动,借用铅丝,让幼儿在与铅笔的互动中一步步提升,了解平衡这个知识点,应该说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二、评目标

  在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能够统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知识目标:利用的材料感知物体的平衡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在寻找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中,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和操作中的感受;情感目标: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目标制订比较全面,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评准备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准备了每人一支铅笔,在铅笔上,教师将铅笔分成三截,从上至下分别贴了蓝、黄、红三色的小贴贴;一根铅丝,铅丝的中间绕了一个圆圈,刚好供铅笔钻入又不会掉出来,两端向下弯曲;塑料夹子若干。教师让孩子们在自由探索后,找到使铅笔能够站立起来时铅丝在铅笔上的位置,利用小贴贴让幼儿明确地说出此位置——铅笔的底部。但是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紧张,并没有提出请幼儿在铅笔上贴着小贴贴的这些位置都尝试一下,违背了科学活动让幼儿大胆探索的原则。

  四、评环节

  此活动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抛出问题,激发兴趣,以如何让铅笔站在手指上很好地调动了幼儿探索的欲望。第二环节第一次尝试:借助铅丝,使铅笔站立。在此环节中,教师了事先准备好的绕了圆圈的铅丝,幼儿只需要将铅丝套进铅笔,然后上下滑动就可以了。在此环节中,教师比较急躁,没有让幼儿探索将铅丝套在铅笔的不同位置,而是在发现有一个孩子成功后,马上请他进行展示,请其余幼儿进行学习,因此,多数孩子都是在没有经过探索后就得到了结论。第三环节第二次尝试:利用辅助材料,使铅丝平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了夹子,而且在有个别孩子保持平衡后就请上来说明了理由,再一次剥夺了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

  五、我的建议

  此次活动只进行了15分钟,完全脱离大班幼儿的课程时间,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让孩子有充分探索的机会,教学活动内容偏简单。新《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教师应该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去操作,让幼儿自己去探究结果,而不是教师带领下的获知。

  1.增加难度

  作为大班的孩子,我觉得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将铅丝绕成实验需要的样子,因为铅丝弯的程度不同,平衡点也就不同,这就增加了探索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第二次探索中,教师可以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尝试,寻找平衡点;或者记录表格,让幼儿进行记录、比较,为什么铅丝的一边夹了一个夹子,另一边却要夹两个夹子才能保持平衡。

  2.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科学活动的最终导向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在科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通常会进行延伸,与生活活动相联系。在此次活动中,平衡的原理其实和走钢丝、天平秤的原理是一样的,教师可以考虑回归于生活,让幼儿通过视屏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活动要进行

  科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科学概念,因此在每个环节后,建议教师都要进行简单的,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铅笔宝宝》教案2

  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班有幸到镇海幼儿园聆听了两个教学活动,可以说受益匪浅,现在结合自己的见解对大班科学活动《铅笔宝宝》做以下评析。此次活动由一位阳刚的男老师——斌斌老师执教,教学语言较精炼,指令也比较明确,体现出了一位男教师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及积极的探究欲望。

  一、评选材

  教师能够从一支极其普通的,幼儿异常熟悉的铅笔入手,以如何使铅笔站立为主线设计这个科学活动,借用铅丝,让幼儿在与铅笔的互动中一步步提升,了解平衡这个知识点,应该说选材来源于幼儿生活,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二、评目标

  在目标的制定上,教师能够统一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知识目标:利用提供的材料感知物体的平衡与重量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在寻找保持物体平衡的方法中,大胆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和操作中的感受;情感目标: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目标制订比较全面,也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三、评准备

  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准备了每人一支铅笔,在铅笔上,教师将铅笔分成三截,从上至下分别贴了蓝、黄、红三色的小贴贴;一根铅丝,铅丝的中间绕了一个圆圈,刚好供铅笔钻入又不会掉出来,两端向下弯曲;塑料夹子若干。教师让孩子们在自由探索后,找到使铅笔能够站立起来时铅丝在铅笔上的位置,利用小贴贴让幼儿明确地说出此位置——铅笔的底部。但是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紧张,并没有提出请幼儿在铅笔上贴着小贴贴的这些位置都尝试一下,违背了科学活动让幼儿大胆探索的原则。

  四、评环节

  此活动共有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抛出问题,激发兴趣,以如何让铅笔站在手指上很好地调动了幼儿探索的欲望。第二环节第一次尝试:借助铅丝,使铅笔站立。在此环节中,教师提供了事先准备好的'绕了圆圈的铅丝,幼儿只需要将铅丝套进铅笔,然后上下滑动就可以了。在此环节中,教师比较急躁,没有让幼儿探索将铅丝套在铅笔的不同位置,而是在发现有一个孩子成功后,马上请他进行展示,请其余幼儿进行学习,因此,多数孩子都是在没有经过探索后就得到了结论。第三环节第二次尝试:利用辅助材料,使铅丝平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只是提供了夹子,而且在有个别孩子保持平衡后就请上来说明了理由,再一次剥夺了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

  五、我的建议

  此次活动只进行了15分钟,完全脱离大班幼儿的课程时间,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让孩子有充分探索的机会,教学活动内容偏简单。新《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教师应该给孩子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去操作,让幼儿自己去探究结果,而不是教师带领下的获知。

  1、增加难度

  作为大班的孩子,我觉得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将铅丝绕成实验需要的样子,因为铅丝弯的程度不同,平衡点也就不同,这就增加了探索的难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在第二次探索中,教师可以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尝试,寻找平衡点;或者提供记录表格,让幼儿进行记录、比较,为什么铅丝的一边夹了一个夹子,另一边却要夹两个夹子才能保持平衡。

  2、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科学活动的最终导向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在科学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们通常会进行延伸,与生活活动相联系。在此次活动中,平衡的原理其实和走钢丝、天平秤的原理是一样的,教师可以考虑回归于生活,让幼儿通过视屏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活动要进行小结

  科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科学概念,因此在每个环节后,建议教师都要进行简单的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

【幼儿园大班下册科学《铅笔宝宝》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宝宝从哪里来?》08-23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粗粮宝宝总动员》08-23

科学下册教案12-10

大班科学神奇的空气宝宝教案(通用11篇)06-08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蛋宝宝》08-23

宝宝班科学教案12-12

蛋宝宝大班教案11-18

豆宝宝大班教案11-21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蛋宝宝变魔术》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