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案

时间:2024-03-26 08:51:22 剑锋 教案 我要投稿

虞美人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教案(通用15篇)

  虞美人教案 1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

  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品味鉴赏:

  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

  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

  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

  1)品味意象

  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

  二、联想比较:

  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

  三、“愁”句集锦: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四、迁移运用:

  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

  虞美人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板课题)

  二、简介词人——李煜

  三、听、读:

  1、听:

  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放录音朗读)

  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

  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

  四、感:

  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板书)

  五、品

  是啊!李煜此时真是悔恨交加、愁苦绝望,所以他禁不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就是千古,同学们想一想它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愁比成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这样比能达到什么效果?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六、读

  通过对词的'分析我们对作者的情感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现在哪一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虞美人》一词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读、评,老师点评)

  七、听:这一次比我们第一次读进步不小,但在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还不够完美,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范读,感受李煜愁。

  八、拓

  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情真切,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虞美人》正是用字字血泪打动了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而且我们从这首词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行行美丽的词句,更是愁苦绝望的心,孤寂悲凉的处境。此时如果你面对孤苦、无奈、绝望的李煜你想对他说什么?

  九、小结及作业: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可以说是后人对他的一生最好的评价。是的作为君主,他很失败,如果在他亡国之前听到同学们的这些话,或许他不会亡国,但我们今天也就读不到他作为绝代才子,为后人留下的30多首精美的词。学习了《虞美人》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李煜,但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请同学们回去把你们学习这首词的感想写在周记本上。

  虞美人教案 3

  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用流水写愁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把愁绪具体化的诗词: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何处何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五、阅读讨论

  李煜创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词各一首,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全面体会李煜其词其人,深化迁移。

  1、第一创作阶段: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2、第二创作阶段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院,锁清秋。

  深入体会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第一时期“眷念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人生”,第二时期“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第三时期“厌倦”。如果作者对人生未感厌倦,是决写不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凄婉哀怨的词的。从而深入体悟李煜其人其词,明白他在词史上“遗世独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六、李词特点

  1、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3)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3、抒情方式:情真意切,洗尽脂粉,纯用白描,直抒胸臆。

  4、语言特色:返朴归真

  七、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八、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

  1、本文是自读课文,但是,却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学的第一首词作。较之以初中所学的三首词(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除了在背诵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外,重点应放在通过语言来品味词中情景的况味,进一步分析词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等,从而引发学生对词章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潜心涵咏的诵读习惯。

  2、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3、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补充。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进行延伸阅读。

  4、自制多媒体课件,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梳理知识要点。

  5、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明确: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二、读

  1、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2、评价朗读。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明——中——

  向——东——流——

  3、学生朗读,试背。

  4、再请学生配乐朗读。

  5、教师示范,加入朗读比赛。

  6、评议师生朗读优劣,齐读。

  三、议

  1、问: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

  2、那么,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明确:往事之叹)

  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③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

  ④发问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四、小结

  这首词前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与人生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难平

  虞美人教案 5

  活动目标:

  1、欣赏盛开的虞美人花,感受花朵颜色的五彩缤纷。

  2、尝试用水彩颜料画花朵,初步感受宣纸晕染的变化效果。

  3、学习点画法来表现虞美人的花朵,用直线表现虞美人的花茎。

  活动准备:

  宣纸、托盘,画笔,人手一份;水桶、水彩颜料,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喜欢花儿吗?喜欢什么花呀?

  (二)欣赏虞美人,感受其颜色、外形独特的美。

  1、引导幼儿观察虞美人的图片。

  谈话:图片上有什么啊?虞美人的花朵是什么样子的`吗?花瓣的中间有什么啊?虞美人的花茎是怎么样的?

  2、小结:虞美人的花朵开在花朵的顶端,它的花瓣颜色鲜艳,花瓣的中间有一些花芯,花茎又细又直,虞美人盛开的时候给人一种很美的感觉。

  (二)介绍绘画材料——水彩颜料、宣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宣纸,向幼儿介绍在宣纸上作画的要点:

  宣纸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在宣纸上画画一定要注意,只要轻轻地画出圆形,颜料就会慢慢地往外圈晕染出去,所以只要画出一个小的圆形或者椭圆形就可以了,画笔在纸上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了。

  2、画好各种颜色的花朵后,在花瓣中间画上不同颜色的花芯,再沾上绿色的颜料在花朵的下面画出花茎。

  (三)幼儿进行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讲解绘画时需注意的事项:

  1、不同颜色的画笔要按颜色摆放,不能把颜色弄混;

  2、不要在整张纸上画满花朵,花朵之间应该留有空隙。

  3、幼儿分组进行绘画,教师观察并辅导。

  重点观察幼儿布局画面的情况,提醒幼儿画笔不在纸上停留太长时间。

  (四)将幼儿作品展示在一起,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成就感。

  虞美人教案 6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语文课我们具体分析了“20xx年高考新课标二试卷”的诗歌《残春旅舍》,里面有一个题目是这样问的“颔联乃晚唐巧句,具体分析巧在哪里”。在诗歌鉴赏题里重点分析某个字某句诗的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炼字炼句。今天我们以炼字炼句作为解读突破口,具体赏析有着双重身份的词人李煜流传千古的名词《虞美人》。

  二、 简析作者

  1、身世

  2、爱好 (PPT展示)

  3、词风特点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爱情生活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4、语言特点: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记笔记)

  三、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 诵读指导

  1、 找出每一句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词

  (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自己试着读,明确读出的感情基调——低沉凄迷

  2、 思考关键字词有哪些?

  五、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华清中学第二届教学新秀第一轮赛教语文课堂实录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六、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3、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4、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改”

  朱颜 (貌美如花到容颜衰老)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欢乐自由到愁思绵延)

  5、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明确: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觉得这句话写的好吗,好在哪里?明确: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昼夜不舍,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七、写法鉴赏——“以水喻愁”

  李煜之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不如李煜词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李煜之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不如李煜词流畅自然、明白如话、眼界阔达八、小结本课

  法国作家缪塞: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教案 7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

  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方法

  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1、提问学生

  2、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三、简介作者

  由学生简介后,教师补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四、配乐朗诵(范读)

  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多媒体显示朗读MTV)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点评: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知识延伸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教师点拨: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课堂练习)

  1、课后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完成练习: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1、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2、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3、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4、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1、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2、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3、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

  4、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十一、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作语言清新,采用了白描手法写情。抒发的是作为一位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情感真挚,艺术感染力很强,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十三、课后思考

  试分析本词的主旨,找出词的“词眼”。

  虞美人教案 8

  教学目的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板书)

  二、介绍作者

  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

  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明确:愁。

  5、提问:哪些词体现了词人的故国情感?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春水。

  五、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学生齐读上片

  1、思考:“春花秋月”是美景,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明确:春花最美,秋月最亮,然而,如此美景在李煜那里却丝毫也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的生活无尽的延续,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2、思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明确:昨夜的东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举头仰望明月,不由思恋起故国。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已不在了,正所谓“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回首故国,只有伤痛和悲哀。

  3、小试身手: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情景散文。

  学生齐读下片

  4、思考:“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之意。反映作者悔恨、追思、悲愤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思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是否同意

  这种观点?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同意。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

  6、拓展: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李煜,如果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如此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正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七、课堂活动

  请多才多艺的同学演唱《虞美人》。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李煜,我想对你说。

  虞美人教案 9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四、布置作业

  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虞美人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

  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

  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

  (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配乐)

  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

  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明确:

  “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 “何时了”,正所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3)“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呢?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笙歌欢笑、尊严、自由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亡国之痛。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小楼 东风 故国 月

  小楼:被困之所

  东风:东风即春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而“我”却依然被困于此,失去了自由。

  故国: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也不在了。往事不堪回首,因此词人因亡国之痛而引发了愁情。

  月:痛苦的往事不忍心想起,只有伤痛与悲哀。看到明月便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到这里,词人的愁情便更加浓重了。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 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青春、美好时光的逝去;物是人非的境况;身份的改变。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雕栏玉砌、朱颜。

  (3)雕栏玉砌指什么?(见注释,指南唐宫殿)朱颜又是指什么?(红颜。) 宫殿尚在,当年侍奉自己的宫女却红颜已老,青春不在。正如李清照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但改的仅仅是朱颜吗?过去是君王,现在是囚犯,过去住的是宫殿,现在是小楼,身份一变,一切都变了,改的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因此词人对逝去不复返的往事发出了感慨哀叹。

  小结(板书): 春花 秋月 往事 → 往事之叹

  小楼 东风 故国 → 亡国之痛 → 愁 雕栏玉砌 朱颜 → 离家之苦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因为想起了美好的往事、已经灭亡的故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词人在词的最后发出了对于愁的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本是抽象的,没有体积和重量的,在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把满腔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形象的春水表现出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也都爱把愁比作江水,如我们曾学过的

  诗人为何把愁比作江水?江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江水的特点有:浩荡奔涌,奔流不息,连绵不尽,不舍昼夜,无尽无穷。 因此,把愁比作春水,显示出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愁思如浩荡奔涌的江水一般 释放出来,这愁又如江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无穷无尽。可见诗人愁情之深远与深切。

  五、延伸拓展

  我们于这血泪之作中感受到了李后主的亡国思家之愁,在以往学过的作品中也曾感受过许多诗人的愁情,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学过哪些关于“愁”的诗句,或课外搜集的有关诗句也可,并说明它们的出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六、小结:

  因为悲痛的人生经历,诗人们把自己的满腹愁情均化作文字挥洒而出。同样,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李煜便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愁恨,也不可能写出这饱含血泪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绝笔之作,感受李后主深沉无尽的亡国愁恨。

  七、欣赏歌曲《虞美人》,感情升华。

  八、背诵全诗。

  虞美人教案 11

  【学情分析】

  本册书我们学习了近三个单元的课程,学生已经通过前两个单元掌握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自主鉴赏的能力。本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入选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感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吟咏可以感知优美的意境和内在的情感。基于以上学情考虑,特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把握诗歌的真挚情感,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3、拓展延伸,列举并赏析古典诗词中写愁的名句。

  【学习重点难点】

  1、 学习通过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感情的写法。

  2、 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学习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与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上教师适时做简明扼要的揭示,点燃学生自主鉴赏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唱诵《虞美人》

  利用网络搜索走进李煜的世界,联系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初步把握李煜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过程】

  一、 知人论世

  1、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李煜,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煜为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2、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郭磨《南唐杂咏》

  3、无意天下,命途多舛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改名煜。煜为李璟第六子。其兄自二至五皆夭亡。长兄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不参与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其志自在山水,无意与兄争位。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景遂(王位的可能继承人)。不久后暴卒。弘冀死后,璟封煜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住东宫。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璟迁都南昌,立煜太子监国,令留金陵。六月璟薨,煜于金陵即位。

  4、风雨飘摇,江南国祚

  五代十国,岁月峥嵘。志在山水的李煜如何看得清是谁自镇金陵遥控吴政,一朝为王?命运早已埋下伏笔,只是许多年后,我们才惊觉它的深沉。陈桥兵变,氏黄袍加身。李煜的江山,终于变成一叶飘摇的浮絮。他肉袒出降。无限江山,别时容易,又怎是他的过错。

  5、命如玄机

  一个弦月盈盈的夜晚,他没能踏碎一地清辉,却要饮下一杯名为“牵机”的毒酒。多少年里,听着浅薄的少女艳羡他生于七夕,亦亡于七夕的浪漫。然而,那不是自然灵秀巧合的机缘,那是人为暴力的安排!公元978年。以王礼葬煜于洛阳北邙山。追封吴王。自此,尘埃落定。

  二、导入:

  看到《虞美人》这三个字,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虞美人

  1、在四面楚歌时,虞姬在垓下拔剑自刎。

  2、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3、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 死别、悲歌 。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1、把握节奏: 根据情感的需要 来进行节奏的`把握

  2、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 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 两句一换韵

  3、读出感情: 感情基调: 低沉、凄哀

  春 花 秋 月 何 时 了 ? 往 事 知 多 少 。 小 楼 昨 夜 又 东 风 , 故 国 不 堪 回 首 月 明 中 。 雕 栏 玉 砌 应 犹 在 , 只 是 朱 颜 改 。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愁 ? 恰 似 一 江 春 水 向 东 流 !

  四、合作探究披文入情把握情感

  1、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诗歌的情感, 应当是哪个字?词中哪个字最能概括产生这种情感原因?

  2、思考题: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3、作者是如何表现“愁”的?作者是 如何 来写“愁”的?

  4、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 美景当前,谁人不爱,但作者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 了”呢?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总是和最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但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 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 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生活的延续罢 了,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可见绝望悲苦之极。以乐景写哀情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 断脸复横颐 。 心事莫将和泪说, 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 欢乐、自由,风花雪月 至尊的地位 对比 春花秋月 景 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 情 短暂无常 实(现实) 虚(过去)

  往事之叹,感慨万千

  6、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 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

  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

  7、词中两次提到月的意象,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月意象的涵义 月的意象大致分为三类: 1、望月思乡 2、望月怀人 3、望月感怀

  月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 无穷的怅恨包含着物是人非沧桑巨变的哀痛 对比 小楼东风 景 永恒不变 故国不堪回首 情 短暂无常 实(现实) 虚(过去)

  亡国之痛,悲愁满胸

  虞美人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字面意思和深层情感,分析其艺术特色,如情景交融、比喻象征等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提升诗词鉴赏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虞美人》,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体验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南唐后主李煜生平事迹的短片或讲述相关背景故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词《虞美人》。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词,教师指导正音,初步了解词的大意。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体会诗词的节奏韵律美。

  三、精读赏析

  1、分析词的`上阕,解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等句所描绘的景色及抒发的情感。

  2、分析词的下阕,讲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句所寓含的深沉哀愁和亡国之痛。

  3、讨论《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如以景寓情、对比映衬、虚实结合等手法的运用。

  四、拓展延伸

  1、将《虞美人》与其他类似主题或作者的诗词进行比较阅读,深化对李煜词风的理解。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虞美人》,或者进行诗词改写、续写等创作活动。

  五、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李煜在《虞美人》中所表达的深深哀愁与无奈,以及这首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六、作业布置

  布置进一步研读李煜其他诗词作品,对比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

  虞美人教案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虞美人》,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结构、韵律特点以及李煜词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鉴赏、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象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感悟历史人物命运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及其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

  2、对“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等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解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介绍李煜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虞美人》的学习,让学生对作者及作品有初步的认识。

  二、文本研读:

  1、学生齐读全词,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2、教师逐句解析,讲解词中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对比、反衬、借景抒情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3、分析主题思想,把握李煜在词中流露的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悲。

  三、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的比喻意义,探讨李煜是如何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他无尽的哀愁与感慨。

  四、拓展延伸:

  比较李煜前后时期的诗词风格变化,进一步理解其人生境遇对其创作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尝试仿照《虞美人》的写作风格,自选主题创作一首词,以此加深对词体裁和李煜词风的理解。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虞美人》的艺术魅力,体会李煜词中深深的哀怨之情,同时提升自身的诗词欣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虞美人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虞美人》的词意,赏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李煜的亡国之痛和人生感慨,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命运和家国情怀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词的内涵,赏析其艺术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2、难点:把握李煜以“春花秋月何时了”等自然景物抒发深沉哀愁的艺术表现方式,以及他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寓言式地表达亡国之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李煜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出《虞美人》这首词。

  2、整体感知:学生集体朗读全词,初步感受词的音韵美和画面美。

  3、分析解读:分句解析词意,探讨艺术手法(如比兴、象征、情景交融等),深入挖掘词中的`情感内蕴。

  4、深化理解:结合李煜的人生经历,分析其在词中的情感寄托和家国情怀。

  5、小组讨论:围绕词的主旨、情感和艺术特色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6、总结归纳: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虞美人》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史上的地位。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虞美人》,进一步体会其语言美和情感深度。

  2、写一篇短文,从个人角度解读自己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

  虞美人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其作品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析,引导学生领悟诗词意境,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煜深沉的亡国之痛与人生感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历史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和把握《虞美人》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小楼昨夜又东风”的象征意义及表达的情感。

  2、难点:理解李煜在词中寄托的复杂情感以及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简述李煜的生平背景,引入《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诵读感知: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3、内容解析:逐句解析词意,解读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分析诗词主题及情感变化。

  4、艺术赏析:讨论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反衬等),探讨其艺术效果和表达技巧。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李煜作为亡国之君的.悲凉心境和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6、延伸拓展:对比阅读其他咏史抒怀诗词,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与追求。

  四、作业布置:

  1、尝试背诵《虞美人》,深化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2、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诗词鉴赏短文。

【虞美人教案】相关文章:

《虞美人》教案09-06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虞美人》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虞美人的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虞美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虞美人(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